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抑制当下戏曲观众在农村的萎缩
——对县区基层戏曲发展的回望与思考

2018-11-14 02:00郭克柱河南省范县文广新局河南范县457500
新生代 2018年19期
关键词:剧目剧团戏曲

郭克柱 河南省范县文广新局 河南范县 457500

引言

近年来中央对传统文化,特别是戏曲文化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对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资金投入不断提高,各地政府对文化惠民政策不断出台。因此,地方的稀有剧种与专业剧团伴随着文化春天的到来,挖掘、整理、上演了一大批优秀的传统剧目的同时,有的经济宽裕的剧团重新打造了一批新编剧目。

一、戏曲在农村的发展回顾

建国后,戏曲在农村可以说有过两大鼎盛时期。一是建国后十年,1953年至1963年,当时就我们河南范县来说,共有48万人口(含台前县),其中,专业剧团有八个,业余剧团二十一个,剧种有十二个。戏曲从业人员千人之多,可见戏曲在农村的炽热程度。另一个时段是结束文化大革命之后,也就是1978年至今1986年间。专业剧团有两个:一个是豫剧团,一个是四平调剧团;业余剧团有十二个,这一时期在当地的剧种有十个,分别是四平调,罗卷戏、二夹弦、枣梆、大平调,柳子戏、山东梆、豫剧、大评调、化妆坠子。《河南戏曲志》常务副主编马紫晨曾对范县民间戏曲这样赞赏:“河南是全国的戏曲之乡,范县是河南的戏曲之乡,这里戏风甚炽,已成传统。”

而当下,全县能用的戏楼只有一座。戏曲繁荣,靠什么?首先需要演出场所,有了演出场所,才有观众。戏是让人看的,让人欣赏的艺术,有人喜欢,有人热爱,才有农村广阔的市场。戏曲有了市场,才有能力去供养从事演艺的人员,演艺人员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之中,如此良性循环之下,戏曲才有繁荣,发展才有希望。如何去培养戏曲观众?让戏曲在农村真正地繁荣?我感觉当下最重要的还是培育观众。戏曲在农村发展到今天,确实出现了问题,是谁也不可否认问题。就范县而言,如政府不为剧团买单,范县四平调剧团、罗卷戏剧团就很难成活。因为每年商演越来越少。如濮城大平调剧团,六年来,其亏损近六十多万元,可以说朝不保夕。

二、农村戏曲观众的培养策略

(一)剧团要从自身做起。剧目要精,新创剧目内容要贴近百姓生活,拉近观众距离。我到农村看了无数次戏,多为老掉牙的旧戏,如《秦香莲》《下阵州》《花打朝》《少国公》等等,唱了几十年,对观众来说已不新鲜,所以想吸引观众,特别是培养青年观众,这些老剧目已不奏效。有些年轻人不是不想看戏,也非戏曲没有魅力,是因为好多剧目他不喜欢。有些戏剧故事太假,不接地气,游离真实的生活,与他们不相干,才导致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对戏剧疏远、陌生。现代人已不再是四零后五零后六零后,他们都是现当代文化人,知识型农村青年人。戏剧再如此踏步走,已跟不上时代。

(二)培育自己的观众是一个演员一个剧团的首要任务。演员要有观众,需要从自身做起。一个剧团要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更要培养自己的观众群体。演员,靠观众去捧,剧团,更需要培育自己的名角儿,树立台柱子。一个演员为何博得千万观众赞赏?像阳光一样,走到哪灿烂到哪,是人唱的好,一招一式让人敬畏、喜欢。一个剧团为什么走一路响一路,处处能留下自己的场子呢,是因为人家有品牌,有台风;否则观众不会买你的账。 现在农村戏剧市场较乱,演员出现艺德不高,台风不正,敷衍了事现象,(戏剧服装不讲究,任意增减演员等等)让观众很倒胃口。你胡弄观众一时,观众胡弄你一世,结果是自欺其人,导致戏剧观众加剧萎缩。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发展导向,把戏演精,首先树立好戏剧人的台风及德艺。

(三)戏曲要从娃娃抓起。观众要从源头培养,国家已意识到这个问题,近年来,戏曲已列入中小学生教课书。但是教育部门仅仅上几节戏曲课是远远不够的,戏曲进校院,更需要当地文化部门去具体落实。不是走马观花的让学生看看戏曲表演,教孩子几招就此罢休。怎样培养孩子戏曲兴趣?主要是让孩子真正的了解戏曲,增长戏曲知识,才能热爱戏曲。多少年来,我们很难见到一部反映儿童生活的优秀剧目。如何让孩子喜欢戏?当下创编儿童剧目十分必要。演儿童故事,呈现儿童生活,唤起他们的童心与好奇,引导孩子从小多看戏,看好戏,让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故事陶冶孩子的情操,以达戏曲进校园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我们培养未来观众一项新课题。

(四)演出场所要健全。在范县戏曲志上记载:范县明清时期,有戏楼六座,建国后有十二座,1979年前后农村土戏台、土戏楼有四十多座。而现在范县戏院只有一个,乡镇原有的戏楼大多已成废墟或拆迁殆尽。县专业剧院多用于开会,真正的戏剧演出一年不足数十场。戏曲繁荣不能挂在嘴上,要落实在实处。让百姓多看戏,看好戏,除以上我们谈到的要在基层修建剧场、舞台,那怕是露天的,让剧团、让更多的基层没有舞台车的戏曲团体有展演的场地,对繁荣基层文化,培育戏曲观众,都是必要的、重性条件之一。

五、结语

总之,造成农村戏曲观众萎缩的原因有多种,我认为农村戏曲要繁荣,尽管有诸多问题,但前景毅然光明。希望市专业剧团,在精心打造“获奖戏”的同时,更应为百姓打造能进农村演出的“精品戏”。希望戏剧工作者为农村剧团多写、多导一些吃饭戏。我们期待农村戏曲热再次蓬蓬勃勃,让优美的旋律在家乡的大地上飘扬,让古老而俏丽的戏曲之花遍地开放。让农民在享受丰厚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能享受到中华民族给我们留下美好的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剧目剧团戏曲
“回归人民”与“走向城市”:山西城乡两栖戏曲剧团生态模式初探
舞台剧目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优秀剧目进校园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