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观照下的课堂教学

2018-11-13 12:02黄志锋
新课程·小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审美思维

黄志锋

摘 要:“核心素养”是目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将“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总结归纳为四个维度,即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构建与应用、审美鉴赏与创造。该标准是对高中语文的规定,虽然与小学语文有关的核心素养尚未出台,但为了学生升學后可以更快地适应这些要求,在小学阶段,教师就应该注意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根据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经验,应当将语言、审美、思维与文化这四个方面作为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点,使小学生可以初步理解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即汉语,同时利用阅读等语言活动,使小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言语体验,使其形成自主思考与认识的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在这些活动中使小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阵地就是语文课堂。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语言;思维;审美;文化

一、关注语用,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与应用能力

“语用”这一概念,从字面上即可理解,是对语言与文字的应用,这也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基础。在语文课堂进行授课时,首先接触的就是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与应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融入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

对于语言文字的应用,其最重要的前提就是积累,该积累指的不仅仅是认识生字,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这些生字的意义。然而,当前许多教师在这一方面却有所忽略,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只对形式方面关注,空泛地进行概念的解读。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遇到生字时,只需在屏幕上点击一下,其拼音字词就会出现,然后带领学生读几次,就算完成了对生字的认识,这种方法虽然显得热闹且省事,但是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教师也并不关注。在这一方面,笔者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导入新课时向学生说:“老师将这个故事重新进行了概括,但是遇到了问题,希望同学们可以帮助老师。”下面是笔者设计的文段,其是对课文内容的简短概括,并将课文中出现的易错字词融入其中。同时“遇到了问题、希望同学们可以帮助老师”这些词语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让学生更加积极,可谓一举多得。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wán bì guī zhào( ),所以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miǎn( )池之会,使赵王免受(侮辱/凌辱)。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后廉颇终于顿悟,向蔺相如fù jīng qǐng zuì( )。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

笔者选择了两位学生来到黑板前完成,其余的学生则在台下自主完成。这样每一位学生都在进行思考,并认真书写,可以更好地掌握本节课中复杂的字词。同时通过对在黑板上书写的学生的观察,笔者可以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与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有所了解,可以针对某些较为困难的地方做出重点的讲解。在文段中,笔者还故意设计了一个近义词辨析题: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侮辱/凌辱)。这样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侮辱与凌辱之间的区别,从而做出正确的回答,学生通过思考会发现:凌辱对人的伤害程度比侮辱更深。根据当时渑池之会,秦王要赵王鼓瑟一事,可判断秦王对赵王没达到凌辱的程度,因此这里应用“侮辱”。在语文教学与学习中,其中心是语言层次,在这一层次中,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对词汇、修辞、语法等语用方面的问题。

语文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在课堂中,学生通过积累与整理,可以逐渐地了解汉语的特点,并掌握其运用规律,最终收获到丰富的言语体验,从而在今后的日常交流中更好地应用语言与他人进行沟通,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重点关注的。

二、关注问题,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能力

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意思是说开始读书时,要发现问题并提出疑问,在学习中解决它,最后没有任何的疑问才是真正的进步。

比如教学“渑池会”这一段,引导学生对蔺相如这个人物作出评价时,笔者先提出一个问题:“孩子们,你们如何评价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人物?让我们走进课文,先来认识蔺相如。廉颇曾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你同意廉颇的看法吗?”问题一出,引发认知冲突,然后顺势引导学生“勾画出能说服他人的句子,在空白处简单写写对蔺相如的看法与评价”。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蔺相如这一人物内心思想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文章的内容有理有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学生便渐渐明白人物的特点正是通过动作、神态、对话、心理的描写凸显出来。

在课堂进行授课时对学生进行提问有四个基本作用:检查教学、启发式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及评价学生,根据四个基本作用,教师在设计课堂的提问环节时,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从而保证问题可以体现出这四个作用。在设计提问的问题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所提出的问题要符合本节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不能与课堂内容脱离,二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所提出的问题要难度适中,既让学生对此思考,同时又不会让学生无法回答。另外,教师在提问时还需要注意,问题的内容要符合课本的主题,与教材的内容相适应,根据当时所讲述的内容顺其自然地引出问题,不能因为问题而打乱课堂的节奏。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本节课所要讲述的内容来选择合理的问题,所选择的问题质量要高。

学生通过对文章中的语言现象进行辨认、比较和归纳概括,并进一步有理有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表现。

三、关注方法,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因此向学生传授具体的学习方法是极为重要的。

阅读教学的着力点与落脚点都是语言的学习。《将相和》这类课文的教学,在语言学习上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浮泛化、浅表化,忽视内容的前后联系与文本语言的作用与价值,导致学生忙于课文内容与字词的全面理解,而相关语文素养提升缓慢。课文长了,但是课堂学习时间有限,如何避免零碎敲打、碎片化的教学,关键就是处理好教材,才能有好的教学预设。教师重视“筛选”的策略,即对课文进行筛选,精选可以辐射到面上的点,连点成面,达到以少胜多的学习效果。

我们抓住渑池之会蔺相如的语言,这是第一层面的“筛选”,引导学生充分朗读,入情入境,他们仿佛看见听见,就试着体会、感悟。然后抓住关键词“声色俱厉”,这是进一步的“筛选”。学生聚焦于此,联系历史背景与文本语境,思考、讨论:蔺相如怎样声色俱厉、为什么要声色俱厉以及声色俱厉有何效果?这是动心动情,学生深入阅读,读懂一个词,读活一个人,有效发展了语感。

好的文本还有许多空白,可以让学生思维激奋,沉浸在语文学习的惊喜和精神成长的欢乐中。比如廉颇负荆请罪,一定是经历了价值取向冲突上的斗争,但课文没有写他面对蔺相如时说了什么,留下的这个“空白”是可以在教学中利用的,这是第二层面的“补白”。请看两位学生的“补白”发言。

廉颇身负荆条来到蔺府门前,双手抱拳,扑通跪下:“蔺老弟,我廉颇特意向你请罪来了!”

“廉兄何罪之有?快快请起,快快请起!”蔺相如急忙向前扶起廉颇。

廉颇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唉!我真是不应该,在国家危难之际,我却为了个人的名誉与你斤斤计较,全然不顾国家之安危。而蔺老弟却处处为国家着想,一而再,再而三地选择忍让。与你相比,我真是无地自容呀!”

“您可不要这么说,您攻無不克,战无不胜,为我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只要我俩同心协力,同仇敌忾,定能使我赵国强盛起来!”说完,蔺相如、廉颇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语文的育人作用就在这里,语言的内化与迁移就在这里。此刻,学生联系文本内容,与文中人物形成了共振,达到了融合与创造。

四、关注延伸,培养学生文化理解与传承的能力

语文课成功的表现是可以在课内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同时将这种兴趣进一步延伸,对课外的阅读产生兴趣,并主动地寻找书籍阅读浏览。传统的语文教学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会针对某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反复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做法是极为错误的,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没有任何帮助,反而还会起到阻碍作用,而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小学语文课堂是在汉语文化的环境中加以适当的延伸和发展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的优秀文化与传承。《将相和》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在阅读教材中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应用《将相和》中的原文,在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将课文内容与原文内容进行互文阅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使课堂充满了张力与想象力,让学生的思维穿越古今,借此打开《史记》的窗,推动阅读的情。

语文学习对学生来说既是一个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收获文化的过程,通过课堂上的语文学习,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促进学生的文化自信态度,在课内阅读中进一步拓展延伸,将学生的兴趣引领到课外阅读中是很好的一种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与传承的重要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应该始终围绕着上述的四个方面来进行。当前,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尚未完善,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需要各位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实践过程中以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新的方向,并不断地钻研与创新,为小学语文教学打造一个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未来基础教育的顶层理念是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J].教育家,2014(12).

[2]兰瑞平.“语文素养”之我见[J].中学语文教学,2003(3).

[3]人民教育期刊编辑部.核心素养:重构未来教育图景[J].人民教育,2015(4).

[4]阮美好名师工作室.还原语境 对话人物 走向名著[J].小学语文教学,2016(9).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审美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