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方法

2018-11-15 00:26吴长松
散文百家 2018年7期
关键词:内能空气物理

吴长松

贵州省织金县第四中学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在探究性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通过创设挑战性的问题,提供必要的背景,演示生动的实验,多媒体展示有趣的课件等情境,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走进物理世界,在愉悦的环境下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等方式获取物理学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无疑是有意义的和有效的学习。譬如:在学习“白光是复色光”这一节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探究问题――白光通过棱镜后形成的光谱是棱镜本身产生的还是白光本身就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棱镜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仅会理解复色光的概念。同时探究过程与结果必定会使他们感到愉悦,因为他们的探究过程与三百多年前的牛顿进行的科学探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体验探究过程,学会探究方法

物理实验能揭示物理事实与学生原由认知结构的矛盾,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物体内能的变化”的教学中有个演示实验,压缩厚玻璃筒中的空气,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从而使筒内易燃物着火。实验中明亮的火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实验过后,不少学生提出: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压缩时筒内空气的温度到底是否变化?如何判断它是否变化?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特别是在没有判断出筒内空气的温度是否变化而事先就放入易燃物来显示气温的升高,似乎不符合科学的探究过程。因此,我们改变教材中的做法,实验时在厚玻璃筒内先不放易燃物,压缩筒内的空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筒内空气的内能有无增加,这时,学生感到困惑了,空气内能增加与否怎能看得见?此时便可自然地引出一个探究课题,如何判断筒内空气内能是否变化?如何变“看不见”为“可见”?顺着这个思路组织学生进行设计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由于实验是学生主动参与设计的,设计目的明确,实验后学生无论是对实验所揭示的结论还是实验的设计思想均留下了深刻印象,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从中体会探究乐趣。

三、借助实验探究,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的方法是物理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一个物理实验就是一个完整的物理情景,让学生亲眼看一些物理现象,亲手做一些物理实验,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譬如:两条通以同向电流的平行超导线间存在相互吸引力,这个现象很容易通过实验进行观察,那么这种相互作用到底是磁相互作用呢?还是电相互作用呢?如果引导学生探究这个问题,就可以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磁相互作用和电相互作用,而不会对课本的结论盲从。

四、营造开放的课堂气氛

传统教学是指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把传授知识当作教学的唯一任务,体现的是以学科为中心的学科本位思想。而探究式教学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探究式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在探索中获取知识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乐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转变教师角色。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被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将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教师的角色必须作出相应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其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课堂支配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组织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营造开放式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活泼的、兴奋的状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探索和讨论,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五、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和探究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学生想答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的、与生活实际密切关联的问题。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把学生置于研究现实、未知问题的气氛中,将会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动量定理时,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一个鸡蛋从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至地面,会发生什么情况?”学生肯定会回答说破碎。紧接着又提问:“假如另一个同样的鸡蛋从同一高度处自由下落至一个很厚的海绵垫,是否会破碎?为什么?”通过连续提问的方式给学生描绘了一个物理情景。在提问的同时,也可以安排演示实验,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欲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生的探究学习也是有一个过程的,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学生形成探究意识,让学生自主学习。

[1]潘绍炜.浅析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培养[J].广西轻工业,2010(03).

[2]吴新平.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办法[J].中学教学参考,2011(26).

猜你喜欢
内能空气物理
“内能”“内能的利用”综合测试题
只因是物理
[呼吸的空气]Die Luft zum Atmen让我们把它推迟到明日
“内能”“内能的利用”综合测试题
“内能和内能的利用”易错点剖析
“内能”“内能的利用”综合测试题
我要买空气
那些你意想不到的神回复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