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保持定力“六知”

2018-11-19 23:21王贵胜
党课参考 2018年7期
关键词:知人知法定力

〉〉〉〉〉 王贵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有了定力,才能炼就金刚不坏之身。真正有定力的人,魔鬼也拉不走。保持强大定力,关键要做到“六知”。

知止

儒家经典《大学》开篇讲到:“知止而后有定。”知止,就是要知底线,知道人生该在哪里止步。古往今来,凡是成就大业的人,都是能够管住自己的人。有的人在“潜规则”面前,没有选择知止,而是突破底线、逾越红线。有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内心的贪欲就像吸毒一样,吸上了就会产生致命的毒瘾。要保持定力,首先要不迈第一步,知止从第一次做起,牢记“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光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想“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必然会被绳之以法。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两个人知道的事就不是秘密。

知耻

孟子讲:“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这里的“恶”正是“耻”。自古以来,人们一直把“礼义廉耻”作为“国之四维”。中华民族“知耻”的文化血脉,传承了无数仁人志士的佳话。文天祥把投降视为奇耻大辱,宁愿选择慷慨赴死,最后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句,这就是孔子讲的“知耻近乎勇”。知耻之人,才会立天地正气,塑完美人格。有了知耻之心,才会清廉自守。知耻,关键要从诚意、正心、修身做起,从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做起。有了知耻的灵魂,才会雷打不动、刀枪不入。

知人

孟子讲“知人论世”,老子讲“知人者智”。知人是一种智慧,也是一门学问。看一个人的境界,主要看他身边的朋友。交友之道,要有一双慧眼,亲善君子,远离小人。有的领导干部与势利小人为友,一步一步被围猎,一点一点被套牢,最终栽在这些自以为最亲密、最信任的人手里。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净化朋友圈,真正有一片山清水秀的交友天地。

知足

人的欲望就像一个无底洞,可谓欲壑难填。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我们,要常思贪欲之害。古人讲,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有的领导干部,忘记了人生的起点,结果职务上去了,灵魂没跟上,贪欲之心愈演愈烈,结果走上不归路,把自己送入牢笼。不知足,必然导致心理扭曲、权力异化、人生出轨。其实,知足常乐者可以保持一种健康平和的心态,能够坚守正道、行稳致远。因为不忘初心,才能继续前进。

知恩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领导干部,一切成长进步都应记在党组织的账上,只知奉献,不知索取,全心全意地知党恩、报党情。不知恩、不感恩的人,必然导致极端个人主义膨胀,把个人奋斗异化为不择手段,成为一匹脱缰的野马,失去人生的定力,最终走向罪恶的深渊。知恩,关键要知道“我是谁”“为了谁”,弄清自己成长的源头,弄清个人进步的源泉。有了这份清醒,才能放低身段、内敛自省、忠诚自律,把知恩化作爱党之心、报国之举,做一个大写的人。

知法

荀子讲“性本恶”。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恶的魔鬼,有效控制这个魔鬼,需要一个魔瓶,这个魔瓶就是法。法是悬在我们头上的利剑,知法才能知敬畏。有的领导干部心中无法,只信“潜规则”,不收敛、不收手,逆风而上、顶风违纪,最后身败名裂。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利剑高悬,才能心存敬畏;心存敬畏,才能不越雷池一步。法是一条红线,只要远离红线,人生就真正进入了“保险箱”。只有警钟长鸣,才能警笛不响;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才能避免把人关进牢狱笼子。

猜你喜欢
知人知法定力
言论
大断面公路隧道岩溶探测及施工处治技术探讨
最硬核“创新之城”在疫情应对中彰显定力与温度
了意
定力在心安如山
指点迷津
冬·发心
谈班级管理中的“知人善任”
《人物志》中“知人”理论的现实价值研究
教师只有知法,才能依法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