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下媒介进步得与失

2018-11-14 02:00王馨毅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新生代 2018年19期
关键词:兹曼话语媒介

王馨毅 陕西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陕西西安 710119

一、《娱乐至死》的担忧

尽管尼尔波兹曼本人认为好的读者 “不会因为发现什么警句妙言而欣喜若狂或忍不住鼓掌。” ①但在读《娱乐至死》时,笔者还是忍不住像一个“不好的读者”那样为作者的智慧或反讽鼓掌叫好或大笑失语。

通览本书可以发现,尼尔波兹曼除了是著名的媒介研究领域的专家和伟大的思想家之外,还是位谙熟讽刺、掌握并推崇可管理性思维同时鼓励严肃、有序、具有逻辑性的公共话语的先知。

他笔下的这本《娱乐至死》的某些篇章,正如同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预知了电视盛行时的美国一般,也预知了当今多媒体盛行并逐渐替代、掌握主流话语权的21世纪。

由于时代的不同,作者对于电视影响力的担忧我们试着替换成今天传媒业为对现代多媒体影响力的担忧。明显可见,现代多媒体各种纷杂的信息,比当时的电视影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速度更迅猛。若只论影响力,笔者认为波兹曼的担忧有些大了,虽然我们面对着实则也尚未麻木。在《突发新闻教程》中曾提及,新媒体迅猛发展时代中面对突发性新闻报道,传统媒体如何巩固自己地位等的做法等。可见传统媒体于今日,正寻觅着立体化转型,而新兴媒体也尚未“屠版”现代人生活。听之有益,言之有理,可见新媒体其实非什么洪水猛兽,电视就更不算了。

二、媒介进步之从“印刷”载体过渡到“电视”再到多平台

《娱乐至死》 书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侧重知识理论,第二部分则侧重理论总结前的实际。波兹曼在文中这样说:“我们在或毁或誉新工具(这里指电视)时要十分小心,因为未来的结果往往是出人意料的。”即使出于这样谨慎的考量之后,他仍是这样坦白而直率地写道:“随着印刷技术退至我们文化的边缘以及电视占据了文化的中心,公众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了危险的退步。”波兹曼认为电视的出现使“印刷”成了边缘。但时至今日,手机、平板、电脑、电视多端发展,纸质书也尚未消失。不过波兹曼研究的向来不是“电视”这一载体,而是载体之后的“传播内容”。

不论现在电视地位是怎样受到网络多媒体的冲击,在波兹曼的年代,电视毋庸置疑承担着或远远不止承担着现在多媒体的作用。他研究的问题也就是书名本身——娱乐媒介带来的影响是否会麻痹人的神经直至死亡?媒介到底在社会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教育、政治、宗教、新闻是否都受制于媒介发展?

三、“电视”到底控制了我们什么?

首章与次章的媒介即隐喻与媒介即认识论,将媒介所象征的隐喻与所引起的共鸣以一种谦逊、谨慎的态度书写出来。到了三章,作者介绍了被一种媒介“统治”下的美国。需要说明的是,波兹曼认为美国往往(以清晰时代划分为界)是受一种主流媒介统治的。他虽也承认不同媒介在同一时代的共处(如在印刷时代他也提及了摄影术等)但他似乎也认定了只有一种媒介是起统治作用的。而这种媒介往往是新兴的。在第三章中,作者从宗教与教育(另一方面说是从美国的建国史)开始论证印刷术对美国社会的各种强而有力的影响,如“进入19世纪的美国,在它所有的地区都开始形成一种以铅字为基础的文化”及“19世纪中叶,很多英国人都来到美国想亲自看看殖民地的变化,这里高度而广泛的文化普及率给他们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

波兹曼写道:“美国人不会交谈,但他会讨论,并且他说的话往往会变成论文。他会像在会议上发言一样和你讲话,如果讨论激烈起来,他会称与他对话的人‘先生们’。” ③这种读来会令人忍俊不禁的文字却实在发生在印刷术统治下的美国。而到了他的时代,被“电视”统治下的波兹曼对这种面对面的雄辩谈论的聚会心生向往,他通过不断追忆过去“印刷时代”中发生的事来表现媒介进步,“电视”这类新媒介出现并迅速发展后,人际传播面对面沟通减少了这一事实。

在此,作者引出了一个概念:“印刷机不仅是一种机器。更是话语的一种结构,他派出或选择某些内容,然后不可避免地选择某一类型的受众。” ④这一概念同样印证了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当然《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也评价道:“波兹曼在麦克卢汉结束的地方开始,他用学者的渊博与说书人的机智构筑了他的见解。”一种媒介代表着一种“话语结构”,由这一类媒介特质而吸引受众、甚至塑造一部分受众。而“电视媒介”代表的话语结构于波兹曼而言是“电视上充满了假信息、伪语境、伪语言、反交流等现象,从而影响受众在娱乐中慢慢失去自我。” 波兹曼对电视持一种消极的态度,他认为电视打破了受众“信息 — 行动” 比的平衡,所有的电视节目最终目的都是“制造一种情绪,为娱乐提供一种主题” ,而不能起到让受众深度、理性思考的目的。⑤

第四章以林肯和道格拉斯之间七场著名辩论开头,具体准确地表现了印刷术统治下的思想是“作者/演讲者”本身所表达的语句。他指出,演讲者是:“语法复杂。措辞符合严格的法律行文,句子结构复杂而微妙。”、“话语以语言为中心,意义丰富,内容严肃,其论点和表现形式事情向理性的、具有意味深长的实质内容。”而“聆听者/听众”必须“具备非凡的、理解复杂长难句的能力”还需要“具有相当强的分类、推理、判断能力,要能发现作者的谎言,明察作者滥用逻辑和常识的地方同时还要具有评判能力,找出不同的观点进行对比,并且能够举一反三。”波兹曼所描述这样的作者是令人信服的,这样的读者也完全符合“理性主义”要求。这实则就是“印刷时代”大众传播的“把关人”:“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传播媒介是全社会信息流通的把关人。” ⑥

所以到了“电视”媒介时代,信息被包装成娱乐的形式出现, 客观要求是 “没有前提、不能令人困惑、应该像躲避瘟神一样避开阐述”,这会让人们的认知脱离语境,从而在热爱的东西中迷失自我,消亡自我。⑦

第二部分统一讲述娱乐时代新闻、宗教、政治、教学等方方面面的娱乐化改变。从“印刷媒介”推及“电视媒介”,再推及现今“新媒介”,媒介所影响的方方面面随着其技术不断推进又换了个形式继续影响着。而对于波兹曼而言,电视最直接影响的是其泛娱乐化,他甚至这样预言道:“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时代,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⑧

四、媒介进步在今天

本书从各个方面对印刷术、电视媒介控制下的社会进行了概括纵观。文字间饱含作者对大众娱乐化盛行下的大众媒介传播形式的担忧与思考。《娱乐至死》最终得到的研究结果便是要警惕赫胥黎的预言,警惕思想被娱乐传播控制。从书中具体的论证内容可以看出,娱乐媒介带给人们的影响渗透在方方面面,“娱乐至死”也是可能会出现的一种结果。

坦白而言,虽然本书中作者扩大了印刷术、电视对社会各个方面的作用。但就像本文对电视的侧重点在与批评而扩大化了电视对人们的影响(从书名也能窥见一斑)的本意是为了警醒世人,为众人敲起警钟,笔者可以理解,但并不完全赞同。

作者指出:“电报”与“报纸”的结合,使信息的娱乐化扩大,那么身处多媒体时代现在也必然要意识到如今的娱乐泛化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大,若电报发明会是印刷术统治下形成的理性文化氛围受到冲击,那么有理由怀疑新媒体时代会对将来造成更大影响。而这种影响改变眼下就在身边进行,是过去的、现行的、未来的每一天。无聊的素材奉为掌上新闻、新媒体冲击后话语显得更加无聊乏味;颠三倒四、翻来覆去抖些机灵;每年出几个“热词”,各大媒体、微信公众号、微博大V紧随潮流“蹭”着热度。

表现无力、形式散乱、接踵而出的“丧”文化、“消极”文化,信息不再拘泥于其本身意义下的定义,而是遵循了14世纪西方社会奉若至宝的“商品”属性。在思考信息怎样能促使行动的同时又出现了新的职业——这些人打着“娱乐”招牌,披着“弘扬优秀文化”的外衣、绞尽脑汁思考要如何创造出一个个“价值不菲”的“信息”。

“在信息的海洋里,却找不到一点儿有用的信息。” ⑨

“电报使这个国家成为‘一个社区’,但这个社区却是奇怪的,因为这里住着一群除了了解一些最表面情况外彼此之间几乎一无所知的陌生人。” ⑩

“生活中的大多数新闻都是不起作用的,至多是为我们提供一点儿谈资,却不能引导我们采取有益的行动。

“这正是电报的传统,通过生产大量无关的信息,他完全改变了我们所称的‘信息——行动比’。”

五、结语

如今看来,将 “电报”替换为“新媒体”,将“统治”美国的“电视媒介”变换为而今“统治地球村”的网络媒介,随着媒介本身进步其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也接踵而至。在这样的纷繁杂乱中,在这样的信息过剩中,十几年前写下的《娱乐至死》为我们敲响警钟。既然媒介可以在诸多方面控制我们,既然花样频出的“娱乐”方式会消磨人们理性思考的能力,既然随着其进步伴随的缺乏人际传播、一系列“宅男宅女”催生、各行各业被“标题党”套牢,各路吸引眼球却根本不在乎道德下线的做法越来越多……媒体已然如此,规范更需跟进,把关更需落实。

无论媒介到底如何更新迭进,只要存在着不同传播形式的替换,那么接踵而来的不同方面的影响也会随之更迭。完成完整形态的转换不过是时间问题。而这个转换过程渗透我们生活的每分每秒。可能再过数十年回头来看,《娱乐至死》里所描绘的场景不过是替换了几个关键字但其形成的状态还是依然适用。

作者面临的困难现在亦复如是——知道的越多,越难以开始行动。

“‘了解’事实开始有了新的意义,因为‘了解’并不意味着人们能够‘理解’事实的言下之意,背景知识与其他事实关联。”

“最重要的是,任何一个公众感兴趣的话题——政治、新闻、教育、宗教、科学和体育——都能在电视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所有的这一切证明,电视的倾向影响着公众对于所有话题的理解。”

我们当然不能否定接触新事物的有利之处,但同时我们也确实应该在面对鱼龙混在的众多信息前练出一双“火眼金睛”,提高自我筛选、甄别信息的能力。

媒介毕竟只是一种传播形式、传播手段,面对不同的媒介真正进行传播、选择信息筛选信息进行交流的还是人。无论再过多少年,媒介影响人们生活是一定的,关键在于人们如何通过正当行为的学习、正确技术的研发、完善的教育制度与普及的思维方法在愈加纷杂繁荣的媒介世界中保持自我,坚守自我,不被“娱乐”蛊惑。这样永远都不会出现“娱乐至死”。

猜你喜欢
兹曼话语媒介
画与理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摄影做媒介引无数爱心扶贫手
世界头号毒枭再次成功越狱
对48届威尼斯双年展策划人哈若德.兹曼的访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