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护理干预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脱机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8-11-19 02:33樊宇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1期
关键词:脱机前瞻性呼吸衰竭

樊宇丹

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心肺功能降低, 患病几率增高,严重心肺系统疾病可导致老年人呼吸衰竭。呼吸机辅助呼吸可应用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 可辅助患者渡过病情严重阶段, 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1]。但据临床统计, 呼吸机辅助呼吸<2周患者呼吸功能恢复者可快速脱机, >2周则可能产生呼吸依赖, 造成脱机困难[2]。因此, 通过有效护理使患者实现早期脱机对降低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呼吸依赖、促进自主呼吸功能恢复十分必要。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 分组对比前瞻性护理干预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脱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2~10月收治的80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 均达脱机条件, 自主呼吸有所恢复, 通气及氧合功能良好, 血流动力学稳定, 无意识障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 年龄60~89岁, 平均年龄(74.92±4.73)岁;对照组男20例, 女20例, 年龄62~90岁, 平均年龄(75.16±4.99)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患者达到脱机条件后,护理人员给予呼吸功能锻炼, 训练患者坐起或于病床上活动肢体, 进行气道护理及排痰处理, 遵医嘱实施脱机操作并观察患者脱机后状况, 并将患者脱机后情况反馈于医生, 根据医嘱调整治疗方案等。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前瞻性护理干预:患者上呼吸机后即开始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及早介入脱机准备的所有护理措施。①心理干预:长期依赖呼吸机的患者一旦脱机, 会担心自己呼吸困难, 易产生恐惧、焦虑心理,情绪波动较大, 影响脱机成功率。护理人员应及早向患者解释, 呼吸机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后即可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并详细阐述脱机注意事项, 着重强调情绪变化对脱机成功的影响, 对脱机后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讲解, 并指导应对措施。②训练患者呼吸:对患者自主呼吸能力进行评估, 及早训练患者掌握深而慢的腹式呼吸技巧,若患者出现呼吸急促现象, 则指导患者做深而慢的呼吸运动,并做姿势调整。③营养干预:营养支持是决定患者能否成功脱机的先决条件之一, 因长时间使用呼吸机, 患者主要依赖静脉输注进行营养支持, 机体代谢处于高水平, 全身营养状况较差。脱机之前须对患者营养情况、耐受程度做全面评估,有针对性进行营养干预。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合理饮食指导, 患者进食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少食多餐的原则,针对营养状态较差的患者, 可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或辅以静脉营养。④并发症干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脱机后可能伴随不同程度并发症, 严重者可短期导致患者死亡, 医务人员应对患者潜在并发症进行评估, 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 以降低脱机后并发症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脱机时间。②比较两组患者脱机成功情况、一次脱机成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脱机时间 护理后, 观察组脱机时间为(6.95±2.85)d,对照组脱机时间为(10.21±3.62)d, 观察组脱机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75,P<0.05)。

2.2 脱机成功情况 护理后, 观察组脱机成功率90.00%高于对照组6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脱机成功率70.00%高于对照组4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脱机成功率情况比较[n(%)]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指由呼吸功能严重损害引起的机体缺氧或二氧化碳滞留, 从而导致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综合征。呼吸衰竭可由多种原因导致, 患有严重心肺疾病的老年人发病率最高。呼吸机辅助呼吸虽可辅助患者治疗, 同时可使患者产生呼吸机依赖, 对病情产生悲观看法, 脱机时负性情绪严重, 依从性差, 影响患者脱机及预后。据临床统计, 20%以上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存在脱机困难[3]。因此, 及早进行有效护理干预, 对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脱机正常进行意义重大。

前瞻性护理也可称之为预见性护理,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前瞻性护理可有预见性地提出问题, 针对问题提前对患者脱机时可能发生的一切情况进行预估, 根据预估可能结果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患者上机后即开始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可缓解患者悲观情绪, 消除内心恐惧, 做好心理准备, 坚定治疗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从而争取早日脱机[4];护理人员在脱机之前对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训练, 可提高患者对腹式呼吸的掌握程度, 为脱机做好准备;对患者营养情况进行预估并及时进行干预, 可改善其机体营养状况, 创造良好机体条件, 促进患者成功脱机;对患者潜在并发症进行预估并干预, 可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患者脱机成功率[5]。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 观察组脱机时间为(6.95±2.85)d, 对照组脱机时间为(10.21±3.62)d, 观察组脱机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75,P<0.05)。观察组脱机成功率90.00%高于对照组6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脱机成功率70.00%高于对照组4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脱机应用前瞻性护理干预可缩短患者脱机时间, 促进患者成功脱机。

综上所述, 前瞻性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脱机成功率, 促进患者早日脱机, 值得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脱机前瞻性呼吸衰竭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浅快呼吸指数相关指标预测脱机结局的价值分析
形式正义的前瞻性要求:麦考密克的后果推理
3D-ASL在TIA预后的前瞻性评价中的价值研究
心源性休克患者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脱机结局影响因素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改良程序化脱机在老年患者呼吸机撤离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在机械通气患者脱机过程中的意义※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