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交融赋佳作

2018-11-13 10:56忘忧草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8年5期
关键词:情景交融徐渭写景

忘忧草

相信很多同学有过这样的苦恼:明明知道某篇作文该怎么写,但就是找不到新奇的语言和绝妙的表现手法。尤其是考场作文,时间受限,只得硬着头皮,拼凑一些干巴巴的句子,胡乱成文,根本无法表达心中的构想。今天,我们就针对作文中“语言运用”这一问题,给大家支招——“情景交融法”,希望能对大家的作文有所帮助。

什么是“情景交融法”呢?先给大家讲个“徐渭题画”的故事——

传说,明代杰出文学家、画家徐渭,聪慧过人。一日,他与多人在杭州孤山一亭内赋诗作画,画的是《柳亭送别图》,画虽不错,诗却平庸。主持人见徐渭在场,认为他是个附庸风雅的人,想让他出丑,有意请他赋诗一首。徐渭不推辞,一口气写了四句:“东边一棵树,西边一棵树,南边一棵树,北边一棵树。”大家见了心里想,这哪里是诗呀?但见徐渭从容续出两句:“纵然碧丝千万条,哪能绾得行人住?”这时大家无不折服。这一景一情,一曲一折,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后两句起死回生,实乃画龙点睛、意境新奇之笔。

这个诗画故事中,徐渭开始写的四句诗只有柳亭所见之“景”,没有所抒之“情”,并且看起来粗俗不堪,因此根本就不像诗。但徐渭随后巧补两句,将离别之“情”融入“景”中,于是就成为一首令人拍案称绝的诗,这一表现技法就是“情景交融法”。

由此可见,“情景交融法”,就是指文学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两种方式,它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也是成就美文佳构的重要方法。正可谓:情因景生善思量,景因情入动肝肠;意与境会造氛围,情景交融出华章。

技法拆解

一、准确理解“情景交融”的含义

清人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情,曰景。”所谓“情”是指“感情”、“情绪”、“思想”、“想法”等作者主观的内蕴实质,也就是作品主旨;而“景”则是指由人所遇、所想、所见的“人、事、物、景”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图景,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反映在作品中就是对生活的再观体,是承载主旨的形象。如中考满分作文《乡水悠悠令我陶醉》:

不经意的一道残阳铺入水中,抬起望去,一个梳着长辫子的村姑,正拿着个棒槌在水边洗衣,头上小鸟在轻鸣,耳边雏燕在呢喃,她轻轻拭干珍珠般的香汗。远处,袅袅炊烟升起,依稀可见朦胧的青砖白瓦。我无意离去,不知是陶醉在这天堂般的美景之中,还是正留恋这天使般的苏州美人?

這段文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实乃景美人亦美。此情此景,显然震撼了作者的心灵,令他留连忘返。这种美无疑来自于自然,淳朴而祥和。

二、合理处理“情”与“景”的关系

对文章中情与景关系的处理,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在写景的同时叙写作者的感受,即所谓借景抒情,借景言理;二是把作者的情思完全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中,表面看起来似乎是客观的写景,但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深情,这叫做寓情于景。如日本散文家德富芦花的《晨霜》:

我爱霜,爱它清冽、洁净,爱它能报知响晴的天气。

最清美的,是那白霜衬下的朝阳。

有一年十二月末尾,我一大早从大船户冢这地方经过。那是个罕见的霜晨,田野和房舍上像下了一层薄薄的细雪,村庄的竹林和常绿木也是一片银白。顷刻间,东方天空露出了金色,杲杲旭日,升上没有一丝云翳的空中,霞光万道,照耀着田野、农舍。那粒粒白霜,皎洁晶莹,对着太阳的一面,透映着紫色的暗影。农舍、竹林,以及田地里堆积的稻草垛,就连那一寸高的稻田茬上,也是半明半暗,半白半紫。一眼望去,所见之处,银光紫影,相映成趣。紫影中仍然可以隐隐约约看到霜,大地简直成了一块紫水晶。

一个农夫站在霜地里烧稻草,青烟蓬蓬,散开去,遮蔽了太阳,变成银白色。逢到霜重,那青烟竟也带上了一层淡紫色。

于是,我爱霜,爱得越发深沉了。

这段文字属于借景抒情的方法。在文中,作者通过描绘晨霜中农庄清美、恬静的画面,表现了晨霜清凛、洁净的特征,抒发了作者崇尚自然、青睐宁静和谐的心境。通篇文字大多以写景为主,但是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作者浓郁的情感。

三、正确运用“情景交融”的方法

自然界的景物本身并不带有感情色彩,可是一被写进作品,就会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而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此即古人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写景的文章中,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情与景自然交融,才能写出好文章来。因此,写文章在下笔之前,就要有明确的写作目的,由此决定写景材料的取舍、详略及顺序。比如,同是写登山,如果是为了表达“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美好的顶峰”这一主题,文章就应突出山路之险,困难之大,意志之坚及登峰后“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如果是为了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则应重点描绘景色之美,抒写感情之真。如王路平散文《清纯透明九寨沟》:

我惊叹这里的山了!这山不是我们沿海省份的名山大川,山上的每一棵树、每一块石都被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们赋予了某种文化气息。在这里我无论怎么看,都很难发现一块裸露在外的石头。那一望无际、波澜壮阔的原始森林,棵棵相排,株株相拥,有的苍劲古老,千百年昂首挺胸,引领着周围的群绿随风自舞,旁若无人;有的显然只有几百年或几十年的历史,却也初生牛犊般茁壮挺拔,枝繁叶茂;有的好像站得太久,有些累了,于是优雅地躺在地上,竟然从树干上又生出幼树仿若躺卧的母亲在喂养天真幼稚的孩子。整个的山,整个的高原被绿树层层叠叠包裹了起来,它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生存,悠然自得。苍松翠柏,高山生津,原始山林,吐故纳新,含饴弄孙,松叶铺地,悠哉游哉!

这段文字描写九寨沟的山,突出了一种原生态的美,作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抒发了对祖国山川真挚的热爱之情。

佳作工坊

倾听雨的诉说

湖北省当阳市庙前中学 陶小龙

听,那雨诉说的,不正是我的心声吗?

——题记

窗外,雨依然淅淅沥沥地下着,如银丝般从天空划过。细看,那雨丝如烟如尘;倾听,那旋律如歌如韵。

我爱雨,是因为它的细腻;念雨,是因为它的多情;听雨,则是因为它的韵律袅袅。

雨是细腻的,不然怎么会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赞美。看着窗外交织的雨丝,我仿佛听到人生的脚步紧促的踏踏声。停下,我无法选择,有时却又显得茫然无措。把手伸出窗外,细腻的雨丝打在手上,我感觉到一份清明,一份释然。它不懈不怠,不紧不慢,细细地飘洒着,演绎着它细腻美妙的过程,把一次成功当做人生中暂住的驿站,相信自己的脚步不会停息,相信雨后的彩虹更加美丽。细腻的雨儿啊!我似乎在你身上读出了人生的真谛。

雨是多情的,不然怎么会有“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的赞美。多少次,在雨中徘徊;多少次,在雨中回想;多少次,在雨中滋润受伤的心灵。但是,雨儿却在不知不觉中消融了你心中的幽怨。看看那花开树绿,是谁滋润了它们,让它们风姿艳丽,生机勃勃。多情的雨儿啊,我在你身上读出了坚强。

雨是有韵律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最好的诠释。忽然想起了朱自清的《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能這是雨在急骤后的舒缓韵律吧!渐渐地,我明白了,这正如人生的姿态,既要迎拥得了高亢,又要容纳得下低沉。

渐渐地,我觉得:听雨,是一种高雅的享受。它让你了悟,在人生的路上,要不停地前行,人生没有终点,只有起点。听雨,它让你顿彻,人生苦短,云卷云舒,喜怒哀乐,须泰然处之。听雨,它让你通达,人生的是非成败,须从容悦纳,无论怎样,都要拥有一种豁达的情怀。

名师点评

本文有如下几个亮点值得大家借鉴:其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小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用饱含感情的笔触写景状物,用心聆听,借雨景,抒雨情,言雨志。达到了古人说的“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的效果。其二、写景生动,情感真实。本文的写景层次井然,思路清晰。文首运用“题记”揭示文章内涵;接着,运用比喻、对偶和排比的手法,概述了“我”听雨的总体感受;文中运用排比式的结构,分述了雨的细腻、多情与韵律;文尾归结中心,总述听雨的感悟,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其三、手法多样,联想自然。本文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描绘雨中景胜、抒发内心真情、阐述鲜明观点等。我们读后觉得:这雨倒不像从天上落下来的,分明像从作者的心底流淌出来的。总之,本文写“雨”由外而内,由形而神的行文,既体现了小作者观察之细,又现出小作者感悟之深。文章意旨鲜明而深邃,结构合理而清晰;语言洗练而优美,情感充沛而真实。

技法归结

公式:确定意旨——因景生情——情融景中——情景交融

解说:情景交融也是成就美文佳构的重要技法,它一般适用于记叙文,尤其是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但不管什么体裁的文章,都必须有鲜明的主题,因此下笔之前首先就要确定文章的意旨。然后据此选取特定之“景”,并寄情于景,情寓景中,以达到一种情景交融、意蕴隽永的艺术效果。

猜你喜欢
情景交融徐渭写景
徐渭来过多次苏州
示范·情境·交流——以“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为例谈默会知识的作文教学启示
风莺图诗
不能为写景而写景
新时代的音乐教育
语尽意不尽,意尽情不尽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写景成语连线
徐渭南腔北调
如何写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