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情感价值教育的几点浅见

2018-11-14 02:00何海星成都市龙泉驿区黄土中学
新生代 2018年19期
关键词:品德课笔者价值

何海星 成都市龙泉驿区黄土中学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价值教育三部分,情感价值教育应该是思想品德课中第一位的。我区近几年的课改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情感价值的教育。随着我区课改的逐渐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学生情感价值教育的主要渠道,思想品德课的功能得到了较积极的发挥。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理念不适应思想品德课的需要,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与现行的课改理念是相悖的。在此,笔者就初中思想品德课情感价值教育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以进一步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情感价值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有些教师采用“以分数论高低、以成绩论英雄”的方式来评价学生。这种评价方式不仅伤害了学生的心灵,而且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学生不重视思想品德课,把其当作休息课、放松课。课堂上思想开小差,做其他作业,导致教师无法达到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目的。

第三、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偏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和应试能力的提高,忽视对学生的情感价值教育。

第四、课堂上有些老师“穿新鞋,走老路”,教学内容远离实际。为了追求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和新颖性,结果变成了形式主义,忽视了思想品德课情感价值教育的需要。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情感价值教育的目的

就初中思想品德课而言,笔者认为其情感价值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贯彻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进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四有”的公民奠定基础。具体说来,可分为以下三点:

第一、培养学生健全的品质和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怎样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集体社会、对待自然的健康情感与积极的态度。

第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认识青少年心理特征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帮助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体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知晓国情,放眼世界。

第三、发展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怎样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和战胜自我;帮助学生学会保护环境,积极与他人交往合作;帮助学生分辨善恶是非,学会保护自我与怎样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三)心得和建议

思想品德课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要改变传统的道德说教方式,通过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得体悟。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最主要和根本的特性,情感价值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的灵魂。所以,加强课堂对学生的情感价值教育,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智慧和人格魅力会让学生对学科产生情感迁移。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专业素养与道德情操的完善统一,不仅要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动、感染、感化学生、使学生对教师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在心理上获得认可,达到情感价值教育的教学目的。

第二、教师应理解尊重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设法采用多种形式,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信任老师,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有一位学生,生性羞怯,平时和班上同学很少交往。于是,笔者不仅在课堂上经常请这位学生回答问题,给予真诚的表扬,而且在课外主动辅导该学生的作业,和他聊天。久而久之,该生对笔者的信任度不断提高,笔者也了解到该生心理自卑,总感觉不如其他同学。于是又让该生担任科代表,鼓励他主动积极与同学交往,一段时间过后,该生变得热情开朗,成为班上的活跃分子。所以在教学中,应重视和学生的心理沟通,采用平等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与探讨,使学生不知不觉接受教师教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主动积极地配合支持老师的教学,增强课堂情感价值教育的实效性。

第三、情感价值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情动人。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尊重他人,自尊自信。比如在讲解七年级教材“珍爱生命”时,一位教师神情严肃地让全班同学起立,为班上一个在假期不幸溺水身亡的同学默哀,并让同学们在心里仔细回忆这位同学生前的事迹,老师当时忍不住哭了,一些同学也哭了,瞬间同学们就体会到一个生命在短短的时间内就结束了,生命是如此的可贵。教师的声情并茂能熏陶学生,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任何空洞说教都无法达到的。

第四、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情感价值教育是要回归生活的,所以教师应紧密联系中学生的生活,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社会现象并思考问题,确立积极向上的生活目标和信念;引导学生对社会上的各种价值观进行比较与鉴别,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受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现在的很多中学生都缺乏诚信观念。笔者在讲解八年级教材“共铸诚信”时,给学生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调查分析社会上不诚信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列举出常见的不诚信的行为;让学生调查社会上诚信的典型事例,确立评价诚信的行为准则。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获得对事物的直观体验,掌握怎样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最终在直接体验过程中巩固和发展所学的情感价值观。

第五、爱国主义教育是情感价值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尤其重要。首先应加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教育,一个没有自信心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国家的强大来源于国民的自信、自尊和自强。笔者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我们伟大祖国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成果和壮美河山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一系列伟大成就,爱我中华的意识在学生心底油然而生;同时,和学生一起观看鸦片战争和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利用这个教学契机增强学生的民族危机意识,向学生分析当今中国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另外笔者把时事政治素材引入课堂,例如向学生介绍刚刚结束的党十七大,和学生共同阅读胡锦涛主席的大会发言,提高学生对党的政策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的认识,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塑造健全向上的人格。

第六、加强对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教育。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现代社会“生态污染”给人类带来生存危机,呼唤加强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笔者在讲授七年级教材“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时,利用平时收集到的有关自然环境的报刊杂志,向学生介绍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并运用多媒体,把有关“生态污染”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增强学生对“生态污染”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积极创造绿色校园、绿色社区,提高他们保护自然环境的觉悟,养成维护生态系统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第七、加强传统道德教育。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淡薄的现象。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祖先几千年创造的精神财富,勤劳节俭、尊老爱幼、惩恶扬善、诚实守信、廉洁奉公、律己宽人、奋发进取、自强不息等,对我们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的中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不理解父母的艰难辛苦,不懂得如何孝敬父母。笔者在教学中,采取批判与继承的原则,与现代意识相结合,开展“孝敬父母,从现在做起”的活动:周末在家提醒父母按时起床,给父母准备早点,同时买菜,收拾房间;每天回家准备晚饭,帮助父母做家务。一段时间过后,同学之间在班上交流彼此的心得体会。通过这种活动激发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情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与传统美德相结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势必对民族复兴产生积极作用。

最后,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结合本校实际开展情感价值教育。笔者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心理和个性特征,充分考虑地区特点,分层次制订了情感教育目标;对一节课、一个教学片段、一种教学现象,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思考和总结,这样对本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就形成了一种较为深入的切合实际的认识。这些方法增强了情感价值教育的可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思想品德课作为学生情感价值教育的主阵地,在课改日新月异的今天,研究思想品德课的情感价值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学生的情感价值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是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是培养跨世纪人才、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

猜你喜欢
品德课笔者价值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知识改变命运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