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天游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欣赏的实效性研究

2018-11-14 12:46李沛
考试周刊 2018年96期
关键词:信天游欣赏音乐课堂

摘 要: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汉族民歌形式。形式自由灵活,每两句为一小节,押韵;有的一节表达一个意思,有的几节组成一个部分,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调子自由,单纯易唱;每段常转韵,多用比兴叠字和衬字。

关键词:信天游;音乐课堂;欣赏;实效性研究

小学音乐是一门艺术性学科,是对文化课很好的调节与补充,小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只有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可以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学生们可以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兴趣提上一个台阶,更深刻地了解音乐所能表达和传达的情感世界,通過欣赏信天游也能更广泛地了解音乐赋予人类的那种神圣不可忽视的艺术魅力。

一、 信天游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欣赏的实效性

1. 学生通过欣赏“信天游”感受陕北历史、人文,感受此种演唱方式带给人们的震撼,了解陕北、内蒙部分的地域特色,增强文化内涵。学生们可以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兴趣提上一个台阶,更深刻地了解音乐所能表达和传达的情感世界,通过欣赏信天游也能更广泛地了解音乐赋予人类的那种神圣不可忽视的艺术魅力。

2. 爱民歌、唱民歌,对于传承弘扬华夏民歌文化,提升中华民族亲和力,推动中华民歌的新文化价值观具有深远意义。

3. 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极力丰富音乐课堂形式。

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与社会阅历,他们在学习音乐知识过程中极易遇到难点和问题,或者在课堂上表现得不够积极主动,缺乏表演欲望。针对小学音乐教学而言,教师需与时代接轨,在应用多元化教学法时及时引进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歌曲或乐理知识以图文并茂、声像并存的方式呈现出来,将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真正落实多元化教学。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优势,极力丰富音乐课堂形式,突出多元化教学法的魅力。

二、 信天游现状

在人们欣赏情趣多元的今天,传统意义上的陕北民歌被冷落,处境尴尬,传统陕北民歌产生于生产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穷乡僻壤,自然不可避免地暴露出它的历史局限性与陈旧感。就传统陕北民歌产生的自然环境看,需要革新。

随着世界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也开始重新审视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信天游作为反映陕北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观的展现,对其保护也与日俱增。继而多元文化融合成为信天游文化发展与传承重要方式,如在《米脂婆姨绥德汉》以信天游演唱方式为主的秧歌剧中,展现出高原文化中的人性美与时代感,在该剧中融合了西方歌剧、陕北戏曲与陕北民歌信天游,将中原文化元素进行有机的融合,构建新的艺术形式,展现出对陕北艺术文化形式的活体保护,实施“造血”式扶住,使极具陕北特色的信天游艺术形式得到发展与延续。所以要合理挖掘、传承和发展陕北民歌,使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既保持原有特色,又健康稳定地向前大步前进。

信天游是广泛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篇幅比较短小,是即兴创作的产物,可以根据不同情景自由吟唱。如村民们下地干活,上山放羊,进林子砍柴,赶毛驴拉煤炭,心有所感,便放开嗓子歌唱起来。它语言质朴,节奏明显,韵脚多变,一般为两句体结构。以七字句或十字句为基础,上句主比兴或写景状物,下句多主点意,虚实结合,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节奏鲜明,韵脚和谐,抒情色彩浓。充分体现了陕北人的豪放性格。陕西民歌作为我省诸多地方艺术资源中的一种,相较于其他的艺术门类,是最容易为小学生接受并喜爱的一种。尤其是其中的陕北民歌,以其粗犷、高亢、洒脱,以及通俗又靓丽的特点,屡屡出现于电视荧屏被今天的人们所熟知。陕北民歌中有风俗歌曲、信天游和流行于榆林的小曲小调。其中又以信天游最具陕北民歌的精髓而被人们广泛传唱。

三、 研究的目标

1. 培养中小学生对信天游歌词、曲调、节奏的掌握;

2. 培养学生了解民族音乐、重视民族文化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爱好,提高学生的审美和艺术潜能。

四、 内容

1. 了解信天游;

2. 了解曲调风格,曲式的结构;

3. 感受陕北民歌节奏特点;

4. 了解信天游歌词特征;

5. 了解当今信天游的代表人物;

6. 在教学中结合歌词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五、 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观点:

1. 回顾历史,以红色革命文化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提高思想修养;

2. 引导学生了解陕北音乐文化,加深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能力、认知能力、制作能力、创造能力;

4. 能感受到其中的美,提高整体欣赏能力。

创新之处:

1. 根据习主席提出的“长征”精神,借船出海,结合革命时期唱词帮助学生了解“红色”历史;

2. 陕北民歌在乌海对学生带来的心理感受;

3. 经典农耕民族文化在新兴工业城市流传的探索。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能营造与众不同的课堂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歌曲和乐理知识。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需敢于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积极应用多元化教学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与趣味,使他们真正热爱学习音乐。

参考文献:

[1]党音之.陕北民歌精选[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2]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民族音乐教学曲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

李沛,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海市第九中学。

猜你喜欢
信天游欣赏音乐课堂
信天游故里靖边的《信天游》
信天游唱给亲爱的党
咏退休族
信天游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
适应性教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用性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