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2018-11-13 08:12白琳
山西文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正反面校样钉子

每一期校样,正反面布满文字,而所有的故事,都等待着躺入印刷厂的大型机器,安安静静被碾压在白纸上。

这一期的小说里的人物,也就这样一个一个被生活碾压过来,正反面,满当当。《问李军亮好》写得生分,写得疏离。故事讲得冷冽又残酷。不是凌厉的残酷,是迟钝的,后置的疼。出身背景让李军亮先天残废,只能匍匐在地,但是生而为人,还想要拥有某种向往和尊严,于是和那些看上去优质的,有社会地位的“精英” 的些微联系,都可以成为他赖以站立的假腿。作者对李军亮这个人似乎没有半分温情,但他对于他的理解,漫散在字里行间。其实,人最终留下的,不过是够做一匣火柴的那点磷,或造一枚成年人可以用来上吊的钉子的那点儿铁。然而更多的人,还是不会选择挂上钉子,而是划亮了火柴。《半片街》和《申柏岩村人图谱》里,每一个故事的尾音,都散淡而萧疏,可是人努力活着这个事,从散淡中间透出来,反见令人感叹的力量。

现在,有人活在时代的滩涂,有人向往“海市蜃楼”。在《沙滩书》里,人影凋零的和悦洲,因为天生和余飞,残存了生的意义。到外面的世界去,是大多数年轻人眼睛存在的理由。这是个精力充沛的时代,切掉小指,绑住肉体,大概也不能让养在体内的小兽昏昏欲睡。半夜找鱼的余老爷子说,“这沙滩就是鱼鳞”。年轻人离开了乡村故土,身上的鳞片,也会有被生生刮下的痛感吗?

乡村的扶贫故事,最是感人。余庄乡苗庄村第一书记张尚富的扶贫日记写了13年,我们只截其小半年。在这些简短的篇目中,可以感到时间的重量与密度,这些平实到无棱角的文字记录的,是一线干部的脱贫攻坚工作。这一份朴素的牺牲和奉献格外珍贵,正是他们不懈的努力,逐渐燃起了烧掉寂寥和衰败的火焰。

人间四月,尽管有时生活不很仁慈,但是每一个愿意去读这些故事的人,应该都还拥有对这个世界的谅解和爱意。

猜你喜欢
正反面校样钉子
最是“小事”暖人心
当钉子邂逅毛线
少了颗钉子
钉子
汤勺里的你
带锁束线带
错误更正说明
立在纸牌上的水杯
10页≠10张
敬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