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文章开头结尾特色品析与迁移运用的实践探索

2018-11-15 00:26何华英
散文百家 2018年7期
关键词:品析陈赓启发性

何华英

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云溪小学

在语文写作中,一个好的开头不仅仅能够令人耳目一新,吸引读者的眼球,而且还能不断提高写作者的自信心,对于日后的写作学习有积极帮助。然而现阶段的很多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为开不了头而苦恼,即使开了头,不是离题太远,就是过于突然。此外,部分学生在写作结尾时,又往往是画蛇添足或是生搬硬套,空喊口号,很容易使得文章从整体上显得十分苍白无力。为此,我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强调训练学生先写好开头、结尾这两个部分,旨在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为以后的写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特色开头品析与迁移运用

1.开门见山式开头。

如《一块特别的石头》的开头:“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小时候,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在一块大草坪上玩儿捉迷藏的游戏……而李四光每次都藏在一块大石头的背后”指导学生抓住总起一句,点明题眼,定下全文的写作支柱。根据这种的开头方法,教师可出这样的作文题:奇怪自石头、一个特别的XXX,让学生按照“开门见山”的方法写好以上题目的开头。结果有的学生写《奇怪的树》的开头是这样的:“奇怪的树,我家楼下有好多奇形怪状的树,其中有一棵最特别。它飘落下来的叶子像枫树的叶。”文章一开始,就把要描述的主要人或事物直截了当地摆出来,使学生懂得“开门见山”的开法。它的优点是可以一下子就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让人们一看就知道你要写什么人,什么事,使读者注意文中的主要事件[1]。

2.提出问题式开头。

如《重阳节的传说》,问学生“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节日”“你们知道重阳节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尊重孩子的个别体会,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本文中,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的过程是重点。我让孩子们找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并试者写出自己的体会[2]。在与个别谈学生谈了体会后,将自己深刻的体会写出来。“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趟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时,我先让学生找到重点词语“一路一路”、“一座又一座”。“一条又一条”“一双又一双”,引导学生体会桓景的艰辛后思考。在课堂上我注重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在抓住句子中的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后再次让学生品读课文。本单元的习作是写一篇民间故事,在这节课堂上,我注重了对学生的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引导。在学习第二部分时,我让学生将“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写具体。因为学生有了前面的感受,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

二、特色结尾品析与迁移运用

1.自然性结尾。

文章的结尾多种多样。有画龙点睛,耐人寻味。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的结尾写了什么?这个结尾与上文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的引导,学生就很有兴趣地品读。如《守株待兔》一文的结尾“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可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又如《地图上的发现》,最后结尾“这些发现都证明:现在地球上的几大洲,在亿年前是连在一起的,那时大部分地区都被冰雪覆盖着。后来,古老的大陆向北漂移,漂向赤道,天气也渐渐转暖,生长出茂密的森林,还出现了恐龙等动物。两亿年前,这块大陆分裂了,碎块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上,成了南极洲、亚洲、美洲、大洋洲……这些新的发现,使得大陆镖移说获得新生,并被视为板块构造学发展的基础。人们永远不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是事情的自然结尾,就叫自然性结尾。引导学生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按照这种方法,我让学生学写作文。

2.启发性结尾。

启发性结尾同样要结合课文教学来进行。课文《倔强(juejiang)的小红军》的结尾处写到“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捶(chui)着自己的腿说:“陈赓啊陈赓,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呀!”,如此启发性的结尾能让读者在读完全文后通过自己去品味,进一步体会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了,如学生在《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鸡蛋捏碎。薄薄的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作文的开头与结尾不可忽视,如果在阅读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留心文章的开头、结尾的写法,注意读写结合,从仿到写,就能不断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写作学习是小学中段学生在整个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提高此阶段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于帮助学生稳固语文基本索养学习具有现实性的意义所在。笔者基于自身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写作的开头和结尾两个重要环节着手,同时对小学中段教材中的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开头和结尾进行了简要品析,并列出了与此相关的写作教学实践探索。本文所述,旨在能够为更多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提供帮助与借鉴。

[1]余晓丽.初中数学“迁移教学法”探索与实践[N].发展导报,2017-11-24(027).

[2]韦婧.新课改下中学语文课堂迁移教学实践探索[J].广西教育,2017(38):40-41.

猜你喜欢
品析陈赓启发性
谈舞蹈教学中启发性语言的运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意品析能力
传奇名将陈赓
品析一元二次不等式
摭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品析人物语言,感受美好情感——《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陈赓军事思想简论
纪念陈赓大将诞辰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