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018-11-15 00:26
散文百家 2018年7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祖国民族

吴 政

河北省馆陶县芦里中学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勇现了无数的英雄人物,有为数众多的价值连成的文化典籍,这是我国精神财富的宝库,历史的丰碑,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熠熠闪光。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更替着治乱兴衰,出现镇定分裂统一,那些维系着民族存续、支撑着民族大厦的栋梁人材,是我们国家民族的灵魂。他们的言行、精思美法,堪为后世楷模,是应该继存和发扬的。然而就是这些志士哲人的新有言行中,并非都是精华。我们在古代遗产进行改造制作的功夫,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古代的精神文明,为发展民族新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既不能采取虚无主义,一概否定,也不能采取国粹主义,敝帚自珍,更不能兼收并蓄,兼容并包。那么我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哪些可以成为我们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教育的内容呢?我认为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爱国主义的传统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既是重要的政治原则,又是重要的道德规范。正是这种精神力量激励着后世子孙为中华民族的生存、振兴而英勇斗争,涌现了大批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之士。张骞两通西域,郑和七下西洋,戚继光荡平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抗击沙俄侵略,他们在御外侮、保疆土,维护国家统一,宣扬民族法威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历代的思想家、文学家和仁人志士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以他们的言行铸造了爱国主义的丰碑。通过这些史实,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一个英雄辈出,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从而产生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忠诚,对自己祖国命运的关心,认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树立对祖国应负的责任感。源远流长,代代相传的爱国主义传统,是我们民族的生机和凝聚力,这种活力将转化成当代青年献身四化的力量源泉。

二、以天下为已任,为民兴利除敝

古代没有也不可能有“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但不少有远见卓识的人能认识到人民的力量,悟出要治天下必须取信于民造福于民的道理,故刘邦入关与民“约法三章”,孟子有民贵君轻论,李世民有载舟覆舟说。还有历代民兴利除弊,造福于人类的高尚之士,史不绝出。如西门豹治邺,“投巫、修渠,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李冰凿都江堰,佐川西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白居易疏西湖等,他们以其治绩牵动着人民的心,他们作了有益于人民的事,所以世代传颂,有口皆碑。

根据这些史实,我向学生指出,人类的活动总是具有社会性的,人类要生存,社会提供了许多条件,每一个人都应当对社会做出贡献,我们是共产主义者,是以“为人民服务“唯一宗旨的,理应比古人做得更多更好,思想境界应该更高,这样才无愧于古人。

三、顾大局、识大体,以团结合作为重的度量

在中国数千年的古代史中,存在着许多目光远大、胸襟开阔,顾大局、识大体,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同心团结而卒成大业的历史人物,他们的事迹,自古传为佳话,流传到今,引为古训。如郭子仪以国家大事为重,不挟嫌报复李光弼,而同心讨贼,克敌致胜。我引述这些史实时,向学生指出,这些人物都是统治阶级,他们的忧国是和忠君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的操守也有着封建的色彩。然而他们的度量不失为中国人民传统的美德。这种美术与尚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玩弄权术、挟嫌报复的陋习,形成鲜明的对比。观今鉴古,我认为这宗历史遗产应该在建设“四化”的今天,注入新的内容,赋于新的意义,让它放射出新的光华。

四、勤劳节俭、艰苦奋斗、廉洁奉公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应该在新时期发扬光大,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唐太宗以隋之为鉴,认识到“治安则骄奢易生,骄奢则危亡立至”,所以他在治国创业中坚持节俭,力戒奢靡,这与他的政绩贞观亡治不无关系。王安石身为国相而自奉清廉,不收受下属馈赠,成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而昭章史册。相反的如昏庸腐朽、骄奢淫逸而国破身私亡的暴君污吏也非罕见,石崇斗富,结果招致杀身之祸。这正如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历鉴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所揭示的一条警世真理。这句警言可以成为历史的借鉴,教育学生要把艰苦奋斗、勤劳节俭作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修养。把它贯穿于修身创业,祖国建设的一切领域中。我国古代史上还有许多由于刻苦努力勤奋不已而在学术文化上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如孔子作《春秋》、删《诗》《书》,保存古代文化典籍,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司马迁著作《史记》成一家之言,成为伟大的文学家和史学家;李时珍完成医药巨著——《本草纲目》,成为杰出的医药学家。其人其事,都可以帮助明是非,别善恶,树雄心,立壮志。这对学生高尚道德和优美情操的形成,起着重大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生动教材。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问题,实质就是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能否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继承和吸收的问题。在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方化,清理古代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的必要条件。人类社会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人民群众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尽管各个社会这两种文明的程度不同、性质各异,然而社会的发展总是反映这两种文明的发展上。因此讲述历史,继承历史上的精神文明传统,对当代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是顺理成章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祖国民族
我们的民族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多元民族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我爱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