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的家文化探究

2018-11-14 17:48
长江丛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巴金家族人性

夏邑高级中学

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作为巴金现实主义作品的代表成功的反映了整个封建大家庭的变迁史。《家》反映了家族文化中的封建专制思想。这种思想造成了巴金对旧家庭的感情矛盾源于旧家庭本身所具有的两重性。以及在五四新文化的播撒下的家族封建制度有着不一样的时代特征。在特定的时代里,内因和外因相结合促使封建制度下的家族文化慢慢地走向衰亡。

一、家中人物情感的展现

通过拜读巴金的《家》可以感受到其蕴含着丰富的个人情感,将个体人物情感与情绪进行人格化的抒发,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作为小人物在制度与生活中,控制与被控制中的挣扎与斗争。为读者编织出一张笼罩着压抑的无形的情感网,使读者品读的过程中沉入其中。阅读巴金的《家》感受到其压抑之感,感受到对心灵情感的束缚,并且在作品中的人物最终难以摆脱情感的压制,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在制度与生活中难以突破自我,人生走向悲剧,而通过故事的构建与人物情感的编制,实际上是自我的寻找,作者以作品角色探寻人类悲剧自我根源。通过阅读巴金的作品可以感受到其对制度文化的解剖,正如其自身缩水“我曾说我鞭挞的是制度”通过对制度的感受,与历年经历相结合,经历岁月的沉淀,将生活环境作为创作的背景。对于制度巴金不仅是停留在批判的与分析之上,而是在制度的基础上对情感的冷静思考,并用情感表现展现出对制度的理解。

在作品《家》的尾声部分,觉慧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对未来充满憧憬与向往但又伴随着迷茫,用期盼的情感“逃离他可诅咒的家”正如作品所说:这水,这可祝福的水啊,它又会把他从住了十八年的家带到未知的城市和未知的人群中。他这样想着,前面的幻境迷了他的眼睛使他再也没有时间去悲惜被他抛在后面的十八年的生活了。他最后一次把眼睛掉向后面看,他轻轻的说了声“再见”,仍旧回过头去看永恒向前流去没有一颗停留的绿水了。

二、家庭结构组织的蜕变

对于小说作品中,随着对于传统观念的不断改变家庭组织结构也逐渐发生了时代性的蜕变。《家》中巴金更突出了家庭的变化展现了其变化趋势,但是依旧存在着困惑与矛盾,可见在《家》的创作过程中,巴金时时凸显出谨言甚辩的思考模式,即使是对时代变迁的理解也在传统伦理中进行审慎思维。对于“家”的不断回归与出走,凸显出巴金对于内心的思考与坚守,更展示出对信仰的坚持。在《家》这一作品中,巴金在对旧有传统反抗的同时进行自我救赎并期许未来。对于缺乏情感的“家”进行现实的出离,却正体现出对本我的找回。在《家》的作品中,出走与回归相离相伴,使得巴金借此不断的表现出在创作之时对理想与现实进行纠结,利用潜在的矛盾进行抽丝剥茧,而最终搜寻到的答案就是对真实“家”的渴望与守护。

三、家中长辈思想情感爆发

在面临“死亡”之时,封建家族的家长将人性的压制泯灭进行彰显与爆发,似乎“死亡”成为彰显人性爆发心里深处呐喊的大门,当“死亡”来临之际,禁锢的思想、心灵的呐喊得以释放,从传统观念中进行抽离,将人性本心进行还原,对真实进行思考。在面死亡之时,高老太爷展现出作为祖父的内心感受,完全表露出了内心的真实感受,当面对儿子堕落腐败孙子逃跑躲婚,自己辛苦打拼创建的家业即将败落之时,内心的情感分崩离析,彰显了无奈之情,当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并破灭之时,开始审视自己,发现并认识自身的过失。在传统封建文化的影响下,他们不允许彰显内心深处的情感,温情慈爱不能流露,需要压制情感,变现出身份对应的严苛。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不在习惯表露情感,即使面对自己的至亲,也不能展现真实情感,情爱被掩藏在内心深处,他们的身份使得他们获得了尊重、顺从却丧失了亲情、真诚与爱。但得不到情感的慰藉是他们便得严苛、暴戾,内心也充满痛苦,并且即使渴望感情也不能表露,久而久之,似乎情感上只剩下发脾气与权威。在《家》这一作品中,细细品读可以感受到高老太爷代表的长辈家长内心的痛苦、孤寂以及良心深处的不忍与自责,这也可以彰显人性依旧存在善良与对情感的渴望。

巴金的作品中,心理扭曲、人性泯灭的人物身上始终存在中复杂的人性,即在作品中依旧透露出他们的善与美,依旧存在人性的温暖。通过对人物的深层感受,深深体会到人道主义色彩,即使充满压抑的情感中也能在悲凉中感受人性的光辉与温暖,深深的展现出巴金作品的人文精神。在对传统观念继承的“旧人”,巴金的表现手法并不是直面的抨击与丑陋简化,而是运用谅解的手法,给予在现实中挣扎的人们一丝的希望;对于新时代的代言人“新人”巴金充满活力的赞扬与称道,但并不是一味的称赞与渲染,是在同情之余给予批判。

四、结语

在进行现代化的道德文化、伦理精神转变与树立时,需要大众的支持、社会的支持,但是社会并为形成完全支持性的舆论模式、基础建设、利益关系等,因此大众缺乏共鸣的心里,在进行现代化的转变时,道德文化与伦理精神受到的阻力不断。巴金的创作时期也正处于过度的阶段,其作品中也充分展示了对过渡阶段人性转变的摸索,挖掘传统文化价值的同时向现代化价值进行转化,转化的过程并不是单一的否定,而是从单一的、片面的排他选择,转向整体化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刘柯雨.巴金《家》中的两类不同文化冲突[J].作文教学研究,2016(04):76~77.

[2]刘晔.记忆中的家——献给巴金及《家》[J].语文世界(高中版),2015(12):6~8.

猜你喜欢
巴金家族人性
巴金在三八线上(外四篇)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一生
人性的偏见地图
《小偷家族》
巴金人物轶事——因书得爱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皿字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