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2018-11-15 23:50袁子健
中国名牌 2018年10期
关键词:财险

袁子健

9月7日,北京的天气已从酷热转向秋凉,在朝阳的一个居民小区里,虽是正午,但在林荫下仍有许多嬉戏的孩童和陪伴着他们的大人。其中在约定的凉亭里,一位老人朝记者招了招手,他便是人保已退休的老员工张成。笔挺的西裤,锃亮的黑色皮鞋搭配一件白色的短袖衬衫,再加以挺拔的身材,若不是这满头银发,实在难以令人相信张成已年近古稀。张成说,这是他几十年来从事保险行业的穿着习惯。他感慨道,初入人保时还是一位翩翩少年,现今已青春不再。在叹时光飞逝的同时,张成表示:“我们人保人和人保一同成长,也正如同人保和共和国一同成长一样。”

南北两条血脉线

回忆起1949年关于保险行业在我国的确立,张成显得尤为兴奋:“保险一直被认为是‘舶来品,但在早于保险出现之前,中国古代早就有了关于‘分散风险的意识,中国也是最早发明风险分散方法的国家。”的确,“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可以说是最朴素的保险思想。春秋时的仓储制度、汉朝常平仓制度、隋朝官仓义仓以及明朝镖局的产生都是我国古代保险思想的结晶。保险是一种投资,但不同于其他投资方式,保险的本质是对风险进行防范,常被称之为“人事与天意的对抗”。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处在一个百废待兴的阶段。”张成说,“当时提出要搞保险行业,很多人是反对的,认为‘民众生活尚未稳固何来精力投资保险,但是不得不说人保的创建者们——那南北两条‘红色血脉线的领导者们毕竟是有大学问、有前瞻意识的。”在新中国银行系统成立之后,国内的有识之士力排万难,提出保险的四大宏观作用,以对抗当时的反对声音,最终人保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宣告成立。而这些有识之士便是北方革命根据地的金融干部和南方的地下党保险专家。

人保成立初期犹如金庸笔下“青葱竹林蔓苍苍、掩映古刹百丈”的北少林和“俯瞰山河震、仗剑江湖行”的南武当一般强强联合。在民间流传着两句话:中国人民保险与共和国同生共长;中国人民保险与共产党血脉相连。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其负载着的天然红色基因,让中国人民保险在中国保险江湖史上有着独有的特色和地位。“北少林”和“南武当”共同撐起了中国人保负载着红色基因的精神族谱,使其闪烁着灿烂的光芒。而这南北两个“宗派”分别代表了两条红色血脉的踪迹。

“北少林”体现着银行家的革命血脉,清晚期出现于山西地区的一种介于钱庄与银行之间的旧式金融组织,即“山西票号”,得以使晋商逐渐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并逐步成为当时国内商业和金融界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也正是这支力量在1948年12月1日,于河北省石家庄一幢俗称“小灰楼”的建筑里参与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并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套人民币,从而掀开了中国货币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篇章。而这些人,后来也成为中国人民保险的缔造者。

“南武当”是保险人员惊心动魄的隐蔽阵线。在白区恐怖的血雨腥风中,南方志士毅然地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中共地下党员。他们出于对保险公司业务的熟悉,以及保险公司的环境利于隐藏等安全原因,纷纷在民国政府的保险公司任职。白天在办公桌前拨打着算盘珠子,夜晚在昏暗的灯光下敲打着发报的按钮,传递着密电信息。正是因为有一大批具备保险专家身份的地下党员的出现,才使中国人保的红色基因更加卓著。

在很多人看来,似乎保险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出现的新事物,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通过与国际接轨后,西方的商业保险才引进到中国。大家不明白在建国初期,工商、税务、海关等重要机构还没成立,怎么保险在银行成立的前后就成立了?而且,保险这一商品概念似乎和当时的社会理论也不相符,为何保险在当时可以畅通无阻?其原因便是由于在人民政府内部有着懂得金融保险专业的银行家,认识到创建保险公司的必要,才顺理成章地把接收的保险公司及个人从事的保险事业带到新中国。

成立之初的辉煌

1949年9月25日至10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条例草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章程草案》,认为国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是新中国的国家金融机构,是国营企业的一部分。当时召开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也标志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筹建工作全部完成。

1949年10月20日,在北京西交民巷108号,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结束了外国资本操控垄断中国保险的局面,开创了中国保险事业的新纪元。新成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首任总经理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副行长胡景云兼任,孙继武任副总经理,资本金为600亿元人民币。在中国人民银行和政务院财经委员会的支持下,还明确了其机构设置、资金运用、赋税、纯益分配等事宜。人保成立后,机构和业务得到迅速发展。到1950年6月、已有5个区分公司、31个分公司等73家单位,从业人员达2263人,代理机构564个,其中人民银行代理处385个。

在谈到人保成立之初的事业走向时,张成激动地说:“从1949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可以说人保它一创立就经历了一个巅峰时期。而我也正是在这段时期加入人保工作。”从1949年到1952年年底,我国保险业经历了第一个大发展时期。1951年2月,中国实行了国家机关、国营企业、合作社财产强制保险以及旅客强制保险,同年4月,财务院财经委员会公布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拟定的财产、船舶、铁路车辆、轮船旅客意外伤害、铁路旅客意外伤害、飞机旅客意外伤害的强制保险条例。到1952年底,全国国营企业、合作社的财产全部投保,县以上国家机关财产大部分参加了保险。在农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开办了牲畜保险,试办了农作物保险。1952年承保牲畜1400万头,1950年到1952年共收农业保险费4800亿元人民币,对当时底子薄弱的新中国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迎改革开放春风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在1979年10月,中央下发《关于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和加强保险机构的通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内业务得以全面恢复,同时,迅速建立起了各级机构。1980年1月,中国人保驻伦敦联络处成立。1982年,中国人保恢复办理人身保险(寿险)业务。1986年,中国保险业教育上了新的层次——南昌保险学校成立。1996年7月23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改组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下设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保再保险公司。

1998年7月2日,对于时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副总经理的孙希岳,对于PICC及每个人保人来说,都是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的一天。

“1998年7月2日是人保发展历史上特别重要的一天,那一天中国保监会决定成立,并撤销中保集团公司,其旗下的中保财险、中保寿险、中保再保险三家分公司变成一级法人,成为独立的专业保险公司。”张成回忆道,“当时我们人保内部就有很多同志说这是在‘三分天下,但其实公司分成三家主要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大众以及公司的发展。”

当时在商榷原中保集团三家分公司独立经营后的名字时,大家似乎都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中国财险”“中国寿险”“中国再保险”三个命名。孙希岳却一下想到了1949年成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这个老称号,便在发言中主动提出由中保财险公司继承这个名字。这样,有利于人保品牌的传承,可以说中国人民保險公司这一名称得以传承至今,是孙希岳第一时间争取来的。为了平衡大家的异议,孙希岳还向中保寿险公司领导建议:中保寿险改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这个称号很好,也是一个老名称,早在1943年时重庆便有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时任中保集团公司总经理、后成为中国保监会主席的马永伟同意了孙希岳的提议,并安排中保财险继承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名称,由中国人寿继承使用原中保寿险的绿色标志。

但是中保财险公司到工商局办理经营执照登记时,又遇到了一些麻烦,工商局指出:中保财险现在经营的范围和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所经营的范围不一样,并不经营寿险业务,怕引起人们的误解。经过协商,中国人保公司承诺在中央报刊上发布告示,说明更名后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全部承担中保财险公司的保单和全部债权债务,经营除人寿保险业务以外的保险业务。1999年1月22日上午,更名后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京西宾馆召开了首次全国总经理会议。会议进行当中,办公室工作人员把刚刚办理好的新营业执照拿到了主席台上,孙希岳激动地向大家展示了营业执照和国务院关于中保财险更名批示的85号文件,并向大家宣布,中保财险公司正式复名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出席会议的时任保监会副主席吴定富十分肯定中保财险继承人保品牌的举措,并指出这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和深刻内涵的大事。

新世纪 新篇章

在从千禧年开始的新世纪里,中国各项事业依旧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同样,人保也经历着其创建以来的第二个春天。

2002年5月23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纽约代表处开业典礼在美国纽约隆重举行。这是继伦敦代表处之后,中国人保在海外设立的第二个分支机构。2003年7月19日,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重组后更名为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并同时发起设立了中国内地最大的非寿险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首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003年11月6日,中国人保财险作为内地金融机构海外上市第一股—中国财险(上市代码2328)正式在港挂牌交易,由此成功拉开了内地金融业进军海外资本市场的序幕。2007年6月,为秉承历史和品牌,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复名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2009年9月,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成功改制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从传统国有企业向现代国有控股金融保险集团的重大转变。2012年10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财政部2011年度绩效评价中荣获“优(A类AAA级)”的最高评级,成为国内保险业唯一获得该评价的公司。A类AAA级是财政部绩效评价结果的最高级。2012年12月7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完成了H股上市,开创了中管保险集团海外整体上市的先河。2018年6月5日,证监会发审委召开第85次IPO发审会议,中国人保顺利过会,成为第五家“A+H”上市险企。据中国人保的招股书申报稿披露,其不考虑超额配售的拟发行股数将达45.99亿股,(A股发行后总股本的9.78%,不考虑超额配售),发行量在A股历史上可以排到第八,创近8年来A股IPO记录,保守估计募资规模达到百亿元量级。

中国人保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唯一的国内保险合作伙伴、2010年上海世博会全球唯一保险合作伙伴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保险合作伙伴。先后为三峡工程、岭澳核电站、中国航天、青藏铁路、国家大剧院等国家重大工程提供优质风险保障,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人保成立后,有效履行各项职能,从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对外贸易等经济社会重要领域,到关系百姓的人身保障、机动车辆、“菜篮子”“米袋子”工程等,覆盖和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构建了遍布全国城乡、成熟完善的销售服务体系,机构网点遍布全国31个省区市,共有各类分支机构1.2万余个;中国人保培养了一批熟悉国情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优秀专业骨干,在咨询、出单、承保、核保、查勘、定损、理赔等各个环节中能够给客户带来全面便捷高效的保险服务;中国人保秉承人民保险服务人民的使命,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塑造和谐奋进的企业文化。作为大型国有骨干金融企业,中国人保积极履行保障经济、稳定社会、服务人民的职责,具有与生俱来的社会责任感。

代表事件

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标志着中国保险事业掀开了新的一页。

1979年10月,中央下发《关于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和加强保险机构的通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内业务得以全面恢复,同时,迅速建立起了各级机构。

1982年,中国人保恢复办理人身保险(寿险)业务。

1996年7月23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改组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下设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保再保险公司。

1998年10月7日,国务院发文,撤销中保集团,三家子公司分别更名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

1999年1月18日,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继承人保品牌,更名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2010年12月8日,中国人保荣获2010年度“中国骄傲”品牌殊荣,这是“中国年度品牌发布”最具价值和荣耀的奖项。

2012年4月13日,中国人保荣获“ 2011-2012年度中国金融企业‘最具影响力品牌奖奖项”。

2018年,中国人保在《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117名。

代表人物

胡景云:1949年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副行长,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首任总经理,推动中国保险事业从无到有。

孙希岳: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副总经理,1998年力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这一名称得以传承至今。

马永伟:原中保集团公司总经理,1998年安排中保财险继承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名称,由中国人寿继承使用原中保寿险的绿色标志。

缪建民: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保集团)董事长,推动人保新发展阶段创新驱动,将人保金服作为中国人保布局金融科技的专业化平台。

猜你喜欢
财险
人保财险:助力“平安河南”建设
保监会开9张罚单严打车险乱象
互联网财险投保者
天然的杠杆与负资金成本
基于保险赔付模型的财险业海洋灾害偿付能力测算
人保财险核心业务系统运维自动化平台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