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桑代克三大律理论的英语教师角色定位

2018-11-14 02:00吴佳峰青岛黄海学院
新生代 2018年19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学习者英语教学

吴佳峰 青岛黄海学院

1 引言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桑代克不仅提出了联结主义,还是创立了教育心理学的完整体系。他最突出的贡献就是通过观察研究从动物的学习行为,总结出一定规律,用来类比探讨人类的学习行为,最终归纳出人类的学习规律(方丽华,2011)。最具代表性的即“饿猫迷笼”试验:一只饿猫被放入笼中,食物放在笼外,饿猫对其可望而不可即,桑代克仔细观察并记录其在笼中的一系列行为。笼中设有机关,当猫的前爪踏到机关时,食物就会随机关自动送到猫的面前。起初饿猫不知所措,无效动作较多,偶而几次碰到机关获得食物。多次试验过后,猫的无效动作逐渐减少,踏到机关的次数逐渐增多,饿猫经过反复尝试,致其后期一进入迷笼就可以准确碰到机关获取食物,由此桑代克提出了联结学习理论。他提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联结的形成须经过‘尝试—错误’学习的过程,同时,联结的强度又受到三大律(准备律、效果律和练习律)的控制”(徐淑燕,2010)。

2 三大律学习理论及其启示

桑代克的三大律学习理论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取得更好的成绩,即首先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给予适当刺激加强联结,并加以反复练习,最终达到目标。其理论不仅适用于英语学习者,对英语教育者更是意义深远。后者通过对桑代克三大律学习理论的深刻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英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适当激励并强化学习成果,从而帮助教师自身更好地进行角色重塑和定位。

2.1 准备律与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桑代克的准备律被认为是一种生理机制,在这种机制中,学习现象会受制于学习者。桑代克认为学习和神经元的突触活动是紧密相连的,学习活动,尤其是练习活动一旦发生变化,神经元的突触活动亦会随之改变。根据这个定律内容,我们可以得知,如果神经元准备做出传导并得以实现,会使学习者产生愉悦;假如神经元准备做出一个传导但未能实施,会使学习者产生不满;那么神经元并未准备做出传导但被强行添加,会使学习者心生厌恶。

在桑代克的“饿猫迷笼”试验中,饿猫之所以迫切地想要逃出迷笼是因为笼外的美食诱惑。学生也是如此,只有当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才能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动机,才会如饿猫一般反复多次尝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一直强迫学生学习,反而学习的压力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痛苦而毫无乐趣,甚至会有意反其道而行之,产生相反的效果。相反,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甚至某一知识点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则其自觉学习的意识便会大大加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培养,这是桑代克的饿猫试验及其得出的准备律学习理论对英语教师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启示。

那么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成了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比如在学生学习英语之前,让学生充分了解学好英语的意义,激发其学习动机,如:找到满意的工作,了解英美文化,获得出国深造的机会等。如此一来,学生便会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而激发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做到自觉学习、自主学习。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教师所面对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个性,尤其是高年级学生,每个人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都累积塑造起自己特有的学习习惯,如:有的学生擅长从文本中获取信息,而有的学生擅长从声音信息中掌握要旨,有的学生擅长从视觉材料中学习知识等等。面对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个体差异,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结合视听动触的多模态教学方法,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不同感官,因材施教,学生的学习动机自然会有所提高。再者,教师可以通过丰富课下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当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消极情绪时,教师首先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作用,反省是否自己扮演了引导者而非强迫者的角色。由此可见,桑代克的准备律学习理论对英语教学同样带来了重要启示,对于英语教师在判断自己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做出正确的自我定位给出了很好的引导和指示。

2.2 效果律与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效果律表明,在对某一情景做出反应之后,如果伴随的事件是满意的,那么它们之间的联结就会加强,学习者以后就更可能在类似的情景中重复这一反应强化联结;相反,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跟随的事件不尽如人意,则会削弱甚至消灭这个联结(施良方,2001)。在“饿猫迷笼”试验中,如果饿猫碰触机关后没有没有得到食物,长此以往,饿猫可能会对此失去兴趣,不再试图踏机关。在试验中,正是因为饿猫每次碰到机关就有食物送出,也就是之前提到的伴随的是一种满意的事件,所以碰触机关这一反应就与此场景之间的联结加强,反之则不然。

桑代克的效果律启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和一定奖励。学生希望得到老师或家长的认可,教师需要留意到,或许自己一个简单的举动就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激起他们更积极的探究热情,取得更大的成果,加强了这之间的联结反应,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非特殊情况下奖励会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惩罚一定会带来相反的效果。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一定的惩罚措施,同样能起到加强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惩罚也要被运用于英语课堂之中。对学生学习上所犯的错误,教师要及时点出并作出指正引导,不能仅仅批评教训学生哪里做错了、不能做什么,而是应该指出哪里做得不够完美,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并以身示范。桑代克的效果律学习理论对教育体制改革新背景下的英语教师提出新的挑战,做出新的要求。教师应及时做好角色的定位,抓住机遇,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大潮。

2.3 练习律与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简单地讲,桑代克三大律中的练习律是指当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的联结会愈加牢固(方丽华,2011)。论语中曾经这样讲:“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清朝的颜元曾讲过:“三天不做,手生;三天不读,口生”。由此可见,我们所提倡的学习态度亦是如此,学习应该通过反复练习来得以加强,这个观点不因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同而改变。这就如同英语单词的记忆,通常情况下,我们平时经常能用到的英语单词往往不容易被遗忘,联结牢固。而对于那些不太常用到的单词,只有一时地熟练运用,随后便会随着遗忘曲线而联结减弱,进而被遗忘。

因此,桑代克的三大律启示英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使学生强化所学,学会运用并及时给予反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留给学生的作业越多,学习效果越好。桑代克在后来的试验中发现,过多的、重复的课后练习并不会无条件地增强刺激—反应的联结,要遵循章法、有条件地使用重复练习的方法,不能把“重复练习”误用为“题海战术”。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针对性的习题,而不是要求学生进行机械式地重复练习。而且,老师要及时给出反馈和强化。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教师一定要合理利用练习来强化“刺激—反应”联结。由此可见,桑代克的三大律有助于教师转变教学策略,从而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合适的角色。

3 小结

桑代克的三大律理论对于今天的英语教学有指导意义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总结如下:他在分析试验结果的时候,将动物学习的规律完全类比在人类身上,没有充分考虑到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类相较于动物而言,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能够学习语言和其他复杂的社会活动,这是一种有意识的、能动的学习过程。另外,桑代克的三大律理论在指导我们当下教育教学的同时,也应该融合一些新兴理论去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大潮流。但总而言之,他的贡献依旧是毋庸置疑的。

桑代克的三大律学习理论不断指导当下的英语教师摒弃陈旧的教学理念,转换传统的教学角色,重新进行角色定位,重塑教师形象,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多样化的奖惩措施,组织有效的变式练习并及时反馈评价,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构建和谐课堂。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学习者英语教学
浅谈O2O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