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移民搬迁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18-11-16 12:35张淑芸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10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山阳县陕南移民搬迁实施的基本情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进一步完善后续发展规划;积极化解用地矛盾;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力度和就业扶持力度;开展技能培训,增强移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完善搬迁移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关键词】 山阳县;陕南移民搬迁;问题;对策

陕南移民搬迁是陕西省委、省政府2011年启动实施的一项重大惠民工程,这一工程因涉及到洪涝灾害移民、地质灾害移民、扶贫移民、生态移民等诸多类型,也被统称为避灾移民搬迁。移民搬迁是陕南连片贫困地区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路径,对加快陕南城镇化建设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从笔者对近几年来山阳县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的情况来看,山阳县陕南移民搬迁在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大背景下,移民搬迁工作稳步推进,惠民实效逐步凸显,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山阳县陕南移民搬迁实施的基本情况

根据《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和陕西省、商洛市有关部署,2011至2020年,山阳县计划完成移民搬迁4.1万户17.5万人,规划建设集中安置点350个、共计3.6万户15.1万人。2011年移民搬迁启动以来,山阳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按照“积极稳妥、规划先行、一次到位、分步实施”的思路,坚持移民搬迁与城镇化建设、农业产业发展“三位一体”的原则,坚持集中安置、城镇安置、楼房化安置“三个为主”的安置模式,编制了山阳县陕南移民搬迁规划。十二五期间,山阳县累计完成投资28.48亿元,建成移民搬迁安置点87个,累计实施陕南移民搬迁16602户59494人,其中扶贫移民7416户26616人,地灾避险移民4902户17358人,洪灾避险移民2376户8723人,生态移民1863户6630人,工程移民45户667人,初步形成了“一核三极五片区”的移民安置格局。“一核”即以山阳县城为核心,将十里铺融入县城发展规划,建设城西、城东两个大型安置区;“三极”即以漫川关、户家塬、高坝店3个省级、国家级重点镇为辐射,实施“移民建镇”;“五片区”即以法官、中村、南宽坪、西照川、板岩5个县级、市级重点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村镇,对偏远的镇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川道和中心村规划的新型社区安置点,对特困户、危困户进行妥善安置,实行“交钥匙”工程。

随着山阳县陕南移民搬迁的有序推进,移民搬迁后的惠民实效也逐步显现。首先,搬迁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搬迁前搬迁户大多数居住在受地质洪涝灾害威胁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和“三不通”地区,搬迁后迁到交通比较方便、地势相对平坦、环境比较优美、人口相对集中、设施比较齐全的移民小区,由原来的分散居住变为现在的集中居住,由原来的土瓦房变为现在的楼房,生活条件和教育、医疗卫生等都有了很大改善。其次,搬迁群众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明显转变,即由原来的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向务工和发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变,由此也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再次,有效促进了生态系统的修复。群众搬出大山集中居住后,降低了对山林的过度依赖,减少了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干预,加快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恢复。

二、 山阳县陕南移民搬迁面临的主要问题

1、选址规划设计不科学

有少数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点选址不科学,没有按照“四靠(城镇、园区、公路、景区)、三高(根基、地势、水位)、两避(滑坡体、泥石流)”的原则来选址,如金盆村安置点,建在河边仍然存在安全隐患;有的安置房设计不科学,楼间距过窄,如牛家坪村安置点楼间距只有4米;有的安置点路、水、电、网等配套设施不到位,教育、卫生、文化等配套项目建设跟不上。由于安置点、安置房缺乏吸引力,成为搬迁入住率比较低的原因之一。

2、搬迁对象自筹资金负担重

在已经搬迁的搬迁户中,绝大多数是经济状况比较好的搬迁户,而且经济状况比较好的搬迁对象目前大部分已经搬迁,剩下的是經济状况比较差的搬迁对象和贫困户以及老年人。老年人故土难离,大多数不愿搬迁。经济状况比较差的搬迁户和特困户虽然有搬迁的意愿,但没有经济能力搬迁,于是出现了“搬富不搬穷”的现象,群众颇有微词。

3、土地资源非常紧缺

山阳县土地紧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山阳县陕南移民搬迁安置房用地紧缺。按规定,安置房要建在比较开阔的地带,而山阳县平地本来就很少,这就加大了安置点选址和征地的难度;二是山阳县陕南移民搬迁移民农业用地紧缺。由于建移民安置房就已经占用了迁入地大量的农用地,迁入地的农民又不愿意将自己的承包地调剂给新来的移民搬迁户,致使以种植业为生的那些移民,由于失去了土地而使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为了维持生活,一些移民不得不定期回到迁入地种粮种菜,常年在迁入地和迁出地来回奔波,苦不堪言,有的干脆又迁回原居住地。

4、移民就业渠道狭窄

由于山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滞后,无法为搬迁移民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在搬迁前,农户有几亩薄地作为基本生活的来源,搬迁后,失去了稳定的生活来源。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些移民由于出门打工没有技术,经营没有门路,种田没有土地,没有收入来源,生活很艰难。因而,“稳得住、能致富”将成为移民搬迁工作中最大的难题。

三、解决山阳县陕南移民搬迁面临问题的对策

1、进一步完善后续发展规划

一是在安置点的布局上,要严格按照“四靠三高两避”的原则布局选址,严禁削山填河、破坏生态环境;二是在规划安置房建设时,不仅要统筹医疗所、幼儿园建设,也要统筹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安置房建设;三是在安置房的设计上,要科学合理,还要充分考虑移民的生活习惯和意愿,增强安置房的吸引力;四是在解决移民安置小区的配套设施建设上,要严格执行商洛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决定》的规定,合理确定实施配套建设内容标准,积极争取设施配套项目,及时编报设施建设项目计划,及时全面解决好移民安置点的配套设施,营造好的生活环境,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

2、积极化解用地矛盾

一是要用足用活国土资源部支持陕南移民搬迁土地综合利用的有关政策,合理调整土地规划,盘活闲置、低效的建设用地,以保障移民搬迁建设用地;二是加快旧宅基地复垦工作。要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占新腾旧”的政策,通过奖励补助等方式引导搬迁户加快旧宅基地腾房进度;三是实施跨区域搬迁,鼓励有条件的搬迁对象通过各种途径举家搬迁到外县、外市。

3、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力度和就业扶持力度

一是在移民搬迁实施过程中,应把迁入地产业发展规划和搬迁户就业规划和搬迁总体规划同步编制、同步实施,通过办企业来解决移民就业,通过依靠移民来解决企业用工,形成互补双赢;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对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逐点规划配套产业,重视培植旅游、加工、运输、商贸等“无土产业”,通过移民产业发展,逐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民向市民或产业工人转变、迁入地的农业资源向工商资本转化;三是拓宽搬迁移民就业渠道,社会公益岗位和移民安置小区物业服务岗位,优先提供给生活困难的搬迁户。

4、开展技能培训,增强移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一是要加强对搬迁户就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确保每户有一人掌握一项实用技术;二是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强化就业创业服务。借助山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和商洛职业技术学院等平台,对移民进行免费全日制职业学历教育;三是充分利用“人人技能工程”、“雨露计划”等政策,加强对移民进行技能培训。

5、不断完善搬迁移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一是不断完善移民保障制度建设,确保移民住房安置、就业安置、生活补贴、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将集中安置小区参照城市社区加以规范建设,完善儿童的入托、入学和老年人的就医,美化小区环境,让移民切实感受和适应、融入城镇生活;三是要对“困难移民”进行更有效的社会救助。掌握“困难移民”群体状况,优先对“困难移民”进行救助扶持、享受低保补助,减轻困难户因搬迁带来的经济负担。

【作者简介】

张淑芸,女,陕西山阳人,哲学学士,中共山阳县委党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农村政策.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