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典型榜样的回顾

2018-11-18 16:14李友臣
西部大开发 2018年4期
关键词:生产队社员大队

文 / 李友臣

1980年前,每年的九十月间,我们大队在经过“三秋”(秋收、秋种、秋管)跨入第四季度之时,农村的农民(当时统称为社员)就会绷紧神经,关注着一年一度的生产决算结果,因为,决算是一个生产队全年生产成效的总结,是每个家庭一年生产收获所得的最后结果。平时开会爱说闲话和爱打瞌睡的人,在生产队会计公布决算结果的社员会上,都会自觉的全神贯注地去听人家和自家的决算结果,因为这个结果像法院的宣判书一样,决定了一个生产队和一个家庭及每个人的命运。三顶不同的帽子会戴到不同的家庭头上,一顶是劳多人少的分红户,一顶是人劳均等的一般户,一顶是人多劳少的超支户(即困难户)。生产队搞的比较好的前两种户居多,搞的不好的是后两种户居多。我们大队一直在后两种上稳坐,所以也一直处在“吃粮靠返销(当年缴给国家的统购统销粮,再返销给困难户)、生产靠贷款(借银行的钱)”的境地,年复一年,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干群关系、户族关系、群众关系在不断地发生裂变。生产搞不上去,干部怨群众,群众骂干部,滞后的以生产队为生产经营的核算单位的管理模式,在进一步走向溃散的边缘。干部感到孤立,群众难领导;群众感到生产队没干头,没盼头,消极怠工,失去主人翁的生产积极性。到后来,这口大锅饭已实在难以支撑生产队社员的基本需求,到了吃不饱,穿不暖,没钱花,基至艰难困苦的地步。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是大队干部最难当的时候,也是生产小队干部最易撂挑子(辞职)的时候。到冬季,社员和干部也不得不像寒冬一样,以一颗冰冷的心围在柴火旁,召开大会挑选下一年的新任队长。而往往挑选出来的队长没一个愿意干的,大队干部就要夜以继日的进行动员和说服工作,直到勉强任职为止。就在1980年9月,这一幕又即将来临的时候,我作为一个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的领头人,又愁又心绪万千,面对现实,如何使寺底大队恢复生机,插上翅膀腾飞,这是个难答的试题,无计可施,无词可答。

9月下旬,我在翻阅大队订的报纸和杂志时,突然发现红旗杂志上全文刊登的中共中央“75”号文件和一篇署名吴象的《阳关道与独木桥》的文章。如饥似渴的我好似看到粮仓、走到了泉水旁一祥,一口气把这两篇文章读了几遍,并对我感兴趣的主要片段进行研究,结合我大队的实际,从文章中寻找答案。特别是文件中“在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的表述,让我思考了良久。当时想,我们大队是一个山不山、川不川的地方,属于什么类型还难以定论,我当时认为贫困是符合我大队实际的,也符合文件精神的,不是山区也可实行“联产承包资任制”(实际是大包干)。

“你们干了件我都不敢干的事,你们的工作走到全省前头了。农业搞上去了,副业、工业也要搞上去。”

我在深思熟虑、思想上认定成型后,就去太要公社找党委书记王崇德。见面后,我不敢直言我的想法,而用旁敲侧击的办法,说寺底大队的工作实在难搞,我想辞职。要我干也可以,我就要从寺底大队实际出发,另想办法。王崇德书记想了一会说:“只要你能把寺底大队工作搞上去,公社党委可以给你寺底大队特殊照顾。”就这样我如获至宝,回家后,走访了社员群众,取得了大部分人的赞同。我立即召开支部成员和大队干部会,提议我们大队要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并讲清了自己这样做的依据和实施的构想及方法步骤。在取得大家的一致赞同后,又召开了大队和生产队全体干部会,同大家议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紧接着就抽调人员,成立组织,为统一作休,大队统一办灶,统一指挥、分头实施。就这样震惊全县、轰动全省的可谓农业土地经营管理的历史变革的工作队伍,在寺底大队大张旗鼓的开展了各项工作。

在土地丈量到户,果园、农机具还没有分配到户之时(大约在1981年1月初),由县农工部副部长孙富谦同志带队、公社副社长张居仁同志陪同,一行8人的“疏导”小组,到我大队做阻止工作。他们来了后,让我们立即停止此项行动的一切工作,将已划分了的土地收回来,恢复原生产队一切建制。时为全国劳模和全国人大代表的山秀珍同志(本县西堡障大队妇女主任),也劝我不要这样搞,搞下去是会丢官、犯罪、坐牢的。并说:她是土地革命后,第一个拉牛入社的带头人。后来,地委工作组和省委调研室分别就如何贯彻中央“75”号文件,分别在1981年前半年和后半年来到我大队调研。我们的应对办法是“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大包干”。调查社员群众也没有一人说出实情。

1982年5月10日,省委书记马文瑞同志在地委书记刘西平和县长孙万豪的陪同下,来到寺底大队调研。马书记对我说:“你们干了件我都不敢干的事,你们的工作走到全省前头了。农业搞上去了,副业、工业也要搞上去。”

马书记走后,各级领导和各个部门不断来人学习经验。地区和县、社把寺底大队树为农村改革的榜样。我们大队党支部被渭南地委评为“先进党支部”,我个人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83年3月1日,太要公社人代会选举我为太要公社副社长。

猜你喜欢
生产队社员大队
塬上千阳(外一篇)
浅析生产队政治夜校对农民的影响
让文学激扬青春
塬上千阳(外一篇)
人民公社女社员
A Commentary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Sho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cumentary Translation
驱猴大队
大队委员也有烦恼
这个土地政策不容更改吗?
把好豆种换给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