近七年来网络新成语研究综述

2018-11-10 06:53郑美钰子
北方文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理据成语语言

郑美钰子

摘要:本文以中国知网的28篇网络新成语为研究文本,从网络新成语的本体研究入手,分析其特点、造词法和变异现象。其次网络新成语运用了社会学、认知语言学、传播学等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最后根据网络新成语的汉语规范化提出了相关意见。

关键词:网络;新成语;本体研究

最近几年流行一种新的语言现象,被人称之为“网络新成语”,它的“新”体现在何处?是否被人所接受所运用?不同的人观点各异。《2013十大网络出炉新成语》的出现,彻底拉开了网络新成语的序幕,其中“长发及腰”、“十动然拒”等网络新成语新鲜出炉,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热烈讨论的话题。本文以中国知网为平台,以“网络新成语”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筛选出2011-2017年的文献共28篇,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对网络新成语的研究进行概括分析。

一、网络新成语的本体研究

(一)网络新成语的分类

华滢把网络新成语分为它的来源、造词法、语义关系。张芳把网络新成语分为事缩类和句缩类。事缩类就是把事件提取出来缩略成四字成语概括,比如“正龙拍虎”,是指2007年的华南虎事件,是某人为利益而作假,被揭穿后不承认。句缩类就是把句子缩略成四字成语概括,比如:不明觉厉,虽然不明白对方再说什么,但觉得很厉害的样子。

(二)网络新成语的特点

很多学者用不同的角度分析网络新成语的特点,有的学者宏观概括,有的学者微观细致。李晓楠认为网络新成语的特点有三个:语义新奇,富有创造性;构造新颖,高度概括;风格幽默,讽刺调侃。车飞认为网络新成语的特点为语音、语法和语用三个方面。但也有持反对意见的学者,认为网络新成语打破了传统成语的规则,张爽的观点是网络新成语在造词时把语素分离出来,使得成语意思表达不完整;或者语素杂糅,信息量大;让人不易理解。

(三)网络新成语造词法的研究

造词法是网络新成语形成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式。申慧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来说明网络新成语的造词方式有语出新典、旧语新解、改变语素、引进新语四种。陆丹妮总结的更为概括,她把网络新成语的构成方式直接分为缩略、谐音和旧词新义三种。刘晓明和丁聪以模因论的视角分析了其造词方式为缩略模因、截取模因、谐音模因三种。

(四)网络新成语的修辞研究

网络新成语在修辞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分析较为全面的是车飞。他从语音形式开始分析,包含声调、节奏、韵律特征这三个方面;其次分析了网络新成语的语法结构。张晓宇也是从语音、语义和语法这三个方面对网络新成语进行修辞研究的概括。

二、网络新成语的多角度研究

(一)网络新成语的社会文化研究

欧健讨论了网络新成语的文化属性,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皮家湾《近年来网络流行十大“新成语”初探》中提到社会发展是网络新成语发展的前提和动因,其次经济原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意思,用最简单的词表达最深刻的思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言简意赅。

其他的学者诸如张帆、杨芳分析了网络新成语的社会因素是网络语言的出现给群众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述自己想法、情感的机会,找一个发泄的地方。其次求新求异的心理,年轻人追求个性时尚、标新立异的心理感受,他们愿意接受形式新颖、表达生动的网络新成语。这个时候,网民的从众心理又起作用,他们会很快的传播网络新成语,这种跟风学习也推动了网络新成语的蔚然成风。

(二)网络新成语的理据研究

根据论文的归纳整理,关于网络新成语的理据研究,车飞和卢凡的观点总结的较好。卢凡从网络新成语的构词理据和发展理据来解释,其中构词理据也就是它的构词方式,发展理据可以说是词语竞争的结果,是由语言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来确定的。

车飞从网络新成语的语言内部出发,研究角度为生成理据、语言外部生成与流行理据。他认为语言系统内部可以发生变化,比如语言的產生、发展或消亡,可以包含语言的各个层级单位。网络新成语的理据还可以按历时和共时进行分类,历时层面可分为原生理据、派生理据、句段理据,共时层面可分为词内理据、词外理据、真实理据、假定理据、显性理据、隐性理据。根据以上学者的分类,本文认为网络新成语的理据研究从内部和外部划分更加客观。

(三)网络新成语传播方面的研究

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5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99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较2016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互联网大军,成为其中的一份子,这就加大了网络新成语的使用和推广。当发生一些热门事件时,为了获得更高的效应,网民会主动创造网络新成语,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接着大批网民会通过转载、复述、引用等方式对网络新成语进行加工。

宋嘉庚、徐晨霞认为网络新成语的主要传播渠道是通过微博、贴吧、论坛等方式,年轻人是网络新成语传播的主要力量,网络新成语通过网络这个平台扩大了传播范围,因此会加速它的传播速度。周嘉文的《网络新成语的传播机制》主要是通过传受关系来分析在网络新成语的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众群体的界限很模糊,比如某一个成语的出现无法找出确定的提出者。

(四)网络新成语认知方面的研究

网络新成语和认知语言学的关系研究是比较少的,其中安方琦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网络新成语进行解释说明。杨平提出“关联一顺应”模式,他认为网络新成语的使用与推广符合关联顺应模式,网络新成语的流行是网友进行交流时选择的结果。安方琦认为此关联理论应分为语境顺应和结构顺应。网络新成语要符合语境顺应,比如当网民要表达一些感情色彩的词语句子时就要符合当下的情感语境。结构语境是来源于网络新成语的内部,包括词汇、句子、语法等。丁聪和刘晓明还运用模因机制来分析网络新成语的造词方式、原因理据,这也属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

(五)网络新成语的规范研究

网络新成语作为一种新鲜的网络语言,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支持者认为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应该用包容的态度来对待。反对者大多从语言的规范性出发,认为网络新成语不符合语言规范,不利于孩子们学习传统的成语。

邵倩重点分析了网络新成语的偏离现象,他认为语言的发展也要经历自然选择的过程。适应社会发展的网络语言,就会被广泛使用,反之就会被淘汰。2014年11月2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通知》要求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严格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这项规定对网络新成语的规范化做出了要求。

三、结语

本文从多角度剖析了近七年来网络新成语的发展状况,整体呈现出一种比较平稳的发展趋势。网络新成语的本体研究已经非常细致,包括网络新成语的分类、特点、造词法等。网络新成语的发展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和要求。

猜你喜欢
理据成语语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从文化理据看英汉语词翻译
英语中爱情隐喻及其认知理据分析
全译繁化机制的内涵、理据与类型
猜成语
标点符号产生的认知理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