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的银甲天下

2018-11-13 22:25杨木华
核桃源 2018年1期
关键词:核桃树支书安南

杨木华

在一个初冬上午,我抵达了那个叫银甲的小村庄,坐在院子的老梨树下,阳光温热,茶香氤氲,一个电话却让他立即起身驾车离开。原来,下面的村庄发生一起轻微交通事故,一辆农用车和面包车擦碰,要请他协调处理。我想跟着去看看,他却说:“你别去,处理这些事情,说不定要被骂的,你不适应。”“被骂,其实是教你如何做人!”这是他一个多小时后回到家时,给我讲他刚刚处理车辆擦碰时被骂的事。他说:“农村工作,需要依法讲理,可更多的时候,需要忍受别人的责骂。他们骂完了,很多事情也就办成了。”见我有点奇怪,他笑着说:“你以为我这支书是大爷,其实,更多时候,我是当孙子!” 当孙子?有意思。让我们以一种接地气的方式,走入漾濞县漾江镇安南村支书张强的世界。

张强支书这“孙子”其实是一个亲和度很高的人。“可是,他骂起人来却凶得很。”这是安南村的老村长说的。老村长讲,张支书骂人他只听说过一次,那晚,从不发火的张支书怒不可遏大发雷霆,差点要咬吃人……

那是一个宁静的冬日,从外地办事回来的张支书,去村子里给一个朋友补做客,安南村中有户村民结婚办喜事。那时夜色四合,星星点点的灯光让这个不足20户的小村庄分外安详。隆冬的天气,人们裹着厚厚的衣服,聚集在灯火通明的办客处烤火吹牛喝酒。张支书坐到院子里熊熊燃烧的篝火旁,有人立即加了几根材,火花四溅映照出大家淳朴的笑容。这是一个村的大喜事,是一个村的开心事,张支书的加入让快乐更丰盈起来……

突然,村中小道上,一种极其诡异的声音传来。嚓嚓嚓嚓,似乎是金属与石块密集撞击的声音。

是电影中黑白无常拖着铁链来抓人的声响?不是,无常只有二人,铁链只有两根,这似乎是很多铁器发出的声响。

是村里哪家播放鬼片的恐怖声音?也不是,村民大多集中在办喜事处,且恐怖的声音不仅来自风中,脚下似乎都有了某种共振。

所有的喧哗陆续停下,大家都注意到了这个恐怖的声音。正在不明究竟时,村里一个有点痞气的伙子跑进院子,急促地说:“快跑,东北帮来了!”一听东北帮,院子里的人落荒而逃,围坐篝火边的也瞬间鸟兽散,只剩张支书还在稳稳地坐着。其实,他心中也没底,他也没见过这个传说中的帮派,可他始终坚信邪不压正,更何况,在这非常时刻,他这一村之主怎能落荒而逃!

院子里,原来挤满了人的篝火边,片刻后就孤零零坐着他一个。他不紧不慢喝着茶,静观事态发展。果真,那恐怖的声音很快就闯入院中。一伙身穿黑衣手持短钢管的年轻人,走一步用钢管在水泥地上点一下,还有一人手持长刀,那刀,在浓重的夜色里闪着寒光。一拥而入的人群,毫无顾忌地直奔屋檐下的主人而去。看见这样的阵势,他知道,不能凭一己之力斗勇,于是他悄悄起身出门,迅速打通了派出所的电话,并叮嘱火速赶来。

二十分钟不到,派出所的四位警官已经驾车赶到村口。在这期间,张支书也迅速电话集合了村里的几位民兵,大家一起悄无声息到了那家人大门口。

悄悄进入院子,站定,警官一声大喊:“我们是警察,你们放下武器,立即蹲下,接受检查!”一听警察二字,原来嚣张得不可一世的黑衣人,有的起身越墙而走,有的立即把手中的钢管往墙外丢。警官一边喝止一边控制局面。也就几秒钟的混乱之后,被入侵的院落重回正轨。那些黑衣人,逃了一些,控制住了十四个。

张支书打电话报警时观察过,来了四辆面包车最多三十二人,虽然逃了几个,但为首的人还在,手持大刀的人还在。控制住局面之后,警官呼叫县城的增援。

在等待增援部队时,这伙人被命令面壁等待,一村的百姓重新聚拢。张支书开始骂这些“东北帮”。百姓被这些传说中的人吓坏了,如今见东北帮不过如此,群情激愤纷纷指责。警官有点担心,张支书说:“不怕,百姓就发泄一下情绪,不会打这些人,我才是不仅骂还想打的那个!”

很快,增援部队赶来。院子里面壁的十四人被依次用警绳捆了,每捆一个,掌声就自发响起一次。被押上警车时,一村百姓夹道欢送,如雷的掌声中,张支书的信念更坚定了!这群闹事者被带走之后,张支书坦诚地批评了主人家,不该和这些人有纠葛……后来,张支书了解到,那晚前来的所有人都受到了应有的制裁,那些人并非东北帮而是外地一伙年轻人,趁着这家人办喜事被雇来壮声势,计算好了警察四十分钟才会赶到,计划三十分钟搞定走人,想不到警察二十分钟就到了……

“保护村民,让村民有安全感,这是我最基本的职责,这点都做不到,我还当什么支书。”张支书说。黑衣人的嚣张入侵遭到溃败后不久,村里发生了一件外来集体示威事件,对方有备而来,想以柔克刚,让张支书也溃败一次。

那是一条牛的冤屈。

对方是临县彝族村民,本来居住临近的双方一直相互往来且交情不错,可突然间就涌来清一色民族服饰的一群人,坐到张支书家的大门口的公路上,不吵不闹就那么坐着。“压力咋可能不大,可我不能让步,这是原则性问题。”张支书淡定地说。其实,当时的张支书,也很紧张,本来是一个莫须有的经济纠纷,若处理不好,会转变成民族纠纷。

事件源于一头牛。安南村和临县的这些彝家人山水相依,对方野放的牛群不时进入安南村的地界。牛群越界吃草本寻常,关键是后来对方的一条牛,死在银甲一户村民的玉米地中。那是冬季,玉米棒子早已收回,只有玉米杆还站在地中。对方一口咬定是玉米地的主人在地中下毒,牛误食而死,要地的主人赔偿。

这件事,其实漏洞很明显。牛是否因中毒而亡?谁会为毫无价值的玉米杆而投毒?即使投毒就一定是地的主人投毒?

可事情错综复杂,对方不依不饶,要玉米地的主人赔钱,主人软弱怕事,本是村里刚刚脱贫的人家,怎能无辜承担不是自己犯错的后果。于是,张支书自然站到了前面:“不赔!我不准他赔!”一句话,他把自己推向风口浪尖——自然出现了先前的那一幕。

那些人不吵不闹不说话,就静坐在冬日暖暖的阳光下,且一坐就是两天!

事情总得处理。经多方协调,张支书最后妥协,同意以其他渠道给失去牛的主人以救助。

棘手的事情终于又解决了。

这两件事,让他在村里的威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实,村民信任的不是他这个人,而是他身上公正公平,敢于担当的品行。村里一些小纠纷,经他处理,大家都心服口服。有时他也烦,但他始终践行党员核心价值观,他深深知道和谐村庄来之不易!

那天,在镇政府大院里,来了一群驻村扶贫的干部。他们风尘仆仆从城市来到苍山西坡,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努力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一个下挂的干部问院子里的人:“听说你们镇有一个很牛的村干部,名字是两个字,你们认识吗?”

很牛的村干部?也在现场的张支书第一反应说了一个名字,那人工作出色素质过硬,已经考取了副科级领导。可那干部说不是。于是,张支书再说了一个,那人年轻有魄力,确实也不错。可那干部摇摇头依旧说不是。是谁这么牛?张支书也疑惑。

那干部原地踱了几步,抓抓头皮说想起来了,“张强,叫张强!你们认识吗?”他说。一群人看看张支书,都笑了。原来说的竟然是自己,张支书不置可否。后来,那干部驻安南村后,才知道,原来那个传奇的牛人早就在见到了……

张支书的牛,不仅仅是在维护一方百姓的平安上。他的牛,更在舍得付出上。地处苍山西坡最北端的安南村,处于两县交界,每年春夏防火压力巨大。为了更好管护这里的一草一木,多方沟通协调后,一致决定修建一条防火公路到山腰。这几年,本地修路最大的问题,不是耕地占用——因为富裕起来的人们,也喜欢公路通到自己的土地旁边方便运输,人们不乐意的更多因素是核桃树。修路不可避免要移栽或挖掉一部分核桃树,漾濞核桃成为著名品牌之后,人们连影响到核桃树生长的事情都不允许发生,更不要说挖走。更关键的是,这路根本就没有赔偿!

在张支书看来,核桃树问题是问题又不是问题,关键是谁带头。

“就从我家的核桃地里先开挖。”张支书决定。开挖那天,他的妻子本来要去指挥,想尽量绕树而过,可张支书不准她去,他自己也不去,看那栽下二十多年茂盛的核桃树被挖机一棵一棵掀翻,他的内心也会流泪。他告诉挖机师傅:“尽量走直道,不回避任何核桃树。”第二天,踏上那条宽敞的道路,虽然有所回避,但几十棵树就那样暴尸山野,看到预料中的场景,他还是有点心疼,可对后面的修路,他更有底气。果真,从他的地中开挖后,修路有阻力但都小了很多,人们的诉求都在他预料之中:人们要求路尽量绕一下,能避免挖的核桃树不要挖。其实,张支书早就这样交代测量人和挖机手,那条防火公路,在一个月后顺利贯通。

可张支书没有想到的是,后来为了铺筑抵达村里的水泥路时,竟然遇到那大的阻力,差点让他束手无策。

2013年,主干道至村公所的泥石路面计划铺筑水泥路,这是全体村民欢欣鼓舞的好事情。这条长不过四公里的路,是本村的银甲、安南、大麦地、登头四个自然村对外联络的唯一通道。土路多年前就有,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在收获核桃果的季节因雨水而时断时通,大家受够了这条路的苦,一说铺筑水泥路,全村兴高采烈。可真正动工时,却有一些人不愿意了。

原来的泥石路面太窄,新路首先要拓宽路基。拓宽,这就涉及到公路沿线的山林田地核桃树。山林田地大家都割舍了——村道也没有赔偿,一村人受益,却由少部分人牺牲,有些人虽不情愿却还是割舍了,问题的焦点,最后都集中到核桃树上。

当路基拓宽到登头自然村一户人家附近时,不得不停了下来。

其实,公路拓宽工程开始之前,张支书就和村社干部一起,对公路拓宽有占用的人家一户一户做过思想动员。绝大多数人家,在第二次入户做工作后就同意,可有几家却一直做不通工作,某一家的主人还放出狠话:“我就睡在核桃树下,谁要动我的核桃树,就让挖机从我身上压过去。”

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物事。公路拓宽到那里,自然就停了下来。他家房屋在公路下,路上路下都是他家的地。向下拓宽,遇到的是他的房屋,向上拓宽,遇到的是他的核桃树,怎么做都是困境。看看那长势喜人的高大核桃树,张支书也有很多不舍,可路,就停滞在那里,怎么办?

这条路离张支书家的田地太远了,自己带不成头,可张支书一直坚信没有做不通的思想工作,没有修不通的乡村道路。于是,他一遍遍往那户人家跑。那家养着一条人见人怕一直拴在院子里的恶狗,每次去,那户人家都不给他拉狗。狗每一次都恶狠狠地扑向他——那家人的院子横拉一条铁丝,拴狗的铁链用铁环挂在铁丝上,狗因而可以在院子里自由跑动,张支书每一次去,凶险都不言而喻。后来,那条被拴得脾气暴戾的狗,在张支书进门时都不再出声而是摇尾巴了,可那户人家却依旧不同意。怎么办?

张支书毫不气馁,决定把这段十多米的路先空下来不拓宽,继续后面的拓宽工程。有些人怀疑地问他:“你真能把空下的这一段修通?”张支书毫不犹豫地回答:“能,一定能!这路若修不通,我这村支书也就不当了!”后续路段,犹疑的村民在他斩钉截铁的回答面前,先后同意了无偿占用。拓宽工程,历时一月终于暂告一个段落。这期间,张支书无数趟跑那户人家,可人家滴水不进,梗阻,不可避免发生了,整村民众,都在看着张支书。

“会有办法的!”张支书说。几个月后,路面铺筑工程开始,可奇怪的是,张支书反而不再去那户人家做工作。守在工地的他,对铺筑的质量严格把关,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隐痛,却不可不免生发。大家问他怎么办?他说:“一定会有办法的,先铺就行了。”

山穷水尽之际,柳暗花明也不远了。办法张支书早就想好了,只是,他不说。

当平坦宽阔的水泥路铺筑到梗阻处,面对依旧毫无松口迹象的主人家,张支书果断“放弃”了那段路面的铺筑。留下十多米的土路后,水泥路继续向前延伸。半个月后,村庄的历史重新改写:安南,终于融入了新时代的交通网!

每一辆快速平稳行驶的车抵达那个水泥路断点,不可避免地刹车,扬起灰尘,然后哄响油门起步,重回水泥路面,又再次换挡加油离开。无论是驾车的还是乘车的,在那一刹车一起步的灰尘油气中怨声载道。那些咒骂,不可避免地传到主人耳中。后来,有人干脆停下车对着路边的屋子甚至主人家就开骂:“砍一棵核桃树,你给会穷死?”“不有那点赔偿,你给会穷三代?”……

不好受的何止是行经的车与路过的人,何止是承受咒骂的耳朵和嗅到烟尘的鼻子,其实,路边院内屋内的所有物事都受不了了。此起彼伏的灰尘自然落在院子里,一院花木尘埃满布,紧闭门窗可屋内的家具等等依旧无一幸免。特别是夜晚,车辆在屋后的一停一起搅得主人差点患上失眠症,后悔渐渐生发。想想自己原来的态度,他实在不好意思去找张支书,怕支书笑话,更怕失去原来允诺的优惠。

其实,张支书一直在静观其变。他等的,就是主人脸上的悔意。

看看火候已到,张支书再次抵达那个庭院。那条恶狗,摇着尾巴轻轻撕咬着张支书的裤脚,主人家赶紧过来拉住狗,并大声骂狗:“咬什么咬,瞎眼了噶,这是亲戚呢,认不得噶!”

后来的故事,自然是美好的结局。水泥路畅通无阻,安南的一切,都向幸福的方向行驶。

2016年,安南村和其它贫困地方一起,脱贫攻坚进入决战阶段。村民的产业扶贫如火如荼地展开,而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也进入试水阶段。安南,如何结合地区实际让村级集体经济有一个好的开头,这也是张支书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谋定而后动。种天麻,这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第一招。2016年春,多方筹措资金准备种植时,却遇到不少难题。适宜种植的土地由张支书家无偿提供,种子、材料、种植由村里出资解决。可天麻不是种下就可以坐等丰收的药材。中耕管理的到位与否和收获息息相关。更关键的是,中耕管理需要随时随地查看管护,若出资专请一人管理,投入就太大,即使是间歇请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且日常管护的工作不需一个工时,怎么办?这时候,张支书的媳妇站了出来,天麻的中耕管护由她无偿负责。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张支书也不例外,他全心全力为村民做事的背后,就是妻子毫无怨言的默默付出。精心管护下的天麻,2017年采收时成品已经不少,按合同交售后,更多的小天麻再次种下,来年,一定是一个丰收年。

种天麻的收益张支书喜在心头,可他的眼光,看得更长更远。种植天麻之类的事情,可能会因市场的变化而起伏,村里集体经济得有一个更长远的规划。看着银甲村里那棵直径超过一米年产干核桃果过千斤的老核桃树王,他下定决心,也要给村集体种下一棵长远的摇钱树。于是,结合农村林权流转,在多方努力下,安南村集体买下了一块地,地中有核桃树一百多棵,挂果的树已经过半。2017年收获的核桃果就接近万元。随着核桃树的生长,村集体经济也将不断壮大。“核桃树是万年庄,今后,村里就一直有稳定的收入了。未来嘛,安南村也将成为村级集体经济的一面旗帜!”指着那片长势喜人的核桃林,张支书开怀地笑了,他说:“无需多久,村里就可以为村民干更多原来想干而干不了的事!”

我说:你是敢想敢干的人,村民一定非常尊敬你了!

张支书的回答出乎预料。他说:“是相互尊重。更关键是,我是来当孙子的!”

当孙子?见我大惑不解,他坐在核桃树下,深吸一口烟筒,故事,缓缓流淌……

张支书竟然真是来当孙子的人!

原来,他的姥爷是银甲这个地方的人。后来,因为高祖突然早逝,三个孩子各奔东西。一个姥爷留在银甲,而他年幼的姥爷只好跟随嫁入临县田心村的姐姐去生活。多年之后,留在银甲本地的姥爷因为三个孩子都参加工作不在身边,家业需要继承,生活需要照顾,于是,和早已在田心成家立业子孙成群的姥爷商量,让一个孙子来银甲当他的孙子。那年,初中未毕业的张强,成为银甲姥爷的挚爱人选。于是,他就来到银甲,这一来,就当起了孙子,这一当,就是几十年。

在家中,他是名副其实的孙子。老人家年事已高但身体硬朗,一直担任当时安南生产队的老支书。老支书在外是一条好汉,工作雷厉风行,可一回到家中,就是一个单纯的老人,一切都需要照顾。而他这孙子,当得真心实意当得贴心贴肝。后来的他,自然在银甲娶妻生子,一切都按部就班延续着传统的农耕生活。

在家外,他也是名副其实的孙子。不论如何,自己始终是“外来户”,低调做人,是他为人处世的不二法宝,于是,他给一村人当孙子。东家需要帮助,他立即前去帮忙,西家需要支持,他立即出手相助。加上老支书乐善好施公平公正的家风,在村里,他虽低调生活,可口碑一直不错。得益于家中有三个在县城工作的人,他消息灵通,发展的途径多样,于是率先成为富裕起来的村民。

富裕起来的他依旧低调。

直到2000年的“村改委”。那一次,他向老支书提出参加选举,老支书考虑再三,除了家风,还提了廉洁的要求,并让他对着祖宗牌位发誓之后才同意他参选。这一选,就一届连一届,到如今,已经连任第四届了,他也由村主任到了主任支书一肩挑。

一肩挑,我问:你是不是有点嚣张起来了?

一直被人骂,却一直被村民高票推选的张支书笑了,他说:“哪敢嚣张!老支书灵魂在上,人民群众眼睛在上,我一直牢记自己是来当孙子的,当孙子,为大家服务,大家才信任我选举我,我也才能更好地为大家服务!”这些年,党委政府给了他很多荣誉,他曾受到省州县各级各部门的表彰,而他,把这些荣誉当作鞭策,他说:“为村民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问:有过后悔吗?我知道,近年党和国家的政策好,面向村主任支书的公务员招考一直没有停过,近年本地还一次性从村两委中招考过四名副科级干部。但那些招考都有学历年龄的要求,他明显不适合。

“后悔?”停了一下,他说:“其实,有过犹豫有过彷徨,但为村民服务,从来没有后悔过!”说起将来,年近五十的他,有一种发自心底的幸福感——

党委政府按他们这类人的服务期限,为他们购买了养老保险。卸任之后,可以按月领养老保险金。他说:“到今年我已经任满十七年了,干满这一届,我就安心退休,享受生活了!”

如今,儿孙承欢膝下,早已当爷爷的他,真的不再是当孙子的年龄了。

银甲,一个富裕的小村庄。

身居银甲,胸怀天下。这久,张支书正忙着给村里的党员传达十九大精神。

据说,银甲其实本来叫作“椅甲”,意为那里的地形如一把椅子,且是第一流的椅子,所以取名椅甲——寄寓着人们安稳幸福的生活理想。我观察过,地形确如他所述,银甲在一个山间小盆地中,人们世世代代在这个巨型的椅圈之上耕读传家。如今,走入小康生活的椅甲人,把“椅甲”雅化为“银甲”。

从椅甲到银甲,人们,在更盛大的起点上,幸福着时代的幸福。从椅甲到银甲,张支书从孙子到爷爷,带领安南人民一起,走上了一条属于安南的幸福道路。

猜你喜欢
核桃树支书安南
兴旺一个村,需要几茬人?——三任支书一条道,一棒接着一棒跑
核桃整形修剪技术及注意事项
核桃树下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病逝享年80岁
核桃树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方法探讨
老核桃树
支书的狗
张支书
意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