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进课堂的现状与思考

2018-11-15 00:26杨培硕
散文百家 2018年7期
关键词:戏曲资料民族

杨培硕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岳滩镇第一初级中学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戏曲进课堂不仅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音乐艺术便是精神领域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它与阳光、空气和水一样都是人生的必需品。音乐教育的范畴不但广泛,而且表现形式和类别也多种多样,但长期以来,很多地方(尤其是偏远地区)的中学音乐课却几乎等同于唱歌课,不得不说是个很大的遗憾。尤其令人难以理解的是,我国传承了几百年的艺术瑰宝"戏曲"的分量始终少得可怜。

一、积累戏曲资料,丰富认知

戏曲进课堂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因而,我们必须着手解决文本的现实问题----相关的知识读本;有声资料等等。要积累更多的文字资料,就必须全员齐动手,我们发动学生在自己的家中找相关的锡剧、黄梅戏、京剧的书和有声读物,交到教师手中,并作详细的记载。教师要从这些资料中去筛选符合学生实际的文字和适合演唱的著名唱段进行教学。同时,发动有条件的学生上网学习,查找教师提出的针对性的相关问题,打印后交给老师,提供给大家进行交流,教师把这些资料装订成册供学生阅读。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许多家中没有资料的学生也能够学习,达到学习资源共享的目的。为了使大家的资料能够适时学习共享,我们设立了“歌声琴韵”的学习网站,内容涉及文字、图片、伴奏音乐、代表性唱段等等,学生和老师上网学习,从而提高资料的利用率,同时也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持久性的支持。

二、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振兴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表演为一体,并以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为特征的综合艺术;它集我国各地方民间音乐、历史文化之大成;是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过程。所以,提倡中小学开设戏曲艺术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纵观当前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出现了歌唱性教学的单一局面,课堂上常见的是中外名曲,我国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诸如戏曲、曲艺等所占比例很低。有些学生对西方音乐卓有兴趣,说起贝多芬,施特劳斯,柴可夫斯基等国外音乐家如数家珍,而对中国音乐杰作知之不多,尤其对我国戏曲艺术知之更少。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徽班进京,什么是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对千百年传唱不衰的戏曲剧目与代表人物不掌握对中国自己的戏剧创作大师像关汉卿、汤显祖、王实甫、田汉、夏衍等不清楚;对古往今来著名的戏曲剧作 《西厢记》《窦娥冤》《桃花扇》《白蛇传》以及现代戏《红灯记》《白毛女》《沙家浜》缺乏了解。这种现状与当前我国的素质教育极不吻合,要打破这一僵局,必须作出极大的努力。

实践证明,艺术形式、艺术追求和思想意识、精神风貌密切相关。不同的形式与追求其结果不尽相同。时下,从中学音乐教育找到与戏曲艺术结合的切入点异常重要。通过戏曲艺术教学,使更多学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在这些遗产中戏曲则是独具风貌的重要艺术形式。这里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也有传唱不衰的经典唱段,还有流传极广的故事传说。这些都必将激起小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追求,唤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因此,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倡行戏曲进入中小学课堂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三、戏曲进课堂,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了解祖国的历史

具有悠久历史的戏曲艺术以社会生活为反映对象,涉及人类生活的广大领域,融汇了社会各个层面的东西,这就极其有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民族戏曲文化知识,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历史,弘扬民族文化。戏曲进课堂,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史和中国历史。中华传统戏曲中有许多以恢宏壮阔的历史为题材的名曲名段,如《空成计》、《将相和》等,许多取材于很多古典文学作品:《失街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孔雀东南飞》《苏武传》《红楼梦》等等。这些古典作品:如《空城计》《野猪林》《刘兰芝》《苏武牧羊》《将相和》《红楼梦》等,通过活灵活现的戏曲表演,渲染出浓郁的历史背景,在欣赏教学中能使学生更多的了解历史、增长历史知识。如:在欣赏《空城计》时,我课前请学生收集有关《三国演义》的资料,了解历史背景,并能讲出《空城计》的故事。戏曲的词难于听懂,我事先便把戏词做好课件,欣赏时把它打在电视屏幕上,在课堂上,我和同学一起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动,此时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欣赏:“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我也曾差人去打听,打听得司马领兵往西行。一来是马谡无谋少才能,二来是将帅不和才失街亭。你连得三城多侥幸,贪而无厌又夺我的西城。”。“马谡无谋少才能”、“将帅不和”在三国演义《失街亭》中有具体的表现,这一下子就把戏和名著以及历史联系起来了。通过听戏了解名著以及历史,学生对失街亭的前因后果及诸葛亮马谡等人的认识更深了。比如通过欣赏和学习越剧《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却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娴静有似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拂柳,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眼前分明外来客,心底却是旧时友。”学生们就急于对名著红楼梦进一步了解。学生们通过观看表演者精湛的演绎,在浓厚的艺术气息的包围与感染下,将历史、风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以一种有效的方式加以吸收和内化。

戏曲进课堂绝不是增加学生学业负担,而是补充音乐内容,调节课堂品味,戏曲教学要想出成果,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戏曲资料民族
我们的民族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多元民族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