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印太战略”评析
——战略不利地位的恐惧与对华遏制偏执

2018-11-18 11:50郑义炜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印太战略印度洋印太

郑义炜

由于中日实力差距的持续扩大,日本认识到其周边地缘政治格局已经出现了重大变化,进入仅靠日本甚至日美同盟也无法有效平衡中国影响力的阶段。日本虽然不是“印太战略”的唯一发起国,但是在战略推进上却最为积极,日本的危机意识强烈,由于在政治影响力、军事力量、经济实力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优势将越发明显,出于安全关切和地位关切,日本积极推动“印太战略”企图在更广阔的空间联合“印度-太平洋”两洋国家,重建针对中国的权力对比关系,改善甚至逆转日本在对华地缘战略博弈中的相对劣势地位。日本的“印太战略”是针对中国的长期地缘战略,随着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努力与两洋影响力的持续增强,中日两国已进入一个对抗性明显且将呈长期性的地缘战略博弈新阶段。

一、“印太战略”与日本对对华劣势的恐惧

“印度-太平洋”简称印太,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地缘政治概念,一个新的地缘政治概念的提出往往反映了相应空间内的国家权力关系已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空间”与“权力”是地缘战略最基本的概念,相关国家在特定空间上权力的聚合、扩张又或收缩将对地区内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造成重大影响。印太地区是指西太平洋至西印度洋这一带的海洋空间和其沿岸国家。[注]韦宗友.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调整及其地缘战略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10):141.“印太战略”的主要倡导国是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2017年11月5日,特朗普访日期间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就“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达成了共识。日本外务省对“印太战略”的表述为“自由与开放的海洋秩序与国际社会的和平、繁荣紧密相关,所有国家应尊重航行、飞行自由,以及其他符合国际法的海洋利用行为……两国元首强调了作为世界活力中心的印太地区的重要性,确认将共同努力维护区域和平与繁荣以确保印太的自由与开放。”[注]“日米首脳ワーキングランチ及び日米首脳会談”[EB/OL].http://www.mofa.go.jp/mofaj/na/na1/us/page4_003422.Html.

日本作为“印太战略”最积极的推动者,对自身在“印太战略”中的作用与影响做出了很高的预期。对于特朗普政府而言“印太战略”是对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修正,而对日本而言,“印太战略”最大限度满足了其扭转对华战略不利地位的迫切需要,日本清楚地认识到仅仅在日美同盟的框架内平衡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几乎已经走到了尽头,本就相当紧密的日美同盟再加强的效果有限,日本必须在一个更广阔的地理范围内打造一个针对中国的新地缘战略。

日本是一个海洋大国,自由、安全地进出太平洋和印度洋海上战略通道关系到日本的安全与繁荣,不管是资源输入还是经济贸易,海路的畅通对这个国家至关重要。[注]巴殿君,沈和.日本海洋安全战略模式的历史演变与内在逻辑[J].东北亚论坛,2017(6):16.日本对海上战略通道所担忧的最大因素是中国的崛起与由此带来的对相关海域的控制,日本作为一个在安全与经济上都严重依赖海上航线的岛国,对周边大国向海洋的权力辐射异常敏感,“印太战略”正是强烈的危机意识驱使日本在更广阔的地理范围内重新谋求取得对华地缘竞争优势的战略。众所周知,日本的主要贸易伙伴都不是集中在印度洋周边,因此,日本“印太战略”对华遏制的本质目的也就显而易见了。

据日本三井物产战略研究所的研究报告,由于“陆缓海紧”的地缘安全状况,中国对海洋的控制兴趣正在逐渐加大,多年来中国认为自身原本只是一个大陆国家的思维正在发生变化,今天的中国积极展开了更具扩张性的海洋战略,特别是中国原海军司令刘华清在1982年给海军制定的四步走战略正在稳步推进,这四步走战略分别是:

1.1982—2000年,中国构建沿岸海域的完全防卫能力。

2.2000—2010年,建成具有掌握第一岛链(近海)制海权的海军力量。

3.2010—2020年,进入第二岛链活动,并建造航母(正在进行)。

4.2020—2040年,阻止美国对太平洋、印度洋的独占性支配权,2040年海军力量要达到基本与美国在亚太地区海军力量等同的状态。[注]三井物産戦略研究所.アジア太平洋重視の軍事戦略へ転換できるか[J].戦略研レポート,2012(4):5.

中国海军四步走战略其变化轨迹是从保卫陆地国土的观点出发,再到沿海防御,近海防御,远洋防御,其活动范围也依次扩大。2018年4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包括“辽宁”号航母和052D大型驱逐舰在内的48艘军舰在南海海域举行海上大阅兵,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了南海海上大阅兵并在讲话中指出“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注]“习近平: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4/12/c_1122674567.htm.并且,随着海外利益的扩展,中国与印度洋、太平洋沿岸国家进行合作援建了可供商船与军舰停靠的港口等基础设施,中国在两洋的安全、经济、政治影响力持续上升。

“印太战略”是日本对于其战略不利地位的恐惧衍生出来的产物。日本认为,如果不能有效平衡中国影响力在亚太与印度洋的快速增长,会使其一旦面对中日关系的破局将陷入更加脆弱的危险境地,可能不得不接受在敏感问题上中国的安排。因此,在中日没有全面、彻底和解且存在领土主权争端的情况下,日本将一直是地缘战略上遏制中国的坚定支持者与关键实行者。[注]屈彩云.论日本与海洋国家结盟的历史演变[J].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6(6):108.2017年9月,安倍晋三出访印度,双方对印太地区的国际形势交换了看法,印度的“东进政策”和日本的“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得到了彼此更多的支持。[注]葛建华.试析日本的“印太战略”[J].日本学刊,2018(1):68.2017 年日本《外交蓝皮书》重点强调“在以‘印太战略’为首的外交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具有战略意义的国际合作。”[注]“外交青书 2017国際情勢と日本外交の展开·自由で开かれたインド太平洋戦略”[EB/OL].http: / /www. mofa. go. jp/mofaj/gaiko/bluebook/2017/html/chapter1_ 02. Html.由此,日本完成了把“印度-太平洋”从地理层面上升到一个统一框架内的地缘战略层面的转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日本“印太战略”其实质目标是要打造一个共同维护所谓自由、开放、基于规则的(liberal,open,rule)的“印度-太平洋”海洋秩序的伙伴团体,并将其进一步演化成针对中国的遏制体系。由于权力转移首先在中日之间成为现实,而日本视中国为修正主义大国,如再不采取行动将被中国的战略拓进不断边缘化,“印太战略”将是日本针对中国的一个长期地缘战略,反映了日本在大国权力对比失衡境况下面对中国崛起的无力感与中日关系激烈竞争的一面。

二、对华遏制思维下日本在印太地区的战略调整与布局

当今世界已进入大国战略对抗加剧的新时期,大国彼此的不信任感显著增强,在中东、欧洲、亚太地区美俄矛盾、中美矛盾、中日矛盾、欧美矛盾出现了不同程度激化,大国竞争性的一面越发明显。日本出于在地区实力对比上居于战略不利地位的恐惧,偏执地选择了对华遏制的方向,而不是采取实际行动,从根本上改善中日关系从而增加两国的战略互信。在“印度-太平洋”地区日本积极进行了战略调整与布局,以图进一步联合共同价值观的国家遏制中国不断增长的在西太平洋与印度洋沿岸地区的影响力。

(一)通过“印太战略”确保两洋海上战略通道安全

目前,日本石油资源的99.6 %依赖海外输入,其中85%左右来自中东地区,其运输通道从波斯湾、印度洋、西太平洋最后再到达日本,此外,日本43%的海上贸易必须要进出印度洋,印度洋居于日本海上运输线中心通道的位置,有重要的地缘安全与经济价值。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第二次执政后再次强调了“日本是一个纯粹的海洋国家,对海洋的依赖程度远远超出其他国家,所以海上通道的安全等于日本的安全,这是日本对外战略的基本着眼点”。[注]“開かれた、海の恵み―日本外交の新たな5原則”[EB/OL].http://www.kantei.go.jp/jp/96_abe/statement/2013/20130118speech.html.对于日本来说海洋通道是通向世界的唯一通道,而关键性海上战略通道主要在西太平洋与印度洋,由于西太平洋地区有坚固强大的日美同盟存在,日本是有把握自由、安全进出的。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快速发展与印度洋沿岸国家的关系,在日本看来是中国扩大势力范围的举措,必将影响到日本在印度洋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所以日本力推“印太战略”是其危机意识下主动塑造对其有利的地缘安全环境之举。

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十字路口”,日本以反海盗为借口建立“公海反海盗体制”,进而宣布保卫两洋海上通道。[注]李秀石.试析日本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扩张——从反海盗到保卫两洋海上通道[J].国际观察,2014(2):122.从中东到印度洋,从印度洋到马六甲海峡,这条极为重要的能源运输海上战略通道,不仅对日本,对中国也是极为重要的,通过“印太战略”日本加强了与印度洋国家的政治、安全合作对保障印度洋与西太平洋两洋海上战略通道具有重要意义,日本的战略实力也将随着“印太战略”的实践扩展到同样对中国而言是海上生命线的海洋战略通道。

(二)以构建“自由开放的印太”为名渲染中国威胁

从中东经过印度洋到西太平洋的航线,不光对于日本,对整个世界经济来说都有着重要影响,居于中心地位的印度洋战略通道的安全、稳定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海洋秩序来说有着极其巨大的意义。[注]黄河.美国地缘政治战略演变中的遏制思维:从“选择性遏制”到“印太战略”[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75.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成长为能源进口大国,对中东、印度洋海上战略通道的重视与时俱进,援建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口,缅甸的实兑港,孟加拉的吉大港,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并顺利取得了这些港湾的使用权,对此日本表示强烈的不安与猜忌,试图抹黑中国对这些港口的正常使用,对外渲染所谓中国“珍珠链战略”,称中国在孟加拉、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国修建港口会大幅强化对印度洋沿岸的控制,并成为将来中国海军在该区域进出的战略据点。

日本坚持认为今天的中国对领土主权与相关的海洋权益有很强的保护意识,并会为了国家的核心利益而不惜动用武力,在东海、南海地区,中国以远远超过其他邻国的军事力量为后盾,频频做出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为。而对于印度洋这样的远海地区,中国也通过在沿岸国家修建港口并出售武器取得了实质性影响。日本基于对中国保护正当、合法利益与相关国家发展互利关系的歪曲解读必然导致其“印太战略”以渲染中国威胁为主调。

日本地缘战略的逻辑主线与美国几乎如出一辙,他们的地缘战略思维都是以遏制中国在东亚大陆与西太平洋、印度洋不断生长的影响力为出发点。在对华制衡上,日本甚至比美国更为激进。为了确保日本在任何时候都能自由、安全地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活动,日本不断提高与印度、澳大利亚、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合作水平,强调各国都要遵守自由、开放、规则的国际海洋秩序。日本重点拉拢印度,旨在对中国形成钳制之势。尽管中国一再澄清所谓“珍珠链战略”是外国别有用心的势力为了抹黑中国而主观臆造出来的说法,但印度仍然认为中国在印度洋沿岸国家获得的战略据点像项链一样将印度牢牢包围,中国海军的力量辐射逐步扩大到整个印度洋,对此,印度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修建新海军基地作为回应。[注]胡潇文.从策略性介入到战略性部署——印度介入南海问题的新动向[J].国际展望,2014(2):103.也正是基于日印两国对于中国在印度洋正常活动与沿岸国家发展合作互利关系的负面认识,让日本与印度在“印太战略”的合作具有一定的共同基础。[注]Patrick M Cronin and Darshana M Baruah.The Modi Doctrine for the Indo-Pacific Maritime Region[J]. The Diplomat, December 2, 2014,p.16.

(三)推动“印度-太平洋经济回廊”实施经济引诱

随着亚太各国和印度洋各国在经济方面相互依赖关系的发展,日本认为一个“印度-太平洋时代”正在到来,日本学者菊池努教授指出“在经济全球化与东亚经济影响范围扩大的趋势下,加上印度‘东进政策’的加成效果,东亚和印度经济的联系正在显著增强……特别是在经济合作领域,印度太平洋正在逐渐迈向一体化”。[注]菊池努.インド太平洋の地域秩序とスイング·ステーツ(Swing States)、地域制度[J].インド太平洋時代の日本外交―Secondary Powers/Swing States への対応,2014(3):1.从全球经济发展格局来看,印太地区国家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重心,一条“印度-太平洋经济回廊”正在形成。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在2015年1月18日访问印度时发表演讲宣称“在印太时代,日本和印度是特别的合作伙伴关系……印太地区成为世界繁荣中心的时代正在到来”。[注]“インド太平洋時代のための特別なパートナーシップ”[EB/OL].http://www.mofa.go.jp/mofaj/s_sa/sw/in/page22_001770.html.而印度的“东进政策”也渴望在更广泛的区域谋求利益,“印太战略”正好给了印度一个跳板。[注][美] 詹姆斯·R·福尔摩斯,安珠·C·温特,吉原恒淑.印度二十一世纪海军战略[M].鞠海龙,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33.

为了从经济上配合“印太战略”的实施,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主动提出要争取在2019年前把日本对印投资与进驻企业数量都增加一倍,“日印有经济上的互补性,也有地缘政治上进行合作的巨大潜力,要通过日本和印度这两个亚洲最主要的民主国家共同努力,为亚太地区的安定和繁荣做出贡献”。[注]“日印ビジネス·リーダーズ·フォーラム 2014 共同報告書”[EB/OL].https://www.keidanren.or.jp/policy/2014/072.html.日本主张的这种“战略性经济合作”,已经不单是纯粹经济上的联系,包括了印度洋海盗问题的对应,印度洋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航行,地区反恐等领域合作。此外,东南亚、南亚经济圈和交通线已经呈现雏形,“印太战略”也将加强日本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往来。日本还竭力拉拢太平洋诸岛国加入“印太战略”阵营。2018年5月19日,在每3年举行1次的“太平洋岛国峰会”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会议主旨宣言中推销“印太战略”,“将太平洋与印度洋割裂开来的习惯认识归根结底是人为的、权宜性的,两大洋实际上是联为一体的。”[注]“日本拉拢太平洋岛国推销印太战略”[EB/OL].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90230.本次峰会共有18个太平洋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与会,在日本坚持下会议最终通过了将“印太战略”写入会后发表的领导人共同宣言,日本承诺将在3年内向与会国提供550亿日元的经济援助。

(四)诱导印度继续“东进”介入南海地区事务

“印太战略”不仅是日本要强化其对印度洋、太平洋两大洋的战略存在,而且企图诱导让印度洋沿岸国家也参与到太平洋事务,特别是希望印度在南海地区进一步发挥影响力。日本政府不惜要求防卫省以低廉价格将武器装备出售给印度,以此讨好印度政界与军界插手南海地区事务,“我们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巩固我们与印度的友好关系,所以着眼于尽可能降低价格。”[注]“日本廉价向印度出售军备 怂恿印度插手南海牵制中国”[EB/OL].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9-12/doc-ifxvukhx4909679.shtml.

日本正在主动诱导印度共同提升东南亚各国的海军力量,并与东南亚各国进行联合军事演习。日本的“印太战略”与其防卫战略实质上是一种叠加推进的状态,通过军事援助、出售或赠送武器装备、联合军事演习等方式深层次发挥其战略的执行效果。日本的“印太战略”如果真能实现既增加日本在印度洋的影响力,又能把印度拉入南海地区共同抗衡中国,无疑会对中国形成一个较大的牵制,使中国腹背受敌。日印越、日印印尼、日印新的共同军事演习也正是日本下一步要追求的目标,以此团结所谓“海洋民主国家”削弱中国向海洋方向辐射权力的影响,并给中国维护海洋权益制造障碍。[注]杨鲁慧, 陈祥军.后冷战时期日本海权防卫战略的转型及对中国的影响[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7(1):97.

三、印太地区国家与日本“印太战略”的分歧

日本“印太”概念的提出和“印太战略”的实施,其最终目的是组建一个横跨太平洋与印度洋地区针对中国的遏制体系,从而改变中日地缘政治力量对比日方相对弱势的局面。然而,正因为日本的“印太战略”带有明显的对华敌意,结盟化、排他化的倾向明显,因而并不会给两洋地区带来繁荣与稳定,印度洋沿岸与东盟国家对此战略的参与持相当谨慎的态度。而此战略的坚定支持者美国、澳大利亚也只代表太平洋地区的力量,无法完成“印太战略”所要实现的两洋遏制体系,正是由于日本“印太战略”对华遏制的明显敌意造成其先天的战略局限性。

(一)在印日“印太战略”上的分歧

“印太战略”能取得多大程度的成功客观上主要取决于美日印澳四国,美国和澳大利亚都是“印太战略”的忠实倡导国,特别是特朗普政府赞赏日本推行“印太战略”的积极态度,认为有助于美国战略减负。[注]赵明昊.“美国优先”与特朗普政府的亚太政策取向[J].外交评论,2017 (4):134.而印度的立场与参与程度还并不完全符合日本的预期。根据美国普华永道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预测,按照市场汇率中国GDP总量将在2030年左右超过美国,乐观情况下甚至可能会等于美日GDP加起来的总量。[注]“普华永道:2030中国GDP将超美成为头号经济大国”[EB/OL].http://world.huanqiu.com/weinxingonghao/2017-02/10106953.html.到那个时候,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将出现剧烈变动,“一国与邻邦关系的好坏,特别是与强大邻国关系的好坏将严重影响该国的安全,如果两个国家爆发战争,其地理位置越靠近,双方国力的抵消程度就越大。”[注]张文木.欧美地缘政治格局的历史演变[J].地理教学,2007 (5):5.日本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相邻大国,从地缘政治的力量投递与距离正相关的规律来看,中国持续崛起对地缘安全环境带来的冲击,在本区域内的日本首当其冲。因此,不难理解印度的战略动向就成为一个平衡局势的关键变量,随着印度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印度将不光对印度洋地区,甚至将对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果日本能够成功拉拢印度共同应对中国不断上升的国家实力,那么届时美日印澳四国联手将大大减轻日本所面临的压力,相反,如果印度被中国拉拢过去,那么亚太地缘战略格局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失衡。

另根据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30年,美国、日本和其他G7成员国的名义GDP总额仍然将是中国GDP的1.8倍左右,但是,如果中国成功拉拢印度,东盟以及韩国加入其主导的阵营,中国与这些国家的GDP合计将与届时的G7成员国GDP总量持平。所以无论如何,不管是太平洋还是印度洋地缘战略,拉拢印度都是至关重要的。印度是加入维护自由、开放、规则的国际海洋秩序的民主国家阵营,还是倒向中国阵营,都将对印太地区战略力量的平衡带来剧烈波动。

冷战结束后,在亚太兴起了多个地区合作组织,印度并不是这些组织的成员国,已经普遍被国际社会接受的“亚太”概念显然把印度边缘化了。[注]林民旺.“印太”的建构与亚洲地缘政治的张力[J].外交评论2018(1):21.但是美日澳共同推动的“印太战略”则凸显了其在地缘战略上的重要价值,印度据于被争相拉拢的中心地位,显而易见,“印太战略”为印度的大国野心注入了强心剂,近年来经济发展成果傲人的印度其施展拳脚的战略空间因此会得以扩大,“印太战略”为印度超越传统的南亚与印度洋地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注]吴兆礼.“印太”的缘起与多国战略博弈[J].太平洋学报,2014(1):34.

然而,日本“印太战略”要想拉拢印度深度参与其中依然困难重重。就算如日本所言,日印享有相同价值观,“印度-太平洋经济回廊”正在形成,但是,印度作为一个区域性大国有自己独立的外交和安全战略,对于日本、美国和澳大利亚坚定推进的“印太战略”,印度实际上还是有所保留的。印度政界也有声音认为,与太平洋国家加强在安全领域合作能否给印度带来更好的周边安全环境并不确定。不难考量,印度对区外大国的“印太战略”明显存有疑虑,在赞同所谓相同价值观的情况下,也害怕区外大国深度介入“印度人的印度洋”,由此造成在印度洋海域对自己国家利益的侵蚀,这些因素都是印度在迎合“印太战略”所有战略合作时必须要深思熟虑的。

具体分析,印度对于“印太战略”主要在三个方面与日本的预期存在分歧。

1.“印太战略”与印度不结盟的传统外交政策相矛盾。众所周知,日本的“印太战略”是要联合印太地区所谓享有共同民主价值观的国家,共同结成一个抗衡中国的两洋遏制体系。但是,印度的传统外交政策是不结盟,尽管印度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但目前中印关系依然处于较好水平,深度参与遏制中国的“印太战略”有损害中印关系,况且印度还是“金砖国家”成员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也远远超过日印双边贸易额。

2.印度对区外大国借助“印太战略”介入印度洋事务怀有戒备。“印太战略”最大程度符合的是日本等国的国家利益,印度担忧过分响应这一战略会导致印度成为日本等区外大国对抗中国的一枚棋子,日本、美国对印度洋地区事务的深度介入也稀释了印度在其传统地带的主导权。

3.印度对于“印太战略”参与的目的更多体现在维持不结盟外交传统的立场下,期望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对印度经济加以提携与援助。

印度深知自身在“印太战略”中的分量,也利用这点来获取实际的好处,在“印度-太平洋”各战略力量中间维持一个平衡的姿态,以使其最大限度为印度的国家利益服务,印度对“印太战略”实际是持一种有限参与的态度。

(二)东盟、印度洋国家与日本在“印太战略”上的分歧

日本的“印太战略”强调日印联手是关系到战略成败的重中之重,然而如果忽视掉其他的印太沿岸国家,就无法形成一个全面有力的围堵体系,但是“印太战略”在顶层战略设计上有悖地区稳定与和平的主流精神,印太地区中小国家对“印太战略”对华遏制的实质目的并无多大关心。

位居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关键位置上的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是两支不可忽视的地区战略力量,同时这两个国家也是G20成员国。澳大利亚早在2013年的国防白皮书中就首次明确导入了印太概念,认为“印度-太平洋”正日渐成为一个单一战略弧,一直是“印太战略”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然而,日本另外一个想要拉拢的区域重要力量印度尼西亚却态度相对冷淡。印尼认为印太地区存在着大国竞争加剧,战略互信缺失、领土主权争端僵持不下等种种重大矛盾,如果想把“印度-太平洋”变成一个整体稳定的和平之海,一个思路就是依循东盟成立的经验,先把相关国家联合起来签订一个类似《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条约。显然,这与日本意图实现的“印太战略”相去甚远,因为日本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联合更多的国家组成一个针对中国的遏制体系。印尼对日本“印太战略”的表态普遍反映了东盟国家对这一遏制中国的地缘战略持谨慎态度,虽然欢迎日本等大国通过此战略在经济上加大力度扶持两洋沿岸国家,但却不想成为防范、遏制中国的支点。因此,以印尼为首的东盟各国参与此战略的动机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是有根本区别的。

日本推进“印太战略”的一个难点还在于印度洋沿岸的中小国家和中国关系远比日本密切,经过中国的多年经营,这些国家在经济与军事上都对中国有较高的依赖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是日本、中国、印度都十分看重的印度洋沿岸国家,日本一直认为孟加拉是中国“珍珠链战略”的重要战略支点,中国正和孟加拉国合作迅速推进吉大港的港湾建设,孟加拉军队对中国武器进口的依赖度也很高。而斯里兰卡居于把中东、印度洋、太平洋连接起来的海上通道要冲位置,中国目前也和斯里兰卡共同推进汉班托塔港建设,斯里兰卡对中国武器的依赖度还在不断提高。为了抗衡中国已领先的影响力,2018年1月,日本外相河野太郞接连访问了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三个印度洋沿岸国家,向三国承诺提供基础设施援助,并借此推销安倍政府“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注]吴怀中.安倍政府印太战略及中国的应对[J].现代国际关系,2018(1):17.

日本在推动“印太战略”的过程中已意识到对印度洋沿岸国家影响力不足的现实状况。事实上,经过多年的经营与互利合作,中国在印度洋沿岸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国已经具备了相对日本的先发优势,而且这些国家与中国无任何重大矛盾,日本的“印太战略”特别是在印度洋中小国家的吸引力几乎全盘落后于中国,在战略布局上中国已经领先一步。

四、在印太地区对日本进行战略反制的思考

一个新的地缘战略的出现往往反映了相应空间内国家权力关系已经出现了明显变化。随着中国持续崛起带来相关空间内地缘政治权力关系的状态变化,周边大国地缘战略的调整往往视中国为关键因素。[注]孙学峰,黄宇兴.中国崛起与东亚地区秩序演变[J].当代亚太,2011 (1):21 .日本的“印太战略”明显会加剧当今已然越演越烈的大国战略竞争,尤其是把中日矛盾扩散到“印度-太平洋”范围,不但会对中日关系造成损害,甚至会引起两洋地区局势动荡。地缘战略具有明显的空间性与竞争性本质,中国为了保障在太平洋、印度洋的合法权利与正当利益,必须对日本敌意明显的“印太战略”做出回应。

(一)中国应将日本视为长期地缘战略竞争对手加以防范

地缘战略角色的界定是相互建构的,一个国家的战略角色在自我定位与他者界定的互动中最终形成,中日的战略角色定位除了自我定位之外,彼此都是相互影响巨大的“他者”,日本在过去一直通过贬抑强大的“他者”中国来确认自身在地区内的领先地位与其现代性。[注]周宁.巨大的他者:日本现代性自我想象中的中国[J].天津社会科学,2011(5):34.日本的“印太战略”也正是这一深层次战略传统的延续,正是由于日本对于中国是地缘战略竞争对手的界定,中日实力易位让日本感到强烈的不安与恐惧,这也是日本战略界如今制定对华政策的主要依据。[注]朱晓琦.日本学界的海洋战略研究——核心议题与研究趋势[J].国际政治研究,2015(6):84.日本学者秋山昌广认为权力转移将从中日实力的易位进一步体现到中美实力的逆转,甚至在美国加大强度打造对华遏制包围圈的情况下也无法根本改变这种趋势。[注]秋山昌広.日本をめぐる安全保障:これから10年のパワーシフト[M]. 東京:亜紀書店,2014:211.因此,日本的战略焦虑感与日俱增,日本几乎不会再放过任何有助于改善与中国打交道所处劣势地位的机会。一方面,在中日双边关系上,日本强调中日友好的必要性,并重视与中国经济贸易的紧密关系,自从“购岛危机”后在双边问题上日本鲜有主动刺激中国的进一步动作;另一方面,日本没有放松在更广阔的地理空间致力于联合区域外国家遏制中国。“中日战略性碰撞和角力的时代刚刚开始,双边关系尚未完全定型,正在经历一个历史性重构的漫长过程。”[注]门洪华.日本变局与中日关系的走向[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 (1):72.由于东亚主导权、历史宿怨、岛屿主权争端、东海大陆架海洋权益争端等因素,日本对华战略遏制偏执甚至比美国更为强烈,中国要清醒地认识到日本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都将是一个主要的地缘战略竞争对手,在与其发展正常互利关系之外,要重视在东海海域持续给日本施加适当的军事压力,使其主要军事力量被吸引在东海方向而无暇南移,中国海军、空军穿过第一岛链的训练,在冲绳与钓鱼岛周边的活动要继续加强,使日本的主要关注点始终限定在其所谓的“西南诸岛”。

(二)始终牢牢把持中国与印度洋沿岸地区经济、安全合作上的先发优势

日本“印太战略”政治与军事色彩浓厚,但是弱点是经济上与印度洋沿岸诸国的联系大大弱于中国,中国与南亚和印度洋国家的经贸联系与人员交流也明显强过日本,仅仅是打出相同“价值观”的旗号,日本的“印太战略”执行效果必将大打折扣且无法保证连续性。

中国在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缅甸等国援建的商业港口,被日本渲染成军舰补给据点。[注]刘潇湘.安倍价值观外交的海权向度解构[J].东北亚论坛,2016(3):124.2009年以后,在索马里海域反海盗的中国舰艇在塞舌尔接受补给,中国和毛里求斯的关系也在加强,中国进出印度洋的立足点从东西两面正不断增加。此外,印度洋国家对中国在军事上有依赖关系,特别是中国对巴基斯坦一直进行大规模军售。日本竭力渲染中国与南亚国家合作修建的港口会造成安全威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这些地区事实上取得的先发优势。

尽管日本和印度两国在安全保障、经济合作领域有重要共同利益,日印双边贸易在最近10年来也在不断扩大,但如果与中印贸易额比较,日印两国的经济联系尚处于远远落后的状态。实际上,虽然早在2011年8月日印自由贸易协定(FTA)已经生效,但两国的贸易额仅仅相当于中日贸易额的约二十分之一,中印贸易额的约四分之一的水平。[注]小島眞.戦略的重要性を帯びた新次元の日印経済関係[J].世界経済評論,IMPACT,2014(2):3.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日本企业虽然对印度的长期发展潜力看好,但考虑到印度基础设施不完善、种类繁多的征税、投资渠道信息不足等因素,对印度直接投资增长缓慢,远远落后于日本对中国、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直接投资,日本对于其他印度洋沿岸国家的经贸合作水平更是大幅落后于中国,而这一状态必将影响日本“印太战略”的收效。

到现在为止,日本的“印太战略”重点放在两大洋和其沿岸国家,这种倾向性导致对南亚内陆问题几乎没有任何关心,然而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与巴基斯坦长期局势紧张,日本的“印太战略”要依靠外交、军事、经济三方面政策来具体实施,面对中国与印度洋沿岸地区经济、安全合作上的先发优势,如果“印太战略”实践的效果长期达不到日本预期,中国有必要警惕日本在南亚内陆问题与中印边界问题上偏袒向印度的可能。

(三)巩固、发展中印关系从根本上防止印度靠拢“印太战略”

日本坚持认为,越来越自信的中国正不断完善其“珍珠链战略”,除了在印度洋沿岸建立长期活动据点之外,还将在西非、南太平洋岛屿国家、中南美洲等地区发展出新的“珍珠”据点,“珍珠链战略”权力辐射范围将不断向全球延伸。[注]金田秀昭.中国の「戦略的海洋侵出—グローバルに広がる「真珠の首飾り」[J].外交,2013(4):125.然而,印度既不是日本的盟友,也不是美国的盟友,日印之间的战略协作无法达到日美同盟的高度。日本寻找战略合作伙伴从历史传统上看充满了极浓厚的功利主义与现实主义色彩。[注]段廷志.日本结盟战略与实践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3 :1.虽然和印度要达成真正的同盟关系不可能实现,但日本对日印关系定位为“无限接近同盟关系的战略合作伙伴”[注]吴怀中.“特朗普冲击”下的日本战略因应与中日关系[J].日本学刊,2017(2):1.

由于印度是“印太战略”重点拉拢的对象,中国不能对印度未来可能的偏向视而不见,应以更积极的措施和明确的态度阻止印度与日本、美国等国的战略靠拢。不得不承认,中国很难在外界渲染的“珍珠链战略”实则是与印度洋沿岸国家正常互利的经济、安全合作这一点上取得印度的完全信任与谅解,然而,中印是成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是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关系多年来总体取得了长足进展,特别是2017年中印洞朗对峙的和平解决证明中印关系并不是外界想像的那样脆弱。2018年4月27至28日,印度总理莫迪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武汉举行了非正式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增加两国的政治互信,妥善处理边界争议。[注]“武汉习莫会:中印增加战略互信”[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8/05-03/8505293.shtml.这已经是两国最高领导人自2014年以来的第12次会面,两国高层在敏感问题上保持着密切与坦诚的沟通。中印在金砖国家组织也保持着良好合作,印度还正式成为上海合作组织与亚投行的成员国,中印关系多方面的高水平合作都让日印关系黯然失色。中国可以进一步持续分化印度与日本“印太战略”的战略靠拢,让印度明白区外大国的“印太战略”会对印度在印度洋的利益造成冲击。对于印度来说很重要且明确的一点是,无论从经济、政治还是安全层面,中印关系比日印关系要重要得多。中国无法改变日本“印太战略”的决定,但是可以影响“印太战略”的重要参与方印度对此战略的支持度,使其在参与“印太战略”任何实际行动之时,都要考虑到损害与中国关系的风险。2018年6月1日,印度总理莫迪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发表了主旨演讲,演讲未提及印度与“印太战略”的关系,而对中印关系的前景表示乐观。[注]“莫迪香会演讲让美国拉拢印度构想破灭”[EB/OL].http://news.china.com.cn/world/2018-06/04/content_51634219.htm.中国并无力要求印度在中日之间做出单边选择,但有能力通过巩固、发展中印关系使其相信不深度参与“印太战略”是有利于印度国家利益的。

五、结 语

当今世界已进入一个大国战略对抗加剧的新时期,“印太战略”具有明显的对华遏制战略目的,将对印太地区产生消极影响。日本虽然不是“印太战略”唯一发起国,但却是最积极的实行者,中国持续崛起带来的地缘政治力量格局的变动与冲击日本首当其冲,权力转移首先在东亚的中日之间成为现实,这导致向来擅长结盟战略的日本在更广阔的区域去寻求平衡中国的力量。基于应对中国在两洋影响力扩大的根本考虑,“印太战略”将是日本未来对华长期执行的地缘战略,只要日本不切实认识到中国的强大不是威胁,这种战略不利地位的不安全感和对华遏制的偏执就不会消失。中国必须清醒认识“印太战略”对华遏制的目的,跟踪评估其战略实施效果,以积极的行动瓦解其战略围堵,坚定维护在太平洋、印度洋地区的合法权利与正当利益。

猜你喜欢
印太战略印度洋印太
拜登政府“印太战略”解析
拜登政府“印太战略”解析
印太战略:深化与勾连
警惕印太战略“实心化”
去印度洋
参不参与“印太战略”?韩国一天三改口
安倍要拿“印太战略”遏制中国?
从策略性介入到战略性部署
海啸·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