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微时代”下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的新模式

2018-11-20 11:50蒋政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微时代贫困生资助

蒋政

摘要:随着近几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微时代”悄然而至,各大高校的大学生成为了“微时代”中的中坚力量。本文首先分析了“微时代”对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影响,并根据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探讨了构建“微时代”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新模式的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微时代”;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主体;导向;共享;时效;信息;宣传;文化

引言: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而高校作为使用互联网的主要阵地,方方面面都受到互联网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大学生文化程度高,对于新鲜事物敢于尝试,并且容易掌握,逐渐成为“微时代”的生力军。研究发现,大学生微信软件持有者占93.1%,微博使用者占88.3%,而QQ空间几乎所有大学生都开通并且使用着。

一、“微时代”对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影响

通过打造“微时代”的媒介平台,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机整合,并且帮助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政策变动,扩宽信息流通渠道,有利于提高资助工作的效率。同时,能够实现资助信息的动态化管理,保证信息的对称,并且实现资助双方的实时互动。在资助方式上,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添加形象生动的视频、动画以及图像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

二、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

(一)观念落后

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国高校对于贫困生的资助观念一直存在误区,只是单纯以为资助就是对经济方面的资助,忽略了学生情感、精神以及能力方面的关心。而且高校内部系统十分复杂,想要做好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需要各个部门联合起来,形成有效的互动,而不是分兵作战,单打独斗,但是目前很多部门没有认识到资助工作的重要性,也并没有积极参与,导致资助育人工作进展不顺。

(二)方法单一

对于贫困生的选择和评定上,使用的方法十分老旧,就是学生上台描述家庭困难情况,之后由其他学生投票,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弊端,并且极不科学,并没有做到实际走访调查,可能会导致一些学生滥竽充数,骗取资助名额。而且对于一些奖学金,学生并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奖学金去应付考试,比如有的学生作弊,有的学生贿赂教师,从而恶意占用奖学金,污染了教学风气。

(三)缺乏主体

对于资助的学生,学校并没有结合實际情况做好调查和分析,只是沿用和照搬既有的政策,导致学生没有发言权,并且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容易产生负面影响,与资助目的背道而驰。

三、构建“微时代”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新模式的探讨

(一)结合网络,打造平台

如今的资助育人工作需要结合和利用网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通过网络对与资助相关的信息和资源进行整合。高校可以打造和构建资助平台,也可以开发APP软件,将社会资源、学生家庭、高校本身以及资助中心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信息直接互动。通过网络平台,将国家的资助育人政策、社会的资金来源以及学校的奖学金分发情况进行公布,向学生传达,实现一体化的服务,这样能够避免信息的不透明,并且简化程序,节约资源。而且借助网络平台,家庭贫困的学生能够在线进行申请和填写个人信息,之后学校要根据学生的来源,确定学生的生源地,之后由生源地的民政部门对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进行走访调查,或者是进行家访确认,之后在平台上核实和批准,保证平台上的信息来源可靠和真实,这样能够帮助后台人员以及资助人员对信息进行汇总和整理,使得资助更加科学,更有效率。同时,要对申请人数以及受助人数做好统计工作,对每个受助人员的受助金额进行统计,如果超过一定数额,就不允许继续申请资助,这样能够扩大资助范围,服务更多的学生,而且这些受助人员要留有档案,准确记录家庭情况,并且定期进行更新,确保资助产生应有的效果。同样,这一平台可以对家长开放,让家长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与学校形成互动,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而且网络平台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从而使得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1]。

(二)注重宣传,结合文化

高校在探索贫困生资助育人的新模式时,一定要发挥宣传的作用,注重内容的推广和普及,让线上和线下实现同时协作,尤其是要发挥导向和激励作用,既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又达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比如在进行资助工作宣传的过程中,可以在网络平台推出微电影或者是短视频,让学生了解资助育人的内涵,同时学校要为每名学生发放宣传手册,并且给每名学生的家长写信,在学生宿舍悬挂条幅,在公告栏粘贴标语,也可以开通资助热线,最大程度地普及资助育人的政策和内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2]。

(三)科学资助,以情感人

学校在进行资助育人工作时,要采取科学化的手段,注重其中的驱动元素,把握整个过程有序进行,特别是要注重人文关怀。另外,对于行政主体,一定要明确,也就是要从组织上保证高校的主导地位,可以成立由领导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管理小组,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并且充分考虑“微时代”的特点,做好资助育人工作。可以将目标细化到各个学院、各个专业,这样能够保证任务落实到位,同时对于资助工作也要进行监督和考核,确保执行到位。与此同时,在具体的资助育人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学会使用新兴的媒体技术,并且换位思考,尽自己所能帮助真正困难的学生,解决这些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可以举办交流会和座谈会,并对学生的家庭进行回访,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保护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

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适应“微时代”的发展,高校应该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资助育人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变换资助形式,提高资助水平,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微时代”的到来是风险与机遇并存,高校要切实抓住机会,勇于创新,打造资助育人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彭艳.“微时代”下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新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03):108-109.

[2]卢凌美.互联网思维下资助育人精准工作模式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 (12):129-131.

[3]吕莎.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体系构建研究[J].长江丛刊,2018 (17):175-176.

猜你喜欢
微时代贫困生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