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育人角度谈大学生资助工作

2018-11-14 02:00吕宏伟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00
新生代 2018年19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诚信

吕宏伟 安徽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0

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群体中的贫困生问题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资助政策,形成了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面互补的资助体系,解决了贫困生的上学、就业问题。但贫困生问题还应包括思想教育和心理援助等工作,资助是手段,育人才是根本。

我从事高校学生工作多年,发现少数贫困生把受助经费用于玩乐,学习态度不端正、生活不克俭;也有少数贫困生存在着心理问题,有抑郁倾向。针对这些现象,通过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高校贫困生心理困境原因

1、 家庭教育的偏差和缺失

目前在校大学生都为95后,多数在家里受父母宠爱,父母尽可能的为孩子包办一切,只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和文艺体育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和。也有父母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现象,家庭教育缺失。

2、 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社会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贫困生难免受到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奢靡之风的影响,再加上党和国家不计回报的资助和关心,使得个别学生认为,得到资助是理所应当的,不需要任何回馈。这种不劳而获的想法容易让他们产生等靠要的思想,缺乏自强意识,不愿去拼搏奋斗。从长远来看,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形成健全人格。

3、 贫困生的自卑心理

部分贫困生由于家庭贫寒,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比较差,一部分贫困生自怨自艾,感觉自己家境不如人,从而在学习、社交等各个方面都认为自己低人一头,缺乏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愿和人交往,还有个别贫困生虚荣心作祟,甚至隐瞒自己家庭的真实情况,不愿参加补助,结果导致学习、生活无法维持。

4、 贫困生认定中的骗助现象

政府对贫困生的资助经费逐年增加,而困难生认定主要依据地方民政部门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监督体制不完善,学校困难生生源地分布广、调研困难。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个别学生利用关系网开假证明,骗助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大学生诚信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感下降,影响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立。

二、高校资助工作贫困生救助对策

针对这些现象,本人认为在大学生资助工作中应融入育人机制,资助与育人同时进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1、 加强大学生的诚信和自强教育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大学生的诚信和自强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在资助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向学生输入诚信观念,告知他们诚信的重要性。可以通过签订诚信承诺书等方式,让诚信成为大学生内心自觉遵守的信念和外在行为的指南。另一方面,注重大学生的自立自强教育,告诫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鼓励学生在获得资助的同时,还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学校要多为学生创造勤工助学的机会,并安排贫困生协助老师的工作,让他们懂得付出才有回报,做到精神上的脱贫,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强意识。

2、 开展多样化的感恩实践活动

所谓感恩,是教育学生感谢党和国家对自己给予的帮助,感谢他人对自己的恩惠,并且用语言和行动来进行回报。感恩教育要贴近学生生活,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来开展。如寒暑假动员学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到乡村、贫困地区参加送教下乡活动;在校期间利用空余时间组织学生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去福利院、老人院送爱心,公益辅导贫困家庭子女等;邀请已经毕业的在校期间曾受过资助的成功人士回校开展座谈会,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坚定回报社会的信念。

3、 建立健全贫困生心理干预机制

贫困生是大学生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很多贫困生都存在自我封闭的问题,极易导致抑郁症的产生,个别贫困生甚至会产生仇富心理,对周围的一切报以错误的看法,时间长了会导致偏激行为的发生。学校在进行资助工作的同时,要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干预,给予精神上的关怀和安慰,帮助贫困生减压减负,可定期开展心理讲座,通过班主任或辅导员的一对一帮扶,心贴心的交流,让贫困生实现心理上的平衡,塑造健康的人格。

4、 加强责任追究机制的建立

贫困生的资助是以贫困认定为前提的,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制定一个具有实际作用的规章制度,参照当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和生活必须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以及学校的收费水平和消费水平,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分析平台,依照分析数据,明确资助临界点,确保能准确定位受资助对象。要建立一个对贫困生认定工作的评价机构,确定责任追究机制,出具的贫困证明要逐级核实签章确认。此外,学校也要对学生的生活进行私下调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务必保证资助资金发放准确。

5、 完善贫困生资助工作体系

高校要进一步完善资助工作体系,在资助工作中,做到资助与育人相结合,让贫困生在获资助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受资助的条件和责任。如在贫困生认定时,严格控制认定条件,综合考虑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学费是否缴纳、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品行表现等各方面情况。若出现在校期间有考试作弊、盗窃、打架斗殴、弄虚作假等行为时,应采取针对性教育和取消其受资助资格。

大学生资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既关系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因此,在资助工作中,要坚持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既要在物质上帮扶,也要从精神上关怀,使贫困生感受到党和国家、社会、学校的关爱,塑造健康人格,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真正成长为社会的栋梁。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诚信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莫与贫困生“抢饭吃”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