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德化陶瓷设计

2018-11-12 12:32廖亦彩
设计 2018年7期
关键词:德化海上丝绸之路陶瓷

廖亦彩

摘要:21世纪是走上以设计为核心的世界经济大舞台的品牌创新性生产与运作的全新时代,这个主导趋势促使中国传统陶瓷必须彻底变革,旨在建立一个适合时代潮流的,具有国际文化意义的设计体系。

关鍵词:21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 德化陶瓷设计

中国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8)04-0079-03

引言

与世界工业革命之后,尤其现代工业社会以来,以“机器美学”为核心的现代设计及其实现生产目的的经营方式相比,中国陶瓷生产领域虽然经过持续变革,已经采用了大机器生产所需求的流水线作业模式,但是,在传统思维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个别陶瓷产区,仍然缺乏现代设计的影子,其中,德化陶瓷产区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可是,在21世纪之际,重启“海上丝绸之路”及其文化建构战略,绝非是固守传统思想所能实现的。因此,须正确剖析“海上丝绸之路”传统陶瓷文化的内涵,并在此启发下建立21世纪适合世界文化市场的德化陶瓷设计体系,促进德化陶瓷生产走上快车道。

一、“海上丝绸之路”的陶瓷文化

陶瓷文化是以陶瓷为物质媒介,围绕产品生产与利用展开的文化之一,它包括生产、营销、消费,在整个运作过程中,还包括文化生活方式的交流与互动,价值观念的变化,以及包括构思这种种文化内容及其表现形式的创造性思维。就陶瓷起源及其发展过程而言,陶瓷文化具有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因此,陶瓷文化是极富有文化脉络的文化类型。在陶瓷制品及其文化交流中,很早便出现了商路,最早的商路,就是“丝绸之路”。西汉时期,打通了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及欧洲的大路交通线路。这不仅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转播做出了伟大贡献,同时也为促进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同样,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具有这样的文化意义。

无独有偶,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疏通及其陶瓷文化的建构与确立,经历了漫长与曲折的历史过程,它的建构不仅是中国陶瓷文化发展的反映,而且,是中华民族发展及其文化凝聚的写照,它折射了中国陶瓷生产发展与人文需要紧密结合的整个过程——这不仅记录了中国陶瓷文化生成、发展及其传播的历史,而且,也书写着陶瓷文化发展与交流的今天和将来。所谓“海上丝绸之路”,简言之,就是从中国古代开始,通过海洋线路进行商品贸易及文化交流的线路。

(一)“海上丝绸之路”陶瓷文脉

唐朝在番禹(今广东广州)设置市舶司并委派专员主政涉外事务,从此,正式揭开了通过海路进行对外贸易的事宜。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劈为对外商品贸易的港口,从此,福建地区的各种产品,不论丝绸、茶叶、漆器,还是陶瓷制品等,就源源不断地从此输往海外,于是,在闽文化对外贸易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后人在考察与研究中外文化交流与互动中,将之称作“海上丝绸之路”。所谓“海上丝绸之路”,是相对于陆地“丝绸之路”而言的,陆地“丝绸之路”,是指西汉武帝及其之后所开辟及延续的对西方的商品贸易及文化交流的通道,即它从长安(现在陕西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过新疆天山南北,直通中亚细亚及欧洲。而“海上丝绸之路”,就出海口而言,包括登州(今山东营口)、明州(今浙江宁波)、泉州、番禹(今广东广州),就商品而言,从这些出海口输出的商品几乎囊括了中国的丝绸、茶叶、火药、漆器、纸张等。因此,从最为广泛文化意义上看来,“海上丝绸之路”是陆地“丝绸之路”文化语义的延伸,它包括中国沿海对外贸易的所有线路及其所达到的贸易及文化交流区域。也就是在这样的商品贸易线路上,中国陶瓷产品输出书写了光辉灿烂的历史。

(二)“海上丝绸之路”陶瓷文化的核心要素

“海上丝绸之路”陶瓷文化,实际上,就是中国陶瓷创造性生产与产品输出、贸易,以及它凝聚的中外文化交流与互动的综合文化之路。在此,它以独特的技术与独一无二的商品及其贸易,赢得了世界声誉。

从新石器时代陶器发明以来,中华民族对于陶的认识与利用、再生产及其再利用,就从来没有停止和中断过,不仅如此,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及应用中,还推进了制陶业的大发展,乃至创造了举世无双与独一无二的中国陶瓷文化。所谓中国陶瓷文化,一方面是围绕技术发展起来的人类造物的延伸与其活动的不断扩大,以及由此构成的文化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日益丰富;另一方面,是以陶瓷制品为物质媒介的交流与互动,陶瓷制品既可以作为商品进行涉外贸易,又可以负载多种非物质文化因素进行传播,进而产生一种文化影响力。

从彩陶到黑陶,再到印文硬陶、白陶及铅釉陶,直到东汉时期瓷器的出现,中华民族就是这样,不断将这一造物步步推进:这不仅是陶瓷生产技术的发展史,也是围绕陶瓷利用并不断扩大其文化范畴与提升其文化意义的发展史。中华民族的陶瓷文化,是以技术为核心的,以生产和利用为经济模式的陶瓷文化,它涉及到家庭和社会,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物质文化生活到非物质文化生活,都没有陶瓷的短板。

在日用陶瓷方面,中国陶瓷以相应的物质及工艺技术设计与生产了适合人们食用、茶饮、仓储食物的各种陶瓷制品,诸如碗、盘、碟、杯、壶、勺、匙、坛、罐等,凡是生活中需要的造物,陶瓷创意几乎覆盖了它的全部。

在建筑陶瓷方面,凡是建筑所涉及到的材料,诸如墙砖、地砖、上下水管,以及覆盖屋顶的各种瓦等,陶瓷设计也没有忽略,不仅如此,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还形成了“砖一木一石头”三位一体的建筑文化体系。

可以说,中国陶瓷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最早的宗教崇拜到祭祀活动,它不仅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偶像,也成为人们“视死如生”观念的随身随葬物品。就是这样,陶瓷在给中华民族带来物质利益的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对于视觉的刺激,对于情感的寄托,以及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无限憧憬。这些文化在世界其他民族的历程中是不曾有过的,就是这样,中华民族“在不断发展和相互交流中逐渐形成统一的文化整体,并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原始瓷和瓷器,成为我国特有的创造发明,并对世界文明做出了一定贡献”。

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其对陶瓷生产、利用及创新的不断推进,以及以陶瓷为媒介的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中国陶瓷文化不仅在内部形成了一个体系,而且,在外部也出现了一个完整的文化形象,例如,当景德镇陶瓷输出并在海外形成影響的时候,出现了“china”这样的陶瓷文化品牌;明代德化窑白瓷输出海外并形成一定影响的时候,便出现了“中国白”的陶瓷文化品牌。这些以“海上丝绸之路”为渠道输出的陶瓷产品及其所生产的文化效应,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的丰碑。

总而言之,中国陶瓷及其他文化一并通过海上交流与互动,创造了中国陶瓷文化的品牌及形象,于是,后世人们将之称为“海上丝绸之路”陶瓷文化,即便它是凭借生产经验的不断积累实现的,但是,在当时世界上却是独一无二的。

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陶瓷文化的设计要求

时过境迁,工业革命之后,新兴技术及其主导下的文化产品不断冲击着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为之黯然失色。长期以来,秉承传统技术与生产及经营理念的中国陶瓷产业,显然,与工业生产及运作体系拉开了巨大差距,尤其在德化陶瓷产区,从改革开放伊始,一直以外来产品的来样加工为主要生产与经营方式,这就从根本上背离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陶瓷文化的精神。

直到21世纪到来之际,后工业社会所带来的主流文化创造,是多源流和多元化文化的,这不论是现代技术,还是传统工艺等,均可以成为文化创意的核心,以之为灵魂的产品设计,不仅可以在世界文化舞台上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与扮演相应的角色,而且,还能在文化上发生一系列的连效应。

与传统手工业时代中国陶瓷文化“海上丝绸之路”的昔日雄风相比,显然,现在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及其品牌塑造,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它参与世界强势文化之间的竞争而胜出,既具有刺激性,又具有荣誉感。

所谓设计,它是工业革命以来逐渐形成的文化范畴,直到现在,国外理论界一致认为:“给一个事物、一个系统制订演绎基础的计划过程就是设计。”然而,形成这样的共识并非一朝一夕和轻而易举。早在18世纪,英国陶瓷产业因消费市场需要而迅速发展起来,一方面,它采用科学的方法替代了陶瓷凭借经验生产思维及表现方式;另一方面,它进一步整合了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使之更合理、更科学,以及更符合操作规范。“18世纪中叶,英国陶瓷工艺上有两大革新:一是通过洗的方法及改善陶泥混合比使陶更洁白,使之接近于瓷器;二是在模具中重复浇铸泥浆的成型方法。”此外,魏德伍德还在陶瓷器装饰上进行了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改革,它将装饰图案用印刷的方式巧妙地转移到陶瓷上,既发挥了画家的创造性作用,又发挥了机器在生产中功能。于是,一个完整设计范畴在社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成了。

但是,快速发展的文化始终将设计放置在处于动态的天平上,那就是随着生产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变化,以“机器美学”(柯布西耶)主导的现代设计越来越需要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来充实——当人们厌倦现代设计以几何形的标准化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时候,后现代主义适应生产和生活需要,它旨在沿着人文主义的历史文脉前进,在采用新材料及其新技术条件下将隐喻主义作为生活内涵,这极大地丰富了造物的内容和形式。

三、全要素、全过程下德化陶瓷设计的构想

现代设计的多元化与其表现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既包括了人类历史文脉,又包括各种市场需求,还包括了新技术条件日新月异的新材料及其新工艺应用,甚至,将创意看作是市场竞争的法宝。正因为如此,在德化陶瓷产区陶瓷设计具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阐释:

(一)寻找设计与文化的契合点

陶瓷设计既包括漫长的历史,又包括丰富多彩的现在,还包括充满希望的未来前景。因此,陶瓷设计沿着历史文脉前行,是陶瓷历史文化继承、发展,以及不断创新的结果。正如前文所述,中国陶瓷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创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品牌和品牌形象,是因为中国陶瓷长期以来恪守陶瓷及其发展规律的结果。因此,德化陶瓷设计仍然需要秉承历史文脉与传统精神,不论是工匠精神,还是产品功能等,都需要沿着历史文脉前行,并竭力找到适合文化创意及其需要的契合点。由此看来,在商品经济大发展并成为世界文化主流因素的当今,为陶瓷文化找到发展的契合点,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寻求市场,或者说,是陶瓷产品营销的广阔市场。历史上,德化窑陶瓷之所以传入世界不少地区,就是在市场为导向形成的。如今,在世界范围内,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尤其是中国文化经济的复兴,必然形成一个中国制造影响世界的新时代,这不仅是中国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机遇,也是为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打好契机。在此大背景下,德化陶瓷生产便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即沿着传统文化之路,发展现代陶瓷设计、生产、营销及其消费文化,这便是德化陶瓷设计最佳的文化契合点。

(二)陶瓷设计彰显新技术生产应用和市场效应

德化陶瓷设计是其生产应用和市场效应的彰显。众所周知,中国陶瓷(包括德化窑陶瓷)之所以创造了“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陶瓷品牌,主要因为在陶瓷史上中国具有独一无二的陶瓷生产技术体系。尤其明代德化窑,它的白瓷不仅是新技术发展的标志,而且是文化生活及其内容的新表现形式。从产品的全貌看来,德化窑采用了当地独特的瓷土,并经过严格的配方及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出了反映佛教文化内容的瓷塑。这不仅在材料及其工艺上是独一无二,而且,就是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也是独占鳌头的。德化窑“瓷胎致密,透光度极其良好,为唐宋其他地区白瓷所不及。唐宋北方白瓷,是用氧化铝含量较高的黏土烧制的,黏土内含助溶物质少,故瓷胎不够致密,透光度较差。而德化白瓷则用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瓷土制成,瓷土内氧化钾含量高达6%,烧成后玻璃相较多,因而它的瓷胎致密,透光度极其良好”。文化审美,与时推移,但是,新技术及其应用仍然占据着文化创造的核心地位,尤其在当今陶瓷设计中仍然不失核心作用。具体地说,现代陶瓷设计,以陶瓷为文化及其品牌的媒介,以“机器美学”为主导,以机械化生产为方式,以市场为导向的陶瓷生产及其目的的实现过程的结体。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生产模式是以机器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文化表现形式,这既是现代设计诞生及发展的基础,又是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及商品导向的主要动因。于是,现代陶瓷设计通过一个完整的现代生产方式执行着商品运作,它以最省力与最有效的形式,构建了一个经济文化的运作体系。

(三)德化陶瓷设计成为新型市场开拓的前奏

现代设计不仅联系着生产,而且,还联系着营销和消费,它为陶瓷产品的生成及其后期运作,以及最终走向,做着全方位的筹谋,这与传统经济盲目性和市场找生产的被动状态相比,是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积极开拓市场,是当今陶瓷生产发展及其经济繁荣的最佳选择。

在历史上,鉴于德化窑生产的发展与德化狭小的区域之故,陶瓷先民们就积极开辟着生产的消费市场。于是,“海上丝绸之路”便在这样的目的和动机下被纳入德化陶瓷生产及其商品运作的规范中。正是因为当年德化窑陶瓷先民在手握新产品条件下积极开拓市场,所以才创造了超越小农经济时代的商品贸易局面。在小农经济时代,陶瓷由生产到使用,执行着小农经济文化生活的多种内容,它从工匠之手流入到小农家庭,简单的商品买卖,甚至是物物交换,就可以完成其价值转换,实现它的目的。而在商品经济时代,它走向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市场成为实现其价值的舞台,市场既可以让它在时空上进行位移,又可以让其在价值上变化。也正是商品经济舞台,给陶瓷生产及其文化发展提供了时空和机遇,并使之展示着文化魅力。因此,在21世纪充满竞争的文化舞台上,陶瓷设计为陶瓷生产及经销做着未雨绸缪的市场规划。

(四)陶瓷设计展现着新工艺和新创意持续发展的态势

历史上,不论是中国陶瓷文脉,还是局部的陶瓷生产基地,每每陶瓷文化发展与经济的繁荣,都与新工艺及新产品生产体系的形成,密不可分。可以说,每次陶瓷生产的创造性发展,以及它与新文化内容及其表现形式的恰当结合,都有一种新型的技术包含在其中,例如,秦始皇兵马俑用于殉葬的陶俑,其制作工艺与殉葬文化的结合,便是这样的,同样,唐三彩制作工艺也如此反映了这样的文化内容。

在德化窑,明代瓷工汇聚历史,采用了捏、塑、雕、堆、镂、贴、接、修等成型和修葺技术,创意与制作了独特的白瓷瓷塑。这不仅适应了当时佛教世俗化的文化市场,而且,将佛教文化整合后传播开来,既展示了中国陶瓷的文化魅力,又展示了佛教文化“东渐”创造性成果。因此,高擎“海上丝绸之路”中国陶瓷文化新工艺与新创意相结合的旗帜,做好现代设计,仍然是时代设计的重要内容。在此,特别是采用现代计算进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新技术与机械化生产结合,便是设计得以快速实现的重要手段。

(五)陶瓷设计是新文化品牌塑造与推广的预演

就商品经济状况下陶瓷生产实现的目的而言,陶瓷设计以陶瓷产品实现其价值的整个过程为内容,完整地计划着它的运作体系,这是传统社会文化运作不能企及的。

这样,在文化发展与应用上,现代设计避免了传统时代的盲目性,它将生产、营销、销售,以及消费等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了文化创造的未雨绸缪。因此,现代设计不仅主导着生产,而且,还主导着以生产为中心的文化创造,主导着为生产培养人才的教育,甚至,还协调着人们的消费关系,与主导、协调着市场的价值取向。在现代设计看来,任何一件陶瓷产品,它在没有走向生产的时候,就已经十分明显地反映出生产的量和质,反映出消费量的大与小,反映出持续生产它的投资和收入,因此,在文化的总体规划上,陶瓷设计实际上是陶瓷文化品牌设计。在德化陶瓷产区,作为文化品牌设计,陶瓷设计以陶瓷材料研发、生产及利用为第一环节,即陶瓷设计从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出发,不仅打造生产的规模与效应体系,更重要的是打造文化传播与赢得文化效应的体系,这既是现代社会文化快速发展的基础,也是德化陶瓷文化品牌塑造与传播的主要形式,是时代文化运作的大势所趋。

总之,设计从整体上规划着陶瓷生产及其后期运作,规划着经济发展的得失及社会效应。

(六)陶瓷设计体现新文化时空的构建。

中国陶瓷文化发展的历史,“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产品的贸易告诉人们:先进技术和文化创意不仅创造了贸易顺差的历史,而且,还创造了一个文化传播和展示的空间。从陶瓷文化的发展史看来,陶瓷生产及其文化运作的成熟,就是一个从内到外的文化发展过程。德化窑从唐代开始生产陶瓷到宋代开始商品输出,直到明清时代这种输出达到一定规模,这便是德化窑陶瓷产品真正从发展到做大的历史过程。换言之,这个过程便是德化传统陶瓷产品逐渐被纳入“海上丝绸之路”的过程。21世纪,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格局给世界各个民族及其各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大舞台。一方面,世界经济是由各民族的经济共同组成的,这就是德化陶瓷产品设计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客观因素;另一方面,在21世纪的国际文化舞台上,设计仍然以它的综合实力展示一个文化形象,这个文化形象不仅占据着广大的现实时空,而且,还占据着广大消费者的心灵,牵引着文化消费者的灵魂。因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更加具有宏观性,而纳入这个体系的所有文化内容和表现形式,都是合情合理的。

综上所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德化陶瓷設计,是在继承传统“海上丝绸之路”内核的基础与时代文化结合的产物,它最大限度地容纳了文化内容及表现形式,并对之进行了再塑造。一言概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陶瓷文化与中国陶瓷设计,是一脉相承的。

结语

21世纪是中国文化全面振兴的时代,也是中国文化参与并融入世界文化竞争体系的时代。陶瓷生产与陶瓷文化发展战略是“一带一路”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继承了“丝绸之路”,即“海上丝绸之路”的衣钵和精神主旨,又发挥着新时代文化特色和优势。因此,在当代陶瓷生产中,反思“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建构的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德化海上丝绸之路陶瓷
德化白瓷创作的传承与艺术创新
趣图
德化白瓷,从地方民窑到“瓷界新星”
德化一中校长陈荣天到访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
德化一中校长陈荣天到访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
陶瓷艺术作品
印媒: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欲连印“季节计划”
陶瓷鉴赏
陶瓷食具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