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红瑶长发村

2018-11-19 17:26雷金息
旅游纵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瑶寨淘米水乌黑

雷金息

云雾轻轻飘/山水轻轻绕/那一年你说/待我长发及腰/抬我上花轿/长发为你留/你知不知道/相思三千尺/情丝心头绕/等你轻轻绾/共看青山老。

一首《长发谣》唱出了多少妙龄少女的绵绵情思。在美丽神奇的广西,有中国长寿第一县——巴马,还有中国长发第一村——黄洛瑶寨。

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记载:“桑江珍寨,妇人椎鬓临额,上衫下裙,斑谰勃窦,为其上认斑纹极细,俗新尚也。”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说:“瑶人椎髻跣足, 衣斑斓布褐。”居住在龙胜大山里的红瑶居民,他们凭借着勤劳智慧,在这里开荒造田,创造了灿烂的梯田农耕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红瑶女子自唐宋以来一直保留着独特习俗——蓄长发,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雄伟的梯田,古朴的木楼,清澈的河水,晃悠悠的索桥,一群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红瑶女子,站在清澈的河水中一边梳洗着流云般的长发,一边唱着动听的歌谣:一梳长发黑又亮,二梳长发等情郎……从桂林去久负盛名的龙脊梯田途中,在一个叫黄洛瑶寨的地方领略了那独一无二的红瑶长发风情。

瑶寨吊索桥上,一位红瑶大嫂正在梳理着乌黑的长发,她一边梳头,一边热情地给我们讲起了“长发村”的故事。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黄洛瑶寨共有60多户人家300多名红瑶同胞,瑶寨的红瑶女性祖祖辈辈都有留长发的传统习俗,始于何年何月已无法考究了。而今,头发长度在1.4米以上的女性就有80多位,其中最长的一位头发长达2.72米。因此,黄洛瑶寨创造了“吉尼斯群体长发之最”,被誉为“天下第一长发村”。

龙胜红瑶长发已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发里藏着红瑶女人的“秘密”

红瑶姑娘从十二三岁开始蓄发,一生只在她的成人礼上剪一次头发,以后一直都蓄发。

红瑶女子的头发中珍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秘密:未婚的姑娘要将头发交叉平绕在头上,用一块青布把一头乌黑的长发包裹得严严实实,并在包头巾时于前额露出棱角,叫“闺中秀”。未婚的姑娘从来不把头发轻易示人,第一个见到姑娘秀发的一定是她的新郎。结了婚的瑶嫂则把头发盘在头上,结成“螺丝髻”;生了小孩的妇女则把乌黑的头发盘在头顶,并在前额突出发髻,形成“盘龙髻”。为了让这个发式更丰盈漂亮,还会增加两把衬发,一把就是成年礼时剪下的头发,另一把是平时梳头时攒下来的落发。所以,在红瑶寨可以通过头上的发式来判断红瑶女子的身份。

红瑶女子头发奇长,发式奇特,在常人看来,梳理和盘发是一件非常繁琐而艰巨的任务,不仅费时而且很要功夫。当我看到她们从梳理到盘发的整个过程才花了约六分钟时,不禁大吃一惊,动作之娴熟,手脚之麻利,让人叹为观止。梳好后顺手将梳子插在盘好的头发上,再用手把零散的碎发抹平。

站在吊脚木楼的窗台上,将头伸出窗外,撒开飞瀑般的长发,轻轻梳,慢慢理,这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艺术。

“淘米水”洗出惊世长发

红瑶女子那乌黑亮泽的长发吸引了许许多多羡慕、猎奇的目光。为什么她们的头发能长那么长?为什么她们的长发柔软而不开叉?为什么古稀老人依然青丝如黛?她们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护发秘方?学者来考察,专家来论证,游人来探奇……

我们走进黄洛瑶寨,去感受那里的神奇,去揭开那乌黑长发背后的神秘面纱。

傍晚,河边的一座吊脚木楼里,主人潘宝香正在火塘烧火煮饭。我们说明来意后,潘大嫂朝我们笑了笑,笑得很开心,也笑得很神秘。

她转身到里屋,端出来一个被烟火熏得烏黑的陶罐,放到我们面前,陶罐散发着一股很“馊”的味道,闻着让人感觉不是很舒服。“就这个”她指了指罐子不屑一顾地说。

她在戏弄我们?认为我们很滑稽?觉得我们很无聊……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我们愣在那里呆愣好久都没回过神来,面面相觑,欲言又止。

她也许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和顾虑,遂打开陶罐的盖子,把“祖传秘方”向我们娓娓道来。

在龙胜红瑶地区,每家的火塘旁边都有一个陶罐,里面装的就是平时储存起来的淘米水。每天的淘米水经过沉淀后,倒掉上面的清水,将沉淀在下面的“精华”储存起来。逢年过节舂糍粑或村里办喜事,家家都可以储藏大量的淘米水。她们平时用来洗发和护发的“祖传秘方”就是罐子里那有点发“馊”的淘米水。

经火塘的烘烤加热而发酵的淘米水,就是红瑶女子们祖祖辈辈使用的独特的“洗发水”。另外,她们有时还会亲自上山采一些草药,加在其中来滋养头发。比如棕树根、棕树皮、橘子皮、桑叶根之类的,还有一种音译叫作“脉塔”的植物,用这些一起煮水来洗头、养发。

“为了洗一次头,有时要走一个小时的山路到山上采药,但我们都很乐意,只要对头发有好处,都很值得。”这些在附近山上采摘的草药可以在新鲜的时候放进去,也可以把它们晒干后再放进去。她们说这不但有生发的功能,还可以让头发越来越黑。

她们洗发也很有讲究。先把长发在秘制的“洗发水”中浸泡约10分钟,轻轻揉搓,使营养得到充分吸收;接下来就是10分钟左右的润发时间,让“洗发水”将头发充分滋润;然后,再用清澈的河水或山泉水把头发冲洗干净;最后,坐在河滩的石头上悠然地擦干、梳理,任山风把飞瀑般的长发慢慢地吹干。

平时红瑶女子对头发的护理也十分讲究,如果热天太阳很大,为了避免头发被晒伤,就用一块青色头布将头发裹得严严实实。冷天天气太干燥,头发很容易断裂,也要用头布将头发包裹好。由于精心护理,红瑶女子的头发不仅奇长,而且柔润、乌黑、亮泽,即使古稀之年的红瑶妇女依然青丝如黛。

阳光明媚的日子,三五成群的红瑶女子临溪梳洗,清波相映,飞瀑般的秀发倾泻在山水间,勾勒出一幅别有风情的民俗画卷。

少女初长成含泪剪长发

红瑶少女人生中第一次剪头发,按照瑶族习俗是在她满17岁的成年礼上。

古老神秘的红瑶少女成年礼非常隆重。早上,母亲为女儿进行一番梳洗打扮,穿上艳丽的民族服装,还戴上祖辈传下来刻有长寿图案的银牌、手镯等配饰。寨子里的人都身着盛装为她送来祝福,有人为少女打上红伞,敲锣打鼓,来到一个叫“月亮岛”的地方行礼。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长发在红瑶象征着长命和富贵。从娘胎出来满月时,母亲为孩子剃下乳发,用红布包好,放在箱底,这是娘的“命根”一直陪伴在母亲身边。为了让孩子的头发长得更浓更密,母亲用母乳来涂抹孩子头皮。

孩子从小看着母亲用淘米水来洗头,长大一点后也学着用淘米水帮母亲洗头……待女儿长至17岁时,也就是红瑶少女成年之时,家人会请师公看一个黄道吉日,为女儿举办成年礼。在女儿的成年礼上最“放不下、舍不得”的就是母亲。在母亲眼中女儿还是“孩子”,自己含辛茹苦地“从一寸脚板”拉扯大,成年以后女儿就要出嫁成为别家的人,心中百感交集……

母亲慢慢解开女儿的头巾,抚摸着女儿的头发,帮女儿梳头,依依不舍。这时众姐妹唱起了红瑶古老的《女儿歌》:“别人叫我快快长,如今长大要离娘。我娘养我好辛苦,一年老了二三岁,一年穿烂三年衣。乳发涂奶初成长,一寸一寸来长长,一断青丝谢爹娘……”母亲从箱子里取出剪刀,双手递给寨里德高望重的老阿婆。阿婆说了些吉祥的话,拿起剪刀为女儿剪下头发。

长及腰间的秀发一把被齐肩剪掉,她忍不住哭了。这是她17年来第一次,也将是她此生唯一一次剪发。

剪下的头发被母亲小心翼翼地用红布包好放在箱子里,以后这一把头发就要连同嫁妆一起陪嫁到夫家。待女儿自己生养小孩做母亲时,再把这一把头发盘到头上去,一是为了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二是告诉母亲,自己的生命有了延续。

成年礼仪式结束后,周围的姐妹们帮她把头发整理好,重新戴上头巾。

一群身着民族盛装的红瑶姑娘,撑着红伞走在青山绿水间。在欢声笑语中,又一位红瑶少女带着声声祝福,踏上人生新的征途。

猜你喜欢
瑶寨淘米水乌黑
鸟趣
关注 艺坛
会变色的淘米水
梦萦南岗千年瑶寨
Chapter 2 A cheerful chat
凤凰瑶寨之竹筒花
芝麻配桑叶 留住乌黑头发
勾蓝瑶寨
巧用淘米水
用活淘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