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巴松措尘世最后的秘境

2018-11-19 17:26王玉琴
旅游纵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巴松湖面冰川

王玉琴

美如仙界的避世天堂

“千回百转始初见,疑似仙境在人间。”巴松措是藏传佛教中的圣湖,位于距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50多公里的巴河上游的高峡深谷里。

我们住宿的村子临湖,因为当地盛产木材,全村的屋子几乎都是木结构的,和别的藏族村庄很不一样。这里同样盛产藏香猪,走在村头巷尾随处可见猪妈妈带着一群猪崽觅食。黑乎乎的小家伙看着笨,行动却很敏捷,摇着细长打卷的小尾巴,在草垫子上移动着胖乎乎的身体,模样极可爱。

沿着村里的水田朝湖边走,只见许多座雪山把湖和村庄包裹其中,映衬着湛蓝的湖水和大片成熟的庄稼,田园风景美不胜收。夕阳把雪山顶峰染成了红色,底部仍然是浓重的黛色,近湖的树林剪影浮动在水面上,我想,这应该就是避世天堂了。

沿着湖边徒步,一路是鲜亮的碧草,许多马儿出现在湖边,有的立在齐膝的水中吃草喝水,有的卧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打盹儿,悠闲自在。雪山仿佛触手可及,湖面上漂浮着各色的野花,一群群小猪在水草里散步,山坡上的水车“嘎吱”作响……让人不禁以为这就是童话世界。

第二天起床后发现,初升的太阳照耀下的村庄,仿佛也披上了一层光辉,村舍集中的地方炊烟袅袅,每一处炊烟升起的地方,必然有一个早起的女主人,或许正一边咳嗽一边生火,或许正打着酥油茶。

据导游介绍,村内的观景亭,是观赏巴松措湖和周围两座雪山——“国王宝座”和“燃烧的火焰”的绝佳位置。这两座山的名字都因山形而来,“国王宝座”由3座山峰组成,周边两座山峰酷似宝座的扶手,而中间宽厚的山便如座椅一般;“燃烧的火焰”由群峰组成,远远看去像熊熊燃烧的火焰。当太阳缓缓升起,为雪山勾勒出一道金边时,“国王宝座”更显威严,“燃烧的火焰”更是气势不凡,那美景让我们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拍完“日照金山”的美景,我们开始向着新措的方向前进。这真是一条完美的徒步路线,景色丰富多样。或是遥遥的山坡下,一棵开花的树和倚树而卧的一头牦牛;或是一条清澈的河流,有一匹白马涉水而过……目之所及,处处都是一幅完美的画卷。

新措并不以大取胜,却仿佛是天地的尽头,让人忍不住想伸出手去触摸那“地平线”,或许这就是西藏的“天涯海角”吧。

走走停停攝摄,大约走了两个小时,我们到达一片原始森林。这是一片保存相对完好的原始森林,树种丰富,树形奇特,有高大的云杉、挺拔的松树,还有低矮的灌木丛,枝繁叶茂,浓荫蔽日,鸟语啁啾,舒爽怡人。据说这里的雉鸡种类特别丰富,在这个地区可以同时见到两种虹雉。

快到森林尽头时,忽然听见有流水的声音,清亮而悠远,全不似沿途所见到的小河小溪!瀑布声从天上传来,不远不近、不紧不慢,心也随着瀑布和半山云雾渐渐飘远。山底是安静的河谷,一条弯弯曲曲、时而激荡时而安宁、时而汇集时而展开的玉带蜿蜒在谷底。形态各异的青岗树和灌木星罗棋布于平缓的河谷,野花疏密有致地铺在空地上,仿佛一位悠闲的神女在一个慵懒午后信手造就的花艺。

藏东南最大的冰川堰塞湖

一路跋涉虽然有些疲惫,但看到巴松措湖水的那一瞬间,所有的疲劳都烟消云散,那被群山环绕的碧绿湖水,就像天堂里的湖泊洒落到人间一样,让人感觉美得有些眩目。

那是一种一见钟情的感觉。在蓝色天空下,碧绿的湖水中,有一座美丽的湖心岛——扎西岛,岛上植物稀奇,树木在阳光下闪着荧荧的光芒。绿色的湖水乖巧地卧在群山之中,温柔地怀抱着湖心小岛,湖水轻拍着岸边的石块,轻盈的快艇在湖中描画着弧形的美丽图案,掀起的阵阵涟漪,像白玉般晶莹。

巴松措形状如镶嵌在高峡深谷中的一弯新月,长约12公里,湖宽几百至数千米不等。平均水深60多米。巴松措湖水清澈见底,四周环绕的雪山倒映其中。沙鸥、白鹤浮游于湖面,湖水透明可见游鱼如织。关于巴松措湖中的鱼类,当地老百姓说约有六七种,还有人曾看到一米多长的大鱼。

每到春季,湖四周群花烂漫,雪峰阵列并倒影湖中,景色宜人。到了秋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天空碧蓝如洗,火红的枫叶折射着灿烂的阳光,倒映在碧蓝的湖面上,美不胜收。

巴松措是藏东南最大的高山冰川堰塞湖,西藏小江南的一颗耀眼明珠。在冰河纪时由巨大的冰川覆盖,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上升,冰川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缓慢而有力的活动。通过冰川磨蚀、刨蚀加上冰川融水所形成的冰河冲蚀等作用,大致的巴松措湖盆形成了。其后,若干支流以及湖周冰川融水和溪流,汇成了一个美丽的高原淡水湖。

巴松措的水源于三大支系,由南往北分别为新措沟、钟措沟和扎拉沟,这三大支系水源的尽头均为冰雪融水,而雪山则是念青唐古拉山东段海拔6000米左右的诸多雪峰。它们分别以永久型和季节型冰川、积雪,自然雨雪,高山湖泊,溪流以及地下泉流等方式,为巴松措源源不断地提供水流。

与此同时,巴松措自身还有三处较小的水源,一是来源于湖东南的布多沟,另外两处是来源于正北处的雪峰融水。分别在求子洞和布如村汇入,众多的水源经巴松措汇聚,再经由巴河流出,在雪卡村附近,又与朱拉沟合一,再与巴河镇流入雅鲁藏布江的一级支流尼洋河合一,并最终汇入印度洋。

反推这一过程同样有趣,印度洋巨大的水汽云团经由季风的推导,从孟加拉湾方向不断向喜马拉雅山脉东南段入侵,它们难以越过高大的山脉,但却能顺着雅鲁藏布江所切割而出的水汽通道,再由易贡、东久等山沟,深入到巴松措区域的雪山附近,由此形成迎锋型雨雪,回流至巴松措。

巴松措又名“错高”,藏语中意为“绿色的水”。正如其名,海拔3469米的湖面如一块温润的碧玉,四周雪山倒映其中,如诗如画;巴松措不只是一面湖水,它的周边更如世外桃源一般,让人流连忘返。巍峨雪山高耸入云,雪山上冰川融化形成的山泉高悬山巅,在云雾和山间树丛中时隐时现,山泉汇流而成的飞瀑在岩石上激起飞雾,轻轻弥散,又化为山间云雾。

巴松措虽然交通闭塞,但它却以林木繁茂和群山耸立中的那一池碧水,而令人心驰神往。尤其春季,这里岸上鲜花盛开,湖中鸟禽遍布,给人一种置身天堂的感觉。有人把巴松措称为“名媛之湖”,环绕其四周的则是4个宛若大家闺秀的古村落。它们也因这个集自然灵秀与悠久人文于一体的圣湖,而格外体现出在人居环境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这里一直以来都被誉为藏东南最美的自然村落。

迷人的湖心岛

如果按照藏族诗歌最惯性的写作手法,将巴松措比喻成一位隐藏在深山密林中的女神,那这位女神的心脏便是位于湖心的扎西岛。这个小岛虽然不大,却是巴松措的精华所在,岛上不仅有措宗寺,还有许多神奇的民间传说。

沿着通往扎西岛的木栏,贴着水面走到江心岛,传说该岛是“空心岛”,即岛与湖底不相连,就像小船一样漂浮在水上。虽然只是个传说,却让人觉得甚是神奇。我们到岛上后,也迫不及待地在岛的某些地方跺跺脚或跳上一跳试了试,还真有一种“空心”的感觉。此刻遥望四周,感觉自己仿佛正站在一块碧玉之上,心旷神怡。

岛上古树参天,树林中五色风马旗迎风飘扬。上岛后我们直奔密林深处的措宗寺,这是一座宁玛派寺庙,始建于唐代末年的吐蕃赞普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措宗寺为土木结构,上下两层,殿内主供莲花生、千手观音和金童玉女。阳光穿过木窗的缝隙,斜射到大殿里来,无数微尘借着光影跳动,淡淡的蓝色光柱笼罩着身披红色喇嘛服的阿尼。庙中还有一幅女尼的画像,看上去很漂亮。有趣的是,寺里的三个喇嘛都是女性,她们就住在大殿边上靠湖的石头屋子里。

庙门前,左右各竖立着一个人形木雕,体现着古人生殖崇拜的遗风。岛上还能寻见格萨尔王战马留下的马蹄印迹。每当天晴时,湖中水面上便会出现一道白线,据说是当年格萨尔战马越过湖面时留下的痕迹。

最有趣的是,庙门旁边有一棵“桃抱松树”非常奇特,松树长在桃树中,导游说,每到春天,桃红松绿,煞是好看。引得人直想在春天来临的时候,再到这里看上一看。

正想着,天空忽然浓云密布,远处的山林顿时看不清模样。不一会儿,就下起了雨。好在雨不是很大,眨眼间就停了。乌云在头顶上翻卷,天空一会儿黑一会儿白,交错着把湖面映衬得忽明忽暗,让人觉得神秘莫测。

忽然,云开了,天晴了。碧绿的湖面上升腾起了一道七色的彩虹,彩虹在阳光的照耀下,閃着朦胧的光彩,把湖水映衬得格外优美,袅袅的雾气在山间环绕,湖面上,波光粼粼,那一刻,时间仿佛停滞了,天堂中的巴松措,款款地走到人间,把它不为人知的俊美,利落却又无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那种恍若天堂的感觉,真切而深刻地驻留在我的脑海里,至今挥之不去。

猜你喜欢
巴松湖面冰川
关于湖和它的秘语
李岚松的巴松人生
为什么冰川会到处走?
巴松在交响乐中的作用
冰川会发出声音吗?
湖面上的“绿宝石”
长途跋涉到冰川
湖面(外一首)
浅谈巴松管演奏的口型技巧与气息运用
纸船湖面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