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遗产类纪录片的发展新维度研究

2018-11-14 06:18彭国华梁海鹏
电影文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纪录片文化遗产动画

彭国华 梁海鹏

(陕西科技大学 设计与艺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著名学者尼古拉米尔佐夫曾经指出:“视觉文化关注到的是视觉事件,消费者借助视觉技术从中寻求信息、意义或者快乐。”正如他所说的一样,当今社会,随着经济水平的连续增长,多媒体技术也呈现了井喷式的发展,使得人们对视觉文化的要求不断提高,数字动画技术也应运而生,成为历史类纪录片的主要制作手段,数字动画以虚拟手段达到真实,情景再现手段将原本枯燥的历史以新的面貌呈现于广大观众面前,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其技术不但带给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也逐步被社会所认同。

一、数字动画发展现状

当今社会,文化产业已经是评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数字动画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迅猛发展,在现阶段,数字动画已经突破传统,渗透到了广告、电影、游戏等各大领域。它通过鲜明独特的动画形象符号来感染观众,通过特有宽泛的想象力以及时空架构能力将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随着数字动画如日中天地崛起,相继浮现了如电影《魁拔》《藏獒多吉》、广告《多米诺骨牌城市》《苹果快闪107秒》以及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作品。这些作品积极依托数字动画技术,使其在画面表现上更加丰富,视觉冲击效果上更加明显,为观众所带来的有效信息与视觉体验也更加直接。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数字动画在与厚重的历史文化产业上结合不足,其历史文化类作品多以人物传记、访谈、话剧等方式来呈现,这些表现方式存在时空代入感不足,历史还原程度有限、人物设定具体化等一系列问题。而数字动画在缺少厚重历史文化题材的内容下,也存在着民族文化表达欠缺、核心价值体系不明、剧本创意无新意等问题。

二、数字动画与历史文化遗产题材相结合的优势

(一)数字动画可以再现历史原貌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随着我国影视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转变,过去纪录片以实景拍摄为主,人物叙事为辅的情节结构被彻底地颠覆。观众对于纪录片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不再是停留在信息和叙事上,更多的是对视听体验的追求。因此,数字动画技术在历史类纪录片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历史类纪录片的制片人大多以再造场景的手段来实现一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镜头,通过这种方法完成情景再现,为观众带来一种美轮美奂、大气磅礴的即视感。罗伯特·雷德福也曾指出:“纪录片的崛起是因为它们本身更具有可看性。”现如今大众文化的广泛传播,纪录片走市场化道路也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因此对可视化、观赏性的追求也成了必然而然的选择。《圆明园》《大国崛起》《大明宫》《帝陵》等一系列历史类纪录片相继崛起,这些优秀的影片多以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及构建起了很多以前无法呈现的历史情结、历史人物、历史场景。以《大明宫》为例,在其150分钟的时长内,有近50分钟的数字合成镜头,这些镜头充分运用数字动画技术,将早已泯灭于历史长河的大明宫,历史人物与事件通过影像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真切而实际地感受到一千多年前大唐的强盛与富足,大明宫的壮美与巍峨,李世民、武则天的雄才大略,李白、杜甫的诗意盎然。对于观众而言,由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虚拟技术带来的精美视听效果上,数字动画技术在历史纪录片上的运用,弥补了历史影像的不足,使得人物、事件更加鲜活生动,情感表达更加真实自然,这是一项具有变革性质的技术,他将历史变为现实,将空洞的实景变为有内涵的真实,使得纪录片充满活力且极具表现力。不过,历史纪录片的重要的价值,是通过影片还原并认知真实历史,正如美国学者阿兰罗森沙尔曾说:“纪录片的头等重要使命——阐释抉择、解释历史、增进人们的互相了解。”因此,虽然数字动画技术极大提高了纪录片的娱乐化、形象化以及人们的视觉体验,但是基于历史文化遗产题材的数字动画发展的方向依旧是牢牢把握住历史的真实性,这就要求历史类的纪录片要在充分运用虚拟动画技术的前提下,时刻牢牢把握住追求真实的基础,从而打造出不但令观众震撼的视觉体验,更令观众接近历史的纪录大片。

(二)数字动画可以丰富叙事手法

以数字动画技术为核心的历史纪录片与传统真人演绎的历史纪录片有一个本质的区别,那就是运用了数字动画技术的纪录片在其创作思路、表现方式、叙事风格等创作元素上有了巨大的变革,其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挥,传统纪录片的制作思路、制作方法、制作流程都被彻底地推翻。牛津大学教授H.R.Treveor.Roper曾在《史学与想象力》中谈道,“没有想象力的人是不配治史的”。因此传统枯燥的文献纪录片已经不再符合观众的需求,通过历史纪录片与数字动画技术的结合,以叙事的真实性为原点,借助虚拟技术还原历史影像、历史人物与事件,使得历史的叙事更加立体,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解决观众视觉疲劳。对于纪录片,创作者需要用高效的手段清楚地表达所要展现的内容,需要用直观的表达阐述影片的思想,需要用丰富的表现手法吸引观众的兴趣,需要用新颖的制作技法还原历史。

以《帝陵》为例,其纪录片的实拍仅占全片的四分之一左右,而剩下的四分之三则全由数字动画来弥补,而在这数字动画补足的影像中,大量的建造陵墓的过程,已经消失的墓室结构全景,生动的故事情节表现,无一不是数字动画所带来的全新体验。比如大汉王朝的数十座陵墓在当时地理上的位置,创作者运用动画地图的表现手法来展示陵墓之间的地理关系,每讲解到一个陵墓,其区域也随之高亮显示,这种表现方式可以极大地打破时间与空间对于画面的束缚,即使是运用航拍或者卫星表现陵墓的地理位置,也不能够表现出这样大范围的具体格局,用动画地图表达是最理想的方式。此时的数字动画技术已经不单单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创作新思维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在纪录片中,相比于以前的传统纪录片以真人演绎一段历史,影片采用了丰富的叙事手法,运用壁画动画来表现汉武帝刘彻小时候的故事,不但增强了影片的民族化基调,更突出了一种化繁为简的叙事手段。纪录片中也充分发挥了视觉特性,利用声、光、音、色的艺术效果,尤其是影片色彩的感觉,《帝陵》的主色调为青色及灰色,给观众的是厚重历史的感官体验。在表现安陵时,以一段生长动画将安陵建造过程叙述出来,以数字动画技术将安陵的建造过程完整呈现,极为巧妙地改变叙事手法,提升了视觉感受与精神冲击力。因此,制作者在探究历史类纪录片时,一定不能拘于眼前的格局,只有做出不一样的主观改变,丰富不同的叙事手法,结合不同的方法技巧才可以做出耳目一新的作品。

三、历史文化遗产题材数字动画的发展趋势

(一)加强数字动画民族性,开辟数字动画新领域

文化是人们思想、行为的积累与延续,其最主要的核心就是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行为的反应,人们的行为又反作用于价值观,是驱动人们行为的动力。数字动画影片的传播是潜移默化的,通过感受到的艺术形象将背后的精神表达给观众。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文化产业的成长,通过数字动画技术,将具有文化属性的纪录片输出到其他国家,导致被输出传播的观众对其作品逐渐认同,从而起到了传播文化的目的。著名导演帕特里希克·古兹曼曾说:“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由此可见纪录片对于国家的历史地位与战略地位。美国仅仅是一个只有几百年历史的国家,他的文化底蕴远远不及其他国家,但是美国的动画影片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动画的走向,从迪士尼、皮克斯到梦工厂,其生产的动画产品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埃及王子》《甘地》《指环王》,通过动画产品来达到经济利益与文化传播的目的。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产生的具有浓郁本土文化气息的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数不胜数,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贵文化宝库。历史类的纪录片也要牢牢掌握住这条影片创造的源头活水、灵感源泉,将数字动画技术与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相结合。一方面,民族文化极易通过数字动画技术打动观众,触动人们心中那一份民族情怀;另一方面,在数字动画纪录片传播制作时,也是对我们自己民族文化的一种保护。

曾风靡一时的数字动画大片《功夫熊猫》就是一部将民族文化与数字动画技术完美契合的成功作品,这部影片的制作全部通过数字动画技术来完成,同时在人物设定、背景设定、故事设定中加入中国的民族文化,如熊猫、太极、针灸等元素,冠以美国动漫的个人英雄主义,以虚拟技术将这些元素相串联,完成了一部票房过亿的成功影片,这种结合运用手段也是历史类纪录片学习发展的一个方向。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作为依托,随着历史的发展,最终确立了对自我群体或文化的身份认同,面对如今的传统文化浪潮,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将目光转向了东方传统文化,运用数字动画技术将文化资源转换为文化市场,而东方世界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却不能将文化资源向着文化市场转变,无疑是一种遗憾。笔者认为,发展中国的历史类纪录片,制片人一定要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作为核心竞争力,利用数字动画技术,将所要宣扬的传统文化内涵、文化价值取向与历史纪录片相结合,注入新的艺术生命力与传播力量。

(二)历史文化遗产题材的创造性保护与继承

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精华,因此,保护、创造、继承历史文化遗产显得十分重要。但如今国内对于有形和无形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得并不完善,关于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的报道层出不穷,这便需要找到一条新的道路来保护、继承历史文化遗产。通过数字动画技术,可以将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再包装,因为数字动画的数字化特性,文化遗产在向受众传播时,不会出现被破坏或损坏的情况。利用数字动画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再处理,可以多角度、高精度、永久性地展示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将数字动画与历史文化遗产结合,指的是通过对数字采集、数字存储、数字修复、数字展示、数字传播等途径,将历史文化资源整合,形成可再现、可再生的资源,以新的方式加以保存和开发。随着数字化浪潮在全球不断升温,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已经成为文化保护与继承中重要的途径,也是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措施。

四、结 语

纵观当今历史类文化遗产的数字动画发展趋势,以民族化为题材的虚拟现实影像,将随着技术的不断快速更新而得到前所未有的升华,其视听语言、视觉表现形式都会得到极大的丰富,这些技术增强了纪录片的真实性、权威性、即视感,提供给观众更多更好的有效信息,也是对历史的一种别样尊重。数字动画技术与历史类纪录片相结合,使得历史距离观众更近了一步,使得民族思想距离大众更近了一些,使得优秀文化对于我们的影响更深了一点。相信历史题材纪录片也会随着数字动画技术的发展而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纪录片文化遗产动画
与文化遗产相遇
做个动画给你看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动画发展史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我是动画迷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