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学在干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效果分析

2018-11-13 13:04郑秀陈树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15期
关键词:临床药学合理用药

郑秀 陈树华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学在干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效果。方法:收治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75例为观察组,实施临床药学干预;收治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75例为对照组,未实施临床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结果:观察组在用药指征不符、联合用药不当、药品更换频繁、用法用量不当、越级用药5个方面的抗茵药物不合理使用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用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抗菌药物使用中实施临床药学干预能有效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降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

关键词 临床药学;抗茵药物;合理用药;干预作用

为观察临床药学干预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应用效果,我院对实施临床药学干预前后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12月我院开始实施临床药学干预,选取在此期间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75例作为实施临床药学干预后研究对象;2014年1-12月未实施临床药学干预,将此期间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75例作为实施临床药学干预前研究对象。实施前后均排除合并严重精神疾病、认知障碍及恶性肿瘤患者。观察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9~78岁,平均(48.72±8.10)岁;疾病类型为呼吸系统疾病33例,外科系统疾病19例,消化系统疾病12例,泌尿系统疾病11例。对照组男42例,女33例,年龄11~75岁,平均(47.52±7.09)岁;疾病类型为呼吸系统疾病37例,外科系统疾病22例,消化系统疾病10例,泌尿系统疾病6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仅进行一般性抗菌药物使用宣教。观察组实施临床药学干预,提供以下临床药学服务:①完善抗菌药物使用规章制度:结合本院实际,遵循《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相关指导内容,制定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指导药师介入,严格审核处方药物。②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药师需全员参与抗菌药物使用过程,定期抽查处方及患者病历,对用药指征不明确、使用方法或剂量不当、疗程过长或过短的情况及时通报并报告上级,一旦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立即联系开方医师,询问患者疾病及诊断情况,指出不合理用药情况并予以更正。③加强人员培训与检查反馈:通过专题讲座、学术交流研讨等各种形式加强对临床医师与药师的培训,使其意识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作为临床药师,需要主动学习专科用药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完善抗菌药物使用知识。根据国内外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需要深入普及抗菌药物相关知识,包括常见病原菌分布、抗菌药物使用原则、耐药机制等,加强人员系统培训。各科室需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使用考核与专项检查,根据考核及检查结果撰写总结报告,并将结果反馈给临床医师、药师,将考核结果与各科室管理目标挂钩,保证奖罚分明。④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根据不同抗菌药物的药物特性与应用特点,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体系并严格遵循,对不同等级的抗菌药物规定不同的使用权限,非限制级抗菌药物需由有处方权的医师视情况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需经过主治医师审核并签字确认后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需由临床药师联合副主任医师或以上专家会诊后使用。同时运用信息系统设置医师权限,有效限制抗菌药物使用。⑤制定《临床药学实施与考核细则》,考核内容包括业务政策、规章制度学习、团队协作、服务态度、临时任务执行、建立药历、不良反应报告等,科室主管人员负责人员绩效考核,并按时上报考核结果,将考核结果与各科室绩效挂钩,提高工作热情,增强责任意识。

观察指标:对实施临床药学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和统计,不合理使用情况包括用药指征不符、联合用药不当、药品更换频繁、用法用量不当、用药疗程过长、越级用药。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实施临床药学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对比:调查发现,实施临床药学干预前后均有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发生,但实施临床药学干预后,用药指征不符、联合用药不当、药品更换频繁、用法用量不当、越级用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实施临床药学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对比: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上,实施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抗菌药物主要指人工合成抗菌药及抗生素两种,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迫在眉睫[1]。临床药学是目前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安全性、科学性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药师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实现临床医师与药师的无缝对接与互动沟通,从而保证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2,3]。

我院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实施临床药学干预,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临床药学能够有效改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避免出现药源性疾病,保证药物治疗效果与用药安全性,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医药资源浪费,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4]。在临床药学干预中,由药师协助临床医师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通过在药师与临床医师之间建立起一座沟通桥梁,使药师能够有效审核药物处方,及时发现不合理用药,并第一时间联系临床医师进行更正,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5]。

抗菌药物是把双刃剑,其问世以来虽然挽救了无数生命,但是药物滥用现象及耐药性问题却日益突出,国家卫生部颁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后,我国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药师在抗菌药物使用中的地位,并提出由药师为抗菌药物使用提供技术支持,由药师对医师处方的规范性和适宜性进行监测指导。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临床药学干预有助于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节约药物资源,缩短用药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竹丽,嵇远洋.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药学干预方法探析[J].北方药学,2017,14(2):156-157.

[2]邓林,黄昉.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药学干预方法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4):409-410.

[3]蘇昆.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药学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8):124-125.

[4]肖伯安,郑雪琼,关嘉良.临床药学在干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作用分析[J].北方药学,2017,14(9):182-183.

[5]王丹,郝建澎,任春萍,等.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分析与临床药学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5):73-74.

猜你喜欢
临床药学合理用药
180例门诊患者用药咨询分析与讨论
临床药学在慢病高血压个体化治疗中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