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如何赋能实体经济?

2018-11-19 06:30
遵义 2018年21期
关键词:刘昆财政政策实体

文 佳 雨

实体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座”和“根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是解决中国经济当前关键短板的“牛鼻子”。

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不可否认,实体经济的基本面是中国屹立全球经济体系的最大凭借。继2016年全国两会,实体经济困境得到空前关注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大量政策,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目前舆论关注实体经济发展的视角已由“危”转为“机”。

的确,对于实体经济来说,当下不仅是一个新时代,而且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如何正确界定实体经济?

美联储认为,“实体经济”是指除去房产市场和金融市场之外的经济部分,而我国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界定有所不同,对于房地产是属于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出现了不同的看法。

2016年12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提出,“要准确把握住房的居住属性”。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研究员荆林波分析认为,“房地产如果是炒买炒卖,就不属于实体经济。但是,房子如果只是用来住的,房地产自身需要砖瓦沙石,就是实体经济,如果是用做炒作的,就是虚拟经济了,所以对房地产也不能一概而论。”建筑业以及房地产中的实体经济部分,还是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是满足群众住房需求的主要载体。

此外,在我国还存在一些误解,认为电子商务、互联网是虚拟经济,不是实体经济,以至于马云在众多场合都要解释“互联网不是实体经济不景气的替罪羊”。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误解,是因为电子商务、移动商务等是实体商店的对应物,再加上最近几年实体商业不景气,一些人就把怨气撒向虚拟商店。

只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才能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积极财政政策再加码

10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记者的联合采访。此外,“一行两会”的负责人也分别接受媒体的采访就市场关注的一些重点问题发表了看法。

刘鹤强调,中国当前尤其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关系,实施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的政策体系,抓紧做好三件事(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抓住四大方面需求(中等收入群体、人口老龄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刘鹤还表示,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明确的产业投资政策、更具有普惠性和可持续性的社会政策,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核心政策进一步深化。

近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在全面落实已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抓紧研究更大规模的减税、更加明显的降费措施,真正让企业轻装上阵、放手发展。如此明确的表态,无疑让企业和消费者看到了更多政策红利,坚定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8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今年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汇报,决定再推新举措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会议指出,减税降费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创业创新等积极效应不断显现。会议确定,在实施好已出台措施的同时,再推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新举措。

这是今年积极财政政策年中第二次加码。

此次会议共推出三方面举措,一是对因去产能和调结构等政策性停产停业企业给予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对社保基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有关投资业务给予税收减免、对涉农贷款量大的邮政储蓄银行涉农贷款利息收入允许选择简易计税方法按3%税率缴纳增值税。

二是为鼓励增加小微企业贷款,从今年9月1日至2020年底,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单户授信额度上限,由此前已确定的500万元进一步提高到1000万元。

三是为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鼓励和吸引境外资本参与境内经济发展,对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取得的债券利息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政策期限暂定3年,完善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

采取上述措施,预计全年再减轻企业税负超过450亿元。

早在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应对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财政金融政策要协同发力,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力服务宏观大局。

其中,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在年初既定政策基础上,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至所有企业,初步测算全年可减税650亿元。

财政部副部长刘伟指出,这些都是在年初整个大逻辑之下进一步的加量,并不是宏观经济发生了什么重大的波动,没有采取大水漫灌式的、突击式的措施。这是根据新的形势判断微调,增加一些政策措施的配置,做一些加法。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要求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8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实体经济再推出减税降费的政策,就是让积极财政政策发挥更大作用。

◆减税大招再蓄实体经济发展动能

保持中国经济列车行稳致远,一个重要前提是营造稳定可预期的宏观环境。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更加积极?减税降费如何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央已经明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

刘昆说,从执行情况看,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除了表现在大力减税降费,还有加快债券发行和提速预算执行,确保地方政府加快资金使用,尽快发挥效益。

数据显示,截至9月26日,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债券已完成全年计划的91.8%,新增专项债券已完成全年计划的85%;前8个月全国财政支出完成预算的67%,9月份进度继续加快。

刘昆说,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绝不是要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要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下一步,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从4方面继续发力:

加力减负。全面落实已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同时抓紧研究更大规模的减税、更加明显的降费措施,真正让企业轻装上阵、放手发展。补齐短板。大力支持中央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促进消费。推动完善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收入分配制度,深入研究论证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方案等政策,增加居民收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节用裕民。政府要过“紧日子”,把省下的钱用于保障民生支出,用在老百姓身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在减税降费力度持续加大背景下,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引发舆论关注。

刘昆在接受央媒采访时说,在积极财政政策作用下,今年减税降费力度进一步加大。除年初确定的全年减税降费1.1万亿元的政策措施外,又出台了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支持科技创新等的一系列措施,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规模超过1.3万亿元。

同时,财政部数据显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13.6%,到上半年增长10.6%,再到前8个月增幅放缓至9.4%,走出一条先扬后抑的曲线。

“我们在年初编制预算时已经预料到,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会保持一定增速,但下半年增速将回落。”刘昆说。

对于舆论关切,他认为,一方面从国际同口径数据看,我国宏观税负并不高。“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2015年我国宏观税负为29%,世界各国平均水平为36.8%;2016年我国宏观税负为28.2%,2017年为27.2%,连续两年下降。”

另一方面,要看到GDP和财政收入增幅计算口径不同。

刘昆说,GDP增速以不变价计算,财政收入增速以现价计算,不能直接对比。比如,2017年GDP增速为6.9%,按现价计算为11.2%,比7.4%的财政收入增速高近4个百分点。2018年上半年,GDP增速为6.8%,按现价计算为10%,而财政收入增速为10.6%,7、8月份财政收入增幅已回落至6.1%、4%,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增速会低于以现价计算的GDP增速。

他强调,减税政策效应显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如部分行业增值税税率从5月1日起下调,国内增值税前5个月平均增速为19.5%,自6月份以来逐渐下降,8月份已降至2.1%。“随着时间推移,企业对减税降费的获得感会有所增强。”

“我们还在研究更大规模的减税、更加明显的降费措施。”他表示,随着相关政策落地实施,后几个月财政收入增速将在低位徘徊。但在税负进一步降低情况下,预计全年收入能够完成年度预算,可能还会略有超收。

减税和增支,是积极财政政策发力的两大工具。

刘昆表示,今年以来,中央财政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入力度。

加大支出力度的同时,如何把钱花到实处,也关系着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对外公布,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和方向。

“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每一分每一厘都应该花到刀刃上,必须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刘昆说,财政部将会同有关方面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努力做到“五个全”,即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全监督,让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卞永祖认为,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无疑将进一步提高企业“获得感”。营改增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减税效果,不过由于增值税的抵扣机制,同时也受到投资周期、资本构成、管理情况、盈利能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效果存在滞后效应,部分减税企业不一定感受深刻。同时,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小压力。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企业必须把创新放在发展的核心位置,加大技术投入,加快转型升级。因此,通过进一步大规模降税措施,降低企业成本负担,让其轻装上阵,的的确确切中了企业的核心诉求,解除了它们的后顾之忧。

另外,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同样吹响了政府加快职能转变、简政放权的“冲锋号”。当前,一些企业反映审批、认证等制度性成本不仅加重经营负担,也严重影响经营效率。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靠政府自身改革创新,加快转变职能、大力简政放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把政府伸得过长的手缩回来。减税降费无疑可以降低政府收入,在开销方面不再大手大脚,更加注重服务意识和服务效能,进一步给企业松绑,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有言道“政府会过紧日子,人民就会过好日子”,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连续大规模减税措施的推出,不仅释放出了更大的改革红利,更成为我国经济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催化剂”,优化营商环境的“增压器”,必将为我国经济下一步发展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莫开伟分析认为,国务院再次为市场主体减税,无论从哪方面讲,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尤其对我国实体经济释放了重大利好,并蓄积了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巨大动能。

从当前国内经济总体趋势看,虽然中国企稳回升,经济继续向好;但目前企业尤其是制造业税费负担依然偏高,且税赋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需在税收上进一步“放水养鱼”以减轻企业负担。而且,此次减税也是认真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的最好体现:今年拟重点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税率,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标准。大幅扩展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显然,此次减税体现了这一政策宗旨,既是体现减税政治性的最好诠释,更是优化我国市场环境的必然要求。这么做,可让我国政府赢得更多的民心。

猜你喜欢
刘昆财政政策实体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不糊涂的刘昆
央行不能逃避责任
美名与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