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姊妹花

2018-11-13 12:13荆建平
娘子关 2018年6期
关键词:爱卿

●荆建平

巍巍的太行山脉起伏绵延,辽阔的三晋大地上,伫立着具有两千多年文明史的“文献名邦”——阳泉市平定县。在平定县偏远闭塞的北部山区,有一座海拔一千多米的大山馒头垴,馒头垴下有个小山村叫大前,隶属于岔口乡。在平定县偏远闭塞的东部山区,也有一座海拔一千多米的大山窑窑间,窑窑间下有个小山村叫南青,隶属于柏井镇。大前村和南青村一无矿产资源,二无优势产业,三无经济底子,既是全县的纯农业村,又是全市有名的贫困村。2014年时,大前村的120户222口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高达93户181人,分别占到全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77%和81%,年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出头。南青村的119户302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5户114人,分别占到全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29.4%和37.7%,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从字面上看,南青较大前要强一些,但放在全县一盘棋里,也就是半斤八两的关系,差别不大。就在这年冬天,农村两委换届,李爱卿和梁丽秀分别担任了大前村党支部书记和南青村党支部书记,用她们瘦弱的肩膀,挑起了敢叫旧貌换新颜这副沉甸甸的担子。

李爱卿和梁丽秀能在两个村子的危难之际被推向人生的风口浪尖,有三个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第一点,大前村和南青村几近于空巢村。两个村子的常住人口,前者六七十人,后者九十余人,均不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且老龄人口占绝大多数。在村里,她们就算是“小字辈”,在年富力强、优先选拔之列;第二点,她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家乡人,对自己生活的这片故土,充满了爱恋,都有造福乡里的强烈愿望;第三点,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她们都是党员,是党培养多年的村干部,都曾是村支两委成员,都担任过村里的妇女会主席,都有一颗赤诚为民的心。有人说,像大前和南青这样的贫困村,迟早都在整体异地搬迁之列,再怎么干也没意思,没奔头,但李爱卿和梁丽秀可不那么想。她们觉得,党培养了自己这么多年,只要村子还在,还有村民居住,就应该义无反顾,扑下身子,带着群众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更多的群众早日脱贫致富贡献毕生力量。

让更多的群众早日脱贫致富,这是一条充满艰辛和坎坷的路。李爱卿至今仍然记得:当年,她和老支书一块儿去县城办事,身患重病的老支书千叮咛,万嘱咐:“咱村底子薄,工作难度大,想干出个模样来不容易。加上人多嘴杂,众口难调,受苦不落好的情况就是家常便饭。我将来不干了,你千万不要挑这副担子。”那时候,李爱卿是深深地把老支书的话记在心里,挂在心上的。她冲老支书诚恳地点点头说:“我记得,我不干。”梁丽秀也不止一次亲历过,村干部们劳神费心为村里办事,却不被理解而饱受非议的事。因此,当她们在村里人的劝说下,决定参加竞选时,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本来很安静的家庭一下子波翻浪涌。

由于大前村没设学校,家长们都围绕着孩子上学的学校所在地转。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从邻村到乡里到城里,孩子在哪儿上学,家长们就选择在哪儿安家。2014年的时候,李爱卿已经在县城买了住房定居下来了。丈夫李海平在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女儿和儿子都在城里上学。她在家里做做家务,照顾照顾公公和婆婆,生活还算安定。李海平不无担心地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咱村虽然小,但事情可不少。大到衣食住行,小到鸡毛蒜皮的事,不管哪一样出了问题,你都要吃不了兜着走。更不用说还想整村脱贫了,连老支书都焦头烂额,咱凑什么热闹?你忘了老支书跟你说的话了?咱不干那个啊!”公公婆婆也劝她:海平每月还有几千块工资,孩子们也一天天都大了,不需要你受苦遭罪了,你就在家里安安稳稳待着吧,咱不差那几个钱。

是啊,在大前村这样的深度贫困村当主干,干得好一年也就能拿万儿八千块,干不好连这点工资也拿不上,还不如找个饭店去刷盘洗碗挣得多。难怪村里在物色村支两委候选人时,好多年轻人都对此敬而远之,一笑置之了。

那些日子,李爱卿的脑海里,常常浮现出老支书慈祥的面容和清癯的身影。想起了老支书带领群众自力更生修建通村公路、文化室、蓄水池及村办小学的情景。这些年,为大前村所付出的每一次努力,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倾注了大前村人民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寄托着大前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光明前景的向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能眼睁睁地看着老一辈创下的基业,在咱们这一代手里荒废掉吗?一个人,只要你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只要你为人民的福祉实实在在出过力,办过事,人民群众的心里都有一本账,都记得一清二楚,都不会忘记。

想到这些,李爱卿参加竞选的愿望更加迫切,意志更加坚定。她对丈夫和公公婆婆说:“我要回去!”

梁丽秀虽然尚没有在城里买房,但丈夫蒋文才在县交通警察大队工作,儿子和女儿安心学业,经济条件也过得去。梁丽秀想竞选村干部的话刚出口,蒋文才就发了愁:“平时咱家大大小小除了上班念书拾掇庄稼地,回到家里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闲心不操。你要当上村干部,家里的事谁来管?”儿子说:“等我毕业了,就去北上广,挣钱养活你和爸爸。”梁丽秀嗔怪地说:“你以为妈妈是为了钱才竞选村干部的吗?妈妈是为了咱南青村早点过上好日子。”蒋文才说:“看把你美的,咱村这个样子,好几茬村干部都没有摘掉这顶穷帽子,你又没长三头六臂,逞什么能?人贵有自知之明,咱不要有那种野心。你也不想想,一旦选上了,如果坚持不下去,如果干不出个样子,会不会被人耻笑,会不会落下骂名?人常说平安是福,还是老老实实做普通人好。”

老支书得知梁丽秀的想法后,意味深长地问她:“你为什么要参加竞选?”梁丽秀咬咬嘴唇,简单明了地吐出九个字:“俺就想为村里做点事。”老支书满意地点点头:“干这个可别想求财,想求财就别干这个。”梁丽秀含蓄地问:“我要是为全村的老百姓求财呢?”老支书噎了一下,看着梁丽秀笑了:“这就是我想要的答案。”

耳濡目染之间,梁丽秀听说过许多村子里的人,为了争村官闹得不可开交的事,也听说过一些人为能当上村官,送红包拉选票的事。更见识过一些在竞选演讲中说得天花乱坠,一旦乌纱罩顶便机关算尽、大肆敛财的无良之辈。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至今,中央高举反腐利剑,各级纪委重拳出击,“打老虎、拍苍蝇”,大量贪腐分子纷纷落马,其中不乏村官。惩腐肃贪,警钟长鸣。她暗暗告诫自己,不论何时何地,都要坐得端,行得正,守住“清白”两个字,不能让村里的老百姓戳脊梁骨。

眨眼之间,夏过了,秋去了,冬天带着阵阵寒意,款步来到大前,来到南青。李爱卿和梁丽秀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党员大会上作了竞选村支书的演讲,并在不久后双双高票当选,迈出了人生路上崭新的一步。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直到当上了村支书,才真真切切地品尝到了“穷家难当”的滋味。

李爱卿上任的时候,村里的账面上不但没有一分钱存款,反而因修蓄水池和水洞,欠了一大笔债务。当时老支书已经去世,但他生前还有15000元工资没有领取。年末,县里拨给一笔奖补款,李爱卿用来还了债务,补发了老支书的工资,账面上就又空空如也了。

梁丽秀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村财务没有分文,村办公室的设施设备简陋破旧。眼看年关已近,有个村民找到梁丽秀,建议她在春节前给村民们发点粮油,增进增进感情,树一树威信。梁丽秀把村财务状况交了底,那个村民一听,也替梁丽秀发愁:真没想到咱村真穷到了这种地步,你以后咋干呀?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李爱卿和梁丽秀就是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艰难起步,和村支两委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精打细算创大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共建和谐美丽家园的诺言。

刚上任,没经验,虽然有干事创业的强烈愿望,但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处下手。在凛冽的寒风中,李爱卿挨门挨户深入村民家中走访座谈,了解村情民意,倾听村民的呼声,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然后认认真真记在笔记本上。

走访活动中,村里好多人说,村里已经十大几年没有听到锣鼓声了,建议李爱卿在农历二月十九日村里过庙会期间请一台戏,红红火火唱三天。李爱卿坦诚地说:“咱村现在还是困难时期,要省下钱来办大事。三天大戏咱请不起,只能想办法给大伙助助兴。”她托关系,找熟人,从市里请来几位戏剧爱好者,进行清唱演出。虽然只有短短两个小时,表演了十几个晋剧唱段,但人们从这件小事上,看到新一届村支两委动起来、干起来的坚定决心和积极行动。

赶庙唱戏是农村的传统风俗,也是农村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由于经济拮据,村里的舞台常年失修,墙体开裂,顶棚漏水,成了危险建筑,已经失去正常功能。农历二月十九日庙会那天的清唱表演,还是在文化广场临时搭建的简易舞台上举办的。这件事不仅刺痛了李爱卿的心,也刺痛了村支两委成员的心。他们着眼于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通过发动群众集资捐款、组织义务工的形式,于同年七、八月份,历时一个多月,对舞台进行了大范围的整修。2016年庙会,大前人十余年请戏班、唱大戏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由大同市某晋剧团演出的三天七场大戏,不仅召回了常年在外打工的两百多位本村村民,而且吸引来数以千计的邻村村民和外地游客。2017年庙会期间,由于受上一年洪灾影响,经济困难,村里邀请我市的戏迷登台表演。同一天,阳泉团市委在大前村举办了助力脱贫攻坚活动,村民们兴高采烈地过了一天戏瘾。这一天大前村好像一下子精神焕发,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在日间照料中心院里,架起大铁锅,十余个大厨忙得不亦乐乎。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开锅拉面,一盆盆香气扑鼻的荤素烩菜,一笼笼又白又大的开花大馒头,免费供应,尽情享用,把村里人和前来看戏、游览的村外客人高兴得个个喜笑颜开,眉飞色舞,都说大前是个好地方。

农村要想富,关键在支部。支部要强大,首先看支书。大前村深居独处在崇山峻岭中,距县城65公里,距乡政府25公里,交通极其不便。连接县级公路韩(阳泉市郊区韩庄村)杨(平定县岔口乡杨树庄村)线的两公里通村公路,只有三米多宽。道路狭窄,坡大弯急,左傍峭壁,右临深沟,一旦遇上雨雪天气,更是险象环生,严重阻碍了交通,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出行。

舞台整修工程完工后,李爱卿就锁定了这条通村公路。2015年八九月间,李爱卿带着村支两委成员和村里仅有的三十多个劳力、半劳力,挑箩筐,推平车,榔头砸,镐头刨,撬棍撬,劈山棱,填沟壕,完成了这段路的拓宽工程。为了节省投资,整个工程没请外来施工单位,没雇用一台施工机械。

刚被组织上派来大前村担任第一书记的阳泉市体校团委书记王竞,也参与了公路拓宽工程的施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她感慨地说:“决定修这条路的时候,有个村民代表提出通过‘一事一议’解决,起码能争取一部分奖补资金,雇佣一些工程机械,但被李书记否决了。她认为,村里要发展,要办的事很多,用钱的地方不少,能节省一分是一分。干什么事都想花国家的钱,就会滋生懒惰、依赖心理,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八月份正是暑伏天,太阳光火辣辣的,闲坐着都热得喘不过气,更别说干活开山填沟出大力了。看着村里支书主任,五六十岁甚至七八十岁的老大爷、老大娘全部上阵,肩挑手搬板车推,用最原始的工具辛苦劳作,一个个汗流满面,灰头土脑,却没人叫一声苦,喊一声累。我既感动,又激动,心里一阵阵发热,嗓子一阵阵发堵,真是敬佩万分。有这么好的村干部、领头雁,有这么好的人民群众,有这样同心同德、众志成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毅力和勇气,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有什么事情办不成?我就是从那一刻起,产生了要尽早融入这个大家庭,与村里的父老乡亲拧成一股劲,横下一条心,为建设新大前出力流汗。”

“人说女人是水做的,这话不对,俺们支书就是铁打的,钢炼的,有一副硬骨头,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只要能产生效益、增加村民收入的事,她都盯得紧紧的,抓得死死的,丁丁点点都不放过。”大前村村委主任李海青这样评价李爱卿。

花椒树喜光耐旱,生命力强,既是家家必备的调料,又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大前村好多人家的房前屋后、坡头地角都有栽培,但零零散散,数量不多。李爱卿算了一笔账,一斤花椒最少可以卖20多元,一棵成年花椒树可收获5斤左右花椒,就是100元。同时,种植花椒树投资小,易管理,见效快,老老少少都能干,切合村里的实际情况,无疑是个好项目。李爱卿由此联想到,通过栽植花椒树,既能扩大绿化覆盖面,又能增加群众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岂不是一举三得的大好事?再说,村里有好多荒坡荒地,假如全部利用起来,种植花椒林,那将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经过反反复复的斟酌酝酿,李爱卿把建设花椒种植基地、开发花椒种植产业的想法,在村支两委会议上提了出来,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他们跑县里、到市里,一边虚心请教专家,一边和相关部门积极沟通,终于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引进新品种,栽植了首期200棵花椒树。

望着在微风中摇曳的花椒树苗,李爱卿激动地告诉前来指导栽种作业的农技人员,“我们的花椒树产业规模是1000棵,在六年里分五期完成。这1000棵花椒树,将全部由集体经营管理,销售利润四六开。百分之四十给村民,其余的留在村里,用于发展再生产。我们还要按照这种分配方式,发展其他规模产业,变靠别人输血为自我造血,逐步改善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

村里的南洼地里,有40亩杏园,早些年已分到户下,由于舍不得投资,管理不善,效益甚微。特别是近几年,常年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村里的劳动力越来越少,杏园失去基本的管护,渐渐地变成了荒园、废园。

李爱卿和李海青多次去南洼杏园实地考察,看到满园杂草丛生,枯枝败叶,心痛得不得了。

李爱卿说:“咱把杏园收回来吧,由集体经营,还按照花椒基地的做法,利润四六分成。”

李海青说:“杏园和花椒基地不一样。花椒基地一开始就是集体投资,集体管理,集体受益,主动权在村里。杏园已经分到户下,尽管没有利润,承包人都心理平衡。一旦往回收,原来的承包人会不会嫌分得少,不放手?”

李爱卿问:“你知道这40亩杏园,放在承包户手里这些年,一共挣了多少钱?”

李海青摇摇头:“你原来是村会计,没统计过?”

李爱卿笑笑:“如果没统计过,我就不问你了。”

李海青会心地说:“你那么一问,我就知道你心里有谱了。”

“不过,村里的统计数字并不准确。那时候,产量和收入都是承包户自己说的,村里没法核对。但从多数承包人干了一两年就放手不干的情况看,收入并不理想。”

李爱卿掰着手指,一五一十地给李海青算了一笔账:“南洼杏园这100棵杏树,假如管理得好,一棵能结二三十斤杏子。近几年,一斤杏子的平均市价是3块钱。咱按最高产量计算,100棵杏树的销售收入大约在9000元上下。这部分收入中,扣除人工费、灌溉费、农药费等基本费用,纯收入不足4000元。平摊到承包户名下,每户每年只有300多元。咱村没有专门的储存库房,离城里又远,如果把储存条件、交通条件、销售成本等不利因素都考虑进去,收入更少。这就是承包户们不愿投资、放弃经营的主要原因。那么,咱们再算算,杏园收回来以后是什么情况?杏园收回来以后,需要人来管理,起码得10个人吧。咱们以工时加效益的方式计算劳动报酬,一个劳力一年可以从杏园往家里拿1000多元工资,比个人承包的收入高出三倍多,他们何乐而不为?这事搁在你身上,你愿意不愿意?”

“是这么回事。”李海青点点头,转而问道:“一个工人拿1000元,10个工人就是一万元。整个杏园一年的总收入只有区区几千元,这不是得不偿失吗?”

李爱卿说:“咱们把杏园收回来,不是要守旧摊子,而是要发展,要搞综合利用。这个园子里还有很多空余的地方,周围的荒坡都适合种植经济林。咱们把空闲的地方都套种上农作物,周围的荒坡再栽点别的果树,搞成一个采摘园,那收益可就不是一星半点的了,它能带动好多产业呢。比如乡村旅游业、农家乐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你说,这是得不偿失,还是物超所值?”

“原来你在下一盘大棋呀。”李海青恍然大悟,信服地连连点头:“好,那咱们就把你的账本,交给全村人。”

这年冬天,杏园完整回归村集体。第二年,他们在园里栽种新品种杏树400棵,玉露香梨50棵,樱桃50棵,枣树500棵,今年还嫁接杏树200棵,吸纳贫困劳动力进行整地、种树、管理,一个劳动力一天可以挣50元。人们高兴地说:“支书这笔账,又算到咱心坎里了。”

在大山的另一头,梁丽秀也在为南青人民的福祉辛勤奔波着。

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是制约南青村发展的不利因素。在穷困的阴云笼罩下,好多人为生活在条件这样恶劣的环境中长吁短叹,自怨自艾,抱怨时运不济。但在梁丽秀眼里,这一架架山,一道道沟,一片片看似贫瘠的土地,蕴藏着无穷的财富。

当选不久的梁丽秀和村委主任岳建平,带着村支两委成员及群众代表,顶着凛冽的寒风,在乱石嶙峋、荆棘丛生的坡坡梁梁、沟沟坎坎,察看地形地貌,寻找发展支点,用心丈量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经过充分酝酿,提出了种养结合、综合利用的大胆设想:把整个南青建成种植园和养殖园。

南青村有7000多亩荒坡,那得种多少树,养多少家禽家畜?钱从哪里来?不少人觉得梁丽秀的想法犹如天方夜谭,不切实际。

梁丽秀却不那么认为,她说:“想干成一件事,就不能瞻前顾后,怕这怕那。没有钱,咱就先干不花钱和花钱少的事,一步一步来,就像愚公那样挖山不止,认准的路一心一意走到底。只有这样,才会感动幸运之神,才会来帮咱们搬走贫穷这座山。”

淘水沟、西山、启明阳坡是村里耕地比较集中的区域,村民居住区到那三个地段的路不但只有一尺多宽,而且荆棘丛生,碎石遍布,是典型的“驴滚坡”和“羊打滑”路,行走十分艰难。为了节省开支,梁丽秀硬是带着大伙,以“啃骨头”的精神,钁刨锹铲人工干,开出了三条两米多宽的田间道路。

不久,一年一度的春季植树造林工作开始了,梁丽秀召集村支两委会议和群众代表开会,研究植树造林的问题。大伙一听就犯了愁,树好栽,钱难弄,树苗咋买?梁丽秀说:“树苗款我先垫上,大伙只管出工干活就行。”她把家里为数不多的存款拿出来,又和亲朋好友借了一部分,凑了一万多元,和村委主任岳建平到河北定州的苗圃实地考察,左挑右选,讨价还价,订购了3棵塔松、150棵特快柏树。同样,为了节省运费,托跑运输的小叔子免费捎回来。

蒋文才打趣地说:“看你这支书当得窝心不?把自己贴上不算,还把咱家和亲戚朋友也搭进去了,让大伙都跟着你吃亏。照这样下去,咱家的光景什么时候能好起来?”

梁丽秀嘻嘻一乐:“咱村的光景过好了,咱家也就好过了。”

梁丽秀就是这样,心里想的都是村里头的事,都是老百姓的事,很少想自己、想自己家的得失。

好多年了,村里仅有的一个小磨坊,只有磨面机,没有碾米机,村里人碾米,还得肩扛、驴驮、摩托带到几里地外的邻村,极不方便。特别是那些鳏寡孤独的老年人,碾一次米更是不容易。

那天,村里的一位老人扛着少半袋新碾的小米从邻村回来,在村委办公楼前遇见了梁丽秀。梁丽秀看着颤颤巍巍、脚步蹒跚、气喘吁吁的老人,寒暄着问:“大叔,你碾米去了?”

老人冲她笑笑,“嗯”了一声。

梁丽秀说:“这么远,走路可要小心点啊,不要摔倒了。”

老人乐观地打趣道:“想吃米,哪能怕摔跤呀。人老了,不中用了,在哪儿摔倒,能爬起来就继续走,爬不起来这辈子就交代了算了。”

梁丽秀心里一阵难过,关心地说:“以后碾米,就不要亲自跑了,说一声,让俺家文才给你捎上就行了。”

老人说:“你俩都是大忙人,我闲着也是闲着,这点事,俺自己弄哇,不要麻烦你们。”

老人扛着米袋慢慢腾腾地走了。梁丽秀惦记着老人的事,到办公室忙了一阵,便收拾收拾,叫上村委主任岳建平,一块去了小磨坊。

小磨坊原先本来是有碾米机的,但几年前被窃贼撬门入室偷走了。梁丽秀和岳建平动员磨坊主人添置一台碾米机,一来能增加磨坊的收入,二来还能帮村里人解决碾米不方便的困难。磨坊主人听了直摇头,说,不成不成,合不来。一台碾米机多少钱?咱村的人一年能碾多少米?我算过,干五年连本钱也挣不回来。

梁丽秀和岳建平交换了一下意见,对磨坊主人说:“这样吧,碾米机村里解决,你无偿使用,但不能随意处置,到时候报废了,财产还是村里的。”

磨坊主人问:“村里抽不抽利?”

梁丽秀说:“碾米的收入都是你的,村里一分也不要。”

这真是天上掉下个大馅饼,哪有不愿意的道理?磨坊主人高兴地满口答应。

三条田间道路修好了,树种上了,碾米机也安上了。虽然事情不大,但这是新一届村支两委给村里办的头一遭实事。梁丽秀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挑战与机会同在,风险和利益共存。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心到手到,脚踏实地,意志坚定,公而忘私,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当好村干部,做好领头雁,更是如此。”梁丽秀经常这样说。

2015年5月,梁丽秀听说县里准备搞一个连翘种植基地。她敏感地意识到,南青村种植园的序幕要拉开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她和岳建平马不停蹄地往返于25公里的山间公路上,穿梭于乡政府、县政府及农委、林业部门之间,细陈情,苦求告,谈打算,说前景,打保证,终于如愿以偿,争取到了这个项目。她组织8户村民,承包了800亩荒坡荒地,并发动全村留守村民,投工1200多个,在同年7月栽种了6万株连翘树苗。

这个项目是国家投资,南青村平日闲居在家的留守人员,也因此变成了“产业工人”,欢天喜地地拿到了“国家工资”,村集体也因此赚得了“第一桶金”。

为加强连翘基地的管护工作并充分依托连翘基地发展种养业,开启南青村的致富之旅,2015年12月,梁丽秀在村委会的密切配合下,组织成立了村里的第一个农业合作社——林鑫种植专业合作社。2016年至2017年,他们的种植园不但拥有那800亩连翘基地,又发展了500亩核桃园,套种柴胡100亩,嫁接皂角100亩。

在李爱卿和梁丽秀的辛勤努力下,大前村和南青村正在告别贫困的过去。昔日遥不可及的梦想,迅速向现实靠拢。繁荣兴旺的号角,已然吹响,高奏出铿锵有力的乐章!

大前村是革命老区,1937年10月,日军入侵平定,铁蹄蹂躏之下,古州大地狼烟四起,疮痍满目。为适应抗战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抗日根据地,平定全境一分为三,在正太铁路北部,建立了属晋察冀边区的平定(路北)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正太铁路南部,以平辽公路为界,建立了属晋冀鲁豫边区的平东、平西两个抗日民主政府。其中的平定(路北)县抗日民主政府,就设在大前村。时至今日,八十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平定(路北)县抗日民主政府故址,基本保存完整。

村境内的小南掌有个天然石洞,人们把它称作“藏粮洞”。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附近几个村庄把粮食集中起来,储存在洞里,一方面解决抗日民主政府的口粮问题,一方面向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供应粮食。为此,村里还专门组建了送粮队。1948年,党中央从延安移驻河北西柏坡,村里的送粮队就给西柏坡运送过粮食。时过境迁,沧桑变幻,现在,藏粮洞虽然早已失去了原来的功用,但它仍默默记录着革命年代的艰难历程和辉煌岁月,记录着新中国成立后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平定(路北)县抗日民主政府故址和藏粮洞像两座丰碑,耸立在大前人的心里,时刻鼓舞、激励、鞭策着他们。改革开放40年来,大前人始终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历史又赋予了大前人新的使命,他们正在村支两委会的率领下,昂首阔步,进入了新时代。

大前村不仅有闻名遐迩的人文景观,还有令人神往的自然景观。悬崖峭壁上,崖柏和侧柏郁郁葱葱,龙王庙古柏、西头垴古柏、柏树垴古柏、蔡树垴蔡树,四棵千年古树盘根错节,苍遒挺拔。村前舞台顶侧的石崖上,小悬空和观音庙崖柏掩映,紫藤缠绕。观音庙下,圣水泉顺崖而落,细流淙淙,是天然的优质矿泉水。夏季如一道飞珠溅玉的微型瀑布,冬天则形成几丈高的冰柱、冰座,玲珑剔透。穿村而过的正沟里芳草萋萋,清溪涓涓,四季不枯。更有依山而建的石窑洞、石院墙、石门楼,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原汁原味,古色古香,身临其境,如入石头城,极富传奇色彩。传说,大前人的先祖于明朝末年为躲避战乱搬迁至此,他们就地取材,采用干茬石砌筑、屋顶垫白石干防雨的办法,在高崖上修建窑洞。整个建筑除内墙用红土草泥抹墙以保持平整度外,不使用任何黏合剂。这种房子墙体厚实,冬暖夏凉,特别适宜少雨多旱的气象条件。悬空观音庙、圣水瀑布泉、正沟小洮河、崖上石头城,四大元素构成一幅奇特的景致,故有“神奇古村落,北方小重庆”之嘉誉。

“这么好的地方摆脱不了贫穷的困扰,是支部的耻辱,更是我的耻辱。”李爱卿说。

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和实践,李爱卿将党支部和村委的工作重心,锁定在了发展“旅游+产业”上——依托农业合作社,以横向联合、纵向驱动为手段,走一条“产业化+公司化+规模化+可持续化”的路子。

2016年4月20日,大前人迎来了他们一生中难忘的一天。这天,大前村迈出了“旅游+产业”崭新的一步。没有鸣放礼炮,没有张灯结彩,连一个像样的奠基仪式都没有举行,小洮河景区一期建设工程在李爱卿的带领下,在全村留守人员的共同参与下,静悄悄地破土动工了!

小洮河景区位于穿村而过的一条河沟上,全长1000米,主要由碧水园、种植园、度假园构成。碧水园居小洮河前端,沿河道修筑八道拦河坝,全部蓄水养鱼养鸭;种植园居小洮河中端,栽种花椒树、紫藤等植物;度假园居小洮河后端,在小洮河两岸的数百亩松树林和柏树林中,修一条健身步道,完善各种配套设施,供游人休闲、娱乐、游览。小洮河景点建成后,将和采摘园、藏粮洞、石头城等连为一体,成为名副其实的“小洮河景区”。

小洮河景点建设工地上的施工人员,除了李爱卿和第一书记王竞、村委主任李海青及机械手等少数几个青壮年,差不多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大伯和老大妈,甚至八十岁高龄的老爷爷也现身工地,帮着和泥、搬石块。村里的家庭主妇们在参加筑坝劳动之余,还负责做饭、送饭。大家主动放弃午休,从早忙到晚,每天工作都在十个小时以上。

岔口乡党委书记冀虎平听说这件事后,专程赶来查看。眼前的情景,让他惊讶万分,感慨不已。他问李爱卿:“搞这么大的工程,怎么不和乡里说一声?”

李爱卿笑笑:“我们是不是做错了?”

冀虎平说:“来,给我说说你们的设想。”

满身灰土,两手泥巴的李爱卿站在堤坝边,详详细细地把村里的设想告诉了冀虎平。

冀虎平入神地听着,连连点头。

未了,冀虎平关切地问:“你们有钱吗?”

李爱卿笑吟吟地说:“现在还没干出个一二三,没钱也不能跟政府要。”

冀虎平说:“哪会儿用钱了,说一声,乡里全力支持你们。”

李爱卿坦率地笑笑:“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们一定好好干,干下成绩,我去找您。”

2016年7月6日,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小洮河景区一期建设工程顺利竣工了。这项工程总投资15万元,总投工5000多个,动用土石方3000立方,在将近500米长的河道上,修筑总长约260米、高约1.3米、宽约10米、总蓄水量达2000立方的拦河坝八道,140米长、蓄水量为300立方的涵洞一座。经相关部门鉴定,水坝全部合格,准予蓄水使用。

几天后,小洮河碧水园以亮丽的姿容呈现在人们眼前,游客一下子多起来了。一位游客即兴赋诗一首,赞叹道:两岸松柏掩翠岭,崖上人家抱云栖。碧水漾漾风轻轻,疑在江南梦境里。

大前人沉浸在无法言表的喜悦中。不少人家自觉自愿地免费招待游客吃饭,义务提供导游服务,还给游客赠送土特产、小礼物。李爱卿和李海青也和村支两委一班子兴致勃勃、紧锣密鼓地忙碌着,筹备小洮河景区二期工程、筹建旅游接待站、安排创办农家乐饭庄、聘请导游,好像有干不完的活,使不完的劲。

然而,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命运之神和大前人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噩梦幽灵般地降临了。

小洮河碧水园交付使用仅仅十多天,2016年7月19日,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袭击了平定县,全县大面积受灾。大前村更是洪水肆虐,浊浪滔滔,整个村子像悬在半空中的一只灯笼,在狂风暴雨中摇摇欲坠。

险情就是命令,责任重如泰山。在滂沱的大雨里,李爱卿蹚着洪水,挨家挨户查看险情,做着防洪预警工作。看着一片汪洋包围下的八道大坝,她忧心如焚,祈祷老天爷把这点财产留给村里。

这天夜里,安装在河沟里的水位报警器响个不停,李爱卿彻夜难安,稍微躺一会,就起来到外面看看雨势,望望大坝,一个个电话往对岸打,催促河滩边的人家赶快撤。

放暑假跟李爱卿一块儿住在村里的女儿看妈妈着急的样子,安慰说:“白天不是都安排好了吗?安心睡吧,没事的。”

李爱卿的心吊到了嗓子眼,说:“我总觉得心里怪怪的,不对头。河沟的报警器哇哇响,往年下大雨,不是这样子。”

深夜两点多钟,一阵洪水沉闷的咆哮声轰隆隆传来,仿佛天塌地陷一般震耳欲聋。

“坏事了!”刚出去观察雨情回到家里,坐在床边打盹的李爱卿猛地站起身,惊叫一声就往门外冲。

女儿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赤着双脚跳下床,一把抓住妈妈的衣袖,惊问:“妈,你要去哪里?”

李爱卿带着颤抖的哭音回答:“一定是发大水了,我去河滩边看看,那儿的人家有没有事?撤走了没有?”

女儿死死抓住李爱卿不放:“不行,妈妈,不行。”

“今天要出了大事,妈妈怎么对得起咱村人?”李爱卿发疯地扭动着身子,想挣脱女儿。

女儿号啕大哭:“要去我陪你一块去。”

母女俩纠缠了好一阵,李爱卿才冷静下来,答应女儿只到外面看看,不下河沿。

好不容易熬到凌晨四点多钟,天色微明,李爱卿和女儿再次来到门外。雨声哗哗,浊流奔涌,从坡头直泻而下。

电路断了,手机信号也没了,正沟里的河水深达3米多,李爱卿拉开嗓门,拖着长音,隔空朝河西岸居住的村委副主任李润寿喊话:“润寿——,润寿——,你那边——有事没有?”

朦朦胧胧中,李爱卿望见李润寿在朝自己边打手势边喊话,但声音被雨声和水声淹没了,什么也听不见。

李爱卿家的邻居那儿有一道便门,从便门过去,蹚着洪水走一段路,可以下到河沿,看清对岸的院落是否完好。

李爱卿想从便门过去,邻居问明情况,一下就把李爱卿抱住了,说天塌下来也不让你下去,洪水会把你刮走的。

天渐渐地亮了,雨小点了,坡上的水势也减弱了。李爱卿去河沿边的几户人家看了看,只是院子进了水,没有发生大的事情。再看看河沟,刚刚修好的八道大坝没有了,河道里到处是裸露的石头、光溜溜的青石板和杂乱的树枝。

李爱卿哀叹一声,软软地跌坐在泥地上,泣不成声。

大伙把李爱卿搀扶起来,安慰她:“发了这么大的水,村里的人都没事,你该高兴才对。大坝没了,咱重修。”

望着一张张敦厚、坚毅的面孔,李爱卿渐渐平静下来。她擦去眼泪,坚定地说:“老天爷难不住咱,碧水园一定要建起来!”

李爱卿带着大伙冒雨察看了灾情。昨晚的大水,是从蜿蜒六公里的正沟和馒头山上一个山洼里冲出来的,馒头山那儿发生了大面积滑坡。两股巨流在村后的柏树林地段汇合在一起,奔腾直下,不仅冲垮了碧水园的八道大坝,而且冲毁了沿线的大片耕地,毁坏了岸边六华里的村中公路,村委会办公室也被水淹了,屋里的淤泥差不多有二尺深,到处一片狼藉。所幸的是,村里的危房没有倒塌,河沿边的人家由于撤离及时,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家里存放的粮食及日常用品,均被肆虐的洪水冲走了,好多人家面临着断粮的危险。

雨渐渐停了。李爱卿想给王竞和乡政府汇报灾情,但电杆被洪水冲倒了,电线断了,电话打不出去,手机也没信号。她爬到山顶,拿着手机一个点一个点地试探着寻找信号,最终失望而归。

7月22日,洪水稍缓,李爱卿的丈夫放心不下她在村里的情况,骑摩托车从平定赶回大前,行至秋林口洪水挡在了面前,路断了,他把车丢在秋林口急忙往家赶。当天上午,王竞也驱车赶赴大前村。行至离大前村还有15华里的秋林村口时,遇见正在带队抢修公路的冀书记,书记告诉她前方路损毁严重,无法行驶,王书记只好将车存放在秋林村口,淌水回到大前。看到村里一片狼藉、小洮河面目全非的景象,王竞心如刀割。

见到李爱卿,王竞开口便问:“咱村的人有没有事?村民的住房有没有事?”

李爱卿告诉她“人员没伤亡,地和路全毁了,大坝也没了,好几户人家面临断粮的危险。”

王竞说:“走,咱们先到户下看看。”

走访、慰问了受灾群众后,王竞便和李爱卿一道,察看耕地、道路受灾情况,带领全村群众赶赴抢险救灾的第一线。期间,王竞赶回单位,向局领导作汇报,局领导当即召开会议,组织全局干部职工为大前人民捐资捐物,和大前人民一道抢险救灾,共渡难关。

岔口乡党委、乡人民政府对大前村遭受的自然灾害,也极为关注,7月23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李喜军代表乡党委、政府步行进村了解受灾情况,同时送来了充电宝和能接收卫星信号的移动电话。李爱卿第一时间向乡党委书记冀虎平汇报了灾情和抢险救灾情况。冀虎平在电话里一再叮嘱李爱卿,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搞好抗灾自救工作。同时告诉李爱卿,到大前的公路很快就会修通。

7月24日上午8时许,阳泉市体育局局长马爱民率30多名干部职工,带着慰问品前往大前村,车走到神水泉,前面路断了,车过不去。马局长告诉大家,车过不去,我们肩扛手提,也要把东西送到大前人民手里,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上午9点左右,市体育局的同志们扛着一箱箱方便面、火腿肠、挂面,一袋袋蔬菜、日用品,挽起裤腿,蹚水过河,踏着一路泥泞,来到了大前。

大前村民看着风尘仆仆的同志们,感动地说:“车进不来,给俺打个电话,俺去接,不用让同志们这么辛苦。”

马爱民说:“大家都想亲眼看看咱村的情况,局里是咱村的帮扶单位,不亲眼看看,不放心啊。”

马爱民和局里的同志们在李爱卿和李海青、王竞的陪同下,一家家走访,一户户地慰问,详细了解村里的灾情,村民的困难,鼓励大家面对灾害不泄气,积极自救建家园,加强灾情控制,避免次生灾害,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他说:“党和政府不会忘记大伙,你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体育局全体干部职工将和全村群众一起,手拉手,心连心,共同应对一切困难和挑战,把咱村的事办好!”

7月25日,在乡党委、乡政府的努力下,经过抢险修路人员连续三天的艰苦奋战,秋林村到大前村口的水毁公路恢复了基本通行。

大前村口施工路段,李爱卿见到了现场指挥修路的冀虎平。李爱卿看着冀虎平,眼泪断了线似的扑簌簌往下掉。

冀虎平一把抓住她的手,激动地说:“这么大的灾害,村里没发生人身伤亡事故,谢谢你,谢谢村里的同志们,你们辛苦了!”

这是冀虎平和李爱卿在洪灾发生后第一次见面,也是洪灾发生后李爱卿第一次当面向乡领导汇报工作。冀虎平详细询问了村里的灾情抗灾自救情况,李爱卿逐一回答,谈了许久许久。

党和政府的关怀,更坚定了李爱卿战胜自然灾害、重建美丽家园的信心。她和第一书记王竞、村委主任李海青团结协作,激流勇进,带领全村留守人员清理路障,疏通河道,搬石运土,筑路修地,完成了3公里村中路、50多亩农田、一座涵洞和十几条通户路的恢复重建工作。

这场大雨同样袭击了南青村。

南青村由前庄、里庄、淘水口、西山四个自然山庄组成,一条长达3公里的村中路,把四个自然山庄连在一起。这条村中路,原来只有不足一米宽,傍绝壁,临悬崖,山陡坡大,崎岖难行。梁丽秀带着村支两委成员和留守村民,一镐一镐地刨出来、一锹一锹地铲出来的。不仅加宽了路面,取直了许多急弯,填平了许多凹路,而且修筑了小城墙挡墙,还在路边栽了树,通行条件有了很大改观。在南青人心目中,这条路既是南青人的血汗路、光彩路,更是他们的致富路、幸福路。

2016年7月19日晚,暴雨引发的特大洪水,不但摧毁了南青村这条村中路,冲垮了小城墙,而且多处发生山体滑坡,山沟里洪水滔滔,泥流翻滚,阻断了通行,山庄与山庄之间只能隔河相望。

次日清晨,当疲惫不堪的梁丽秀出门查看灾情时,眼前这一幕,让她一阵眩晕,差点瘫倒在地。

梁丽秀,这个坚强的女人,面对这样的打击,顿觉五雷轰顶,禁不住泪水涟涟,站在雨地里号啕大哭。

怎么办,怎么办?

冷静下来之后,梁丽秀和岳建平、村会计坐到一起,商量对策。梁丽秀首先提出了动员全村老百姓义务出工修路的想法,岳建平说出了自己的担忧:“这么大的工作量,现在的人金钱观念又重,有没有人愿意白干?”梁丽秀说,咱们分三步走,先召开村民大会动员,如果没人干,村支两委带头干,党员和群众代表跟着干。如果带不起来,再进行二次动员。村会计说,要不,咱去请求乡政府帮忙?梁丽秀摇摇头:“我觉得咱村人的觉悟不会那么低。”

7月22日下午,全村留守人员齐聚在村委会广场,召开村民大会。梁丽秀开门见山地说:“村里遭了灾,电断了,水停了,路毁了。没有电,咱可以点蜡烛照明。没有水,有水窖的人家发扬发扬优良作风,照顾一下没水窖的人家。都是邻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不能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大灾面前,最能考验人。但是,没有路,粮食买不回来,煤炭运不进来,有病去不了医院,连串门走动都成问题,影响就大了。这场大雨,全县受灾严重,各有各的紧迫事,各家在忙各家的,不能借兵。眼下的事,只能靠咱自己组织起来,人多力量大,赶快把路修通。只要有了路,其他事情就好办了。因而,支部和村委决定,动员大伙义务投工修路,请大伙说说想法。”

现场先是鸦雀无声,接着许多人在窃窃私语,但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表态。

岳建平说:“咱是南青的,路是咱们的,咱不干,谁来干?我先表个态,俺家愿意跟着支书义务修路。其他村支两委成员和党员、群众代表,谁也不要装聋子,扮哑巴,一个一个过。”

村会计说:“俺家也愿意跟着支书和主任义务修路。”

已经八十高龄的老党员梁东至说:“丽秀和建平是咱们投票选上的,咱应该支持他们。再说,她们这样做是为了谁?就是为了咱南青人嘛。这份义务,我尽了。”

梁丽秀说:“东至叔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可以不参加。”

梁东至说:“就是因为我老了,更应该抓紧时间给村里做点事,干点活。干不了重活干轻活,搬不动石头搬砖头。我是党员,党员不往头里走,往哪儿走?哪天开工,我第一个到。”

在老党员梁东至的带动下,大伙纷纷报名参加义务劳动。真是不吃梨子,不知道梨子的滋味。村支两委的在场人员都没想到,工作竟然这么容易就做通了。关键时刻,需要党的领导干部挺身而出,冲锋陷阵,需要党员率先垂范,让人们看到党员想为百姓所想、急为百姓所急,从而牢固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坚定人民群众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也只有这样,党的事业才能无往不胜,党的最终目标才有望实现。南青村的事实,充分印证了这一点,值得每个党员领导干部深思!

2017年7月24日,南青村被水冲毁的村中路恢复重建工程动工了。村支两委成员及留守人员,几乎倾巢出动,参加义务劳动。不少人还把在外打工的亲人叫了回来,学校放暑假回村休假的小学生、中学生,也主动到工地参加劳动。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柏井乡党委书记邵永贵、乡长梁玉珍得到这一消息,深为感动,为村里送来了600斤白面;帮扶单位阳泉市仲裁委员会得到这一消息,立即组织干部职工捐款捐物,筹集了4000多元及大量蔬菜、食品送到村里;村第一书记所在单位平定县电业局,捐赠了局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所获的2000元奖金及3000元救灾款,还送来了修路所需的水泥、钢筋等物资。

两个多月后,被水冲毁的村中路后续工程全部竣工。整个工程共清理淤积物约2000立方,动用土石方4000多方,石砌挡墙1000米800立方,修建桥涵两座,完成总投资21.6万元。

面对重重困难,梁丽秀迎难而上,负重前行,进行了一次又一次顽强拼搏。

2016年7月18日晚8时许,持续一天的滂沱大雨,致使西山村民李某儿家的窑洞后墙因山体滑坡垮塌,随时有被泥石流吞噬的危险。同在西山居住的于某所家也发生类似险情,因后邻院墙倒塌,于某所家的窑洞后墙被倒塌的石墙砸塌了。

因山体大面积滑坡,泥石流淤塞了道路,阻断了通行,居住在前庄的岳建平和另一名村委委员进不来,和梁丽秀同住在淘水口的另一名支部委员,又因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无法去西山。梁丽秀接到情况汇报后,当即叫上丈夫蒋文才,一块打着雨伞,拿着手电,翻山梁,过山沟,顶风冒雨,绕路步行十五六华里,赶往李某儿家查看险情。

当梁丽秀和蒋文才出现在李某儿面前时,李某儿看着浑身湿漉漉、衣裤被荆棘划破好几个口子,双手双脚沾满泥泞的夫妻俩,惊讶地说:“你们是怎么进来的?也不怕发大水被冲走?”

梁丽秀细心查看了李某儿家的险情,催促李某儿赶快撤离。

李某儿为难地说:“这么大的雨,又这么晚,搬到哪儿去?”

梁丽秀和蒋文才对视一眼,回头毫不迟疑地对李某儿说:“没地方去,就去俺家!”

这天晚上,梁丽秀和蒋文才跑前跑后,动员村里的9户村民撤离危房,搬进了自己家。在一个小院子里,过起了9户人家10来口人一锅饭的日子。

抢修村中路期间,村委会大院变成大食堂,大灶台火光熊熊,大铁锅热气腾腾,凡在工地修路的人,全部来吃集体饭,吃完饭就去工地,中午不歇晌,每天劳动至少十个小时。虽然苦点累点紧张点,但大伙格外高兴,都说他们吃的是“新时代的大锅饭”,端的是“脱贫致富的铁饭碗”。

水毁道路竣工时,人们依然对这几天的“大锅饭”恋恋不舍,津津乐道,回味无穷。这件事,一时春风乍起,在乡间传为美谈。

有人曾问过蒋文才,丽秀这么折腾,你不嫌麻烦?蒋文才说:“咱想的是家里过得好就是好,她想的是全村的老百姓过得好才是好。咱想的是给自己办点事,她想的是给老百姓办点事。她就是这副牛脾气,你越劝,她越犟,改不了,只能顺着她。”

水毁路段的路面修复工作顺利完成后,党支部和村委会决定,将社会捐赠的钱物,全部分给参加义务劳动的人员:不论年龄大小,一律一视同仁,每人每天计发20元劳动补助、15斤白面大米、9两猪肉,其他物品也估价均分。

那天,村委会大院熙熙攘攘,欢声笑语。参加劳动天数多、人口多的人家,多领取了几百元补助款、数百斤细粮,几十斤猪肉;参加劳动天数少、人口少的人家,也各有所得。

人们纷纷赞叹:“原来说的是尽义务,哪想到还分了这么多东西。支书真是咱们的父母官。”

也有人担心:“就怕丽秀把那几户没参加劳动的人家得罪了,下届选举不投她的票。”

对此,梁丽秀轻轻一笑:“我是为了全村人,不是只为几个人。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天经地义。如果仅仅为了多得几张选票便放弃原则,这样的村官我宁愿不当。”

梁丽秀和蒋文才至今记得,村里成立专业合作社的事。那是2015年冬天,县里拔下来一笔扶贫款。梁丽秀主张把这笔钱留在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而个别党员和群众代表怕担风险,怕负责任,主张直接按人头给村民们平分。梁丽秀说:“把钱分到户下,当然也增加了收入,但钱用不在刀刃上,几天就没了。放在合作社,却能办很多事。比如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开辟新的致富门路。将来有了收益,一部分留在村里,一部分给大伙分红,收益会比现在就分下去大得多。我们是党员、是党支部委员,是村委委员,是群众代表,是带领全村整体脱贫的中坚力量。就要比普通老百姓站得高点,看得远点,视野更宽一点。”

尽管梁丽秀大会讲了小会讲,苦口婆心地做工作,还多次上门谈心,但那些人固执己见,拒绝签字。

消息传到镇政府,镇长梁玉珍特地安排一名副镇长会同扶贫单位的领导前来南青村,组织召开村支两委和群众代表联席会议。这次会议从晚上8点一直开到深夜1点多,经过反复劝说、开导,那些人才勉强签了字。

梁丽秀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见蒋文才正在洗衣服,顿时一阵难过,说:“你明天还要上班,早点休息吧,我来洗。”

蒋文才看见梁丽秀眼红红的,问:“他们还不签字?”

梁丽秀长出一口气,说:“签了。

蒋文才说:“既然已经签了,怎么还不高兴?”

梁丽秀从蒋文才手里拿过脏衣服,放在洗衣机里,叹了口气:“真是太难了。他们明知道这样做是为大伙好,怎么还这么作难?”

蒋文才说:“这有啥可奇怪的?他们算的是自家的小账,你算的是集体的大账,出发点不一样,看问题的高度也不一样嘛。跟你说实话吧,好长时间了,我看见你就揪心。真不知道你这样忙忙碌碌的,究竟是为了谁?要不咱不干了啊。”

梁丽秀坐在板凳上顾自漂洗着衣服,边洗边想心事,许久没吭气。过了一阵,忽然抬头问:“你说,是一万人养活一个人好,还是一个人养活一万人好?”

蒋文才怔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梁丽秀的脸色和缓了许多:“一万人养活你一个,说明你没能力养活自己。你一个人养活一万人,说明你有能力。”

蒋文才一听,心里凉了半截:“你是不是还要干?”

梁丽秀目光坚毅地望着蒋文才:“干!只要南青的老百姓不罢我的官,再苦再难,我也要为南青奋斗到底!”

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年》里,列宁的卫士瓦西里有句经典台词:“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列宁的卫士瓦西里到乡下征粮临行时,本已饥饿难耐的妻子把家里仅有的一块面包悄悄地放进瓦西里的口袋里。同样饥饿难耐的瓦西里在和妻子拥抱分别时,又偷偷地把面包放在桌子上……

李爱卿深深记着影片中这一情节,她说:“正是有求解放、谋幸福的强大信念作支撑,苏联人民才在列宁的领导下,渡过了难关,赶走了沙皇,砸碎了旧世界,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现在,大前村也在进行着一场‘求解放,谋幸福’的战役,这场战役的目的,就是要把全村群众从贫穷中解放出来,走上繁荣富裕的幸福之路。”

多年的贫困状况,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消磨了人们的变革斗志,依赖政府“等、靠、要”,外出打工谋生路,迁居外地换环境,成为许多人的固有抉择。

李爱卿清醒地意识到,要改变人们的这种心态,必须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引领作用,把群众的思想解放出来,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干劲鼓起来,营造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奋发图强、勇争一流的良好局面。而创办合作社,就是个把群众组织起来,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谋大事,创大业的好办法。她的目光紧紧盯着“让全村老百姓富起来,把四处漂泊的人召回来”的愿望,通过互联网找信息,通过外出考察寻项目,不放过任何创收、增收的机会。

李爱卿了解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盆栽果树既可作为盆景供人们欣赏,又能提供一定数量的果实,近几年异军突起,深受城市居民青睐,正在快速走进千家万户,前景十分广阔。经过走访调研,她听说山西美好家居有限公司有这种产品,便和王竞多次到该公司实地考察,协商谈判,建议该公司把车间工场办到乡下,并向该公司董事长张景荣提出了她们的设想和打算。张景荣对李爱卿和王竞的提议很感兴趣,答应择日去大前看看。

在大前村,张景荣不仅查勘了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土地土壤,水肥供给情况,而且和村支两委人员进行了座谈,走访了多户村民,终于做出决定,建立盆栽果树大前培育基地。临别时,张景荣对李爱卿和王竞说:“适宜培育盆栽果树的地方很多,要不要在咱们村办基地,是次要的。我看上的是你们对老百姓的一片热情和带领群众致富的那种冲劲。”随后又对在场的群众说:“咱村不但有个好支书,还有一个相当不错的第一书记。把这个项目交给她们,我放心。”

2016年深秋时节,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李爱卿引进了1000盆秧苗,想看看盆栽果树的越冬情况。2017年春上,盆栽果树安全越冬,生出了鲜嫩的叶片,结出了小苹果。同年3月,李爱卿再度引进4000盆秧苗,连同上年引进的1000盆,全部分到了村里的贫困户名下。贫困户自己能管护的自己管护,不能管护的可以委托合作社代管,销售后分红。

这些盆栽果树,19户贫困户领养2350盆,村集体为61户贫困户代管2650盆。年底每盆30元的保底价回收,品相好,挂果多的,一盆能卖大几十元甚至一百多元,利润空间较大。2017年,仅此一项,全村户均增收近600元,村集体获利3万多元,取得了企业、农户、村集体合作共赢的良好效果。

李爱卿满怀憧憬地说:“小洮河景区建成后,我们的盆栽果树,也是很值得一看的亮点。”

小洮河景区建设,是李爱卿魂牵梦绕、难以释怀的一块心病。碧水园被洪水冲毁了,暂时还没有能力重建,但景区建设的方寸不能乱,步子不能停,大前人民的心血和汗水不能付诸东流,大前村的发展大计更不能束之高阁。

初次合作成功,增进了大前村和山西美好家居有限公司之间的信任。李爱卿、李海青和王竞积极斡旋反复磋商,山西美好家居有限公司以每亩每年300元的价格,流转耕地450亩,建设枸杞种植基地,小洮河景区种植园景点建设由此拉开帷幕。

枸杞种植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经营管理。山西美好家居有限公司负责提供树苗,回收枸杞子,进行深加工及产品销售工作。合作社负责组织农户树苗栽培、田间管护、果实采摘、分拣和产品初加工。农户以流转土地入股、全程参与经营管理,获取流转费、劳动收入和销售利润分红。

李爱卿说:“以前,村里的农田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和小杂粮,每亩地一年的毛收入最多只有三四百元。现在,这三四百元仅土地流转费就能赚回来。同时,整个生产过程全部由本村群众实施,男劳力一天可以挣80元,女劳力是50元,忙的时候每人每天还有15元的午餐补助。另外,产品回收后,公司拿出销售利润的十分之一,给股东分红。枸杞是种本小利大的中药材,一亩地可产400斤,一斤能卖30多元,一亩枸杞的纯收入在4000元左右,十分之一是400元左右。如果450亩全部建成投产,单销售收入分红就有18万元。全村207口人,人均增收900元。”

2017年,大前村枸杞种植基地种植枸杞200亩40000余株,16户入股村民及130多个生产人员,共获取股金分红、土地流转费、劳动工资等各项收入20多万元,全村人均收入1500元,一亩地的收入比过去翻了两番。

通过发展盆栽果树和枸杞种植业,贫困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看到了未来的光明前景,思想逐步解放,视野逐渐开阔,脱贫致富的信念越来越坚定。

2017年,是大前村跳跃式前进的一年,也是值得大前人自豪和骄傲的一年。盆栽果树安家落户,枸杞种植稳步推进,留守村民人人有活干,天天有钱赚,人均收入扶摇直上,达到了五年来的顶点。同时,小洮河景区建设也卓有成效。由扶贫单位阳泉市体育局投资兴建的憩香园初具规模:5公里长的健身步道掩映于苍松翠柏间,数百级枕木台阶蜿蜒盘桓于黄花红叶中,迎客亭、望仙亭、观叶亭兀立于蓝天白云下,春日青山环黛,夏日浓荫翳蔚,秋来层林尽染,冬至银装素裹,来此小聚几日,真个心旷神怡,悠然忘我。在市县水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凿出了有史以来的第一口深井,不仅满足了人畜用水的需要,而且消除了碧水园供水、采摘园、种植基地灌溉的后顾之忧。

进入2018年,人勤春早,李爱卿又为碧水园的重建工作忙碌开了。她说,上次的碧水园大坝,是用石头垒墙、水泥抹缝的办法修筑的,牢固度不足,美观度不够,今年要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她正在四处奔走,寻求合作伙伴,以大前村的现有景点入股,招商引资,共同开发,把大前村建成旅游度假村。

谈到远景规划,李爱卿兴致勃勃地说:“将来,你可能不知道大前村,但一定知道小洮河景区。那时候,大前已不是今天的大前,大前人也不再贫穷落后,而是思想解放、视野开阔、奋发有为的拓荒者,繁荣兴旺的缔造者。每逢节假日,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小洮河,说,走,到小洮河旅游度假去!”

与大前村遥相呼应,2017年,梁丽秀也在南青村脱贫攻坚的战役中,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6年深秋季节,梁丽秀外出考察致富项目期间,在东北某地走访了一个鹅场。鹅场主人是位四十多岁的农村妇女,一个人饲养着5000多羽鹅。经过攀谈,梁丽秀了解到,鹅饲养简单,投入产出比高,饲养风险小、经济效益优于养鸡、鸭。鹅吃百草,养鹅是以草换肉,能利用大量青绿饲料和一些粗饲料,来源广、价格便、成本低。鹅适应性好、抗病力强,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不需要太好的房舍,除雏鹅舍外,冬季舍内温度只要保持0℃以上就行。鹅性情温顺,合群性好、不乱跑乱跳,老、弱、妇均可饲养,2-3个月就能出栏,每羽能赚80元。

梁丽秀想:她一个人就能养这么多鹅,如果动员南青村家家户户都来养,打个折扣,每羽纯利按60元计算,那是多少钱啊。

回到家乡后,梁丽秀专门走访了几个鹅场,与平定县瑞恒养殖专业合作社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在村里发展养鹅业。

但是,梁丽秀的良好愿望,碰上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窘境。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大伙,动员村民领养鹅苗时,村里人一怕没经验,二怕没技术,三怕没钱投资,四怕销路不好,迟迟不见动静。尽管梁丽秀拍着胸脯打保票,说技术资金有合作伙伴负责,还是没人响应。

那天傍晚,梁丽秀又挨家挨户动员了一天,仍然一无所获,满腹惆怅地回到家里。蒋文才一见她的样子,就知道效果不好,说:“既然大伙都不愿意,咱就不要浪费口舌了。”

“这么好的项目弃之不用,多可惜。”梁丽秀十分遗憾。

蒋文才问:“咱合作社不能养?”

梁丽秀说:“投资太大,有困难。”

蒋文才看着愁眉苦脸的梁丽秀,会心地笑了:“以前那么多的困难都没难住你,这次还没开头,怎么就蔫了?”

梁丽秀嗔怪地剜一眼蒋文才:“你不是说我能折腾吗?让你看看我蔫了蔫不了。”

合作社办鹅场的倡议,首先得到了村支两委成员的表态支持,但对于投资问题,大家依然束手无策,一筹莫展。

梁丽秀说:“办法我来想,风险我来担。我的要求不高,只要大家伙积极参与就行。”

梁丽秀多方奔走,寻求帮助,最终与河北绿城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签订了联合办社的协议,开辟了南青村“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发展模式。

经反复考察论证,场址选定在村后的尖垴沟里。

投资基本解决了,场址定了,又一个难题出现了。

尖垴山在南青村背后,从村里去尖垴沟,不但要翻越两道山梁一条山沟,而且只有一条斜挂在陡坡上、长满荆棘的羊肠小路。车难行,人难走,工程机械和建筑材料都进不去。

县长韩加政到南青考察时,对陪同前往的梁丽秀说:“在没有路的地方开出一条路来,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梁丽秀说:“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在没有路的地方开路。南青村要脱贫致富,也是在没有路的地方开路。我们虽然没有多少钱,但有人,有双手。这点困难,难不住我们。”

2016年隆冬时节,在帮扶单位的鼎力支持下,梁丽秀带着村支两委成员和40多个留守村民,在凛冽的寒风中,掘冻土,破顽石,苦战两个多月,开凿出一条两公里长、四米多宽的车行道。

2017年初春季节,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拥有三个鹅棚、一个饲料棚、一个山猪棚,可存栏1万羽的养鹅基地,终于建成了。同年5月,3000羽鹅苗顺利投放。随后,他们充分依托鹅场逐步扩大经营规模,新建700立方米蓄水池一个,饲养了50头肉猪、700只笨鸡。

养殖业虽然搞起来了,但鹅场的用水,一直靠蒋文才开着自家那辆拖拉机从外面往回拉。

南青村有史以来没有打过深井,村里的人畜用水,一直靠打旱井蓄雨水解决,遇上大旱没水吃,遇上洪涝吃浑水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今发展种养业,没有水,就缺少了先决条件,失去了发展后劲。

梁丽秀征求村支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我想给村里打一口深井,大伙觉得行不行?”

人们一听就摇头:“不成不成,咱村除了荒山就是秃岭,地下哪能找到水?学大寨的时候,水利建设抓得那么紧,也没有人敢提打深井的事。咱趁早死了那份心吧。”

“以前不是没人想过,而是没人干过。咱村地下究竟有没有水,只有让科学说话才知道。”梁丽秀执着地说。

“钻井勘探要花不少钱,一旦欠下债务,赔上整个南青也还不起人家。”大伙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南青这点家底,真的经不起折腾。

梁丽秀说:“如果打不出水来,我引咎辞职,欠下的债务俺家还。”

听着大伙的争论,岳建平站出来说话了:“咱村想发展,用水问题迟早要解决。我觉得,晚解决不如早解决,迟早要挨这一刀,咱们跟着支书豁出去,咬紧牙关试一试吧。”

在梁丽秀的一再坚持下,大伙终于达成一致,勉强同意尝试一次。

2017年冬天,经梁丽秀多方联系,水务部门派人来南青勘测,在鹅场里面找到了地下水资源,开凿出了南青村有史以来的第一口深井,改变了南青人世世代代靠打旱井蓄雨水解决吃水问题的状况,为发展种养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人们高兴地说:“咱想也不敢想,咱村的地下真有水,以后再也不用靠天吃水了。支书真是咱村的大福星,新时代的铁姑娘。”

“鹅场不但花费了梁丽秀的大量心血,而且把蒋文才也拖进去了。由于缺乏资金,雇工困难,除了少量几个日常管护人员,拉水拉草运饲料,都是支书的丈夫蒋文才干,没有工资,不给运费,拖拉机还是他家的。”鹅场饲养员岳玉昌说。

当年年末,合作社给工人们结算工资时,蒋文才去凑了个热闹。他问岳建平:“大伙都领钱了,是不是也给我考虑点?”

一旁的梁丽秀笑道:“咱俩是一个人,我不要,你也别想。”

在会计室领工资的工人们打趣道:“文才真是亏大了。他在鹅场下的辛苦不比支书小,干活也不比场里人少啊。”

岳建平征求梁丽秀的意见:“要不,咱给文才考虑点补助?”

梁丽秀说:“好哩,从我的工资里给他发。”

这一年,南青村合作社给鹅场用工发放工资4万多元,贫困户分红6万多元,梁丽秀和蒋文才夫妇没领一分钱。

对此,蒋文才毫无怨言,他说:“只要让村里的老百姓觉得跟上丽秀有奔头,能过上好光景,我吃点亏不算什么!”

梁丽秀说:“南青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战时期,平定县全境一分为三,南青村属平东县抗日民主政府四区所辖,村里许多人有的报名参军,有的成为党的地下工作者,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和生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我们不能只知道乘凉,忘记栽树,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发奋图强,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又是一年春风劲,柳暗花明正当时。梁丽秀,这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女,把自己对家乡、对家乡人民的热爱,写在了南青村的每一寸土地上,播洒在南青村的山山水水,融进了南青人民的心田。

春已来,寒未去。望着高高的尖垴山,梁丽秀一脸欣慰:南青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有效解决了用水难、行路难的问题。农网改造顺利完成,电线全部换成了皮线,变压器从原来的50千瓦增容到200千瓦,生产生活用电都不发愁了。村里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施齐全,干净整洁,服务周到,照顾着村里的65个留守老人,使他们真正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最让人兴奋的是,通过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推进产业兴村,2017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3500元,已经整体脱贫!

时间刚进入2018年,梁丽秀又有了新想法。她说:“经有关部门鉴定,我村生态环境良好,空气、土地和水质均无污染,是发展无公害果蔬的重要资本,我们要继续做大做强绿色种养这篇文章。村里新开凿的深井,每小时出水量达30多个立方,含有多种有机矿物质,是天然矿泉水。如果有条件,准备办一个小型矿泉水厂,产品就叫‘尖垴山’。我还想建一个连翘茶厂,把村里的连翘基地更好地利用起来,开发出来,形成种、养、加工三轮驱动的产业链。进行公司化经营,让常年在外面打工的人都回来做产业工人,呈现人丁兴旺、经济发达、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

时间回溯到2015年,这年4月11日,由中共阳泉市委组织部和中共阳泉市委党校共同主办的阳泉市“领头雁”市级示范培训班开班。四天时间里,刚刚上任不到半年的李爱卿和梁丽秀一块听课,一块观看警示教育片,一块参加分组讨论,一块探讨兴村富民课题,相似的境遇和经历,共同的志向和抱负,使她们很快成了兴村富民的好姐妹,小康路上的好伙伴。之后,她们有了好项目共同分享,遇到困难共同应对,摸索出好经验及时交流,锤炼了个人之间的友谊,缔结了大前村和南青村的脱贫攻坚共同体。

履职三年来,李爱卿和梁丽秀在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家园、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进程中,经历了一次次严峻的考验,打赢了一场场漂亮的翻身仗,赢得了党和群众的信任,连年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李爱卿先后荣获中国老年建设促进会“老区脱贫、巾帼建功”标兵、阳泉市廉洁家庭提名奖、平定县十佳“巾帼领头雁”、平定县“三八红旗手”、平定县第三届“平定好人”等多项殊荣;梁丽秀先后荣膺山西省脱贫攻坚奖、阳泉市“五一劳动奖”、阳泉市巾帼创新创业带头人、阳泉市廉洁家庭、阳泉市十大杰出女职工、平定县优秀共产党员、平定县“三八红旗手”、平定县道德模范、平定县十佳巾帼创业明星等荣誉称号。

大前村和南青村能够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正在于有李爱卿和梁丽秀这样的“领头雁”、“当家人”。在于她们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纯朴感情,在于她们公而忘私、勇于奉献的大局意识,在于她们遵法守纪、廉洁自律高尚情操,在于她们不畏艰难、奋力拼搏的顽强斗志。从李爱卿和梁丽秀身上,集中体现和展示了共产党员的优秀本色,处处闪耀着共产主义精神的光辉。这既是新时代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典型写照,对团结、引领和带动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打好脱贫攻坚战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我国有千千万万个大前和南青这样的村子,需要千千万万个李爱卿和梁丽秀这样的当家人。初心不改恒持之,复兴大业焉难成?只要我们的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能像李爱卿和梁丽秀那样,脚踏实地,无私奉献,坚定不移跟定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猜你喜欢
爱卿
误 会
徙木立信
ROYAL ROAST
康熙私访遇村姑
化学实验探究题常见题型分类解析
爱卿听旨
几何说(四首)
婆媳三代人三十六年孝心传递
酷漫
倾怀插花,宛自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