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稳三界庙的战斗印记

2018-11-15 06:25
西江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山涧梧州鬼子

高稳三界庙,位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京南镇高稳村的一个小山包台地上,距离桂江西岸约300米,与长发街隔江相望。三界庙将一个小山包的顶部全部占满,总面积约3700平方米,建筑占地735平方米(现存509平方米)。三界庙初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光绪三十年(1904年)分别进行过加建和扩建。建筑物坐西向东,纵深三进,天井长约25米,横向正厅加两厢房约20米,最初还有两厢厅和围墙,现在这部分已经拆除仅存地基。三界庙的墙体采用石灰加糯米浆砌青砖,除了对外正门采用长方形门洞以外,屋内厢房门全部采用半圆拱门,瓦面为当时农村民宅常用的黑瓦。庙内原有两座生铁铸的大钟,其中一座已遗失,现存这座标明为清同治年间铸造。

《苍梧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对三界庙有如下记录:“三界庙,位于长发高稳村,建于清道光十九年,光绪三十年重修,分前中后三进,菱形石砌圆柱,两边走廊及耳房,大门有石匾,殿宇宏大。”

这座建于170多年前的宏大庙宇,在漫长的岁月里,与历史的烟雨有过或疏或密的交集,这里记述的是它与中国革命相关的印记。

孙中山策划北伐途中,曾留宿于高稳三界庙。

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后,提出了“打倒北方军阀,统一中国!”的口号,并于当年6月至9月,首先组织了粤、赣、黔、滇各军讨伐以陆荣廷为首的桂系,统一了两广。11月15日,孙中山亲率卫队及随行官兵,分水陆两路向桂林进发。11月的抚河,正值枯水季节,险滩无数,又是逆水行舟,行进速度极其缓慢,船队平均日进20多公里。特别是到了倒水镇水域,机动船几乎无法行进,孙中山、胡汉民和陈少白只好改乘木帆船。11月16日傍晚,孙中山到达长发,在高稳三界庙留宿。

据当地老人回忆,当天下午,部队官兵在长发街对出河段用10多艘木船间隔锚于江中,再用木板架在船上将两岸连通,大部分人员驻于长发街区,孙中山及其贴身卫队驻于三界庙。这次北伐部队溯桂江而上,共用了20天时间,12月4日才到达桂林。

抗日战争时期,三界庙成为梧州地区的军用粮仓。

1943年和1944年,日本飞机轮番轰炸梧州,造成大批人员伤亡,市政设施受到严重破坏,城市交通完全瘫痪。梧州的学校向山区迁移,大量战略物资被迫向乡下转移。梧州专员公署和苍梧县政府也于1944年9月16日分别撤退到苍梧县狮寨乡和六堡乡。这时,广西省粮食管理处决定将梧州的军粮集中押运到长发乡,囤积于高稳村的三界庙里,共有120万斤大米和140万斤稻谷,并组织了一支60人的武装护粮队伍看守。

据当时的军粮管理处主任全崇文撰文自述,他们在守护这批军粮的过程中,曾与企图抢劫军粮的日军发生过激烈战斗:

1945年夏天某日,有老乡向我们报告,有一队300多人的日本鬼子从人和、赤水开到倒水了。我当时分析,鬼子这次行动,显然是打长发圩隔河的这座粮仓的主意了,而且鬼子很可能连夜出发,经岭脚从山路过黄垌口直扑粮仓。

当时我想,我们护粮队有两挺美国造机关枪、20支德国造快掣驳壳枪以及30多支捷克造步枪,弹药也充足。就当时来说,武器是精良的。况且,护粮队大部分是年青人,爱国热情高。日本鬼子虽人多势众,气焰嚣张,但他们对崎岖的地形不熟悉,属于奔波疲劳作战。于是,我先布置人手把几十桶桐油搬到三界庙,准备在万不得已时,放火烧掉粮仓,绝不能让粮食落到鬼子手里。黄昏时,我带着护粮队赶到了黄垌口。

我认为黄垌口是个伏击敌人的好地方。我方占据的是一个山坳,有一条七八丈长的木板桥连着对面的山边小路,敌人若是沿山路走来,就会完全暴露在我们的枪口下,而小路依山临涧,敌人要还击也没法展开火力。

我先派人到对面山上放哨,接着把桥上木板撬到山涧下,然后在我方桥头两边挖掩体,将两挺机关枪和20支驳壳枪布置在靠河边的工事里,30支步枪布置在稍后的高坡上。

凌晨3点钟左右,对面山路传来了密集的皮靴走路的“咯咯”声,还有“笃笃”的马蹄声。“来了,来了!”大家小声地招呼着,心情有点紧张。在朦胧的月光下,只见对面小路上一长串黑沉沉的人影越来越近了。敌人走到断桥前停下来了,“叽叽咕咕”地讲了一通,几个鬼子兵打着手电筒爬到山涧下去扛桥板。看来他们想把桥架好。

我们屏住呼吸,想让他们多下去几个人再动手射击。果然,又有20来个鬼子爬下去了,其中一个腰间挂着指挥刀的日本军官站在山涧边,打着手电筒“叽叽呱呱”地指挥。我小声地叫机枪手瞄准这个家伙。山涧中的几十个鬼子兵正气喘喘地扛木板,他们万万想不到,距他们不过20米左右的地方,几十支枪已瞄准了他们的脑袋。

“打!”我一声令下,率先举起驳壳枪向敌人射击。刹那间,几十条火舌喷向敌人,没倒下的鬼子兵连滚带爬地回身就跑,手电筒也熄灭了,鬼子兵边逃边骂。此时,高坡上的30支步枪配合着另一挺机枪,也向桥头山路上的人影扫去,鬼子队伍乱成一片。慌乱间,他们的一匹马嘶叫着滚下了山涧。我连声大叫:“不要停手,打!打!”

一部分鬼子兵也向我们开了火,但我们有掩体,又居高临下,而对方完全处于不利的地形,被我们打得焦头烂额。不到一个小时,鬼子兵们边打边逃。我叫几个人扛上—挺机枪过河,追着向他们扫射。鬼子逃离了黄垌口。

天亮后,我们去打扫战场,看到水涧边、草丛、路面上尽是血污,一匹马死在水涧里。大家缴获不少战利品,光子弹就装满了五六只火油罐。

当天上午8时多,整个长发圩的群众奔走相告:“日本鬼被打跑了!”“我们打了胜仗啦!”

猜你喜欢
山涧梧州鬼子
文化自信视角下梧州岭南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
山涧
中共梧州城工委
脑力大比拼
鸟鸣涧④
一城一舰 心心相印
艰难的行走(随笔)
我的家乡最美之梧州
亡羊补牢
合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