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分析基础》的读后感

2018-11-14 02:00黄婷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生代 2018年19期
关键词:最大化静态原理

黄婷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一、主要著作

纵观《经济分析基础》(下文简称《基础》)整本书,萨缪尔森以最大化原理为出发点,通过数学的方法将静态、比较静态的分析拓展成为动态分析,按照作者的预想,西方经济学最后还会从动态演变为比较动态分析,在书中,整体的逻辑按照从个体到整体,从静止到动态的思路贯穿前后内容。该书一共包含十二章节,下面对其内容做一些简要的阐述。

(一)第一部分:第一章到第八章

《基础》书中的前两章简要概述了有关于比较静态学的一些问题。第三章,发现将均衡的位置按照是最大值还是最小值来看,可以解释并得出许多的经济学的原理。第四章把最大化的原理融入到企业的成本理论以及生产的理论中。第五章提出了有关消费者的理论,并且也将最大化定理运用到其中,从而求得消费者的偏好。第六章还有第七章则就消费者的行为偏好理论进行了讨论。第八章则是针对福利经济学进行了研究,同样,通过最大化的原理,由个人的福利研究拓展到社会整体的福利的研究。在这本书中,基本上是每一章或者每两章对一个理论进行探讨,本文对一些重要原理来进行简单的阐述。

1.成本和生产理论

萨缪尔森在《基础》中,为了将需求理论和供给理论更清楚直白的展示给大家,运用最大化原理,以此为基础来研究生产、成本理论。关于生产和成本理论的发展过程。之后,在《基础》中,萨缪尔森重新对生产和成本函数及理论作了系统分析,利用数学分析方法,以最大化原理为出发点,论证了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间的二重关系,从而得出来生产和成本理论的比较静态结论,最终为生产及成本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和基础。

2.显示的偏好理论

合理性问题对于西方的经济学者来说一直是一个困扰了他们很久的问题,即这个问题描述了主要是是否会有一种分析方法来解释下面的情况:大家所能够观察到的消费者的行为方式是不是由大家所不能看到的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或偏好最大化的消费目的所驱使的。由于很多的理论都是基于这个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或者说偏好最大化的前提之下来研究的,所以如何能够找出这个分析方法或者解决上述问题显得愈发重要。在萨缪尔森的书中,消费者的偏好理论通过使用较为容易理解的数学方法和逻辑证明来证明人的选择方式具有一个特征,那就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特征,这个特征在经济学中通常也被叫做理性经济人。上述特征很好的解决了“和理性问题”,所以萨缪尔森的《基础》书中用数学方法论证的消费者显示偏好理论为经济学界的消费者行为理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第二部分:第九章至第十二章

在《基础》的书中,萨缪尔森对动态理论作了研究,主要是正对均衡稳定性的问题。因为此前均衡概念在西方经济学界有很重要的位置,而稳定性和均衡相关,所以这个问题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有关稳定性的这个问题,大概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七十年代的瓦尔拉斯和马歇尔出版的两本书中,分别是《政治经济学原理》和《纯粹外贸理论》。但是这个理论一直都比较受到学者们的争议,直到萨缪尔森在《基础》书中提出的稳定性的见解之后,在一定程度上被西方经济学者所普遍接受。在西方经济学界,大家把经济学中的稳定性分为静态和动态两大类。其中,静态的稳定性仅仅表明把某一个能对经济系统有作用的变量使得它趋向于使整个系统朝着均衡移动的位置。但是却不能表明经济系统的变动路线的 实际情况,也没有涉及到经济系统在时间变化中会不会收敛于均衡。所以,只有静态稳定性分析是远远不够充分的,需要通过动态稳定性的分析来对其进行研究。在动态分析的过程中,建立以函数方程为基础的模型,这样可以解决静态分析不能解决的问题,并且动态稳定性的问题比较适合以差分或微分方程为基础来进行分析。所以说,《基础》这本书在上世纪乃至本世纪为西方经济学的动态分析方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二、重要理论

最大化原理,其本质上就是利用已有的目标函数来求最优水平,做出一个有效的选择。其中,萨缪尔森大量利用数学公式进行推导与证明,如拉格朗日公式及偏导数。所以,《基础》在对前人成果的总结基础之上,又对作为许多经济学理论及分析基础的最大化原理进行了更加完整地研究,通过数理形式来表达和刻画最大化原理:

第一,书中清楚明白的提出了最大化原理的一般形式,并且严格的给出了全局极大以及局部极大的概念。

第二,通过泰勒公式来证明了局部极大情况下的充分条件以及必要条件,指出一阶条件就是静态均衡条件,并且指出了作为均衡的依据,这些必要及充分条件为最大化定理在分析静态均衡和运用静态分析时打下了基础。

第三,在《基础》这本书中,萨缪尔森利用拉格朗日公式提出来了对最大化定理一阶还有二阶的约束条件,当然,他还补充利用加边海塞的矩阵定理加以进行证明,通过比较发现他们和无约束问题 的条件较为相似。萨缪尔森首次将拉格朗日乘子叫做影子价格,从经济方面揭示了他的深刻含义。

第四,通过数学论证表明,一阶条件的微分是找到均衡解的依据,因此,基于此的论证为最大化定理分析比较静态理论提供了更多的途径。

第五,证明了两个重要问题,一个是证明了要素需求以及商品供给的的弹性在长期条件下是大于短期的;另一个是,消费者产品需求的弹性在没有配给的条件下的值大于配给的条件下的值。

第六,提倡把没有涉及到最大值的问题转变为求最大值的问题,并且萨缪尔森在书中给出了如何转换这一问题的有关知识。

猜你喜欢
最大化静态原理
最新进展!中老铁路开始静态验收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静态随机存储器在轨自检算法
动得多,还要坐得少——评WHO《身体活动与静态行为指南》
勉县:力求党建“引领力”的最大化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Abroad
刘佳炎:回国创业让人生价值最大化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猜猜他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