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历史教学导入

2018-11-14 02:00赵亚龙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烟台264000
新生代 2018年19期
关键词:讲授多媒体历史

赵亚龙 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烟台 264000

一、什么是导入策略

上课就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而且是一种较长较为正式的交流,所以上课之初,学生作为听众,首先要对自身要听的话题感兴趣,就用到了导入策略。顾名思义,导入即疏导进入,策略就是方法,也就是教师在上课之开端,为了调动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引出本节课的重难点所采取的方法就是课堂导入策略。

二、导入策略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本课学习方向,铺垫后继学习,沟通师生心理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集中学生注意力

前面提到,上课就是交流,为了对方认真倾听自己的语言,必须使自己的话题在一开始就容易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使他们从课下的形形色色的活动中及时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所以这要求教师对于学生的心理动态特别了解,才能制定恰当的导入策略,要求教师制定的导入要有故事性,趣味性,或者新颖性,符合同学们的口味,当然了,紧密结合本课内容是基础。

(二)引发学生兴趣

在教育心理学中,课堂其实就是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结合,而主要是无意注意。无意注意的引起就需要教师适时把握机会给予学生一定的信号刺激,吸引学生的眼球。注意不仅仅需要引起,还需要维持。现代教育心理学和统计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活动的水平一般在课堂教学开始十分钟内学生思维逐渐集中,而10—30分钟思维处于最佳活动状态,随后思维水平逐渐下降。”①而良好的导入在这个时间段内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使接下来的讲课一马平川,反之,学生一开始就没有提起学习兴趣,接下来的师生交流也会死气沉沉,障碍重重。

(三)明确学习目标

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端,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为本节课指明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比如通过提问导入,故事导入等,学生可以从故事或者提问的问题中发现本节课要讲的主要内容。如果说一个导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都很喜欢,可是仔细分析发现该导入和本节课重难点没有什么必然联系,那么这也是一个失败的导入。

(四)沟通师生心理

其实导入方式的选择,导入风格的呈现。可以体现教师的风格,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情况,在一节课的开端,教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尤为重要,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很好的心理基础。教师对学生产生了信任感、尊重感、敬佩感,就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

三、高中历史教学导入原则

既然导入对我们的历史教学如此重要,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遵循哪些导入原则呢?

(一)导入要合情合理

要想有一个好的导入,我们固然不能胡乱导入,而是要遵循一定的“情”和“理”。所谓“情”,即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心理情况;所谓“理”,即导入应该符合教学原理,符合教学的直观性、逻辑性、互动性、形象性、新颖性等原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像上述所举例子,拿学生们学过法国大革命来导入辛亥革命,试问这之间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呢?纯粹为了导入而导入。对于历史课来讲,其中的史实逻辑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导入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又要符合教学原理。

(二)导入要因课制宜

历史课分为新授课、过渡课、练习课、复习课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课都有不同的导入方式。如新授课的导入是我们最为熟悉的,目的就是为本节课的讲授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生注意力,体现本节课重难点。而其他类型课则不同,如复习课中我们可能以一两个单元作为一节课的复习内容,那么就要引导学生做到对知识的整体把握,线索式的串联,这些都是导入中所要考虑的,另外也可能涉及到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如我们复习岳麓版高一历史“侵略与反抗”这一章,最好以小模块的形式把几次侵略战争和签订的条约整合,学生带着这种清晰的思路去自主学习。练习课自然是少说多练,以习题的形式进行,所以教师的导入则应该注重对相关练习进行点拨,且不宜占用太多时间。

(三)导入要简洁明快

导入固然重要,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学任务又比较繁重,如果教师把握不好导入的时间,讲了好多却还没有道出重点,那么肯定会影响重难点的讲授,所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体现教学目标和方向的前提下,准确把握课堂导入的时间也是比较重要的。比如讲祖国的统一,有些老师可能会播放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影像,也许这种方法有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有利于调动课堂氛围,但是要达到这个效果肯定尽量不能播放时间过短,以至于影响后面的讲授工作。

四、高中历史教学导入的方法

要适应不同的教学情境,根据学生学情设计丰富多样的导入,就要求教师掌握不同的导入方法。下面我介绍几种主要的导入:通过讲述导入、通过多媒体导入、通过活动导入。

(一)通过讲述导入

顾名思义,讲述就是通过教师自身口述表达,来讲述导入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就是不借助其他方式,通过教师口述教学内容来进行导入。直接导入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上课伊始,教师直接阐明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通过简短的语言描述、设问等引起学生关注,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可见直接导入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导入方式,简便省时易操作,对于那些学习自觉、喜欢历史的学生来说开门见山,比较实际,但是对于那些不太喜欢历史的学生来说又存在诸多缺陷:容易平铺直叙,形式平淡,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还可能造成“导而不入”的情况,效果不尽人意。那么要克服这种缺点,教师只能通过言辞的优美、语言的生动和教师自身的形象感染力来调动学生而弥补直观导入的不足。例如通过解释课题进行导入,《辽、西夏和北宋的建立》这一课教师首先给学生解释“并立”一词的意思是“同时存在”。然后学生根据这一意思,认识到当时中国大地上与北宋同时存在的国家还有辽、西夏,并且很快将本科内容分为辽与北宋的并立、西夏和北宋的并立两大块,使本科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2、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爱听故事、传说、趣闻轶事等心理特征,通过讲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有科学性、哲理性的故事、寓言、传说等,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创造情境引出新课,使学生自觉进行新知识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如在讲授《清王朝由盛而衰》时,教师通过讲历史故事进行情境导入。第一个是爱新觉罗家族臻于全盛。第二个是马格尔尼访华要求通商,乾隆皇帝回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引起学生思考,但是什么原因让天朝由盛而衰的?引起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

3.时事导入

时事导入就是紧跟社会动态,以最新的时事来导入新课,这样可以使学生所学知识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同时也使导入富有新鲜感,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如教授中国古代的科学文化技术,可用我们现在大力提倡的“工匠精神”进行导入,引起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古代能产生那么多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并与咱们的“工匠精神”相结合,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通过多媒体导入

通过多媒体导入是指通过运用多媒体科技辅助,向学生生动地展示历史资料,创设历史情境,激起学生兴趣。并且,可以更好地掌控课堂时间,掌控课堂气氛,多媒体导入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视频导入

随着中学课堂教学设备水平的改进和提高,多媒体设备逐步完善,利用视频进行导入已经越来越频繁使用,这种导入方式直观清晰,利于创设具体的历史情境,激发历史感情。当然了,在运用这种导入方式的时候,要注意不可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辅以必要的讲授。

如讲授新中国的成立时,完全可以以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视频进行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当时的历史情境。

2.音乐导入

音乐既有文字记忆又有声音,是调节人的心情的最佳方式,也是最能感染人的,音乐导入本质上和视频导入类似,但时间相对比较短,也更能感染人。如通过《七子之歌》导入祖国的统一大业,通过《十送红军》导入红军的长征,通过《松花江上》导入九一八事变,激起同学们同仇敌忾的情感。

3.图片导入

图片导入也成读图导入法、审图导入法。相比图片对学生的感官刺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读图审图能力。因为图片的直观性,所以教材上也有很多图片可以利用,然而教材不利于同学们视线的集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放到大屏幕上让同学们观看。图片导入又分为照片导入、漫画导入、图表导入等。比如通过《清明上河图》讲北宋的城市经济,通过《时局图》讲中国当时的危机情势。

五、总结

教师要为一节高中历史课设计一个好的导入,首先要知道导入到底有什么作用,明确导入的目的和方向,在这种方向的指导下,遵循导入的原则,灵活运用不同的导入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真正做到“不为导入而导入”。当然,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有着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

猜你喜欢
讲授多媒体历史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个体化多媒体时代微电影的流行原因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