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低年级语文预习效率促进课堂教学

2018-11-15 00:26
散文百家 2018年7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布置课文

陈 娟

江苏省南京市小行小学

《现代汉语词典》就对预习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预习,就是提前学习老师接即将要讲的内容。这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对你即将掌握新知识和已有旧知识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提高学习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说,由于低年级课文多,课时少,一般安排两课时上一课的内容,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教学重点,两节课内容都是安排满满的,所以不可能留出大量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预习。比如苏教版二上第2课《再见了,北京》,本课内容很多,而且生字词也多,许多词语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得碰见的,所以在朗读理解上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如果放在课堂,那么两课时则完成不了全部的任务。

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说,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较少,知识量也较少。在语文学习上,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同学读一遍就能够了解课文大意,知道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但是有的同学阅读能力差,他需要读三四遍才能够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内容。所以对于识字量少,生活经验少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课前预习更是必要的。例如苏教版二上第2课《再见了,北京》,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不紧,很多句子和词语很少见,能力强的学生,读一遍就能够理解,而有的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需要读好几遍才能读通顺,所以学生在课前预习就十分必要。

学生在预习中,会发现一些问题,他会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目的。同时,老师可以根据预习的情况,避轻就重地为学生讲解一些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起了主导的作用,学生的积极参与发挥了他们主体的作用,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省力省时,提高了课堂效率,又能够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主体这一教学原则,同时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真正意义上实施了素质教育。

但是现实教学中,有家长老师认为低年级学习语文没必要预习,还有的预习效率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积极布置预习任务,但是不能够及时反馈预习情况。有的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后,因为种种原因忘记检查,学生认为预习可有可无,不能够坚持,没有达到养成预习这一学习习惯的效果。低年级学生因为岁数小,不能够理解预习的重要性,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大部分还是需要依靠家长监督完成的,所以教师及时反馈就尤其重要,一方面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另一方面要及时和没有预习学生的家长反馈情况,请家长一定要起到督促的作用,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2.有的老师布置预习任务,但是目的不明确。比如有的老师要求预习第三课,家长签字。可是这位老师并没有布置详细的预习内容,导致低年级的学生回家后无从下手,结果就是读读课文,家长签字,预习的效率低下。

3.课前预习一刀切,没有根据学生的能力区分。有的老师能够布置好预习任务,确定目标,但是这个预习目标没有考虑到孩子参差不齐的能力,比如回家后读课文3遍,家长签字。有的孩子读一遍就很熟了,可是非要求人家读3遍,导致这些学生对课文不感兴趣,有的上课都已经会背诵,不听课了。有的学生读3遍还是结结巴巴,语句不通顺。所以,在布置任务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孩子不同的能力,布置不同的任务。

4.还有的教师认为低年级学生预习很重要,但是孩子回家预习后,上课可能就不听了。或者孩子太小,不会预习。所以把预习这一环节安排在课堂上,由老师指导完成。在初读的时候,放很多时间,让孩子充分朗读。这样教学,会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进度,课堂目标无法完成,也是不合理的。

提高低年级语文预习的效率,能够让带着问题去听课的学生更加专注于课堂学习,在这里,我根据我在低年级的教学经验对学生预习提出几点想法:

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布置课前预习内容。我们班级是小班,所以在教学中更关注每一个孩子,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我对不同能力的孩子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小鹰学飞》,我布置的预习作业是:1.熟读课文,家长签字。(能力强的学生少读,能力弱的学生多读)2.画出文中的生字词,读一遍3.给一类字扩词(小组1、2号能力强,每个生字扩词3个;3、4号能力弱,每个生字扩词 2个)4.搜集关于“鹰”的资料和成语(要求1、2号完成)布置这样的预习作业,减轻能力弱的孩子的学习负担,让他们把基础知识夯实,打牢。

精心设计课前预习内容。我们学校本学期教研活动就是设计预习单,把预习单利用到课堂中。根据课文内容,文体形式的不同而变化,而不是单一的运用一种固定模式去预习。

在一年级上学期就教给学生课前预习方法,把预习的步骤写在黑板上,让他们抄写在语文书上,时刻提醒自己。利用家长会的时机,想家长们介绍预习的重要性,以及平时预习的一些步骤和要求,得到家长们的配合对于低年级语文教师是至关重要的。

一定要重视课前预习检查。学生为什么预习作业总是不完成,导致上课跟不上进度。我相信有一半的原因是出在老师的身上。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就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检查反馈,表扬优秀认真的同学,和不预习的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教师只有在课前进行了预习,你才能够在课堂上避轻就重,说到要点。比如我在说到“神州”的“州”字时,就着重强调了“亚洲”“非洲”“美洲”的“洲”不是这个“州”,这个“州”不带三点水,一般指地名。我之所以会强调这一点,那是因为我在检查预习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在扩词时犯了这个错误,所以是孩子们易错的地方,利用课堂的时间集中纠错,效果较好。

预习可以扫除听课中的“拦路虎”,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好处实在太多太多,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自己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所以说“好的预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充分的课前预习,能让我们的课堂迸发出令人激动的精彩。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布置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背课文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