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在城市道路拆迁分析中的应用

2018-11-15 01:33陈奕然冯恩淼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20期

陈奕然 冯恩淼

摘要:以Super Map为GIS基础平台探讨了GIS在城市道路拆迁分析中的应用。以某区域土地管理类型为例,建立了图形和属性空间数据库,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道路拆迁所涉及的拆迁范围、拆迁费用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GIS;数据库;空间分析;道路拆迁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0-0268-0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尤其是各种道路的修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道路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大多数都要涉及拆迁问题,为了更科学地进行道路建设,需要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其服务。GIS是关于空间数据的获取、组织、管理、分析和应用的地理信息系统,其强大的空间数据库管理功能和丰富的空间分析功能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本文以国产GIS软件Super map为基础平台,以城市某区域的土地管理类型为例,建立图形和属性空间数据库,应用该平台的空间分析功能对修建道路所进行的拆迁范围和拆迁费用等进行分析[2]。

1 建立空间数据库

数据来源:土地管理.dwg(CAD文件)、用地信息.mbd(Assess文件)、地价.mbd(纯属性数据集)。

1.1 建立图形数据

打开Super Map 软件,将Auto CAD图形文件“土地管理.dwg”导入工作空间,然后对其集进行拓扑处理,将简单的线数据集组成具有拓扑关系的面数据集“土地管理”。

1.2 建立属性数据

对具有拓扑关系的“土地管理”图形数据建立属性数据。软件在生成面数据集过程中,已自动产生了四种标准属性(SmID 系统标识码、SmUserID 用户标识码、SmArea 面积、SmPerimeter 边界周长)。右键点击工作空间中的“土地管理”出现属性对话框。在“属性表结构”中通过“新建”增加“地块编号”属性,按图1进行设置。打开“土地管理”图形数据,双击每一个地块,分别将其“地块编号”字段值填入属性表中。

将Assess文件“用地信息.mbd”导入工作空间,其属性表中含有各地块的属性信息,“编号”与“土地管理”地图中的编号对应, 将用地信息中的“类型”和“小区”两列追加列“土地管理”数据集中。再将“地价.mbd”以“类型”为连接字段,导入“地价”数据并添加到“土地管理”数据中。完成后查看“土地管理”的属性数据,将看到每个地块添加了“地块编号”“类型”、“小区”和“地价”四种属性。

2 道路拆迁分析

GIS具有强大的空间查询和分析功能。空间查询可以获得空间实体的各种信息和空间指定区域中各种感兴趣的要素。空间分析是指通过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为管理、资源利用、调配等提供详实资料及最优方案。缓冲区分析是指根据分析对象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距离的带状区,用以识别这些实体或者主体对邻近对象的辐射范围或者影响程度。叠加分析是将同一地区、同一比例尺、同一坐标系统、不同信息表达的两组或多组专题要素的图层进行叠加,从而产生一个新图层的过程[3-5]。

本文是在“土地管理”地圖中设计一条宽度为60米的道路,利用GIS的缓冲区分析和叠加分析对道路拆迁进行分析。

2.1 绘制道路设计中线,设置道路范围

首先在地图上绘制设计的道路中线(表1为6个端点坐标值)。道路设计宽度为60米(道路中线两边各30米),利用SuperMap的“缓冲区分析”功能,在地图窗口中对道路中线建立缓冲半径为30米的缓冲区,如图2所示。

2.2 求出拆迁范围,进行拆迁分析。

利用SuperMap的“叠加分析”功能,将道路缓冲区图层和土地管理图层叠加,得到“拆迁范围”。用SQL查询语句(图3)查询按照小区汇总的拆迁范围、拆迁费用(表2)。

3 结束语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发展的社会,GIS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将GIS应用到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中,使其更加智能化和科学化,为建设更加美好强大的祖国做贡献。而了解和学习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激发我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黄杏元.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王少华.超图平台软件创新SuperMap GIS8C简介[J]. 地球信息科学,2016,18(1): 141-142

[3] 冯恩淼.3S技术在校园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5(5): 83-84

[4] 黄雄伟,詹骞,莫晓红. GIS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中的应用[J]. 软件导刊,2008,7(3):78-79

[5] 沙薇,盛业华,杨林. 基于GIS的高速公路沿线设施管理信息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26(1):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