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

2018-11-20 11:50陈应兰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提升核心素养

陈应兰

摘要:最近几年,新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核心素养教育模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下面该文主要论述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然后从核心素养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案,希望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提升

早在 2014 年,教育部就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理念,并将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措施[1]。经过多年的研究,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各个学科改革的主要方向,各个学科也有相应的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有必要在深入分析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将核心素养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这样才能有效满足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从核心素养的概念来看,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基于语文课程所进行的学习,使得学生初步形成语文学科素养,而通过上述过程形成的素养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之中,从而有效促进学生个人发展、社会发展的基础能力。从宏观层面来看,语文核心素养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及文化传承与理解。从微观层面来看,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基本知识全面涵盖语文学习的各种基础,包含生字、词语、修辞手法、标点符号等。基本能力则包含与语文相关的基础能力,包括解释语句的能力、理解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二、新课改视角下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育渗透措施

(一)语言建构,培养语感

语感是帮助人类步入语言世界的重要方式,关系到人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的发展。因此,对于以启蒙为主要任务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语感尤为重要。着眼于核心素养教育的语文教学并非单纯的记忆,而是要让学生充分结合实际语义、语境进行自主学习与语感建构。要想真正将语言建构与运用转变为学生的一种能力,就必须将其转变为学生的一种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实践,并对实践的结果加以检验,在反复检验的过程中进行习惯的养成——打破——再养成,从而真正使学生领悟到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理念,让学生去主动感受、领悟,最终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能力。比如,就《葡萄沟》的教学来说,教学目标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掌握文章中的生字,并尝试用生字组词;其次,学习词语意思,包括五光十色、一大串、茂密等,同时掌握这些词语在对应语句中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学习全文,了解新疆人民、葡萄沟地区的风俗人情。从上述教学目标可以看出,前面两个要求均是针对语言建构的教学,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蕴藏的内容,深入挖掘教材当中各种与语言建构有关的素材,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使得学生逐渐掌握语言的具体使用情境,然后尝试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语言建构,以此来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

(二)审美鉴赏,体验升华

一直以来,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因为只有当学生真正具备审美鉴赏的基本能力,才能够真正去感知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并对其保持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去主动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掌握鉴赏语言文字的方法,最终学会创造美。比如,在教学《登鹳雀楼》这首诗时,教师可以着重选取“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一句,通过分析该句中包含的太阳、山、黄河三个物体,让学生基于王之涣的视角进行想象,然后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将诗句呈现的景象描述出来。在寻找语词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能够感受到该句所营造的磅礴意境,进而感受到王之涣通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悟出的朴素而深刻的哲理。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仿写相似意境的语句,描写身边的美好景色。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深化了對美的体验,并通过仿写进一步巩固了审美成果,实现了审美体验的升华。

(三)课后延伸,实践巩固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仅仅依靠课内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当进行全面的课后延伸,即让学生亲自实践,在实践中促成其核心素养的养成。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自身在教学、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以便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知识。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收集、分析路标、报纸、杂志中的各种语言文字,然后安排专门的课时,针对学生收集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生生之间进行交流,总结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方法。总的来说,要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必须主动为学生创造开放的教学环境,真正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同时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能力组织实践活动。

(四)文化传承,夯实基础

一直以来,人文性都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特征,而文化则是人文性这个特征中最为鲜明的部分。通过全面分析小学语文课程的价值,可以看出,语文教学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要载体,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是语文这门学科不可推卸的使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传递优秀传统文化是广大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来看,教师应当将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传统节日、神话传说方面。在学生收集好资料后,教师组织学生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并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理解,把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当作自己的责任,真正实现认识、思想、品质的全面升华。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新方向,语文核心素养教育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认真琢磨核心素养的相关理念,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教育全面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的完美融合,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晨.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探究[J].教育观察,2017 (20).

[2]罗海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 (7).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提升核心素养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