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男孩》的共情心理与疗愈价值

2018-11-14 19:23
电影文学 2018年18期
关键词:奥吉维娅共情

李 涛

(长春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61)

电影的普及与发展为心理研究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作为综合艺术形式,电影具有其他艺术门类不能比拟的接受范围与广泛的传播功能,其对于视觉和听觉的诱导激发对大众文化与心理具有巨大的影响。数十年来,许多反映残疾人生活的影片陆续呈现在银幕之上,为残疾人乃至普通人带来强烈震撼,其中很多经典影片至今仍被受众反复观看,其产生的心理余韵波延至今。如《阿甘正传》《黑暗中的舞者》《第八日》《触不可及》《听见天堂》《逆光飞翔》等影片,都令受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种共情心理可以使普通人群对残疾人群体的困境感同身受,而此类电影对残疾人群体的心理影响自不必言。

据数据统计,截至2010年,我国残疾人口数量已经达到8000余万人,涉及全国近20%的家庭,在这庞大的人口数字中,包括众多残疾儿童。由于特殊教育设施不足,适龄残疾儿童的入学率远低于健全儿童。目前,国家正在逐步推进残疾人健康事业,全方位提升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公共设施等方面的服务。但是残疾人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样值得注意。

一、共情心理

共情是人类不同个体之间的情感共享,即某一个体或群体通过观察他人情感状态而体验到相似感受的能力。共情最重要的是在观察的基础上理解他人的情感,如果能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出他人的情感经历,制造强烈的情感冲击,会提升共情的同感程度,因此,电影是非常好的激发共情心理的手段。

美国剧情片《奇迹男孩》讲述了一个名叫奥吉的先天面部缺陷的10岁男孩第一次走出家门入读普通学校的故事。故事中,奥吉的父母和姐姐对他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从心理、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培养他过上普通人生活的能力。当然,奥吉出生在一个相对富裕的中产家庭里,有一对高学历高素质的父母,又遇到了宽容的校长和老师,交到了知心朋友,才能够在电影的后半段为我们带来温情满满、令人动容的乌托邦式结局。现实中,很难想象并相信这样美好结局的存在与达成,但是,这并不妨碍受众在观影的过程中产生共情心理,并因为温暖结局而获得心灵疗愈的效果。

总片长113分钟的《奇迹男孩》被导演分成了几个板块,分别是“奥吉”“维娅”“杰克·威尔”“米兰达”,每个板块的主人公都与奥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对这些与奥吉有着密切关系的人物的叙述,全方位深入了解奥吉的内心与他所经历的事件,并且通过不同人物不同视角,体验不同人物的心路历程与情感波动,最终触碰到影片的核心主旨,在亲情、爱情、友情中体悟人性的善良与包容。故事以多个视角展开,互为补充,同时,闭环结构的使用将主要人物形象塑造得极为丰满立体,无论是坚强勇敢的奥吉,还是温柔善良的姐姐维娅、博学坚定的母亲、宽和乐观的父亲,形象都十分真实可信,令观众可以融入其中,感同身受。

(一)奥吉

这一部分的影片,以奥吉的视角为主,从孩子的角度看向或许有些残酷却仍然充满温暖的世界。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在奥吉身上,我们即可看到这一点的明显反映。作为一个生来就有面部缺陷的孩子,他有着非常难得的豁达、乐观与自信以及清醒的自我认知。整部影片有不少段落都伴随着奥吉的内心独白,从一开始介绍自己出生时状况的幽默语气,便可以窥见奥吉的性格特点。对于残疾儿童来说何等可贵,这种情绪投射来自于亲人的一举一动,必然是通过生活中的点滴潜移默化而来,殊为不易。

三位由学校指定的同学带领奥吉熟悉校园,奥吉内心独白是:“认识小孩比认识大人还难受,大人和小孩第一眼看到我都会吓一跳,不过小孩呢,不太会掩饰自己。”这种清醒的认知与安之若素的态度让受众对这个瘦小的10岁男孩刮目相看,同时产生了更多的好感。

正式开学第一天,奥吉在父母和姐姐的陪伴下来到了学校。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来为奥吉打气,母亲关切、姐姐鼓励、父亲幽默,给了奥吉摘下宇航员头盔,直面未知生活的莫大勇气。

不出所料,奥吉的特殊与残缺令他在学校受到了孤立。尽管布朗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箴言:“如果要从正确和善良中做选择,请选择善良。”但是,善良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成年人总喜欢感慨“人生多艰”,其实,在孩子的世界里又何尝不是如此。除了少数同学的“霸凌”之外,歧视与小团体无处不在。并且,由于儿童的心理发育尚不健全,虽然能对其他人的情绪做出基本判断和回应,却缺少对混合情绪的理解能力,很难调节、控制情绪或纾解负面情绪,这也是某些时候,儿童行为显得很“残忍”的原因。基于“从众心理”与渴望他人的认同,儿童偶尔会做出与真实意愿相违背的行为,更多地屈服于目的强烈的同伴的意愿,所以,其他儿童对奥吉的孤立是可以预见的。

影片中,几次俯视镜头的运用十分精彩,其中一处将奥吉的孤独展现得淋漓尽致。宽敞的庭院中,奥吉就像孤单伫立在河流中间的一块岩石,所有人流水一般避开他,走向了自己的位置,在奥吉身边留下了一圈冷漠无情的空白。而运动课玩躲避球时,男孩们砸出的充满恶意的球不断飞向奥吉瘦小的身躯。此刻,镜头从上方移动到奥吉后方,显示出奥吉避无可避的境遇。跟随镜头的移动与剧情发展,受众明知奥吉可能会遭遇的命运,却依然在这命运到来时红了眼眶。视听结合的优点在此刻表露无遗,对情绪的渲染和把控放大了受众的共情心理,令观影者投入其中,为剧中人物的命运揪紧心弦。

影片的台词也是一大亮点。当奥吉受不住同学的冷落与羞辱,哭泣着跑回屋子时。妈妈对他说:“看着我,每个人的脸上都有印记……心灵这张地图,给我们指引前方的道路,而外貌这张地图,则记录我们走过的路途,这张地图从来都不丑陋。”正是因为妈妈的坚定,才令奥吉挺直了身躯,因为妈妈坚信奥吉并不丑陋,所以奥吉才不会因为面部缺陷而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

因为爱,所以坚强,因为被爱,所以无所畏惧。

(二)维娅

这一部分的主角是维娅,作为姐姐,她宽容、善良、温柔,帮助父母为弟弟营造了理想中的家庭环境。同样的事件,以维娅的视角看来,有着不同的意味和感动,为观众补全了各个事件的细节,提供了全新的感知角度。

维娅比奥吉大四岁,目前在读高中。她与父母一样深爱着弟弟,虽然很多时候,爸爸妈妈为了奥吉而忽视了她的感受,她也会失落、伤心,却明白弟弟需要更多的关心与照顾,而自己则要学会独自处理情绪,不为父母增添更多的烦恼。对于维娅的处境与心态,相信很多有兄弟姐妹的人都能够体会,即便是独生子女,在看到这一段时,也能深刻了解到维娅的了不起。

奥吉开学第一天时,她对奥吉说:“别人要看,就尽管让他们看,有的人生来就注定与众不同。”对于奥吉的残缺,她做到了不以为意,不会因此觉得丢脸,也不会将弟弟藏起来不让别人知道。性别不同,经历不同,甚至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但是维娅与奥吉一样豁达,只是多了一份女性的细腻与温柔。当父母没法处理奥吉的情绪时,她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令奥吉重新振作起来,一个玩笑、一把糖果或是一次真诚的邀请。

奥吉是幸运的,他有着以他为傲的亲人,为他的心理铺上了稳重而宽厚的基石,使其不会因为突发事件而溃不成军。他还有刚正不阿的校长与维护他的老师,这在最大限度上为他提供了相对平等与平和的生存空间。拍摄集体照时,奥吉试图躲开镜头,却被布朗老师拉了回来,他会在奥吉遭到欺凌时,询问是否需要他的帮助,这份尊重更是难得。如果你需要,我将保护你。如果你能保护自己,请放手去做。

终于,奥吉交到了朋友——杰克·威尔,这个开朗、爱笑、讨厌科学课的男孩是奥吉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朋友。当奥吉的妈妈发现这件事时,紧张得几乎僵硬在学校门口,直到两个孩子交谈着走过她身边,她才深呼一口气,找回了行动和说话的能力,这个一向坚强有主见的女人不断安慰着自己:“我要淡定。”这温暖又令人鼻酸的一幕恐怕是奥吉妈妈10年来做梦都会梦到的场景,因为她深知,除了亲情,奥吉更需要友情的陪伴。

对于奥吉的朋友,奥吉爸爸表现得更直接,他干脆陪两个孩子玩起了游戏。然而,此刻维娅的经历却完全被父母忽略了,尽管她也在经历着朋友的疏远与新学期的改变,但是忙于照顾刚入学的奥吉,父母甚至忘了询问她的近况。当维娅承受不住时,她一个人去了当初奶奶陪伴她的海边,如同奶奶活着时一样坐在沙滩上,回忆着奶奶说“最爱她”时的场景。

擦干眼泪后,维娅被回忆中的温暖一幕治愈了,找回了面对不如意生活的力量,回到了家里,并且决定和妈妈一起度过几天假期,聊聊天,看看电影,吃吃美食。她深知父母同样爱着自己,尽管他们的注意力大多在弟弟身上,可是她也同样爱着弟弟啊。

没过多久,奥吉遇到了校园生活中最大的一次危机,杰克·威尔在同学面前吐露自己对奥吉的不屑与厌恶。通过之前的剧情发展,受众立刻便能体会到奥吉的难过与痛苦,还有什么比得到后又失去,信任被践踏来得痛彻心扉呢?成人尚且会痛苦不堪,何况是一个10岁的孩子。

(三)杰克·威尔

作为接受指定陪伴奥吉参观校园的孩子之一,杰克·威尔最初十分抗拒这个任务,不过是因为拿了学校的奖学金,不得不配合学校的安排罢了。然而,在与奥吉的接触过程中,杰克·威尔被奥吉的风趣幽默、开朗乐观以及聪明的头脑吸引,真心地喜欢上了这个虽然面容有缺陷却聪明无比的新同学。但是,出于虚荣与畏惧,他在同学面前撒谎,说自己厌恶与奥吉的接触。幸好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勇敢地弥补了一切。

(四)米兰达

米兰达是维娅最好的朋友,几乎看着奥吉长大,由于自身的原因,她疏远了维娅。在她身上,导演想要表达的是友情的可贵与自我的救赎。影片的每个板块都针对不同的情感经历,令受众的感情不断积累,不断升华,触动灵魂,引发共鸣。布朗老师最后的箴言是:“善良一点,因为每个人都在与人生苦战。如果你想真正了解他人,你只需要——用心去看。”

二、疗愈功能

《奇迹男孩》中不全是平和温馨的场景,维娅与妈妈争吵过,奥吉也与维娅争吵过。争吵时,人们总是说着最伤人的话,恨不得将对方伤到体无完肤。亲密关系中,人们越亲近,便越知道对方的软肋,伤害对方的话就越犀利,说出之后也越后悔。影片中还穿插着奥吉家养的宠物狗黛西的故事,当黛西死后,奥吉的爸爸独自坐在桌前落泪。每个人都有脆弱的一面,哪怕是亲人也不想被看见的脆弱。奥吉去安慰爸爸,尽管他的难过绝对不比爸爸少半分。“每次我从医院回来,黛西都在,它是我的朋友,真正的朋友,很难找到。”

快节奏、高强度的生活与日渐淡漠的人际关系给予现代人极大的心理压力,而电影是人们放松心情、舒缓压力的重要方式之一,精神上的愉快可以有效缓解压力、赋予人希望和力量。《奇迹男孩》通过对亲情、爱情、友情的演绎,赋予人力量,宽慰心灵,影片中儿童的天真无邪与剧情的温馨感拥有强烈的治愈效果。

三、结 语

《奇迹男孩》所昭示的审美价值就在于面对人性的缺憾,应正视自己与他人的不完美,接受缺憾与特殊,永怀宽容之心。整部影片尽管过于美化现实,但其对善良的肯定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其对共情心理的深剖细析,对疗愈体验的多维呈现,都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猜你喜欢
奥吉维娅共情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奇迹男孩
哄睡师,为你编织一段睡眠的童话
《奇迹男孩》:父母的修养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善良,所以勇敢
白苍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