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巧联对塾师

2018-11-19 10:18
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私塾上联毛泽东

对联是我国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之一。它集文化、艺术与智慧于一体,以工整的对仗,和谐的音调,特有的书法,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毛泽东小时候既活泼又聪颖。从8岁开始,相继在南岸、关公桥、井湾里、乌龟颈读私塾。他的老师邹春部、毛润生、毛宇居等,都是一些“古董先生”,满口的之乎者也,精通吟诗做对。因此,塾师堂以对对联来“惩罚”那些犯规的学生。

有一天,邹先生有事外出,吩咐学生自己温书,不许乱跑。可是,等他回来后,南岸那做教室的小阁楼里,哪里还有学生的影子?原来,毛泽东带着小伙伴们正在坪前的水塘里玩水仗。邹先生一声大喝:“都给我上来!”孩子们如梦方醒,赶快爬上岸,一个个湿漉漉的,好像一群小鸭子。

邹先生气犹未消,大吼道:“毛泽东,你给我对对子,对不出我打你手板!”

邹先生出对:濯(zhuó)足

“濯足”是洗脚的意思。

不到10岁的毛泽东脱口而对:修身

“修身”是指培养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邹先生听后心中暗喜:“果然是一根好苗,只是太不服管教了。”他望了望塘边那块绿油油的菜地,又说出上联:牛皮菜

毛泽东又马上回答:马齿苋

邹先生没办法,只好背着手踱进大门去了。

1910年的秋天,16岁的毛泽东,独自挑着行李,来到湘乡高等小学堂读书。尽管他已经懂事守规矩得多了,但有时仍然做出些淘气的事来。

有一次上课的时候,老师忘了带一件教具,于是出教室去拿教具,要同学们自己看书。老师前脚刚走,毛泽东后脚紧跟,箭一般地跑到講台前,纵身跳上讲台,学着他看过的一些书中造反人物的姿态,向大家做起“演说”来。就在此时,他猛地听到屋外传来的脚步声,急忙跳下来,溜回原位。老师回到课堂,先是严肃地扫视众人一遍,然后说:“今日不能对出我的对子,我就要追查刚才这个踩坏讲台的人!”

于是,先生朗声说道:跳跳跳跳下地

大家面面相觑,鸦雀无声。只听毛泽东对道:飞飞飞飞上天

老师听了,转怒为喜地赞道:“好!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毛泽东开始了对人生的思考,他的才华也日渐显露出来。春天,他独坐在东山学校池塘边的石头上,陷入了沉思。这时,一只青蛙从草丛中跳入水中,水面上便波纹圈圈,荡漾开来。他不觉诗兴大发,轻声吟道: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毛泽东给这首诗命了一个题目叫《咏蛙》。这首诗令人过目不忘,因为它别具新意,语意双关。尤其是最后两句,其实是一副流水对,它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1934年1月1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布了《优待红军家属礼拜六条例》,以解决红军家属中无劳力耕田、种菜、砍柴、挑水等困难。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机关纷纷响应,积极参加礼拜六义务劳动。

二月的一天,正值礼拜六,春寒料峭,寒风扑面,田水冰凉,身为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同志,来到离中央政府所在地沙洲坝不远的乌石垅的田垄上,帮助红军家属犁田。

由于当时耕牛缺乏,只好用人的肩拉犁耕田。毛泽东同志的肩膀被拉得又红又肿,可他仍然坚持,还一边风趣地笑着说:“天这么冷,我们一拉犁身子就冒汗了,这可是不花钱的取暖方法。”

快到中午时分,红军家属中一位老大娘提着一大罐擂麻茶送到田头,要大家休息、喝茶,提提神。于是红军家属和春耕的农民一起拥到一棵大樟树下休息喝茶。毛泽东也不例外,与大家坐在一起聊天。

这时,有位老者深知毛泽东同志是很有墨水(指学问)的人,便想和毛泽东同志对对子。毛泽东同志高兴地要老者出对。这时,老者看到沙洲山峰云雾缭绕,于是出了一上联:雾锁高山,哪个尖峰可出?

毛泽东同志听后,凝望了一下田野,看见插在田头的竞赛红旗,于是指着红旗对道:火烧原野,这杆红旗能行。

众人听后,齐声喝彩道:“对得好,对得好!”这时恰好有一位私塾先生路过,看到这儿热闹的情景,也不由得停下来休息。听到他们在和毛泽东同志谈天对对联,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对大家说:“我出一条上联给大家对对。”

私塾先生沉思了一下,见着路旁的一条小溪流,有所触动,于是出联说:涓涓溪流,岂能作浪?

大家都望着毛泽东,毛泽东明白大家的意思,看了看群众点烟的火柴的点点火星,即生灵感,回对道:星星火炬,可以燎原。

私塾先生一听, 兴奋得拍着大腿,伸出大拇指夸赞道:“妙!妙!”

猜你喜欢
私塾上联毛泽东
牛年春联集锦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乱字组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