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中的常见误判

2018-11-16 09:46于国良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8期

于国良

摘 要:在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过程当中,轻工业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较大幅度的发展,人民群众逐步提高对纺织工业的重视程度,这对纺织品的检测工作来说是全新的要求与挑战。为在真正意义上促使纺织成品当中纤维成分定量检验结果准确性得到保障,我们需要利用自身的标准化实现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目标,这是大便给提升检测效率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针对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中常见的误判进行客观分析,并且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纤维含量;定量检测;差错分析

在实际针对纺织品纤维含量进行检测的过程当中,如果有任意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就会导致检验结果在整体上受到影响与破坏,所以我们必须实现对检测流程的严格监督与检查,实现对差错现象的有效避免。尤其是在容易出现差错的环节,必须不断强化监督力度,进而促使误差检测现象得到有效降低,这也是促使质量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的重要手段。这不仅可帮助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工作得到顺利开展,同时也为我国轻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仪器设备操作失误

实验人员在实际作业过程当中不能实现对仪器设备的全面了解与掌握,其中主要涉及的原理、性能特征以及显示信号等,这些都是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差错的主要原因,我们可结合烘箱的利用对其进行分析,如果在作业之前不能实现对工作温度的合理,设置就会导致烘箱的恒温状态,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不加的问题。

在作业过程中工作温度不能达到相关标准与要求,也会在整体上影响互相的温度状态。清零以及放置在水平位置上都是电子天平在实际工作之前所必须满足的内容,同时也要注意在使用过程当中实现对天平门的及时关闭,如果这些需求都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导致实验结果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受到破坏,这都可充分说明错误的仪器设备操作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样品因素

样品自身的品质也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检验结果。由于在开展检验工作时,纤维制品自身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诸如纤维状、纱线状和织物状等。为确保所选取的样品具备一定的代表新,就应该针对不同的样品采取不同的取样办法。对纤维类样品取样,主要参考标准有GB/T10629-2009《纺织品用于化学试验的实验室样品和试样的准备》,以及《特种动物纤维与绵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测定》。

然而现实情况中,取样出现差错的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

1.未能按照要求进行取样

所选取的织物样品中未能全部囊括所有成分的纱,纤维种类也相对较为缺乏;针对具有显著水洗色差的织物来说,需要针对不同颜色进行综合取样;针对有循环的样品来说,需要依据纱线、提花和组织分布状况来进行循环取样等。

2.样品的调转

当交接或者称量样品的时候,错误的记录样品的变化,制样的过程中不够细致,记不清仪器变化,导致样品出现调转现象,进而使得最终的检验结果不符合实际状况。

三、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专业的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是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工作最终需要进行的内容,这对检测人员的资质水平以及综合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尤其是检测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职业素,都需要保持在最佳的状态,这是获取理想检测效果的有效途径。但是通过调查与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自身素质以及专业技术不达标的现象普遍存在于检验人员当中。

部分检验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不能实现对检验任务单的认真阅读,所以质量控制意识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较为模糊的状态,质量控制方面知识也不能得到全面的熟悉与掌握。尤其是检验人员在钻研精神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针对标准或者作业指导书进行进一步的深化与研究,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检测结果造成不良影响与破坏。

四、定量试验过程

1.方法的选择

通常而言,可以采取如下3种方法来进行纤维成分定量检测。

(1)手工拆分法

也就是采用手工的办法来从各种试样中检测纤维分类出来并且烘干冷却之后,单独进行称重。最终依据各自的质量状况来对各种纤维的具体比例进行计算;

(2)显微镜法

也就是利用显微镜来对纤维的种类进行有效鉴别,对一定数量的纤维进行计算并对其截面面积进行测量,最终得出纤维的混纺比;

(3)化学溶解法

也就是鉴别完成样品的组分之后,选用适宜的试剂来对一种或者几种组分进行有效去除,然后承重残留物,依据质量的损失来对可溶组分的含量进行计算。

化学溶解法需要借助一定的试剂,且大部分的试剂具备腐蚀特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纤维产生损失走,进而造成检测结果出现误差,不过其具备相对较为广泛的适用特点,基本上二组分或者多组分的纤维混纺均可应用。因此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应优先选取手工拆分法和显微镜法,以便于提升检测的实际效率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如果这两种检测方法均不适用,此时可以考虑选用化学溶解法。

2.预处理

针对纤维成分定量检测,预处理作用十分显著。当加工或者整理完毕纺织品后,其通常会包含大量的蜡质、涂层、浆料和整理剂等非纤维物质。这些物质既可以是纤维自身带有的,也可能是在加工过程中添加的,其会对纤维本身的特征进行掩盖。

若在进行定量检测前不采取预处理措施,就可能导致非纤维物质部分或者全部被溶解掉,进而作为可溶解的纤维或者是残留纤维而被计算,进而导致产生测量误差。因此,检测前需要将这些物质进行有效去除。在GB/T2910.1-2009中明确了油污、脂肪、蜡质以及水溶性物质的具体预处理办法。

3.试验步骤

纤维成分定量的检测流程相对较长,需要经历去除组分、烘干、冷却以及称重等多个环节。试验过程中的任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漏掉或者略去任意一步,都可能导致试验结果出现误差。因此需要认真对待,严格遵循检测流程开展检测工作。

4.结果的计算

完成检验后,应及时利用电脑软件来做好数据的处理工作,录入原始數据于电脑相关软件中,避免人工计算带来的误差。数据处理应根据检验方法和标准选择正确的公定回潮率和修正系数。观察两个平行样的数据结果绝对差值是否小于或等于1%,否则,应再取第3个样品重新实验,最终结果以3次结果的平均值表示。

结语: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技术要求高,且极为繁杂和琐碎,要求检测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技能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同时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选用适宜的检测方法,并严格遵循检测流程,做好检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最大限度的降低检测过程中的失误现象,切实提升最终的检测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郭全.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中的常见误判[J].上海纺织科技,2016(10):40-41.

[2]黄超.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中的常见误判[J].环球市场,2017(8):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