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郑声淫”

2018-11-13 17:09胡弦
新生代 2018年17期
关键词:雅乐正统旋律

胡弦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一)从郑声的特点看“淫”

郑声作为民间音乐的代表,被孔子提出“郑声淫”的观点,导致许多学者都将郑声与情色连接在一起,如朱熹在《诗集传》中说道:“郑卫之乐,皆为淫 声,......郑皆为女惑男之语。”还有人从郑国的地理环境以及民间风俗来论证:《汉书·地理志》称郑国“土狭而险,山居谷汲,男女亟聚会,故为淫俗”,等等,这些文献大多是从淫色,淫荡的角度去理解“郑声淫”,否定郑卫之音的,然而,以我们现在文字学方面的解释,释义有四:一为过度过甚,二为放纵,三为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四为惑乱。可以从郑声的文献记载中的几大特点体现出来这四种解释都是含在其中的:第一旋律花哨,讲究艺术技巧。据文献记载,郑声的表现力非常丰富,《新语·道基》说:“后世淫雅,增之以郑卫之间,民弃本趋末,技巧横出,用意各珠,...以穷耳口之好。”这就是说,郑声对于艺术技巧的运用非常重视,而且在不断创新,以求更好的表现各种生活情感,满足人们的审美欲望。《苟子·劝学》中也有记载:“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反映出郑声中的艺术技巧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是雅颂之乐远不能相比的。第二,音域超出五声规范。《左传·昭公元年》记医和之言日:“五降之后不容弹矣,于是有烦手淫声,……”杜预注:“降,罢退。五降而不息,则杂声并奏,所谓郑卫之声。”这里就说明了五声既降,便不能再弹,再弹就会出现繁复的手法以及过度的音调,则称为郑卫之音。可见,旋律复杂,所用音域超出了雅乐的五声范围的手法,是郑声的显著标志。第三,过多使用乐器。郑声不再限于金石之乐,而加入了更多的丝竹之乐,《战国策·齐策》有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芋鼓瑟、击筑弹琴…”,说明不属于正统乐器听起来缠绵悱恻的丝竹类在民间音乐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引用,引起了人们的热爱。第四,表演男女杂错。屈原《招魂》形容新声的表演场景说:“士女杂坐,乱而不分些”,《乐记》里说郑声的表演是“及优侏儒,杂子女,不知父子,”这些都说明郑声能突破礼制的规范,不受陈规的约束,自由地进行表演,因此被封建礼制的忠实捍卫者认为是男女淫乱的行为。

结合孔子的思想来看,孔子明确的提出了自己的审美准则:《论语·为 证》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八佾》中记载:《关 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两句,不仅就内容而言,也是就形式而言。孔子认为个人之思要合于礼,所以规定人们要“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泰伯》),因此也要求音乐之思合于礼,所以称颂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周之德,其可谓志德也已矣”(《泰伯》),而对表现以武力夺取天下的《武》乐 则认为“尽美矣,未尽善也”,可以看出,“思无邪”就是以礼约思、非礼勿思,就是要“思”合于礼、止于礼。“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是要使音乐无论从哪个 方面都符合于中庸,不过分的标准。因此,由上述的特点看来,郑声在旋律以及演唱等方面的形式恰恰都与其个人的标准格格不入,可以说,这种音乐是具有反传统、违背孔子思想的意义。联系到孔子所崇尚的雅乐以及礼崩乐坏的局势,可知,孔子对于郑声的言论是为维护雅乐的存在和标准而提出的,是从郑声各方各面都过分的角度出发,说明情要受礼的节制,要合于礼的度、分寸,不得逾越。

“淫”的还有一个解释是惑乱、扰乱人心,从上述特点的基础上来看,就很好理解了,郑声在当时人的评价是:“世俗皆以虞悦目”,“听而不倦,溺而不止”,其复杂的旋律节奏使入耳迷,妙曼妖娆的表演形式使人眼迷,长期沉溺与靡靡之音与女色中侵入心迷,这正是孔子说郑声淫、放郑声的根本缘由,因为孔子十分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他希望封建统治者们能在雅乐的熏陶下成为仁君和明君,然而现实却事与愿违,因此让孔子十分痛心。孔子认 为,和内容形式一样,欲也不能放纵无度,他希望作为君、卿、士大夫等上层统治阶级者们,要克制住自己的欲望,要“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论语》·大学),就要坚决杜绝听郑声这样的音乐,要禁绝。

可得知,在这个解释上,孔子所说的“郑声淫”的言论,主要还是站在雅乐的正统音乐观来要求“为邦者”远离郑声的。可以说,孔子丝毫不掩饰白己的正统阶级立场,也没有违心地给郑声扣有色情等精神污染的帽子,没有从郑声自身的本质上去否定,就如“恶紫之夺朱也”:“紫”与“朱”是两种对立的颜色,“朱”为正统的统治者颜色,而“紫”却是乱了正统的颜色;“郑声”充其量也只是一种与“雅乐”对立又很不相同的“紫色音乐”的品种,和他对“八佾舞于庭”而大发雷霆的出发点是一样的,他反对的是等级、特权制度的正统、道统 给“乱”了,被“夺”了而已,并不能说明艺术本身是有毛病的。

(二)从音乐功能的角度看郑声

郑声和雅乐作为历史上的社会文化现象,都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及生

活有着广泛的联系。它们各有其音乐方面的不同特征,也有着不同的社会功能作用。就雅乐来说着重体现的是礼乐制度中与社会政治有关的规范与含义,具有建邦治国、 明上下、定尊卑的功用。而郑声与民间世俗音乐发展相关,着重强调表现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情绪、情感,二者在功能上是差之千里的。

猜你喜欢
雅乐正统旋律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论宋代宫廷雅乐中筝的使用
给你的信
雅乐的来龙去脉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中国雅乐史
7月,盛夏的旋律
可行性指南长袍正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