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2018-11-18 14:36王熙
记者观察 2018年16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高素质技工

文/王熙

在“中国制造2025”引领下,我国制造业第一个十年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适应现代企业岗位要求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重任落在技工院校身上。创新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保障。但是在当前我国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技工院校师资队伍中缺乏企业工作精力的青年教师居多;和技工院校偏重的教学任务相比,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对双师型教师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激励机制以及部分技工院校在改革创新、实践教学研究等方面投入不足,教师通过培训、交流、进入企业挂职等途径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机会欠缺,导致技工院校实践教学和现代企业要求脱节等现象依然存在。那么,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技工院校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一、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促 进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提高

对于技工院校的青年教师而言,仅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肩负起实践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的重任。针对当前技工院校青年教师居多的现状,技工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制定出科学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技工院校要尽量多给青年教师提供锻炼平台,通过校内“青蓝工程”,将青年教师分批、定期送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以及将青年教师派到生产一线有针对性地提高其解决短板的技能等方式,让青年教师在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领下、在企业挂职锻炼的契机下,快速掌握现代企业的新理念、新技术,快速、有效地提升其实践教学能力,将青年教师培养成高素质的一体化双师型教师。

二、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引入高素质兼职教师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技工院校要加强内部教师培训,从而促进他们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培养起高素质的一体化双师型教师,还要善于引进外援,通过引进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各大企业生产、科研一线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进一步优化技工院校的师资队伍结构。技工院校应深化校企合作,将合作企业中拥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挖掘过来,还应建立现代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资源数据库,聘任、储备大量实践经验丰富、操作技能娴熟的能工巧匠作为技工院校的强大师资力量及后备力量,在缓解当前技工院校师资数量不足现状的同时促进师资队伍整体实力的有效提升。

三、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为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技工院校应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机制。实践教学是培养理实结合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技工院校在职称评定、绩效工资等方面应该向从事实践教学、科技创新的教师倾斜,对那些在实践教学中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比赛获奖以及在产学结合、专利研究等方面取得成果的教师在职称聘任、考核、绩效工资发放上优先考虑,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制度,激励教师投入到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效果、从事科技创新的大潮中来。对于那些从企业挖掘过来的兼职教师,技工院校也要提高待遇,使他们从事实践教学以及科技创新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挖掘出来。

四、进一步加大师资培训经费的投入,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无论是实践教学基地还是科技创新基地的高效运行都离不开具有一体化教学能力及较高综合素质的教师作为保障。因此,技工院校应进一步加大师资培训经费的投入,通过开展常态化的微课竞赛等方式加强校本教研,在校本教研过程中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技工院校还应加强区域内校际沟通、交流,使教师在互相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另外,技工院校还要定期邀请业内专家来学校举办座谈会,将新技术、新思想、新方法及时传递给教师,帮助他们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实践教学技能。

五、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为了加强创新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技工院校应多措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教学理念先进、一体化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人才、推进我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进程服务。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2025高素质技工
2022年山西将培训高素质农民6.6万人
乡村如何培育高素质的农民
陕西2021年将培育高素质农民2万余人
从技工到英雄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技工与专家
浅谈技工院校UG/NX4.0教学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