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塞罕坝领略无边秋意

2018-11-19 17:26梦竹
旅游纵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浮萍林海黄沙

梦竹

驱车一路向北,虽然身体没办法确切感知外面的温度,但路旁的由浓绿到渐黄再到金黄的树木,无时不在提醒我们,温度在逐渐下降,越是往北,秋意越浓。

9月的塞罕坝,出乎意料的冷,一阵冷风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当地人说,若是再晚来几天,可能会赶上塞罕坝的第一场冬雪。

放眼望去,远处的山坡上,生长着大片的人工林,渐黄的、金黄的枝叶交织在一起,近处的牧场上,强劲的秋风已经吹黄了大片的草地,牛马在渐渐枯萎的草地上寻觅着秋天的最后一点粮食,享受着这个季节所剩无几的狂欢。

山的那一头,风力发电的风车笔直地竖立在起伏的山峦上,随着北风呼啸,将风力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我将这些讲给孩子听,可能还是有些深奥,也可能孩子太小,他懵懂地点头,伸出双臂,感受这在他眼里可以带来“光明”的风。

不远处,几个游客骑马从草丛中踏过,虽没有“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盎然春意,却也体会得到“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初秋之感,从渐黄的草丛中望去,仿佛有人穿行在黄花之中,更感秋意之浓。

草原的一边是大片的人工林,另一边是蜿蜒的河流,在与草原相接的河水中,浮萍点点,在河水的滋润下,身披绿衣,即便这样,也抵不住寒风的侵袭,秋风吹過,河水荡起一丝丝波纹,浮萍随着河水来回漂荡,无根无蒂,分散逐风。

沿着木栈道一直往前走,看着眼前油画般的风景,一边看河水荡漾,一边观秋叶飘摇,空中时不时有大雁飞过,不知不觉竟有“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的感觉。

在一片空旷处,高不到50米的赛罕塔矗立在那里,它集森林防火瞭望、生态旅游观光、木兰秋狝再现、佛事陈列、塞外四季摄影等多功能于一体。登上塞罕塔,千里坝上,万顷林海,尽收眼底,令人浮想联翩。秋来,画家和摄影爱好者们来此采风创作,感受这“秋气初传雁,凉风正爽人”的无限风光。

登上高处,放眼望去,坝上的万顷林海,像一条绿色长龙,横亘在苍茫的大地上,塞罕坝人半个多世纪的艰辛守护,铸就了守护一方的绿色卫士,有效地阻挡了沙漠化,成为“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保水源、为国家增资源、为地方拓财源”的生态屏障。

我们来的还是有点早,塞罕坝的秋天要等到10月份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站在制高点上,望着脚下的林海,红色、黄色、绿色……交织在一起,笼罩着塞罕坝人筑造起来的绿色王国。

曾经,塞罕坝退化成一片“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之地,而今的万里林海成就了一颗璀璨的“绿宝石”,我的内心不禁荡起一丝涟漪,在那个艰苦朴素、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从黄沙遮天的沙地到万里林海的人工林,倾尽了塞罕坝人半个多世纪的汗水和心血。

来到塞罕坝,对我来说,是一次开阔眼界的认知之旅,对孩子来说,是一场再生动不过的生态课堂,我把这次自驾之旅用相机记录下来,作为最珍贵的纪念,和最有力的鞭策。

猜你喜欢
浮萍林海黄沙
“战黄沙” 郭成旺一家四代与4.5万亩沙漠绿洲
沧海浮萍
腰痛用花椒黄沙热敷
林海
《红浮萍》中的女性诉求与空间哲学
浮萍入药,湿热不侵
离开你,我是一片浮萍
黄沙当中寻阳关
吹尽黄沙始到金——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