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生前淡定安排身后事

2018-11-16 04:23黄文炜
环球时报 2018-11-16
关键词:身后事宣告艺人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黄文炜

《环球时报》记者的一位朋友50多岁,她说从40岁开始每年到照相馆拍张艺术照,这是为自己追悼仪式上用的照片做准备。她觉得,40岁之后突然离世的概率增加。照片积累越来越多,如果很长寿,等于给自己留下“遗像遗产”,将来还可以办个展览,展示自己一年又一年慢慢老去的过程,也是做一个人生总结。对于“死”这个话题,日本人总是安静淡然地谈起。多数日本人能够非常冷静、坦然地面对临终之事,就算是身体很健康,也能理性地思考死亡,从容安排身后事。

“终活”深入人心

“终活”是近年日本媒体上常见的词汇,意即“有关自己临终的活动”,包括整理自己的物品,安排葬礼、购置墓地、财产分配等。2010年,“终活”一词入选当年流行语,很多流行语只流行一年之后就被人遗忘,而“终活”却越来越深入人心。

日本调查会社Macromill今年10月以全国2000人为对象进行了有关“终活”的意识调查,结果显示有76.2%的受访者对“终活”有认知,有兴趣亲身实践的人达到65.9%。实际上正处于“终活”之中的人有10.7%。实施“终活”的最大理由是不想给家人添麻烦,占到89.2%。

“终活”的最基本内容是整理身边的物品,丢弃不用之物。日本媒体上有报道说,一些老人去世前没来得及整理房间,让后人花费了太多时间去收拾,因此很多年纪大的人趁自己还有余力,力所能及地清理物品。把周围的环境弄得干干净净,免得自己走后还得麻烦子孙来收拾。

现在日本还兴起“数码终活”,就是类似于微博之类的社交媒体的身后处理。但是对高龄者来说,这项工作有点难度,他们往往忘记了自己的社交媒体密码。在调查中,有41%的人不希望自己死后再让人看自己的社交账号,因此要把ID和密码保存下来,留遗嘱让家人处理。

为“终活”办讲座

为了给独居老人的“终活”提供便利,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也积极给予引导。埼玉县的浦和团体中心于11月7日举办《一个人的终活入门》讲座,请大学的专家教授给独居老人讲授如何迎接人生终点,包括医疗、葬仪、遗言、继承等内容。

日本艺人在综艺节目中笑谈“终活”,甚至还在综艺节目中模拟举办某个艺人的追悼会,躺在棺材里的艺人不时跳将起来,对自己的葬礼做出种种指示,娱乐气氛十足。

在日本影视剧中常见的“余命宣告”情节,在现实中也不少。11月9日早上富士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播出《余命1年》的专题。说的是一位经营建筑会社的71岁男子5年前被医生诊断为白血病,医生告诉他“你120%活不到明年生日”。男子很悲伤,但是他有条不紊地为离世做准备:关闭了会社,到所有工作关联的人那儿打招呼;为自己买墓地,还和妻子离了婚;写遗书,财产该分的分了……而后进了临终关怀中心,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身体渐渐好转,吃饭喝酒都很香,到了医生宣布他该离去的时限的两个月前,他觉得自己挺精神的,只好退出临终关怀中心,回家继续活着……他认为,医院绝对是误诊了,医生“余命1年”的宣告使得他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要是没有那样的生命断言,他还要经营会社,还有挺不错的收入,还能充分地享受人生,而现在只能靠很少的退休金过日子。做好了离开这个世界的准备,却不经意地活下来了,他觉得很不是滋味。

冷静到有些“可畏”

日本人对待生与死都非常认真。不少人一旦面临与前面所讲那名男子同样的境况,也会选择安静地有计划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日本人有不愿给他人添麻烦的美德,即使生命即将走向终点,能做的事还是要自己完成。

有时日本人冷静到有些“可畏”,面对生命即将结束的宣告,没有过多的恐慌,至少在表面上一切如旧。记者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说的是一位32岁的女性给电视台写了封信,说自己被医生诊断得了绝症,余下的生命只有3个月了。女孩希望电视台能去采访她,电视台工作人员到了女孩家,发现她很乐观,化着漂亮的妆,总是面带笑容,不像一个得了重病的人,但是女孩拿出医生的诊断书,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她得的是非常罕见的绝症,目前在医学上还无能为力。

为了让自己在剩余时间里过得快乐些,她辞了工作,做自己想做的事,和朋友一起吃饭,看朋友的手机上男朋友的照片,由衷地为朋友祝福,请求电视台帮助,让自己见到想见到的艺人,艺人登门拜访,她开心地大笑。

因为有医生的“余生诊断书”,她到保险会社交涉,把自己的死亡保险金提早取了一些用于生活和治疗。她依然独居,也不想回老家给母亲添麻烦。最后阶段她已经走不动时,才通知母亲到身边照顾她。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她到葬仪会社谈身后事,付好了相关费用,安排了自己的葬礼。女孩比医生宣告的生命期限多活了几个月,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猜你喜欢
身后事宣告艺人
雪季
数字时代“身后事”: 虚拟财产谁继承
付之一炬,巴黎圣母院的“身后事”如何了?
外海中央花园的“身后事”
朝三暮四
艺人指数Top10
花灯艺人
猴子杀鸡
创造是一种积累
创造是一种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