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革命圣地

2018-11-20 08:22周六
妇女之友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七里坪黄安红安

周六

红安之行像是一次“朝圣之旅”。

的确,90年前,在巍巍大别山南麓,有一群中国的“普罗米修斯”,怀揣着让穷苦大众过上有尊严的日子的梦想,抛头颅洒热血,点燃中国革命的火种,武装夺取政权,新兴的苏维埃政权,让无数苦难深重的中国人看到了希望。

这些革命的先行者,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坚信共产主义理想终将在中国实现。他们以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和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在偏远的黄安、七里坪,把“乌托邦”从理想变成现实。

黄安是个英雄的名字,遍地英雄遍地传奇,站在有14万数字的烈士纪念碑前,脑海里只有两个字:英雄

走进红安,若不知它的历史,就会觉得像无数湘鄂小城一样,它安静平和,一条倒水河将小城分为两岸。与普通小城不同的是,蜿蜒的河水竟横跨着红安一桥、红安二桥、红安三桥、红安五桥……这“桥阵”的阵仗可有点大!配得上赫赫有名的中国将军第一县!

红安本名黄安,可说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当年,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领导秋收起义,掀开土地革命的序幕,亲手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黄安人民遥相呼应,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举行了黄安、麻城两县农民武装起义“黄麻起义”,建立了黄安县农民政府和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黄麻起义创建的红军和苏区,是后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和鄂豫皖苏区的重要来源及组成部分。红安的七里坪镇,就是当时红色苏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都府和中心。

毛主席曾称赞说:“黄安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点也无假!”

如今,红安县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迎面矗立着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烈士纪念碑,碑后汉白玉上刻着当时的革命民谣“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著名红二代、刘亚洲将军在为《红安·中国将军第一县》画册所做的序《红安永远红》一文中满含深情地写道:“党史军史,因这些英雄战将的事迹生动而感人不已;红安黄安,因这些优秀儿子的独特个性而魅力十足。

红安是红军的源头之一。红安是一种不朽的精神。红安是一种优秀的文化。

红安永远红!”

在红安南,承载着红安老区人民中国梦梦想的新城正在崛起,地处武汉“半小时经济圈”核心区内的红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将给红安带来极大的腾飞力量。

走进七里坪,仿佛走进影视剧里,刹那间竟有些恍惚——

从红安往北40多公里,就是著名的七里坪镇,七里坪在大别山南麓,鄂豫两省交界处。山丘连绵,似鄂豫咽喉,因此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了黄麻起义和工农武装运动,七里坪成为鄂豫皖苏区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曾改名“列宁市”,并建立了法庭、邮局、银行、中西药局、苏维埃经济公社、工会等完整的社会机构体系。

站在苏维埃合作社饭堂门前,想到“过往的革命同志和行商的商人,方便苏区军民食宿。凡持有苏区政府或红军介绍信者都可在此免费进餐。从外地来的红军指战员和革命进步青年,都是通过这里奔赴鄂豫皖苏区各个地方。饭堂接待人数最多的一天达200余人”,那该是多么热闹的场景,仿佛听见那些穿着土布列宁服的人们朗朗笑声;苏维埃银行柜台旁就是写着“金库”的库房,仿佛看到他们点钱入库的忙碌身影……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鄂豫皖红军和根据地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的郑位三是七里坪人,他的父亲、当地颇有名气的老中医郑维翰把自家的“大生药铺”捐献给苏维埃政府建立了鄂豫皖中西药局,他还亲自坐堂问诊开药。郑维翰是早期的共产党员,担任过黄安县紫云区第六乡苏维埃政府主席,1933年牺牲。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过夫妻档、母子档、母子婆媳档,而他们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对著名的革命父子!

就是这样一些信仰坚定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偏僻的山里,创建了自己的理想之国。

这是多么浪漫的理想之地!

正因如此,小小的七里坪镇,当时被命名为“列宁市”。至今,长胜街149号墙上还保存有郑位三当年亲笔题写的“列宁市杨殷街”珍贵楷书,凝望那粗黑逼人的有些斑驳的大字,我不禁想起臧克家的一句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条380米的长胜街,保持了大革命时期的原貌,鄂豫皖苏维埃银行、红四方面军纪念馆、列宁市经济公社、红安县赤色邮政局、鄂豫皖苏区中西药局、七里坪工会旧址、列宁市杨殷街遗迹等。

在“中国第一革命法庭”七里坪革命法庭旧址,仍可见审判厅、合议厅、羁押室,张贴的《湖北省惩治土豪劣绅暂行条例》和《湖北省审判土豪劣绅委员会暂行条例》等。在审判席后,那面“犁头旗”在有些幽暗的墙上依旧红色夺目。这是当时苏维埃政府的象征,犁头图案,代表了当时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

中国第一革命法庭第一任庭长张南一第一案就将自己的土豪劣绅舅舅送上法庭!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也沉重打击了当地反动势力。据史料记载,在七里坪革命法庭存在期间,关押和审讯了土豪劣绅、贪官污吏等43人。

“蓝衣先生”张南一(张蓝衣谐音)出生在一个贫寒之家,口才极好,参加革命后,他经常身穿蓝色长衫以鼓书艺人身份游乡串户宣传革命,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蓝衣先生”。革命失败后,他继续革命活动被敌人通缉追捕。一次,为了不连累乡亲们,他挺身而出——“老子就是张南一”,他受尽酷刑,宁死不屈,惨烈牺牲。至今,七里坪和他的家乡柳林河还有纪念他的南一门遗址、南一大道。

1931年底,七里坪革命法庭更名为红安县革命法庭。红安县革命法庭主席由闵丹桂担任。她是我党历史上最早的一位女法庭“庭长”。

面对反动派的屠杀,以张南一、秦绍勤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心中那美好的理想,人人平等,耕者有其田,人人有饭吃。烈士们为了信仰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面对屠刀和死亡,决不放弃自己的革命理想!

长街无言,英雄犹在。那一处处老旧的房子,告诉我们今天的一切来之多么不易,要珍惜珍惜!

今天,缓缓走在阳光下的长胜街,沿街是精美艳丽的红安绣活、古朴雅致的红安大布,香味扑鼻的特产绿豆粑

街边的大房间,有孩子们专心学字,有先生磨墨书画,也有人街上闲坐对弈,很多店铺前店后家,一派古风。红安大布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条街上有多家绣房和研习所。第一天我路过一家红安绣活传习所,织布机静默,漂亮的绣活作品在墙上摆成色彩美丽的大“花瓣”,女主人在轮椅上做着手工。第二天路过,丈夫正把孩子抱给她哺乳,淡淡的夕阳,幸福就这么静静地在这条曾浸满鲜血的街上流淌着……

长胜街98号,是非遗红安大布传承人黄珍兰的店铺,店里挂着她的大布为原料的床单、围巾等和“黄珍兰”牌男女衬衣。上海世博会时,黄珍兰曾带着她的大布和织布的行头,现场表演她的纺织技艺。抱着婴儿哺乳的美丽的女儿也是她的弟子。

黄珍兰在织布机上,织着她独家花型的大布,她18岁开始跟着母亲学织布,已经30年了。像许多红安山区的妇女一样,每到农闲时,黄珍兰就摆开家什,自己配色,自己设计图案,织成素雅爽身、透气吸汗的大布。红安大布花案种类繁多,一代代母女传承,被专家誉为“中华民族传统纺织工艺的活档案”。

中国革命胜利,红安大布功不可没。红军将士身穿大布军装在前线打仗,妇女在后方纺棉织布踊跃支前。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将军仍然喜欢使用家乡的粗棉大布床单、衣服。董必武、李先念、陈锡联、韩先楚等一直使用家乡“红安大布”的生活用品。

门前停着一辆“七里坪乐队”三轮摩托货车的房间里,两位老先生一个在操琴一个在弹电子琴,他们热情邀我伴唱一曲《浏阳河》。我的心脏,一会儿在阳光下欢跳,一会儿为烈士牺牲而悲伤。想来,眼前的尘世静好和远去的壮烈就是这么撞击缠绕着每一个踏人者吧?

入夜,七里坪超市前跳廣场舞的人群散了,小镇一片乡村的静谧和暗黑;清晨,是在沙沙雨声中醒来的,出门感到了来自山里的那丝凉意。

而黄安县城的夜美了许多,被灯光镶嵌的红安一桥二桥映亮一河波光粼粼。伸向水中宛若仙境的小亭里,隐隐有情侣在喃喃私语,空气里都是甜蜜。

是的,我们好好地生活,不忘过去,是对先烈们最好的回报。

猜你喜欢
七里坪黄安红安
饶惠熙
Wave–particle duality relation with a quantum N-path beamsplitter*
红安脱贫摘帽喜赋
游九寨沟
峨眉半山七里坪 邂逅半山梦幻嘉年华
Synthesis of diamonds in Fe C systems using nitrogen and hydrogen co-doped impurities under HPHT∗
红安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学习红安精神 提升教师素质
黄安:反台独,不反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