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300万辆汽车工程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2018-11-17 03:48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课题组
西部大开发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整车汽车产业新能源

文 /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课题组

加快实施300万辆汽车整车工程,把汽车产业打造成我省新的支柱产业,是省委、省政府面向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之大变局,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决策。

汽车产业既是资本技术含量高、带动性强的传统产业,又是较早应用新能源、智能化等新兴技术,进而发展自动驾驶的战略新兴产业,更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回旋余地大、前景广阔的新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省布局和落地了一批汽车及零部件配套项目,汽车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到2021年我省整车产销超过200万辆,力争整车产能突破300万辆。据此测算,届时我省汽车产业规模有望达到万亿元,将成为规模实力较强新的领航产业。

壹 实施300万辆汽车工程机遇难得、正当其时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重点的前沿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创新活跃,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和汽车产业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汽车功能更加丰富,新兴市场开发潜力巨大;“一带一路”倡议纵深推进,海外发展通道更加畅通,汽车产业协同其他产业共谋全球布局的机制正在形成;我国汽车强国战略加速实施,汽车产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期。

2017年,全国已有29个省(市区)具备整车产能,其中江苏、重庆、湖北、山东4个省(市)汽车产能分别超过400万辆,处于全国汽车产业第一方阵;河北、广东、吉林、上海等15个省(市)汽车产能均超过100万辆,处于第二方阵;目前,我省汽车产能位于全国第18位,正处于向全国汽车产业第二方阵中前端迈进的冲刺期,推进实施300万辆汽车工程机遇难得、意义重大。

一、汽车产销实力不断增强,完全有条件实现300万辆整车的发展目标。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工程,打造新的支柱,汽车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2017年全省汽车产业实现总产值1627.47亿元,增幅47%;汽车产销量达到61.63万辆,增长46.6%,产销规模由全国的第19位上升到第15位。目前,我省以比亚迪、吉利、陕汽等为代表的一批汽车领军企业产销能力不断提升,汽车产业呈现加速赶超、奋力迈进万亿级俱乐部的新趋势新局面。比亚迪是我省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比亚迪二期30万辆新能源项目在建,产销将有望达到60万辆。吉利目前有两个板块,吉利宝鸡生产线产能24万辆,再上一条线将达到50万辆,吉利西安在建30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陕汽重卡和中轻卡车加起来,从现在的20万辆发展到40万辆。还有南京开沃在西安发展20万辆新能源汽车。宝鸡通家微型电动车,发展目标也是20万辆。西咸新区引进落地宝能50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咸阳雷丁秦星50万辆汽车项目在建。另外,有望引进上汽大众、北京奔驰、广汽本田等一线合资品牌,预计到2021年,我省“300万辆汽车工程”的目标将顺利实现。

二、新能源汽车领跑全国,产业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阔。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150万辆,我国达到77.7万辆,年度产销累计已占全球市场50%。而我省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8.38万辆和8.58万辆,分别占到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的10.6%、11.1%,同比分别增长78.16%和82.31%,超过最大的汽车省份江苏7万辆,已经跃居全国新能源汽车第二位。据权威部门预测,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将占全国汽车总量的20%,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达到800万辆,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所占比重提高到30%,到2050年燃油车将停产,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方向。目前,我省引进和布局的汽车产业项目主要是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项目,300万辆汽车工程实现后,将形成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导的汽车产业体系,届时我省汽车产业全国领先、产业优势突出。

三、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动力电池研发生产水平行业领先。近年来,我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日益完善,逐步形成了西安、宝鸡为核心,咸阳、渭南、商洛等竞相发展的汽车整车产业集群。除了整车以外零部件配套方面,吉利在宝鸡的汽车发动机年产72万台已经投产。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西安比亚迪电池、三星环新动力电池、渭南天臣动力电池研发生产项目相继投产,我省动力电池研发生产能力有望领先,竞争优势突出。西安的三星环新动力电池3GWh生产线去年已实现满产,被列入国家《汽车动力蓄电池和氢燃料电池白名单》,在建产能完成后将达到4.0GWh。西安、宝鸡、渭南开发区围绕汽车产业配套,已经初步形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法士特伊顿轻型变速器有限责任公司落户宝鸡高新区汽车工业园

四、省委、省政府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效应日益显现,发展势头迅猛。西安、宝鸡是我省汽车产业主要聚集区,两市均把汽车产业作为新的支柱来培育,分别设立了30亿元的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汽车产业及零部件企业引进、技术创新、品牌升级等。最近省政府出台了支持汽车产业加快发展“九条”意见,将进一步加速弥补我省汽车产业发展短板,激发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活力。

贰 我省发展汽车产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当前我省汽车产业的发展正处在技术升级和消费结构的换挡期,实现300万辆整车的发展目标,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一、产业研发配套能力弱。研发配套是汽车产业链重要环节、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我省汽车产业前端性研究机构数量较少,多数重点试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设立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目前,我省汽车产业省内配套率平均不足40%,而江苏、上海、吉林等省(市)汽车产业本地配套率已经超出60%。我省有零部件企业100多户,但多数零部件企业属于二、三级配套,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电机、电控、动力总成等核心配件企业严重短缺。

二、高端化产品和品牌相对缺乏。从我省汽车产业链分布图景来看,目前我省整车企业全部是自主品牌,没有合资或独资的世界级品牌;多数车企还只是产品提供商,后市场开发不够,企业盈利渠道单一;相关上游材料提供商,多是供给普惠性材料,高端材料供给不足。

三、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有待提升。新能源汽车是我省汽车产业发展最大优势和重要突破口。前期,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主要依赖于政策扶持,目前车补政策调整,对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影响较大。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不足,动力续航里程有限,以及性能缺乏稳定性,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分布不均衡的弊端逐步显现。目前,互联网等新兴科技企业大举进入汽车行业,汽车产业布局和技术升级正在重塑,广汽、上汽、北汽等品牌车企全力打造开放、共享、全场景的汽车生态,增强企业效益和发展动能。我省汽车产品形态和生产模式变革缓慢,产品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不够,新产业新业态创新滞后。汽车产业开源创新、资源流动共享活力不强,企业经济效益与发展动能倍增效果欠佳。

四、个别重点在建项目因征地拆迁进展缓慢。目前,尽管汽车产业发展处于一个上升周期,多重利好叠加,但是汽车项目落地、产销预期目标实现受制于市场变化、企业战略调整、政策发力等一系列因素,加之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不可预期的困难和变数较大,“规划目标”不等同于“落地目标”。比如有些重点项目就因为征地拆迁原因进展缓慢,对如期实现发展目标造成了一定影响。

叁 认真落实支持汽车产业发展“九条”政策措施,大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努力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目前,我省汽车产业发展思路明确、政策措施有力,只要我们按照“做大整车、做强配套、做优服务”和“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思路,全力抓好整车汽车招商引资、在建项目服务保障、配套能力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突破发展、服务环境优化提升等重点工作,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实现做大做强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

一、狠抓在建项目服务保障,确保300万辆目标任务落实落地。一是深化细化推进思路。围绕“300万辆汽车工程”战略目标,聚焦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方向,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轻量化产业。加大汽车名优品牌培育和引进、产业升级、全方位创新、整零协同、产业链延伸,加快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奋力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建设世界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基地。二是进一步完善政企战略决策沟通机制。建立省市领导与重点企业领导定期会晤、战略决策、沟通交流和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加强与整车企业、重点零部件企业的沟通交流,及时协调解决领军企业战略实施、品牌升级、提质增效、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加大汽车产业市场研判,强化产能预警。定期组织汽车企业研判分析国内外市场变化趋势特征,强化汽车产能监测预警,动态跟踪行业产能变化,发布产能信息,引导企业、行业和社会资本理性投资。

吉利汽车宝鸡制造基地

提高产能利用率,完善供应链及质量管理体系

加快培育壮大汽车零部件产业

二、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引进和培育知名品牌汽车企业。一是大力引进和培育一线品牌汽车企业。对标丰田、北汽、特斯拉等一线品牌,引导比亚迪、吉利、陕汽、法士特等企业加大智能化、轻量化、前沿性技术研发,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提高产品性价比、品牌美誉度及市场占有率,全力打造世界知名品牌。引导宝华、通家、秦星、跃迪、金汉等企业强化品牌意识,积极申请“中国驰名商标”,争创“中国名优品牌”、“陕西名优产品”,尽快成为行业知名品牌。二是引导产品提供商向技术、资本及服务综合供应商转变。引导整车企业从单纯的汽车产品生产销售向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以及整体运营服务等领域延伸,积极开发汽车融资租赁、网络精准营销、电池换电与回收、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等业务板块。三是大力引进一批上下游关联汽车项目落户。系统科学有效地构建汽车产业招商地图,精心包装项目,推进实施“延链补链”招商策略,聚焦我省汽车产业链中缺失和关键环节引资引智。大力引进奔驰、丰田、北汽、长庆专用车等一线品牌车企、系统服务综合提供商等;积极跟踪德国采埃孚(ZF)、现代摩比斯等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以及上海电驱动、精进电动、台湾富田电机等新兴电机电控制造商项目投资动向。

三、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以发展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快打造我省高质量汽车产业体系。一是推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程。坚持纯电动、混合动力、先进燃油汽车战略取向,支持比亚迪、陕汽、吉利等新能源车企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大产品开发、市场推广、品牌打造,提高产能利用率,完善供应链及质量管理体系;鼓励通家等新能源专用车企,扩大新能源专用车市场占有率;同时,高度关注我国取消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的战略机遇,吸引特斯拉、德国电动车等企业在我省投资建厂;引导国家电网、特来电等新能源设施提供商加大智能充电桩、智能充换电站、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的开发和推广;支持引导单位及个人自建充电桩,尽快形成覆盖全省范围的充电设施网络。二是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及时跟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总体发展战略,支持引导吉利、陕汽等企业加大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攻关,以“ADAS驾驶辅助系统和车载互联终端”等为切入点,重点攻克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核心关键技术,加快开发智能网联汽车。积极申请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基地建设试点,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创新枢纽基地。三是推进汽车轻量化发展。以轻合金、高性能纤维等轻量化材料及热成型、温成型、激光拼焊技术和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推广应用为重点,加快汽车轻量化产品开发与应用,全力打造汽车零部件轻量化制造体系。

四、加快培育壮大汽车零部件产业,着力提高产业配套能力。一是提升汽车零部件产业协同创新能力。依托法士特创建汽车零部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整合产学研资源,提升零部件产业协同创新能力。支持引导汽车零部件产业从提供零件的配套向模块化、系列化发展,提高配套能力和水平。二是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重点突破。支持引导法士特、康明斯、汉德车桥、三星环新动力等零部件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发展动力总成、变速器、电控系统、三元锂等高性能电池、传感器、车载光学系统、车载雷达系统、控制芯片、高精度定位、车载终端和操作系统等配套产业。三是积极构建新型整零合作体系。引导整车企业制定品牌汽车零部件战略伙伴计划,探索构建成本共担、利益共享、产权保护等整零协作配套新机制;加大引导整车企业与优势零部件企业在研发、采购等层面深度合作,建立安全可控的零部件配套体系。

五、加大产学研协同创新力度,不断提升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推进“三电”技术创新。依托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建立技术创新平台,合力突破“三电”关键技术。动力电池,重点提升单体比能量和循环寿命,突破低温性能瓶颈;驱动电机,重点开发直流永磁电机及控制器,功率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整车控制系统,重点提升整车行驶品质与安全性能,提高能量综合利用率。二是引导跨界融合创新。围绕汽车产品、生产线、供应链及商业模式等环节,引导汽车与信息通信、道路智能交通、互联网的跨界融合。支持引导整车企业与蔚来、宝沃、汉腾等造车新势力开展研发和制造领域共享融合,打造开放共享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整车研发平台。支持引导企业建设数字工厂、智能工厂,融合原材料供应链、整车制造生产链、汽车销售服务链,实现规模化定制生产。三是支持发展汽车绿色制造。支持大型车企积极争取国家汽车再制造试点,完善报废车辆回收体系,以发动机、变速箱、发电机等零部件再制造为重点,推动重点企业推广应用激光熔覆、电弧喷涂、表面恢复性热处理等先进再制造技术,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基地。

猜你喜欢
整车汽车产业新能源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
基于滑门MPV的整车宽度优化
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
基于六自由度解耦分析的整车悬置设计
人机工程学在整车设计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基于启停控制系统的整车安全性策略
常熟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 深入探讨中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