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

2018-11-20 09:22本刊
支部建设 2018年15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者遵义会议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没有动摇过

毛泽东敬仰马克思、信仰马克思主义。他读了《共产党宣言》后,坚信马克思主义从未动摇。他在通过对各类学说、思想、主义比较后,坚定地说:马克思的学说最管用,一是中国社会需要,二是中国革命需要,三是一旦被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掌握住了,会在中国发生大作用。

马克思的学说最合用,没有中国强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队伍是不行的

1919年7月21日,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第一次提到了马克思。毛泽东何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时间也是很清楚的。1936年毛泽东在同斯诺谈话中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毛泽东说:“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工具看待,没有什么神秘,因为它合用……马克思创立了许多学说,如党的学说、民族学说、阶级斗争学说、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文学艺术理论等等,也都应当当作合用的工具来看待。”工具不能由少数人独揽,要由多数人掌握才能发挥作用。毛泽东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所掌握了。”

马克思的学说合用,“三个因为”,至为关键的是要锻造出中国的一支强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队伍。我们回忆一下毛泽东说过的几组数字。

数字之一:“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

数字之二:“加强理论学习至少要读五本书,我向大家推荐这五本书:《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民主革命中社会民主党的两个策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这里马、恩、列、斯的都有了。如果有五千人到一万人读了,并且有大体的了解,那就很好,很有益处。”

数字之三:“能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中争取三分之一——一百五十万人真心接受马克思主义就很好了。”

数字之四:“我们要做出计划,组成这么一支强大的理论队伍,有几百万人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即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我们现在还没有强大的理论队伍。而没有这支队伍,对我们全党的事业,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现代化国防、原子能的研究,是不行的,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几组数字,几种希望。从一二百、五千、一万、一百五十万、几百万,数字早已超过;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到解决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原子能,毛泽东的希望早已实现。我们新的伟大梦想尚未实现,需要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继续奋斗。

几千年以后看马克思,就像现在看孔夫子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事物,也就不可能有尽善尽美的思想理论。马克思没有结束真理、也不可能穷尽真理。毛泽东形象地说:“几千年以后看马克思,就像现在看孔夫子。”毛泽东是怎样认识马克思一些思想不完善的呢?

第一,马克思个别结论、论断是不完善的。1959年2月14日毛泽东在接受智利《最后一点钟》报社社长阿图罗·马特·阿历山德里采访时说:“至于马克思、列宁关于个别问题的结论做得不合适,这种情况是可能的,因为受当时条件的限制。”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结论性的、论断式的、具体政策措施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就提出并坚决加以修正的。毛泽东主要是讲明了这些不完善的原因,在于受当时的条件限制。道理很简单,事物发展不充分、条件不成熟,所得出的结论也必然不充分、不成熟。

第二,马克思不可能穷尽真理。毛泽东说:“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问题都加以解决。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所以,毛泽东说:“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圣人。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也还没有什么‘先知先觉’。为什么教科书(指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过去没有出版,为什么出版了以后要一次又一次地修改,还不是因为过去认识不清楚,现在也认识不完善吗?拿我们自己的经验来说,开始我们也不懂得搞社会主义,以后在实践中逐步有了认识。认识了一些,也不能说认识够了。如果认识够了,那就没有事做了。”

第三,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用过去时的东西,看现在时的大千世界,总会“苍白无力”;以鲜活的社会实践看过去时的、灰色的思想理论,总会“漏洞百出”。毛泽东说:“我们的头脑、思想反映客观实际,无论什么时候谁都不可能一下子就反映得完全正确,无遗无误。客观实际是错综复杂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的头脑、思想对客观实际的反映,是一个由不完全到更完全、不很明确到更明确、不深入到更深入的发展变化过程,同时还要随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马克思思想之中有不完善之处,就需要完善,完善就必须发展,发展就是创新。创新就是不断给马克思主义注入新鲜血液,新鲜血液才是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活力的根本!

马克思的书必须读,基本原理必须遵守,但是要创造新的理论

1959年2月14日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说:“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列宁,不写出《两个策略》等著作,就不能解决1905年和以后出现的新问题。单有1908年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还不足以对付十月革命前后发生的新问题。为适应这个时期革命的需要,列宁就写了《帝国主义论》《国家与革命》等著作。列宁死了,又需要斯大林写出《论列宁主义基础》和《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这样的著作,来对付反对派,保卫列宁主义。我们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末期和抗战初期写了《实践论》《矛盾论》,这些都是适应于当时的需要而不能不写的。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如果单有《实践论》《矛盾论》,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

毛泽东之后,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先后创造出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些最新成果,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最好纪念。

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是颠扑不破的

邓小平是在留法勤工俭学期间开始读马克思的书,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邓小平年谱》记载:1922年2月,开始阅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逐步接受革命思想。

坚信马克思主义一生的邓小平,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是颠扑不破的。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道理是很朴实的,懂得实事求是就大有希望。

邓小平1943年11月10日《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中说:“我党自从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之后,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之下,彻底克服了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一扫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气氛,把党的事业完全放在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之下,直到现在已经九年的时间,不但没有犯过错误,而且一直是胜利地发展着。”

邓小平这段话不长,但包含着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

其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始的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始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现在很多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遵义会议开始符合历史和实际。

实际上,从遵义会议开始的论断是邓小平最早提出的。1943年,邓小平就指出: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就把党的事业放在中国化的马列主义,我们的事业一直胜利发展着。邓小平的这种认识,无疑是准确、深刻的。毛泽东本人也多次强调我们党真正走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比如,1941年10月13日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说:“遵义会议后,又恢复了按照辩证法行事,即按实际办事。”又如,1941年12月毛泽东在为政治局起草的《关于四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路线问题结论草案》中进一步指出:“一九三五年一月召开的遵义会议‘实质上完成了由一个路线到另一个路线的转变,即是说克服了错误路线,恢复了正确路线。’”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灵魂。没有相结合并创造出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思想,就无所谓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此,就没有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

其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毛泽东思想。七大前后,顺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纷纷从不同角度论述毛泽东思想。王稼祥最早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刘少奇在七大上第一次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毛泽东思想,并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1943年提出“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论断,从有关资料看,作为当时军队干部(在八路军总部、师一级军队干部中)和地方干部(在中央各个分局中),邓小平是第一个使用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并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人。

其三,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就会胜利发展、感觉很幸福。邓小平说,我们党走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后,一直胜利发展着。“在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党中央的领导之下,我们回忆过去机会主义领导下的惨痛教训,每个同志都会感觉到这九年是很幸福的”。

邓小平始终坚定、坚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必然出路,中国也只有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道路才不断取得伟大胜利。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邓小平虽然没有使用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但在他的脑海里、在他的精神和思维世界里,在他的曲折革命实践道路上,却谙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道,纯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法。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创造出了邓小平理论。 (本刊综合)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者遵义会议毛泽东思想
遵义会议精神
朱德在遵义会议前后
李大钊及其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
高君宇与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遵义会议前后的周恩来
毛泽东日常谈话中的马克思主义观解读
破解遵义会议日期人数之谜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及其发展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闪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