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油菜花海助力全域旅游发展

2018-11-13 01:43王灶健婺源县农业局
江西农业 2018年20期
关键词:冬种婺源油菜花

文|王灶健(婺源县农业局)

每到阳春三月,婺源到处都呈现出一片片金黄色的油菜花田。

2018年,婺源“油菜花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势头,油菜花旅游高峰期接待赏花游客537.5万人次,同比增长13.1%,综合收入39亿元,同比增长31.8%,单日最高接待赏花游客27.8万人次。油菜冬种面积再创新高,达到11.6万亩,比去年净增3.6万亩。为婺源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全域花海,放大“美丽经济”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全县农民人均从旅游发展中增收超过2000元,3300多户农家乐年均经营净收入超过10万元,小小油菜花,已经成为婺源富民的大产业,绿水青山真正成为了金山银山。

突出特色、精心运作、政府推动 。婺源突出抓好以油菜为主的冬种生产,把冬种油菜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着重抓好主要旅游景区景点和东线、北线主要公路沿线的油菜种植,确保在主要公路沿线两侧100米左右和景区景点可视范围内油菜种植覆盖率分别达90%、95%以上。每年将油菜生产工作列入科级领导班子绩效管理考核,分值从3分增加到5分,县委、县政府还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巡查,形成县、乡、村三级共同抓好油菜生产的强大合力。由县农业领导小组牵头,对油菜生产进行督促检查,编发油菜生产简报,在油菜花盛开期间进行验收考评。在全省首开先河为油菜设专项奖,2006年首次拿出10万元资金,2008年至2016年每年拿出20万元,2017年更是拿出50万元对播种油菜先进乡镇、村委会和景区景点进行奖励。对错过油菜播种期,在主要公路沿线两侧100米左右可视范围内多处存在5亩以上连片空闲田的乡(镇)和油菜种植覆盖率未达95%的景区景点,在电视台曝光,乡(镇)主要领导向全县大会说明原因。

强化认识、履行职能、多头联动。现在全县已形成共识:“发展油菜种植,对做大油菜花景观品牌,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更好地拓展农业外延功能,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县财政、农业部门进一步细化了油菜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方案,完善面积核实操作办法。结合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农户的种植意向,引导农民进行冬闲田拍租,依法实行土地季节性流转,促进土地向油菜种植大户集中,提高油菜规模经营水平和效益。县旅游部门积极协助景区景点旅游企业与所在村委会落实油菜种植面积,确定具体的补助标准。县新闻部门主动跟进,大力向外宣传推介我县“油菜花”景观,把以“油菜花景观”为品牌的“乡村游”不断引向深入。

把握重点、技术示范、全程服务。大力宣传良种油菜、良种补贴的好政策,通过各种媒介进行广泛宣传,把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农民手中。及早落实冬种油菜所需物资,牵头组织农资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组建油菜技术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通过良种供应、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全面推广杂交双低品种和优质高产技术,把测土配方施肥、免耕直播等技术全面运用到油菜生产上,加大机械开沟的普及率,为农民多种油菜、种好油菜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县农业部门结合油菜高产创建项目,先后引进了中油杂19、华油杂62、赣油杂8号、阳光2009等高产品种,在示范区进行试验示范,示范点最高亩产达到240公斤,一般亩产达到160公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中国农科院、江西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展开合作,开展花期延后试验以及不同花色油菜品种试验,取得了成功,受到了广大游客赞誉。

产业对接、游客青睐、农民受益。发展“油菜花”经济,最大的赢家当属农民,最大的亮点在于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并且催生了住宿、餐饮、旅游购物等行业的兴起,带动了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和增收致富,农民在旅游业上的间接收入远比油菜本身的直接收入大得多。每年春令时节,走马各乡村和景区景点,群山泛翠,油菜流金,随处可见游人赏花留影,各景区景点“农家乐”旅馆全部暴满,农民们喜笑颜开。

近年来,婺源找准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点,着力推动两种产业的对接转型,将油菜种植作为对接“乡村旅游”乃至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把冬季油菜生产作为一个整体项目实施和运作,形成了县、乡政府引导介入、景区景点参与联动、农业部门指导服务,农民群众主导投入“共造花海”的浓厚氛围,成功开发和培植了油菜花景观,同贵州安顺、云南罗平、青海门源一道,被广大驴友并称为中国四大油菜花海,在打造“油菜花”经济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有效促进了农业同旅游业的互动双赢,促使以往普普通通的油菜花变成了“中国最美乡村”名副其实的“金花”,成为了婺源发展乡村旅游的“成名曲”。

猜你喜欢
冬种婺源油菜花
菜花谣
冬种绿肥对水稻土硝化作用的影响*
油菜花
从油菜花田里穿过的雨
油菜花开
乡愁里的婺源
婺源龙池汰的春日下午
在婺源,邂逅最美春色
不同栽培方式对冬种鄂薯4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冬种辣椒双膜栽培对产量与效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