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硝唑牙用药膜和口服甲硝唑治疗牙周炎的疗效比较

2018-11-16 06:50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8期
关键词:出血指数龈沟牙周袋

于 庆

(辽宁省建平县中医院口腔科,辽宁 建平 122400)

牙周炎常见于口腔疾病中,临床症状主要以牙周袋及牙龈出血为主,发病原因多由牙咬 创伤、牙石、牙组织炎症引起,当牙龈发炎肿胀时,加重菌斑堆积,最终造成牙齿缺失[1]。据不完整调查得知,牙周炎多发病于中青年时期,60岁以上的发病人群牙结石发病率高达89%,该病是造成成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因素之一[2]。临床多采用牙用药膜和口服甲硝唑片进行治疗,但口服药物不良反应较大,且不能直接作用于患处,治疗效果不佳[3]。我院对两种治疗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甲硝唑牙用药膜治疗效果优于口服药物,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牙周炎患者40例(纳入时间为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随机分为参照组与药膜组,各有20例患者,其中混合型患者16例,创伤性患者14例,炎症性患者10例。药膜组患者年龄30~69岁,平均年龄为(42.23±5.55)岁,由12例男性患者与8例女性患者组成,共20例;患病病程在2个月~3年,病程均值为(1.50±0.50)年。参照组患者年龄在30~67岁,平均年龄为(42.50±5.50)岁,由11例男性患者与9例女性患者组成,共20例;患病病程在2个月~3年,病程均值为(1.75±0.55)年。所有患者治疗前3个月均未服用其他抗菌药物或进行牙周炎治疗,且牙周袋深度均在4 mm以上,比较2组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构成、年龄均值、病程均值)相比,组间比较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参照组患者口服200 mg甲硝唑片进行治疗,3~4次/天,以7 d作为1个疗程,持续用药2个疗程。药膜组采用甲硝唑牙用药膜进行治疗,先对患者牙周袋深度进行测量后,剪裁出合适的药膜大小,将药膜贴于牙周袋底部,如果存在牙周脓肿症状,则在贴敷前进行排脓处理,每2 d用药1次,以7 d作为1个疗程,持续用药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比较药膜组与参照组两组患者牙周袋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等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两组牙周炎患者研究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s)以及[n(%)]表示,疗程结束后,将所有数据通过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以数据上下浮动5%作为可信区间。通过χ²和t值进行检验。当P>0.05时,差异大同小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表示两组患者组间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 结 果

表1 两组患者牙周各项指标检测结果(±s,分)

表1 两组患者牙周各项指标检测结果(±s,分)

注:两组患者组间各项数据P值均<0.05,统计学意义明显

组别 例数 牙周袋深度(mm) 龈沟出血指数 菌斑指数药膜组 20 3.51±0.25 0.35±0.75 0.75±0.50参照组 20 4.50±0.35 0.87±0.20 1.25±0.25

2.2 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比较2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药膜组仅1例患者出现恶心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00%,而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较多,出现3例恶心患者,2例胃部不适患者,2例皮炎患者,总发生率高达35.00%,由此可见药膜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低于参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牙周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由牙石、菌斑等多种因素等引起牙组织炎症,造成牙龈发炎肿胀、菌斑堆积,最后导致牙齿缺失,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4]。该病属于感染性疾病,临床症状初期轻微,一般症状明显时,病情已十分严重,具有不同程度的牙龈萎缩现象,存在牙龈炎症、牙齿松动、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等4大症状[5]。由于患者对疾病的不重视,导致日常生活中对口腔清洁的忽视,使得疾病反复发作。

临床上,对牙周炎患者主要以甲硝唑牙用药膜与口服甲硝唑片两种方式进行治疗,近年来临床通过研究证实,甲硝唑能有效抑制和消灭牙周炎炎症病菌,有效控制牙菌斑,缓解患者牙龈红肿,改善牙龈出血和牙周袋脓肿现象[6]。甲硝唑牙用药膜是一种新型药效释放技术,将药物按照一定比例浓度持续释放至外界组织中,直接将药物作用于牙周袋底部,将药效集中于炎症中心,患者处于局部牙周组织微循环环境中,杀菌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采用口服甲硝唑药物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由于药物浓度较低,药效无法全部为局部炎症部位吸收,约有70%的药效通过肾脏排除,且存在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胃部不适、反酸等,一定程度上还会减少白细胞,造成脱落性皮炎等[7]。本次研究中,参照组不良反应情况强烈,共有7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达35.00%,而药膜组仅有1例患者发生恶心反应,总发生率仅为5.00%。

从两组患者牙周袋指数、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等指标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药膜组患者牙周袋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均优于参照组患者指数,组间比较P<0.05,比较差异明显。

综上所述,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有效作用于牙周炎患者治疗中,但甲硝唑牙用药膜效果更佳,能有效改善牙周袋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猜你喜欢
出血指数龈沟牙周袋
细辛碎补汤联合米诺环素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标及龈沟液炎症因子的影响
Er:YAG激光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牙周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slCAM-1含量的研究
牙周炎80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口腔正畸治疗成人牙周病的临床效果
YAG激光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疗效分析
牙周序列治疗在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侵袭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的效果探讨
抗菌肽应用于不同牙周袋深度患牙的效果评估*
下颌磨牙半切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成功率、牙周袋深度及根分叉牙槽嵴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