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叶日本在华图书馆学教育研究
——以满铁图书馆业务研究会为据

2018-11-14 01:20任家乐成都大学高等研究院四川成都610106
图书馆建设 2018年11期
关键词:满铁图书馆学研究会

任家乐 ( 成都大学高等研究院 四川 成都 610106 )

刘春玉 ( 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6 )

由于历史情感原因,中国图书馆界对20世纪上半叶日本在中国沦陷区所从事的图书馆活动关注甚少,有关日本在东北从事的图书馆学教育活动,只有冷绣锦在《“满铁”图书馆研究》中有少量篇幅的叙述,除此之外近于空白。日本在东北、台湾地区的图书馆学教育活动属于20世纪上半叶发生在中国境内的图书馆学教育活动,虽然这些活动与中国学者所从事的图书馆学教育活动并无多少联系,然而通过对日本在华图书馆学教育的研究,有利于认识同期日本图书馆学教育的基本情况,也有利于从客观角度认识中国早期图书馆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20世纪前后清政府腐朽没落,内忧外患不绝,日本借机蚕食中国领土。1905年日俄战争胜利后,日本取代沙俄控制了中国东北中南部的广袤领土,大批移民垦殖,对当地民众实施奴化教育,图书馆成为日本实现其战略意图的重要机构。为提高办馆水平,东北铁路沿线图书馆建设逐步完善后,满铁图书馆各馆联合建立了图书馆协会、图书馆业务研究会,定期研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图书馆员研究学术,开设图书馆学讲习会,提高馆员业务水平,开始了日本在华图书馆学教育的历史,其教育形式和教学内容均有鲜明的特色。

1 满铁图书馆研究会与专业期刊的出现

在阐述和分析日本在华图书馆学教育之前,有必要简述满铁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作为背景。日俄战争以后,1906年日本成立了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这是日本政府以公司名义在东北实行殖民统治的机构,类似英国东印度公司。1907年满铁由东京迁移到大连。1907年满铁在大连建立了满铁图书室,这就是满铁大连图书馆的前身。早期的满铁图书室面向公司内部人员服务,相当于专门图书馆,由满铁会社调查课图书系和地方课图书系负责。10余年间,满铁在东北铁路沿线建立了24个图书馆。此外,还对边远地区划分了12个流动区、150个阅览点。至此,日本已在满铁沿线各主要城市和区域建立起了纵横交错的文献网络[1]。服务对象扩展到铁路沿线的公司职员和住民,兼具了专门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性质,满铁图书馆也成为铁路沿线一系列日本所开设图书馆的统称。

早在1909年,满铁图书馆便设立了“巡回文库”“林间文库”等图书流通制度。1916年满铁学务课在沈阳召开会议,研究图书馆工作存在的问题,这是满铁图书馆业务研究会的雏形。此后,随着这种活动的日益频繁,加以图书的增多,有些巡回文库逐渐转为简单的图书馆,相应地出现了几个小馆之间的以联系和协作为主的联合研究会。例如,1924年辽阳、鞍山、大石桥、营口、瓦房店的“辽南图书馆协会”;1927年奉天、铁岭、开源、四平街、长春几个图书馆的馆长一起制定了这几个馆间研究会的联合协约,而大连市内的6个馆则以大连馆为中心每月召开一次所谓的业务研究会议,这一阶段可以算做满铁图书馆业务研究会的摇蓝时代,这个组织的正式确立时间是 1929年[2]。

1920年,柿沼介、卫藤利夫加入满铁图书馆,成为满铁图书馆的灵魂人物。此后,对满铁图书馆有决定性影响的有两件事,其一是由于1937年12月满铁附属地被转让给满州国,而随之满铁图书馆也一并移交;其二则是1939年,根据所谓的大调查部构想,将大连图书馆编入调查部。前者意味着满铁图书馆群的解体,后者则是要被回复到大连图书馆成立时的调查部资料室的性质,即仍为专门图书馆。

1926年,《书香》开始发行,暂时停刊后,又于1929年作为满铁各图书馆馆报复刊,一直发行到1944年,相当于图书馆协会会报的性质,颇与《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相类似。其他的馆报还有奉天图书馆馆报《收书月报》、哈尔滨图书馆报《北窗》等。

1929年,卞鸿儒担任辽宁省立图书馆馆长期间,对日本在东北地区流露出的野心深感忧虑,从叙述来看此时满铁图书馆研究会的活动已颇为成熟[3]。

图书馆研究会 关于图书馆事业之联络与研究,满铁图书馆有图书馆研究会之组织。将各地图书馆分为三区,分别组织,由大连北至辽阳中间之各图书馆为第一区。奉天抚顺及安奉铁路沿线各图书馆为第二区。铁岭以北各图书馆为第三区。各区研究会,每月开会一次,讨论研究关于图书馆学术上或实际设施上之种种问题。大连图书馆在第一区内,其研究会于本年四月末举行第一次,现已举行数次矣。满铁各图书馆又共同印行一种馆报,名曰(书香),每月刊行一次。现已出版六次。内容以关于中国图书界问题为多。

1931年9月满洲事变爆发后,日本的侵略行径完全公开化,为配合日军行动,满铁图书馆业务研究会积极进行了《阵中慰安文库》和满铁时局文库的《全满二十四图书馆通用与满洲相关日汉分类目录》的编辑工作。日军掠夺了沈阳城内的《四库全书》《满洲老档》《满洲实录》的原本,《康熙地图》的铜版本等珍贵文献,接收了张学良的旧邸以及沈阳文溯阁后,分作满铁奉天图书馆总馆、分馆。

“九一八”事变以后,针对日方图书资料查阅的需求,满铁奉天图书馆将与中国东北及蒙古有关的图书资料序号前加“M”,进行特别整理形成“满铁时局文库”,专门成立了“满蒙阅览室”。而“阵中慰安文库”则是号召日本本土及殖民地民众捐赠图书,对前线战士进行“精神慰安”的一种形式[4]。满铁奉天图书馆馆长卫藤利夫是“阵中慰安文库”的积极倡导者,著有《图书分类的逻辑原则》,该原则提出将原本分开排架的日文、中文、外文图书,在目录卡片上都缀上罗马字,作为阅览用的卡片目录,将著者、题名、分类3种混排,同时将图书台账变成卡片式,整理图书时使用循环卡片[4]。

2 满铁图书馆业务研究会的历史

满铁图书馆业务研究会的发展分为3个时期。第一时期为1906年至1929年4月的初建时期;第二时期为1929年9月至1938年9月的活跃期;第三时期为1938年9月至1942年8月的逐渐终止期。

2.1 初建时期

满铁图书馆从1912年开始到1916年期间,共召开了5次事务会议,还开始了去日本国内出差、参考学习的活动。1916年,满铁图书馆设立私立教育研究会,并于9月27、28日在沈阳举行会议。对于这次会议,满铁公司通过报销差旅费等形式支持,满铁各地图书馆地方科长均参加了总理事会。这个时期的核心人物是从京都帝国大学调职过来的佐竹义继。此外,这些图书馆阅览场所的各馆员相继组成了南满洲书司会(相当于研究会),1917年4月创刊《南满洲书司会杂志》。

1921年,满铁图书馆开始向文部省图书馆讲习所派遣进修人员,其教育活动越来越有规律。1925年成立图书馆研究会,1926年辽南图书馆协会按照其章程活动。铁岭以北地区于1927年在长春创立图书馆业务研究会,形成了满铁沿线全区域内组建研究会的根基。

2.2 活跃期

1929年4月,满铁公司方面认识到了研究会组织化的必要性,根据公司初等教育研究会规定,制定出图书馆业务研究会的内部规章。研究会根据区域分为3个区,一区是大连地区,二区是奉天地区,三区是铁岭以北地区;负责人各自是:桥本八五郎(日本桥)、小野求太郎(抚顺)、东海林太郎(铁岭);二、三区在1930年9月合并,之后一、二区则于1932年9月合并[5]。

这个时期的业务研究会的主要工作为:第一,分类目录规则的整理、标准化等图书馆的日常业务、运营上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满铁图书馆向外界的扩张及合作的意向。1930年9月,开始筹建满铁图书馆协会,号召学校图书管理员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这是以后与满铁各种调查机关、资料室及其他机关合作的第一步。1932年9月,召开了同朝鲜研究会的共同会议。根据当时的议题,“朝鲜图书馆协会”的设立也被提上了日程。第三是由于受满洲事变的影响,开始编制“阵中慰安文库”与分类名称目录。

这个时期首先完成了《全满二十四图书馆通用满洲关系相关日汉分类目录》,推进了各图书馆馆际互借制度以及各区域分担资料采集工作,将新收集到的图书作为《满铁各馆增加图书要目》刊登在《书香》中,这种尝试可以说是满铁图书馆成熟时期的顶峰。其次,作为业务研究的成果与报告的《图书馆业务研究会年报》也发行了,此年报是登载各部门会议报告、论文的独立方式,是研究会自信和成长的表现。作为第二期后续工作,开始了《全满二五图书馆通用与满洲相关日汉分类目录续编第一》以及举行第二次满鲜图书馆联合协商会议(1936)的工作,最后商讨制定了《图书馆馆员精神纲领》。

2.3 逐渐终止期

1937年12月,满铁图书馆随满铁附属地移交给满洲国,图书馆员的工作热情降低了。

满铁图书馆业务研究会为了新制研究会的重组,1937年9月召开了最后一次满铁图书馆业务研究会委员会,这次会议也就是新制满铁图书馆研究会的第一次委员会,在会上协商了会名变更,内部规章修改。1939年因为所谓大调查部的构想,大连图书馆被纳入调查部,1940年3月柿沼介辞去馆长一职,卫藤利夫也在9月辞去馆长一职,成为临时馆长,并在1942年1月连这一职务也辞去了。1943年 2月,由总局各部课召开了总局资料委员会,提出应该让奉天图书馆以及资料室直接与公司业务相关。在逐渐终止期,间断持续的研究会,也只延续到1942年8月,无论满铁图书馆的组织、人员阵容几乎均处于停止状态,满铁图书馆业务研究会衰退消亡了。

3 满铁图书馆的专门教育活动

满铁图书馆对于国内图书馆学人类似域外世界,国内图书馆很晚才注意到满铁图书馆学教育活动,“满铁奉天图书馆馆长卫藤利夫,在日本图书馆界颇有名望,去年十一月起受前波教育专门学校之礼聘,在该校主讲图书馆学概论,每周二时,并在奉天图书馆指导学生实习。该校主旨专在提高图书馆事业,不仅为校中之特别授业,凡奉天及南满铁道沿线各校图书部与各图书馆之在职人员,皆可请求听讲”[6]。这个前波教育专门学校应当是日本在东北开办的专门学校,此时满铁图书馆业务研究会正式成立不久。之后《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又报道了一次满铁图书馆业务研究会的开会经过,内容颇为详细,即《满铁之图书馆业务研究会联合会》一文[7]。

这次图书馆业务研究会讨论的是满铁图书馆各地工作的一些解决方案,也进行了一些讲习活动,兼有处理行政事务与教育的双重功能。1935年《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对满铁图书馆业务研究会的组织管理及开会情况做了简要叙述。“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在东北创设之大小圕凡二十四所,以大连圕为中心。各馆馆员早有圕业务研究会之组织,藉以互相研究而谋业务之改进,去岁四月间该会改组,设委员会及部会为研究机构,以大连圕长及奉天圕长为当然会长及副会长。部会分管理(研究设施,经费,从事员,事务用纸,建筑,器具,制本等),目录(研究图书之选定,编目,分类等),运用(研究图书之排列,出纳,阅览,指导,儿童及其他特殊圕,附带事业等)三部,每部各举干事一人。委员会每年开会五次,部会每年开会四次,出席者每日支给旅费金二圆。开会之时日地点及议题等主要事项,事前须先经满铁会社学务课长之认可,事后并须详细报告经过。该会自改组以来成绩甚优”[8]。总的来说,当时国内图书馆界对满铁图书馆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组织结构等方面,对教育内容等还一无所知。笔者根据满铁业务研究会相关文献将其图书馆学教育分为5种类型。

一为初级教育。为培养新入馆员,满铁制定了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社员录用培养规章,也制订了社员预先培养的见习录用及其津贴章程。针对高等小学毕业或具备同等以上学历的13至16周岁者,根据试验结果提供助学金并准许进入会社育成学校学习。课程学习年限为4年,以陶冶其品行为目的,教授普通教育课程的同时一并教授应用知识技能,白天专门学习会社业务,夜间修习各专业学科。

二为常规教育。大连图书馆、奉天图书馆、抚顺图书馆、哈尔滨图书馆几个大馆均有常规的教育活动,活动时期各馆不一,采用学习自编教材和讲座的形式,这是满铁图书馆最常见的教育活动。

由于满铁图书馆业务研究会正式形成于1929年,所以表1所呈现的开始常规教育的时间较晚。但从20世纪20年代辽南图书馆协会,以及构成业务研究会雏形的几个图书馆研究组织的情况来看,正规图书馆教育的历史可能要早得多,只是未见文献记录而已。

三为图书馆学夏季讲习会,一年一次。满铁为培养图书馆管理员及各单位图书相关工作人员,在1931年以后每年举办图书馆学夏季讲习会。其主办单位为各地满铁图书馆部门学务科,举办期间为8、9、10月中的3~5天,讲师主要委托会社内人员,不少是曾留学过的图书馆员,如柿沼介、卫藤利夫、大佐三四五等人,有时也聘请社外人士如松本帝国图书馆馆长、荻山总督府图书馆馆长、林龙山铁道图书馆主事及加藤帝国图书馆司书等进行讲学,听讲者每年约在五六十人左右。此外,由文部省(日本教育部)或青年图书馆员联盟主办的夏季讲习会历年也按惯例尽可能派遣图书馆相关人员参加,但在馆员培养的多种活动中,因费用及时间关系最受重视的仍为满铁图书馆主办的夏季讲习会。自1931年首次举办以来的各次举办时间、讲义题目、讲师等列举如下页表2所示。

一些学者的文章,如林靖一的《图书改装费与登录价格等问题》还被翻译成中文发表[10]。

四为留日活动与国外进修。满铁随时派遣高级社员赴日本本土及国外出差留学,此外以提高社员水平为目的,制订了《外国留学生规章》《国外派遣助学金学生规章》《支那留学生规章》《内地特别派遣员规章》《满洲国人社员赴日留学生规章》《东亚同文书院及哈尔滨学院助学金学生规章》等章程,于条件符合者中选拔,送其至各地留学或出差。

国外派遣助学金学生要求为连续工作2年以上社员,经所属单位负责人推荐后接受选拔,为修习学术技艺,于欧美接受高等教育。中国留学生分为甲乙两类,甲种留学生以研究汉语,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为目的;乙种留学生主要以研究汉语为目的;两者均要求为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社员,且要求留学生为依会社语言检定测试章程在汉语中获得二等以上合格者,或为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生及其所属教职员。

内地(指日本国内)特别派遣员须从社员中选拔优秀者,由特别命令进行派遣,其指导、监督由东京分社社长负责,图书馆员将进入文部省图书馆讲习所学习。派往日本国内及中国的留学生均重视汉语水平,这与满铁图书馆的工作性质有关。

表1 满铁图书馆常规教育情况[9]

表2 1931年至1936年满铁图书馆业务研究会历次夏季讲习会概况[9]

东亚同文书院及哈尔滨学院助学金学生要求为获得一般专科学校入学资格的社员,并连续工作一年以上,年龄在25周岁以下者,经所属单位负责人推荐后选拔而得。满铁图书馆派遣留学生情况如表3所示。

满铁图书馆留学活动最早开始于1921年, 从1921年 至1937年,几乎每年均派一至二名馆员赴海外留学,这个时期也正是中国图书馆学人留学的高潮期。留学最主要的目的地是日本国内的文部省图书馆讲习所,有17人,日本东京1人,因此满铁图书馆主要受日本国内图书馆学教育的影响;第二留学目的地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有2人,赴美留学者均受重视,担任馆长职;日本在上海开设有专门研究“中国学”同文书院,也被称为间谍学校,留学者也有1人,且留学时间长达三年,其培养动机与前述提到的满铁图书馆工作计划有密切联系。以上共计21人,留学时间多为一年,均为图书馆员在职进修。

表3 满铁图书馆派遣留学情况表[9]

五为学术研究。满铁图书馆业务研究会编辑有《满铁图书馆业务研究会年报》(以下简称《年报》),从1934年出版的第一辑,一直到1938年的第四辑,共出四辑,其中1936—1937第三辑为合刊。这个内部刊物除了刊登有关委员会、管理部、书目部、运用部的行政事务外,还刊登图书馆员发表的演讲题目及论文,内容丰富,其学习研究氛围相当浓厚。与同时期中国图书馆学刊物校雠学、目录学、历史学与图书馆学相混杂的情况不同的是,《年报》刊登的文章几乎均与图书馆学术或工作相关,因此专业性更高。有不少图书馆学专门教育方面的文章,以1936—1937年《年报》第三辑为例,其《图书馆员工培训的相关方针及方法》《内地和满州图书馆经营方式的比较论》《关于图书馆精神的基本理念》等演讲及文章均涉及图书馆员专门教育问题[11]。

4 同时期中日图书馆学教育比较

我国图书馆学最初取法的对象是日本,直到20世纪20年代,随着沈祖荣、胡庆生、洪有丰、李小缘、刘国钧等留美学者回国,这种情况才开始改变。文华图专、金陵大学图书馆学系等教育机构的出现,使中国图书馆学教育有了明显起步。20世纪30年代以后中日两国图书馆界都有不少声音认为中国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已有超越日本之势。1935年,李棣华、许防如的《日本圕概况(参观报告)》中有一段叙述了日本图书馆协会及日本图书馆学教育的情况[12]。

为客户进圕事业之发展,培養圕之专门人才,在日本社会方面有日本圕协会,政府方面有文部省之圕讲习所。日本圕协会创立于明治二十五年(光绪十八年)(注:1892年),初名日本文库协会,嗣改称日本圕协会,昭和五年(注:1930年)始经文部省之许可而取得社会法人之资格。明治四十三年(宣统二年)(注:1910年),曾加入万国书史学会,昭和五年(民国十九年)(注:1930年)又加入国际圕协会联盟。总部设于文部省内,九州,山口各设支部一处,现有会员一千四百余名,其资格以从事圕事业者为限,协会事业,一面编印月刊,名《圕杂志》,用以探讨学理,交换意见,并介绍新刊良书,一面举行讲演会,讲习会,以促进社会人士之注意,并规定每年四月二日为圕纪念日,十一月一日至七日为圕周间,研究讨论,宣传提倡,对于日本圕事业之发展影响至巨,文部省圕讲习所,设立于大正十一年(民国十一年)(注:1922年),所址暂假帝国圕之旁室,令供讲授,别无设备,较诸吾国武昌之文华圕专科学校,简陋多矣,然此即日本全国唯一之圕学校。每期三十人,一年卒业。入学资格,以中学卒业,师范学校卒业,高等女学校卒业者为限。课程有:圕管理法,圕史,目录学,书志学,分类法,外国语(英、德、法),文化科学,社会教育概论,日本绘书史,印刷及制本等科,自开办以来,毕业者约三百人,百分之九十五,皆在国内之各圕服务。本期中尚有吾国女生一人在内肄业。

虽然日本图书馆协会成立的很早,但唯一的图书馆学教育机构文部省图书馆讲习所却成立很晚,直到1921年才正式成立,招收高中毕业及同等学历水平的学生,学期一年。其所习课程为图书馆管理法,图书馆史、汉书目录法、书目录法、日本书志学、中国书志学、西洋书志学、图书分类法、英语、德语、法语、社会教育概论、日本绘画史、印刷及制本等。每周授课二十八小时。从课程设置来看,二者也颇有相似之处,不过因为学制的缘故,文华图专的课程设置要精细得多。

将文部省图书馆讲习所与同期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代表文华图专相比较,在招生类型、招生标准、课程设置、所办刊物等方面均有不如,因此李棣华、许防如认为“较诸吾国武昌之文华圕专科学校,简陋多矣”[12]。日本方面也有相似的认识,1936年12月,日本图书馆学家间宫不二雄访华后,认为“日本中等学校毕业后再行补习一年之图书馆讲习所只有一处,且多不合实用。中国大学毕业生有施以二年专科之设施,此种学生,大多均远涉重洋,赴英美德法留学,即在图书馆服务者,亦均经专科之补习。故余之见解,今后日本如能每年派送两名大学生至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肄业,实较留学欧美为佳也”[13]。

从简单比较来看情况确是如此。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同时期的日本图书馆学教育更胜一筹,理由有三点,其一,日本图书馆学正规教育虽只有一所学校,学制也仅为一年。然而日本有文部省、青年图书馆联盟及地方图书馆、图书馆协会、著名图书馆每年均举办夏季讲习会,可以补其不足。“日本每年夏季开设暑期学校讲习图书馆学之处甚多,本年仍循例举行,如在冈山市有文部省主办之图书馆讲习会,在大阪有青年图书馆员联盟主办之图书馆学讲习会,讲题为小册子及其他资料之搜集整理(目黑加一),小册子装订法(间宫不二雄),在兵库县有该县图书馆协会主办之图书馆经营讲习会,讲题为社会教育与图书馆之使命(铃木镣太郞),日本图书馆事业之动向(伊达友俊),乡村图书馆经营之实际(伊藤新一),小图书馆中之简易图书整理法(森清),福冈县中央图书馆亦办有相当之讲习会,在朝鲜则有总督府主办之图书馆讲习会,讲题为图书馆管理法(荻山秀雄),图书馆教育与学校图书馆及小图书馆之经营(厨川肇),馆外阅览之理论与实际及装订术(林靖一),和汉书目录法及实习(岛畸末平),洋书目录法及实习(关野真吉),及关于社会教育与图书馆事业之特别讲述,惟因气候特别炎热,各处授课期间亦特别缩短,大抵在二日与七日之间云”[14]。这样的例子可谓相当多,对于日本狭小的领土而言,其讲习会举办强度远较中国多。而中国的图书馆学讲习会,随意性很强,举办地点零散,没有形成制度化的管理方法,实际教育效果应当不及日本同行。

其二,从满铁图书馆学教育情况来看,政府在图书馆学教育活动中占据主动角色,很早就开始采用制度化、体系化、持续化的教育机制,图书馆员从入馆开始就接受教育,工作以后也有定期的教育培训、讲习会、留学机会等等。从高等教育领域上来看日本未必占优,但在初等教育、在职教育等方面很有优势,因为我们在同时期的国内图书馆界几乎看不到有定期教育的例子,学生从图书馆学校毕业以后,除留学外也很少看到再次接受教育的例子。

其三,就满铁图书馆专门教育而言,满铁图书馆专业化程度很高,各图书馆分头承担文献收藏和信息采集工作,以第三区图书馆为例,各馆藏书范围如下:苏家屯图书馆为铁路;奉天八幡町图书馆为工商业、运动、满洲风俗;铁岭图书馆为传记、俳句、满洲地志;开原图书馆为日本精神、满洲统计[15]。可以说这些图书馆既是专门图书馆,又是独立的情报收集分析机关,这种工作性质对图书馆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满铁图书馆开展密集的专门教育活动,以及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也就不足为怪了。

5 余 论

从1916年满铁图书馆业务研究会渐有雏形直至1943年其活动逐渐消亡,其图书馆学教育活动不仅具有独特性,也一定程度反映了同期日本国内教育的基本情况和特点。这些特点可以归结为:一是重视将图书馆工作和任务与图书馆学教育紧密联系,教育围绕工作展开,而较少单纯地去谈理论,因此在职教育是日本图书馆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二是组织严密,教育活动系统而有规律,在图书馆学教育过程中政府扮演重要角色,有较完善的教育制度。从基本文化教育、专门教育、在职教育、留学教育和学术研究等形式来看,遵循由浅入深,教育和研究相结合,教育持续化等特点,反映出图书馆学教育机制的成熟,由于教育的行政化、制度化,其图书学教育活动规律性很强。三是教学内容很注重对美国、中国及日本内地图书馆界的了解和学习,可以说其对中国图书馆界的认识要远高于中国同行对日本图书馆界的认识。综合上述分析,结合本文略微述及的日本本土所开展的图书馆学正规教育、夏季讲习会等情况,我们认为同时期日本图书馆学教育总体情况较中国更胜一筹。

猜你喜欢
满铁图书馆学研究会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波兰睡眠研究会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研究中心
满铁对清代东北内务府官庄的调查
日本的红楼梦研究会访问记
闽浙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召开换届大会
中国比较图书馆学发展探究
《满铁档案资料汇编》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