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外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型校园文化转型研究

2018-11-14 02:00吕欢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绵阳621000
新生代 2018年19期
关键词:通才大学校园校园文化

吕欢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绵阳 621000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其起点和归宿就是学生的优秀成长、全面成才,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全方位的创新型人才。笔者在研究中国大学校园文化的同时,也对他国的大学校园文化进行了探索,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我国校园文化建设向创新型校园文化转型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国外文化研究

世界文化研究有三个最核心的机构,他们的研究工作影响了全世界对文化的看法,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这就是英国的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所、巴黎大学文学院与社会学院和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院。伯明翰大学的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突破原来大学里仅仅把文化研究放在语言学系中的做法,研究文化现象和实质,焦点在大众文化、社会阶层分析,从而将社会阶级重新定义,使得文化研究形成体制化。巴黎大学的罗兰巴特、德里达、布西亚则从符号学、哲学理论入手研究文化,奠定了当代文化研究理论的基础;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学派,在阿多诺、霍克汉姆这些人的带领下,研究文化工业(也就是中国的所谓“文化创意产业”)对大众的影响,分析媒体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力,提出精英领导的高雅文化。这三个研究核心,奠造了我们现在对当代文化认识和研究的基础。

纵观100多年来的文化研究历史,美国关于文化的研究主要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才慢慢展开,而早期的研究,包括涉及文化的理论发展,到直接研究文化的理论,基本都是在欧洲发展起来的。19世纪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20世纪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结构主义理论、60年代的女性主义、60年代后期法国的解构主义、80年代加拿大和意大利的后现代主义、法国的消费社会理论,等等,直到这个时期,美国才开始出现了比较有影响力的研究,比如后现代主义、文化唯物论和后殖民主义理论等。

二、国外大学文化研究

在国外,很少有人把大学文化作为一个单独的问题来进行研究,而是以社会文化为背景,把文化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来进行研究。在对大学文化内涵的理解中,有学者认为影响大学校园文化氛围的主要方面是:校园精神、交流沟通、管理和物质环境。大学文化是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导向的,是由清晰的使命感所统一起来的高水平的参与(engagements)、期望(expectations)和标准(standards)。Ford 从文化变革的角度分析,认为大学文化是渗透到机构的每个方面的制度化生活的共有方式。大学文化通过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原则、符号传统和习俗表现出来,它们渗透并塑造大学结构、内外部交流的各方面以及对形势、事件和变化的反应。大学文化子文化包含了学术文化、教学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以及信仰文化等,其中信仰文化是具有西方特色的文化形态,它们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同时,质量文化理论在 20 世纪 90 年代也引起了高等教育的广泛注意。AB Khan 认为西方大学文化可以描述为释放压抑,让个人奇想和想象力自由驰骋。国外大学文化建设发展趋势呈现以下三个特点:第一, 国外大学文化研究以“文化的多元”、“文化的交融”、“文化的理解”以及解决“文化冲突”方面为主,这也是符合国外大学留学生众多、文化多元化氛围的实际需要的;第二, 国外大学文化研究比较深入,更注重学生主体性确立、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素质)的提高,注重大学在人文与科学重新融合的基础上向综合化发展。第三,国外更注重大学文化的人本性质,从多方面考虑人的发展。具体通过学科建设、课程改革、教材改革、教法改革及教学管理改革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并通过高科技的开发与应用,提升大学的科技含量,努力寻求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结合点。

三、当前我国校园文化建设亟待向创新型校园文化转型

(一)从“学校主导”向“学生主体”转变

美国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每一个人的能力,帮助个人追求幸福”。而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国家的需要培养不同方面的人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从文化建设的主体来看,学校永远处于校园文化建设阵地中心位置,全面负责统筹和协调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更多地是考虑到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而很少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校园文化建设所依靠的主体力量不是学生,发展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学生,严重地偏离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发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现在需要的是高度的适应力,多给学生一些经验,要让大学校园文化焕发出个更强大的生命力,要让校园文化发挥更强大的育人功能,我们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发展校园文化依靠学生,发展校园文化为了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现从“学校主导”向“学生主体”转变。要积极培育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需求,大力培育符合学生积极兴趣的学生团体,注重对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培养。

(二)从“文化统一”向“多元交叉”转变

追求标准答案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这一特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一味地强调公共精神和集体利益,这种价值判断成为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逻辑范式。学生的自身利益和个性差异在校园文化发展中往往被忽略。特别是受现行教育管理体制的限制,大学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的自主权逐步丧失,大学的特色逐步淡化,大学校园文化同质化和趋同化现象十分严重。我们在开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将打破“文化统一”,逐步吸收和引进多元文明,让世界一切文明成果能够在我国大学相互交融,相互借鉴。

(三)从“注重传统”向“强调创新”转变

与美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相较,我国高等教育更多强调传统精神的培养和传承,学生的思想和思维被禁锢,表现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大学始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关键所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全球化、一体化趋势推进,各种国际国内变化多端,学生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应该转变观念,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途径和方式是多样的。但是,从学生管理的角度来讲,主要有四大途径。一是大力加强学生组织建设。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成立学生社团。让每个学生个性都能够得到有效发展。二是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创新机制,让政府和社会参与到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的建设中来,发挥更大作用,缓解社会实践受资金和场所限制的压力。三是创新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体制。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方面,要更加强调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淡化科研创新结果的评估和过程的管理,把学生从复杂的项目申报、项目评审、项目答辩和项目验收中解脱出来,更多地去开展创新实践过程的训练。四是积极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趣、思想和价值观。

(四)从“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变

校园文化应注重通才教育。美国大学一般都有较好的人文传统,对美、正义、和谐、智慧等人文精神的终极目标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突出强调“通才教育”,追求高尚品性的人文精神,注重人文学科的教育。相比之下,我国高校在教育中更强调“专才”教育,注重窄而精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课程设置的专业化趋势,使得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对脱节,基础学科和人文学科日益边缘化。因此,我国的校园文化应注重通才的培养,更加关注对高尚品行的培养。推进通才教育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是非常艰巨的,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大力挖掘、开发和存储通才教育资源,充实教育内容,以提高教育质量。要改革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籍管理办法,构建符合通才教育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和机制,为推进通才教育奠定基础。要构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通才教育体系和人才评价体系。以最终实现从“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变。

四、推进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要让校园文化发挥更强大的育人功能,我们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校园文化依靠学生,发展校园文化为了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更加尊重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地位。积极培育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需求,大力培育符合学生积极兴趣的学生团体,注重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培养。提高全校教职工服务学生的热情。要充分发挥大学教师的育人主体功能,我们要积极倡导和弘扬志愿者精神,建立符合教师发展需要的积极机制,激发广大教师参与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和指导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实现教师和学生沟通“零距离”。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大学学生社团育人功能,我们要更加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一是建立更加规范的社团管理体制和机制;二是给予更加充足的经费投入;三是加强中小型学生活动场所的建设;四是强化社团由学校相关机构联系与互动;五是鼓励和引导社团开展符合学生兴趣、爱好,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团活动。推进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良性发展。我们要建立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良性互动育人机制,强化实践育人功能的发挥。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建设。要创新机制,积极引导政府和社会参与到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的建设中来,发挥更大作用,缓解社会实践受资金和场所限制的压力。要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功能。

五、结语

总之,各个国家由于传统文化、社会制度及教育体制的不同,校园文化从建筑、教学、课余生活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该立足于优良的传统文化,吸收国外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合理、进步、精华的部分,促进中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为现代大学教育的发展营造更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新型的综合性人才。

猜你喜欢
通才大学校园校园文化
高密度大学校园规划指标与形态研究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浅析实施通才教育的意义
做质量人需要通才还是专才?
通才,时代的召唤
杨通才:无限眷恋无限情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